身為職業小說家 ── 閱讀筆記+心得

2022/11/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書籍資訊

圖片取自Rakuten Kobo
1. 書名: 身為職業小說家
職業としての小說家
2. 作者: 村上春樹
3. 譯者:賴明珠
4. 出版社:時報出版
5. 出版日期:2016 / 01 /22
6. 字數 / 頁數:約10萬字 / 320頁
7. 類型 :日本現代文學 / 自傳性隨筆

▋ 名言佳句

1.
如果您希望自由地表現什麼的話,與其問「自己在追求什麼?」不如問「沒有
追求什麼的自己本來是什麼樣子的?」(第四章)
2.
因為所有的創作行為或多或少,都含有自我修補的意圖。換句話說,藉著將自
我相對化的動作,也就是藉著把自己的靈魂套用到和目前不同的形式上去,讓
活著的過程中難免產生的各種矛盾、偏差、扭曲,得以消解──或昇華。(第十
章)

▋ 閱讀筆記+心得

這本隨筆中我比較喜歡的部分有:
(1) 村上先生對小說家特質的分析,從觀察多數小說家的性格到與大眾對文藝工作
者的刻板印象相反的個人生活習慣 。
(2) 村上先生成為小說家的經過,如何設定角色並確定想寫的題材、寫作時的心境
分享 。
(3) 文學獎存在的意義 。
(4) 作家和讀者之間的關係。
這本書除了適合想成為小說家的人之外,同樣適合所有對寫作感興趣的人。

首先,我是真的很喜歡村上先生對於小說家的理解和描述,有很多部分我在心裡隱約有類似的感受,思緒上卻不夠清晰,又或者說還不夠成熟,以致於無法轉化成言語,在看到的瞬間猶如醍醐灌頂一般,是我每次閱讀都有不同感受的一本書。
(1)
我同意寫小說是門檻很低的,但老實說我個人還蠻喜歡這一點,我無法知曉他人對此的評價,但對我來說這百分之百是優點。門檻低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沒有限制,我能最大程度的擁有自由,我可以用文字和想像力創造自己想要的世界,以這種角度來看的話,好像沒有比當小說家更幸福的職業了。作為創作者,現在經營自媒體也是類似的感覺,只是比起寫小說需要的紙筆(或現代的電子產品),可能需要有好的器材,創作之外需要一定程度的拍攝和剪輯技巧等諸多技能,門檻稍微高一些,但在本質上有很相像的地方。
(2)
小說雖然是想像力的集合體,但是最終還是離不開現實生活的。無論是情感的描寫還是一般的人情世故,又甚至特定主題的故事情節,必須認真的體會日常生活,從瑣碎的雜事到人生各階段的里程碑,也有需要大量查詢文獻及工具書的地方。
記得國中時我曾經參加過一次作文比賽,當時我在評審對他人的評語當中看過類似的一段話:「現在的小孩子,十多歲就在寫『縱觀我的人生長流』這種話。」或許可以認為這只是一個小語病,但是多年後的現在我依然記得這件事,因為它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種所謂「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感覺,雖然不是指特定情感,而是為了創作添加或虛構了一些東西,這些跟寫小說的創造力、想像力是不一樣的。總而言之,這件事發生之後我覺得比起在沒有什麼人生經驗的情況下刻意去寫,還不如好好觀察一下世上萬物、好好感受過深刻的情緒波動再動筆。但是即使我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是說年紀小就不適合創作,學生時期肯定就是對創造校園相關題材故事記憶最深刻的時候,也就是各有利弊吧。
承上,其實體驗生活也是有一定侷限性的,比方說我想寫的故事中有十多個不同的職業角色,難不成要為了真實的還原而真的把所有職業體驗一遍?想想也覺得這不太可能,不過,盡可能去觀察周遭絕對是必要的。基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以說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所創造出來的每個故事都是無比珍貴的。
(3)
創作是一種轉換的概念這一點我也很認同,可能對每個人來說創作的原因不盡相同,但對我來說確實是想要記錄自己的生活、抒發生活中所產生的情緒,比起簡單的跟朋友聊聊天,我想我更傾向用文字來表達。另外,我曾經覺得只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才值得記錄,但後來發現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沒什麼意義的廢話也構成了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發現人是不該捨棄這些東西的),這些類型的記錄其實有很多媒介,比方說音樂、繪畫,但我想文字應該是最適合我的一種,我想用文字來記錄一切,同時成為表達自己的管道,雖然一方面覺得有點尷尬,感覺創作會忠實呈現一個人內心的想法,有些赤裸,但應該還是比一直悶在心裡,不思考也不動筆來的好一些。
我跟多數人不同的是,沒什麼看過村上先生其他的著作,只是一直知道是很有名的小說家(某種程度上也是側面驗證了文學獎的影響力),我個人而言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從在誠品逛街時概略的閱讀,到回學校圖書館借書,買了電子書後還在思考要不要買紙本精裝版,總共讀了有四~五遍,其實能讓我這樣反覆閱讀的書真的不多。

▋ 相關連結

透明色
透明色
一個分享閱讀書單、筆記、心得的角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