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南・三股國小|踏入社區、走進校園,感受三股里的過往與今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民國 12 年,由黃石發所開設的私塾,可說是三股國小的前身。民國 35 年還只是竹橋國民學校的三股分班,四年後(民 39)在地方人士奔走下創校為三股國民學校,直至民國 57 年改稱為現在的三股國小。
三股國小。當天去校門在施工,參考過往照片重繪。(繪圖:Amo)
從雲林沿著西濱快速道路來到台南七股,路上車子很少、太陽很大,在冷氣壞掉的車裡,差點沒中暑(現在想想好危險)。我慢慢行駛在兩側都是養殖魚塭的道路上,低矮的房舍、騎著歐兜麥的長輩不疾不徐地前進,或許是一種入境隨俗吧,我的車速跟著漸慢,試著融入當地的步調。
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之下(在雲林待了幾天後,突然覺得藍天特別的美),終於抵達了三股國小。「啊~~在施工啊~~」望向校門,我有些失望的咕噥著。即使校舍外圍被施工擋板遮住,依舊能看得出來是一層樓的平房,與大多為兩層樓的雲林校舍很不一樣(這裡是指我拜訪過的學校,而非所有雲林學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七股區的緣故,校門那傘狀的柱子白的像鹽,在陰影下又顯得低調。
三股國小校門一隅。(攝影:Amo)
正門進不了校園,只好從一旁尋找小徑。穿越草坪、踏上台階,映入眼簾的是偌大的三個字-圖書館,不得不說這通往二樓圖書館的樓梯木門真的有夠顯眼,一度讓我想到高雄兒童美術館的各種展場設計,都有著繽紛的顏色和氣派的出入口。沿著走廊繼續前行,便是教師辦公室、班級教室,以及自然教室。
圖書館兼樓梯入口。(攝影:Amo)
在自然教室外的樹上,竟吊著附有垂繩的銅鐘,而且是真的會響!基於好奇,我上前詢問在銅鐘底下努力向上跳、試圖想要抓繩敲鐘的一年級孩子,「為什麼這裡會掛著鐘呀?」我問。「因為之前鐘聲壞掉了,所以用這個當鐘聲。」哇!真是太有趣了!想像當時上下課需要透過人工敲鐘的畫面,覺得好可愛(雖然當時的教職員恐怕不這麼覺得),那位和我介紹完就害羞走的一年級弟弟也好可愛(喂)。這也不禁讓我想到那年暑假在恆春實習的日子,也是靠辛苦的志工搖著手搖鈴來報時呢。
曾肩負上下課報時重任的銅鐘。(攝影:Amo)
被草蓋住的操場。(攝影:Amo)
三股國小校地很大,但或許是因為校園正在整修,校舍後面僅有一片荒蕪的草地,草地裡藏有幾條若隱若現的線,那是跑道的痕跡。就算如此,沒有跑道的草場,下課時間依舊是孩子們追逐、玩耍、盡情放電的樂園。
之後,我便隨著夥伴到校園外的社區散步。後門出去就能看見幾棟矮小的房舍,大部分都是孩子的家。轉角一處種滿各式植物的老屋特別明顯,夥伴說,這屋子的主人很厲害,種滿各種開花植物,屋子周圍在一年四季都有花開,對於自然老師來說根本就是現成的教材。一個拐彎,便看到龍德宮座落於轉角。才剛踏入廟宇,就被內部金碧輝煌的裝飾震懾住,無論是樑柱、桁木、各種在天花板看得見的結構,皆佈滿精緻的雕刻藝術,這刀工之可觀,很難想像竟然只花一年就重建完成。
龍德宮內部金碧輝煌。(攝影:Amo)
看見兩位陌生面孔來訪,廟方主委(應該是吧)熱心地向我們介紹廟裡的故事。像是一體成型的浮雕門神、為兒子求姻緣靈驗而捐贈的光明燈座、屋頂典藏著相傳為媽祖指定畫師廖慶章的畫作、已絕版的檜木桌椅等,最特別的是擺在神壇前的桌椅,上面擺著煙斗和酒杯,竟是神明開會專用的議事桌,十分有趣!而為了維持 380 萬張的金箔閃閃發亮,廟內沒有設置香爐,避免造成室內燻黑。聽著這些故事,看著身處的廟宇,似乎能感受三股里在那段時期的繁榮呢。
據悉,「三股」是因清領末期,因黃當、黃己、黃我三人合股開墾魚塭而得名,而龍德宮就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主祀天上聖母,當年是全村居民出錢出力所建蓋,在民初甚至兼作學堂,有「公厝」之稱。當時三股有多熱鬧呢?民國 39 年三股國民學校創校後,民國 50 年更設立「十份分校」,直至民國 53 年,十份分校才獨立為建功國民學校(今建功國小)。三股社區還藏著很多的故事,若還有機會,也很希望能夠再深入社區,挖掘更多歷史的痕跡。
謝謝夥伴,讓我有機會能踏訪三股國小,並跟著三甲的孩子在自然課一起快樂挖土,捕捉孩子各種好奇與驚訝的瞬間(發現土中生物的一百種反應)。孩子們在課堂上各種天馬行空的好奇,妳也都能輕鬆接起,並且視情況回應或放下(笑)。現在回想起來,那堂課的孩子,和妳,都笑得好開心。

參考資料:
1. 三股國小網頁
2. 龍德宮 wiki
3. 台江國家公園三股里介紹網頁、三股社區報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學校地址是大明路,其實這門口大馬路就是台3線。而附近的道路都是大字開頭,大明、大忠、大勇、大禮、大仁等等,相當有趣。 校門三柱二進,兩矮柱為右、中柱,左柱是高柱,都是貼暗紅大理石砌面;高柱上有嵌金字校名,字形優雅楷書,雙面嵌鑄。 入門後就是三樓的校舍,山牆呈「門」字,有紅瓦裝飾簷,門楣上
Thumbnail
從角板山下來後,我沒有照著來時走北橫往大溪,而是在學校前這三叉路右轉往北,走台7乙往三峽插角走。 這條台7乙路幅不大,一路更見蜿蜒,路上也有頗多測速桿,不過這樣挺好,除了不時會有重機族竄出壓彎外,這路堪稱山明水秀,風情秀麗。 學校在三叉路口,校門口有個小小圓環,校門呈雙短柱,二丁掛素色底,腰
Thumbnail
因為附近龍潭國小飽和的娃,設定的龍字新學校。不過,不知道怎樣,看到學校門口四個字,就想到九品芝麻官..... 學校挺大有2.2公頃,而且娃口和班級數也是龍潭第一,達到一千一百娃之多,根據資料,龍潭就只有這校達到一千人。 校門呈現客家伙房的門面,以紅磚為意念,伙房屋造型的紅磚黑瓦在兩旁引導直入
Thumbnail
從大豹溪走台7乙接台3回北,這匯入銜接前500米左側就看到學校。這邊是上坡路,一層樓高的駁崁上遠遠就看到數株大王椰子在招搖著,我心底歡喜道: 「又有小學了!」 古樸的水泥框白瓶干的圍牆,一路延伸往前,紅磚校舍漸次在樹稍縫隙間分明起來。再前就看到階梯上的校門,雙柱單進,雙柱上有半圓虹桿,桿上鐵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七堵車站的正後方有個山邊社區,這是一個大約1700戶人家的長興社區,學校就在這邊,正對著車站的後門。 校地2.1公頃,250娃11班的規模,典型的社區小學。校門中短柱、左矮牆右警衛室的雙進口,週邊圍以小葉欖仁、黑板木等綠樹,俯瞰校地呈東西向長條狀,東邊是呈現倒C型校舍,西邊則是操場。 學校北側與
Thumbnail
學校剛過完百年生日,值得慶賀。校園位在103市道和三和路三段口,但是校門卻是在三和路二段173巷裡,這巷子路幅窄,兩輛車會車的寬度,幸好學校側還留有人行道以利娃通學。 這條巷子其實就是「學校巷」,由路口依次是三重國小、光榮國中、光榮國小然後就見底了。兩小學夾著一國中,挺有興味,更有趣的是:在用鳥瞰
Thumbnail
人的記憶真的是靠不住! 行出龍鳳漁港後,一路東行,看道光年建的龍鳳宮巨大媽祖神像,廟埕前龍安街北往接龍山路,看到路邊新鮮味十足的山佳國小。 原先也不是要到此校,是因為看到地圖上的山佳國小,馬上想到有著舊木建築的山佳車站,於是想帶他去車站瞧瞧。 . 我印象中若是北上的話,會先看到車站然後到學校
Thumbnail
雖然處在北投區邊緣的山腳下,學校規模卻是非常的大,近千四的娃,59班,在北投諸小中排行老三,但校地只有1.7公頃多,有點擁擠,不過這又比老二的文化國小好多了,文小只有1公頃大啊。.根據校史記載,成立初只是北投公學校分離教室,設址靈山宮,這和台灣許多小學的起源類似--先成立、設校再建築校舍,校舍未成之
Thumbnail
離開八仙洞後續往南,濱海台11公路筆直而長,台東藍一片抓在眼底,甚是愜意。 沒多久看到路上有「學校」交通標誌,續前看到路旁的指標,我跟他說:「那巷子轉進去,我去看三間國小。」 那是台11線81K前的小巷子,巷口就可以瞧見學校在駁崁上的圍牆以及沿牆的綠植。 坡道緩緩而上,看到圖資上寫這條路是三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學校地址是大明路,其實這門口大馬路就是台3線。而附近的道路都是大字開頭,大明、大忠、大勇、大禮、大仁等等,相當有趣。 校門三柱二進,兩矮柱為右、中柱,左柱是高柱,都是貼暗紅大理石砌面;高柱上有嵌金字校名,字形優雅楷書,雙面嵌鑄。 入門後就是三樓的校舍,山牆呈「門」字,有紅瓦裝飾簷,門楣上
Thumbnail
從角板山下來後,我沒有照著來時走北橫往大溪,而是在學校前這三叉路右轉往北,走台7乙往三峽插角走。 這條台7乙路幅不大,一路更見蜿蜒,路上也有頗多測速桿,不過這樣挺好,除了不時會有重機族竄出壓彎外,這路堪稱山明水秀,風情秀麗。 學校在三叉路口,校門口有個小小圓環,校門呈雙短柱,二丁掛素色底,腰
Thumbnail
因為附近龍潭國小飽和的娃,設定的龍字新學校。不過,不知道怎樣,看到學校門口四個字,就想到九品芝麻官..... 學校挺大有2.2公頃,而且娃口和班級數也是龍潭第一,達到一千一百娃之多,根據資料,龍潭就只有這校達到一千人。 校門呈現客家伙房的門面,以紅磚為意念,伙房屋造型的紅磚黑瓦在兩旁引導直入
Thumbnail
從大豹溪走台7乙接台3回北,這匯入銜接前500米左側就看到學校。這邊是上坡路,一層樓高的駁崁上遠遠就看到數株大王椰子在招搖著,我心底歡喜道: 「又有小學了!」 古樸的水泥框白瓶干的圍牆,一路延伸往前,紅磚校舍漸次在樹稍縫隙間分明起來。再前就看到階梯上的校門,雙柱單進,雙柱上有半圓虹桿,桿上鐵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七堵車站的正後方有個山邊社區,這是一個大約1700戶人家的長興社區,學校就在這邊,正對著車站的後門。 校地2.1公頃,250娃11班的規模,典型的社區小學。校門中短柱、左矮牆右警衛室的雙進口,週邊圍以小葉欖仁、黑板木等綠樹,俯瞰校地呈東西向長條狀,東邊是呈現倒C型校舍,西邊則是操場。 學校北側與
Thumbnail
學校剛過完百年生日,值得慶賀。校園位在103市道和三和路三段口,但是校門卻是在三和路二段173巷裡,這巷子路幅窄,兩輛車會車的寬度,幸好學校側還留有人行道以利娃通學。 這條巷子其實就是「學校巷」,由路口依次是三重國小、光榮國中、光榮國小然後就見底了。兩小學夾著一國中,挺有興味,更有趣的是:在用鳥瞰
Thumbnail
人的記憶真的是靠不住! 行出龍鳳漁港後,一路東行,看道光年建的龍鳳宮巨大媽祖神像,廟埕前龍安街北往接龍山路,看到路邊新鮮味十足的山佳國小。 原先也不是要到此校,是因為看到地圖上的山佳國小,馬上想到有著舊木建築的山佳車站,於是想帶他去車站瞧瞧。 . 我印象中若是北上的話,會先看到車站然後到學校
Thumbnail
雖然處在北投區邊緣的山腳下,學校規模卻是非常的大,近千四的娃,59班,在北投諸小中排行老三,但校地只有1.7公頃多,有點擁擠,不過這又比老二的文化國小好多了,文小只有1公頃大啊。.根據校史記載,成立初只是北投公學校分離教室,設址靈山宮,這和台灣許多小學的起源類似--先成立、設校再建築校舍,校舍未成之
Thumbnail
離開八仙洞後續往南,濱海台11公路筆直而長,台東藍一片抓在眼底,甚是愜意。 沒多久看到路上有「學校」交通標誌,續前看到路旁的指標,我跟他說:「那巷子轉進去,我去看三間國小。」 那是台11線81K前的小巷子,巷口就可以瞧見學校在駁崁上的圍牆以及沿牆的綠植。 坡道緩緩而上,看到圖資上寫這條路是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