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天南國小|小琉球最南端的小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民國 44 年,琉球國民學校天南分校成立,民國 61 年改制為琉球國民小學天南分校,直到民國 65 年才獨立設校為天南國民小學。
天南國小校門(繪圖:Amo)
與天南國小的相遇純屬偶然。記得當時正騎著車要前往杉吉商行歸還便當盒,殊不知竟然大迷路(在小琉球迷路可說是稀有到適合拿出來說嘴),誤打誤撞隨著路線的指引彎進一條小路,校門口就這麼印入眼簾。當時因為還有任務在身,便先把學校的名字記下來,想著隔日早上再來好好認識這間小學。
天南國小校門。(攝影:Amo)
天南-偶有些想像也是浪漫
天南國小位於小琉球西南方,也是全鄉最南端的小學。初見「天南」二字,總感覺有些浪漫,倒不是聯想到植物群裡的天南星科,反而是宇宙與星象的畫面不斷湧現。不過校名由來卻比想像來得更貼近生活一些。根據《琉球鄉志》記載,因其學區包括天福村與南福村二村,故取兩村村名的第一個字,命名為「天南」。
這場美麗的誤會就如當時初聞甲中國小校名,還以為與甲上、甲上上有關,殊不知甲中二字也只是從該里轄內「十六甲」和「中庄仔」兩庄各取二字定名罷了。
在逛白沙國小時,稍有提到琉球鄉內共有八村,而天南國小所在之天福村與南福村之地名,也有其典故。民國 38 年,因南福村位處濫談,且位於島嶼之南,故稱「南福」;而天福村舊稱「天臺角」,為天臺所在處,故稱「天福」。至於為什麼琉球鄉八個村都有個「福」字,據載便是民國 38 年實施「廢保置村」,取「光復之後大家有福氣」之義,選用「八福」之名分設八村所致。
那顆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南十字星啊!(攝影:Amo)
孩子是最佳導覽員
因為是假日到訪,校園內許多出入口皆拉下鐵門,杜絕外人進入。儘管如此,卻也意外看見天南國小的另一面。每一扇鐵門幾乎都是一幅畫,走廊彷彿化身迷你畫廊,處處可見繽紛的卡通繪圖,有龍貓、海綿寶寶,也有許多關於海龜、海洋世界的塗鴉,逛起來倒也不覺得無聊。
鐵門畫廊。(攝影:Amo)
鐵門畫廊。(攝影:Amo)
步行至校園後方,恰好遇見兩位三年級的孩子在操場騎腳踏車,他們看見我拿著相機在拍攝校舍塗鴉,十分熱心地說:「那裡還有一隻很大的海龜。」你們願意帶我去嗎?我稍稍加快腳步,才能追上他們騎車的速度。幸好,另一棟校舍僅在操場另一側,而那整面牆的藍,就像把整片海帶進了校園,遠遠就能看見。
孩子說,這面牆是新繪製完成的。(攝影:Amo)
我問孩子,學校有帶你們認識海龜嗎?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海龜全部有七種」、「小琉球最多的綠蠵龜」,還說在二年級的時候,學校有帶全班去搭玻璃船,當時除了看到海龜,還有很多海底生物,「和垃圾」孩子補充,「海龜會把塑膠袋當成水母吃掉。」
不曉得學校老師聽到孩子如此回應,心中是否會感到一絲欣慰。如果是我應該會挺開心的吧,原來學校帶給孩子的內容,孩子都有默默吸收,還可以在面對像我這樣的陌生人時,不疾不徐地分享所學,值得嘉許。
二年級孩子吃飯的位置。(攝影:Amo)
趁著小小導覽員在場,我也好奇提問,為什麼有些教室外會擺設個別桌子。原以為是孩子的罰寫區或冷靜區,想不到答案竟然是:「那個是吃飯的位置!」「吃飯的位置?」「對啊,因為二年級只有一個人,那是他吃飯的位置。」
雖然偏鄉學校,一個年級只有一位孩子的現狀時有所聞,早已見怪不怪,但是既然全班只有一位孩子,為什麼還要特地搬到外面吃飯呢?在教室裡面吃飯應該也可以落實防疫政策吧 XD!這位置看起來格外孤單耶QQ。
兩位小小校園導覽員。(攝影:Amo)
以琉球鄉的學校來說,格局方正的天南國小並不算大,幸運的是在這次短暫踏訪校園的過程,遇見兩位小小導覽員,藉由他們的分享,帶我稍稍看見校園生活的樣貌,認識孩子眼中的天南國小。

參考資料:
1. 天南國小官網臉書
2. 《琉球鄉志:海上明珠》:教育篇
3. 琉球鄉公所網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mo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民國 43 年,琉球國民學校白沙分班成立、民國 44 年升格為白沙分校,直至民國 47 年獨立設校為白沙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改制為白沙國民小學。
民國前 3(1909)年,內埔公學校「頓物分校」成立,為竹田國小之前身,於民國 5 年獨立為頓物公學校、民國 10 年改為竹田公學校、民國 30 年改稱竹田國民學校,並在民國 57 年改制為竹田國民小學。
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楓林國小於 1924 年建校。該時期仍屬日據時期,在網路上可尋之資料甚少,唯「點亮明日閱讀」提及該校前身為「外麻里巴社教育所」,後隨麻里巴社移居至現址,稱為「楓教育所」。於民國 35 年改稱楓林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為楓林國民小學。
丹路國小成立於民國 57 (1968 )年,並在民國 107 年轉型為實驗小學。
石門國小前身為蕃童教育所,於 1917 年設於牡丹與四林。光復後(民 34 年)則改為高雄縣立石門國民學校,民國 49 年因應行政區域調整,改為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為石門國小。
民國 41 年,龍泉國民學校大光分班成立,隔年升格為大光分校,直至民國 49 年奉准獨立設校為大光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奉令改制為大光國民小學。
民國 43 年,琉球國民學校白沙分班成立、民國 44 年升格為白沙分校,直至民國 47 年獨立設校為白沙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改制為白沙國民小學。
民國前 3(1909)年,內埔公學校「頓物分校」成立,為竹田國小之前身,於民國 5 年獨立為頓物公學校、民國 10 年改為竹田公學校、民國 30 年改稱竹田國民學校,並在民國 57 年改制為竹田國民小學。
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楓林國小於 1924 年建校。該時期仍屬日據時期,在網路上可尋之資料甚少,唯「點亮明日閱讀」提及該校前身為「外麻里巴社教育所」,後隨麻里巴社移居至現址,稱為「楓教育所」。於民國 35 年改稱楓林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為楓林國民小學。
丹路國小成立於民國 57 (1968 )年,並在民國 107 年轉型為實驗小學。
石門國小前身為蕃童教育所,於 1917 年設於牡丹與四林。光復後(民 34 年)則改為高雄縣立石門國民學校,民國 49 年因應行政區域調整,改為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為石門國小。
民國 41 年,龍泉國民學校大光分班成立,隔年升格為大光分校,直至民國 49 年奉准獨立設校為大光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奉令改制為大光國民小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校在濱海公路台15線旁,對面是這兩年赫赫有名,且議題躍上2021年第20號公投案的大潭電廠和藻礁保護區。 學校其實沒有緊貼大馬路,是一條十餘公尺的巷子上坡後才看到真正校門,不過在北上同邊側牆上有標示學校名銜。巷子一邊是牆,一邊則是竹子。 上坡後,大門呈現「ㄇ字」狀,四柱三進,大門配兩小門的
Thumbnail
整個澎湖灣內海我還是喜歡南邊蒔裡這,沿著201縣道原本要直奔蛇頭山去,就是想要征服標高2000cm的小百岳,不想經過蒔裡時看到學校,就彎進去一瞧,這一瞧又耽誤了許多時間。 學校在201縣道旁,一條引道下滑到沙灘去,先說這沙灘砂質細膩,沙灘背山面向桶盤和虎井嶼,風景甚好,海面往來南方四島的觀光船
Thumbnail
因為附近龍潭國小飽和的娃,設定的龍字新學校。不過,不知道怎樣,看到學校門口四個字,就想到九品芝麻官..... 學校挺大有2.2公頃,而且娃口和班級數也是龍潭第一,達到一千一百娃之多,根據資料,龍潭就只有這校達到一千人。 校門呈現客家伙房的門面,以紅磚為意念,伙房屋造型的紅磚黑瓦在兩旁引導直入
Thumbnail
有一回跟老媽聊天,談到頭屋山上有個地方叫做天花湖,不知道怎地,她竟說那山上有座小學: 「叫文星國小,在山頂上一個小村裡,開車要開很久......」 這讓我非常有興趣,回來後馬上在咕狗地圖上查。 可是怎麼查就是沒有這學校,我又再次和老媽確定。她年紀有點,可記性卻不含糊,我小時做過啥調皮的事都能如
Thumbnail
初中畢業旅行曾經到「羅東」看木材廠、紙廠、礁溪冷泉和宜蘭酒廠,乘坐小火車馳騁在蘭陽平原上,在不遠的海面上佇立著一座活像烏龜的島嶼,是我對「龜山島」的最初印象。說它遠明明可以看到,說它近當時還真沒交通工具可供登島。一拖就是幾十年,最近聽了朋友的介紹「龜山島」開放觀光,就背了背包,到「圓山捷運站
Thumbnail
作為天龍國人口外溢區,新店土地面積大、人口也多,一共有14所公立和1所高收費的私小,北新小是其中班級、學生數最大的,80多班超過2千娃口,娃口昌盛;2.5公頃數字看起來大,其實配合這樣的娃口,算是擁擠。 另外一所也是同等級規模的是安坑小,不過安坑地區不意外,這區是近年新開發,外來移民眾多,在新店老
Thumbnail
人的記憶真的是靠不住! 行出龍鳳漁港後,一路東行,看道光年建的龍鳳宮巨大媽祖神像,廟埕前龍安街北往接龍山路,看到路邊新鮮味十足的山佳國小。 原先也不是要到此校,是因為看到地圖上的山佳國小,馬上想到有著舊木建築的山佳車站,於是想帶他去車站瞧瞧。 . 我印象中若是北上的話,會先看到車站然後到學校
Thumbnail
雖然處在北投區邊緣的山腳下,學校規模卻是非常的大,近千四的娃,59班,在北投諸小中排行老三,但校地只有1.7公頃多,有點擁擠,不過這又比老二的文化國小好多了,文小只有1公頃大啊。.根據校史記載,成立初只是北投公學校分離教室,設址靈山宮,這和台灣許多小學的起源類似--先成立、設校再建築校舍,校舍未成之
Thumbnail
翻開地圖,看到台南市的安平區在安平運河、安平路以北還算是陸連半島,但以南諾大的區域基本上就是一個靠橋樑聯絡週邊陸地的島嶼。 這島的外面隔著鯤鯓湖、安平港有一座真正的島嶼,就是當地觀夕陽聖地的漁光島,島嶼靠著漁光大橋連結上述的安平島區。 島嶼上有一所小學,不過她的位階只是分校,雖然是分校,
Thumbnail
離開八仙洞後續往南,濱海台11公路筆直而長,台東藍一片抓在眼底,甚是愜意。 沒多久看到路上有「學校」交通標誌,續前看到路旁的指標,我跟他說:「那巷子轉進去,我去看三間國小。」 那是台11線81K前的小巷子,巷口就可以瞧見學校在駁崁上的圍牆以及沿牆的綠植。 坡道緩緩而上,看到圖資上寫這條路是三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校在濱海公路台15線旁,對面是這兩年赫赫有名,且議題躍上2021年第20號公投案的大潭電廠和藻礁保護區。 學校其實沒有緊貼大馬路,是一條十餘公尺的巷子上坡後才看到真正校門,不過在北上同邊側牆上有標示學校名銜。巷子一邊是牆,一邊則是竹子。 上坡後,大門呈現「ㄇ字」狀,四柱三進,大門配兩小門的
Thumbnail
整個澎湖灣內海我還是喜歡南邊蒔裡這,沿著201縣道原本要直奔蛇頭山去,就是想要征服標高2000cm的小百岳,不想經過蒔裡時看到學校,就彎進去一瞧,這一瞧又耽誤了許多時間。 學校在201縣道旁,一條引道下滑到沙灘去,先說這沙灘砂質細膩,沙灘背山面向桶盤和虎井嶼,風景甚好,海面往來南方四島的觀光船
Thumbnail
因為附近龍潭國小飽和的娃,設定的龍字新學校。不過,不知道怎樣,看到學校門口四個字,就想到九品芝麻官..... 學校挺大有2.2公頃,而且娃口和班級數也是龍潭第一,達到一千一百娃之多,根據資料,龍潭就只有這校達到一千人。 校門呈現客家伙房的門面,以紅磚為意念,伙房屋造型的紅磚黑瓦在兩旁引導直入
Thumbnail
有一回跟老媽聊天,談到頭屋山上有個地方叫做天花湖,不知道怎地,她竟說那山上有座小學: 「叫文星國小,在山頂上一個小村裡,開車要開很久......」 這讓我非常有興趣,回來後馬上在咕狗地圖上查。 可是怎麼查就是沒有這學校,我又再次和老媽確定。她年紀有點,可記性卻不含糊,我小時做過啥調皮的事都能如
Thumbnail
初中畢業旅行曾經到「羅東」看木材廠、紙廠、礁溪冷泉和宜蘭酒廠,乘坐小火車馳騁在蘭陽平原上,在不遠的海面上佇立著一座活像烏龜的島嶼,是我對「龜山島」的最初印象。說它遠明明可以看到,說它近當時還真沒交通工具可供登島。一拖就是幾十年,最近聽了朋友的介紹「龜山島」開放觀光,就背了背包,到「圓山捷運站
Thumbnail
作為天龍國人口外溢區,新店土地面積大、人口也多,一共有14所公立和1所高收費的私小,北新小是其中班級、學生數最大的,80多班超過2千娃口,娃口昌盛;2.5公頃數字看起來大,其實配合這樣的娃口,算是擁擠。 另外一所也是同等級規模的是安坑小,不過安坑地區不意外,這區是近年新開發,外來移民眾多,在新店老
Thumbnail
人的記憶真的是靠不住! 行出龍鳳漁港後,一路東行,看道光年建的龍鳳宮巨大媽祖神像,廟埕前龍安街北往接龍山路,看到路邊新鮮味十足的山佳國小。 原先也不是要到此校,是因為看到地圖上的山佳國小,馬上想到有著舊木建築的山佳車站,於是想帶他去車站瞧瞧。 . 我印象中若是北上的話,會先看到車站然後到學校
Thumbnail
雖然處在北投區邊緣的山腳下,學校規模卻是非常的大,近千四的娃,59班,在北投諸小中排行老三,但校地只有1.7公頃多,有點擁擠,不過這又比老二的文化國小好多了,文小只有1公頃大啊。.根據校史記載,成立初只是北投公學校分離教室,設址靈山宮,這和台灣許多小學的起源類似--先成立、設校再建築校舍,校舍未成之
Thumbnail
翻開地圖,看到台南市的安平區在安平運河、安平路以北還算是陸連半島,但以南諾大的區域基本上就是一個靠橋樑聯絡週邊陸地的島嶼。 這島的外面隔著鯤鯓湖、安平港有一座真正的島嶼,就是當地觀夕陽聖地的漁光島,島嶼靠著漁光大橋連結上述的安平島區。 島嶼上有一所小學,不過她的位階只是分校,雖然是分校,
Thumbnail
離開八仙洞後續往南,濱海台11公路筆直而長,台東藍一片抓在眼底,甚是愜意。 沒多久看到路上有「學校」交通標誌,續前看到路旁的指標,我跟他說:「那巷子轉進去,我去看三間國小。」 那是台11線81K前的小巷子,巷口就可以瞧見學校在駁崁上的圍牆以及沿牆的綠植。 坡道緩緩而上,看到圖資上寫這條路是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