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藥生活|失眠、焦慮、過敏、三高…「亞健康」悄悄來敲門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般大眾對於健康的認知,普遍處於「健康」、「生病」的二分法狀態,以往主流醫學的研究,也多半著重在急性病症的處理——在這樣的架構之下,病症解除,似乎就意味著「健康」。在《Measuring Health》一書中提到,若從臨床指標來衡量健康,也往往是這種「疾病模式」(disease model)切入,認為「沒有疾病」即是健康的狀態。
隨著時代的演進以及科技的高度發展,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和物質環境也產生了巨幅的改變。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的快速步調,現代醫療體系更是出現了許多「治病」的速成療法,卻與此同時,衍生出另一種更複雜難解、處在健康與患病之間的慢性疾病型態,稱之為「亞健康」狀態

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佔 5%,75% 的人都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定的健康概念,人的健康狀態可大致分為三種:健康(第一狀態)、患病(第二狀態)、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生理不適症狀表現(第三狀態),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狀態。2014 年 WHO 發布了一項全球性調查,分析結果也顯示,有大約 20% 的人口實際患有病症,真正健康的人僅占 5%;其餘約 75% 的人口則是介於這種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渡狀態
雖然「亞健康」一詞並非正式的醫學診斷,臨床上也無法明確定義出一個標準,但近年來已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因為諸多臨床案例的結果發現,現今社會上有一大族群,正是處於這種似病而未病的狀態——明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身體不適,生理、心理上卻無明確可判定為「病症」的症狀,就醫檢驗也查不出任何明顯的異常狀況。

慢性發炎、不易入睡、腸胃不適…都是身體給自己的警訊

亞健康所呈現出來的症狀多種多樣且不固定,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慢性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過敏、自律神經失調、失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
而這些亞健康症狀,若是能及早處理妥當,身體則可向健康轉化;反之,這些身體不適的狀況若是一直忽略不處理,長期下來則有可能演變為實際的病症。因此,亞健康狀態的分析與轉化,儼然已成為這個世代生命科學研究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項目。

面對亞健康,從日常調整體質做起

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研究醫師沈容宇及張軒睿整理,造成慢性病症及亞健康問題的根源,絕大多數來自生活型態,包含飲食營養、睡眠休息、運動活動、壓力、心理情緒等各方面。因此改善亞健康的方法,不外乎從平時養一身好體質做起——正確的保健知識觀念、講求科學的養生方法,對於現代人們的健康水平,才是真正能夠有效提升的解決之道。
以上是目前醫療體系應更加重視並致力於推廣的。儘管醫療科技越來越發達,現代文明病反而日趨普遍——身體不舒服就看病吃藥,已成為現代人面對健康問題時,下意識做出的行為反應。最終導致人們心態不再是為自己健康負責,而是期待看醫生、拿藥吃就能夠解決自己身體所有的疑難雜症——這個本末倒置的現象,成為了現今醫療負荷沈重的一大主因。
西方主流醫學所強調「治病而非治人」的基本概念,顯然已無法有效解決現今社會大眾面臨的諸多健康困擾。「預防勝於治療」,想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除了尋求專業醫療建議、定期健康檢查作為參考之外,平時的生活習慣、搭配適當的營養補給和健康輔助方法,有效調整體質才是從亞健康邁向真健康的根本方法!
參考資料
彰化基督教醫院》提早應對亞健康,預防疾病找上身
聯新國際醫院》何謂亞健康
國立成功大學》到底多健康?健康光譜的意涵與演化
醫藥人健康雜誌》亞健康找上了我!
(首圖來源:Photo by Brittany Colette on Unsplash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住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不只讓夏天變得越來越長,也讓夏天溫度越來越熱,成為人類新的生存危機。根據最新研究,超過三分之一的高溫死亡肇因是全球暖化! 37% 高溫死亡是因為全球暖化,中南美與東南亞衝擊最嚴重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與瑞士伯恩大學的科學家在今年 5 月 31 日於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共同發表
國際能源總署(IEA)過去為穩定石油市場的供應安全與穩定,長期低估再生能源發展而飽受批評;然而隨著氣候變遷與巴黎氣候協定 2050 年限逐漸接近,各國碳排卻持續上升,IEA 一反過去態度,向各國呼籲:若要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今年就得停止投資開採新的化石燃料。 IEA 報告:若要淨零
七大工業國集團(G7)本月 21 日同意,將在年底前的氣候領袖會議上,宣布停止對燃煤計畫提供資金,並逐步淘汰其他化石燃料的金援,並對其他國家施壓,尋求全球合作對抗氣候變遷。 停止金援燃煤被視為相當重要的一步,有助於推動全球控制升溫幅度於 1.5 度 C 之內;科學家認為,這可以避免全球陷入氣候變遷
彭博報導,台灣現在正面臨雙重壓力。若觀察國際市場,台灣正極力填補全球半導體短缺的問題;然而回到國內,台灣遭受疫情再起與長達一年的乾旱問題,及其衍伸的台灣的農、工業、股市與電力供應問題,凸顯台灣面對氣候變遷的長期挑戰。 法國外貿銀行 Natixis 經濟學家 Gary Ng 表示,「以中期來看,能源
台灣自 5 月 15 日新冠疫情加重,各地方政府均加強規定公共場所戴上口罩等更嚴謹的防疫措施。然而在大家嚴實戴口罩保護自己的同時,口罩的替換速度增加,使得廢棄口罩回收的問題又再次浮上檯面,因為原應作為保護人類的口罩,現在成為全球塑膠污染的一大來源之一。 全球去年丟棄有 15 億片口罩流入海!廢棄口
水庫的功能相當多元,除了可以穩定河流水量,也可以儲水作為人們工業用、生活用水,也是水力發電中相當重要的角色;此外,水庫也一直被認為是減碳、綠色能源的重要角色。然而隨著近年來全球旱災頻傳,尤其今年台灣面臨嚴重缺水危機,各地均出現水庫見底的狀況;就有研究發現,水庫固碳的能力逐漸喪失,反而會釋放出高一倍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不只讓夏天變得越來越長,也讓夏天溫度越來越熱,成為人類新的生存危機。根據最新研究,超過三分之一的高溫死亡肇因是全球暖化! 37% 高溫死亡是因為全球暖化,中南美與東南亞衝擊最嚴重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與瑞士伯恩大學的科學家在今年 5 月 31 日於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共同發表
國際能源總署(IEA)過去為穩定石油市場的供應安全與穩定,長期低估再生能源發展而飽受批評;然而隨著氣候變遷與巴黎氣候協定 2050 年限逐漸接近,各國碳排卻持續上升,IEA 一反過去態度,向各國呼籲:若要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今年就得停止投資開採新的化石燃料。 IEA 報告:若要淨零
七大工業國集團(G7)本月 21 日同意,將在年底前的氣候領袖會議上,宣布停止對燃煤計畫提供資金,並逐步淘汰其他化石燃料的金援,並對其他國家施壓,尋求全球合作對抗氣候變遷。 停止金援燃煤被視為相當重要的一步,有助於推動全球控制升溫幅度於 1.5 度 C 之內;科學家認為,這可以避免全球陷入氣候變遷
彭博報導,台灣現在正面臨雙重壓力。若觀察國際市場,台灣正極力填補全球半導體短缺的問題;然而回到國內,台灣遭受疫情再起與長達一年的乾旱問題,及其衍伸的台灣的農、工業、股市與電力供應問題,凸顯台灣面對氣候變遷的長期挑戰。 法國外貿銀行 Natixis 經濟學家 Gary Ng 表示,「以中期來看,能源
台灣自 5 月 15 日新冠疫情加重,各地方政府均加強規定公共場所戴上口罩等更嚴謹的防疫措施。然而在大家嚴實戴口罩保護自己的同時,口罩的替換速度增加,使得廢棄口罩回收的問題又再次浮上檯面,因為原應作為保護人類的口罩,現在成為全球塑膠污染的一大來源之一。 全球去年丟棄有 15 億片口罩流入海!廢棄口
水庫的功能相當多元,除了可以穩定河流水量,也可以儲水作為人們工業用、生活用水,也是水力發電中相當重要的角色;此外,水庫也一直被認為是減碳、綠色能源的重要角色。然而隨著近年來全球旱災頻傳,尤其今年台灣面臨嚴重缺水危機,各地均出現水庫見底的狀況;就有研究發現,水庫固碳的能力逐漸喪失,反而會釋放出高一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亞健康”是一個描述健康狀態的術語,介於完全健康與疾病之間。這種狀態通常指的是身體或心理上的不適,儘管尚未達到疾病的標準,但人們的健康狀況已經偏離了理想的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可能會影響到人的生活質量,並增加未來患上疾病的風險。以下將探討亞健康的概念、原因、影響以及如何預防和改善亞健康狀態。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健康很重要那到底怎麼樣算健康呢? 每個人對於健康的定義都不同,有人會覺得健康檢查沒有紅字就是健康,沒有跟著流行性感冒就稱為健康,或是沒有生病就是健康。 但是怎麼樣算是生病?健康跟生病好像是一個蠻模糊的概念,有明顯病症的時候可以稱之為生病。 中西醫又是怎麼看待健康和生病?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健康資訊的時代,我們如何找到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的方法?真正的療癒不僅是暫時的改善,更是長期健康的保障。文章將以兩個關鍵說明如何篩選健康及療癒資訊。
Thumbnail
你是否曾因為覺得「只是小症狀」,而忽略了健康的紅燈警號? 在我們追求健康的生活中,經常討論疾病和症狀,但真正理解兩者的差異的人卻是少數。這不僅是關於消除那些讓我們不適的症狀而已,更是關於深入了解並治療那些潛藏的、需要專業介入的疾病。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揭開疾病與症狀之間真相的面紗,學習如何有效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你認爲自己目前走在了哪一步? 現代社會將健康視爲無上財富,但如何精確識別自己的健康狀態並針對性加以管理呢?從狀態絕佳到生病受傷,每一階段的健康管理方法都有所不同。 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四大健康狀態,學習如何實踐更明確的健康管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品質,閱讀全文,啓程健康之旅!
慢性病 許多人長年受慢性病的困擾,陰霾總是揮之不去,時間ㄧ久就以受業來安慰自己。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雖難,但這人身卻人人殊異,有人強壯康健,有人卻體弱多病,這種差異源自遺傳者多,慢性病亦如。在《摩訶止觀》中曾提到造成疾病的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亞健康”是一個描述健康狀態的術語,介於完全健康與疾病之間。這種狀態通常指的是身體或心理上的不適,儘管尚未達到疾病的標準,但人們的健康狀況已經偏離了理想的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可能會影響到人的生活質量,並增加未來患上疾病的風險。以下將探討亞健康的概念、原因、影響以及如何預防和改善亞健康狀態。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健康很重要那到底怎麼樣算健康呢? 每個人對於健康的定義都不同,有人會覺得健康檢查沒有紅字就是健康,沒有跟著流行性感冒就稱為健康,或是沒有生病就是健康。 但是怎麼樣算是生病?健康跟生病好像是一個蠻模糊的概念,有明顯病症的時候可以稱之為生病。 中西醫又是怎麼看待健康和生病?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健康資訊的時代,我們如何找到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的方法?真正的療癒不僅是暫時的改善,更是長期健康的保障。文章將以兩個關鍵說明如何篩選健康及療癒資訊。
Thumbnail
你是否曾因為覺得「只是小症狀」,而忽略了健康的紅燈警號? 在我們追求健康的生活中,經常討論疾病和症狀,但真正理解兩者的差異的人卻是少數。這不僅是關於消除那些讓我們不適的症狀而已,更是關於深入了解並治療那些潛藏的、需要專業介入的疾病。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揭開疾病與症狀之間真相的面紗,學習如何有效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你認爲自己目前走在了哪一步? 現代社會將健康視爲無上財富,但如何精確識別自己的健康狀態並針對性加以管理呢?從狀態絕佳到生病受傷,每一階段的健康管理方法都有所不同。 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四大健康狀態,學習如何實踐更明確的健康管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品質,閱讀全文,啓程健康之旅!
慢性病 許多人長年受慢性病的困擾,陰霾總是揮之不去,時間ㄧ久就以受業來安慰自己。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雖難,但這人身卻人人殊異,有人強壯康健,有人卻體弱多病,這種差異源自遺傳者多,慢性病亦如。在《摩訶止觀》中曾提到造成疾病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