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藥生活|千金難買早知道?別再忽略「預防保健」的重要了!

2021/06/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疾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纏上身,先前一篇探討了亞健康狀態以及忽視它對人們的生活品質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認知到:預防總是勝過治療——改善體質、良好生活型態都是邁向真健康的首要條件。
參考閱讀:失眠、焦慮、過敏、三高…「亞健康」悄悄來敲門了嗎?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一直以來不停向大眾呼籲,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資產,因此鼓勵民眾多加善用健保署所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健檢追蹤,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及早為自己「存健康」;再加上現代社會文明病崛起,「預防保健」的概念已成為這個世代不得不重視的新醫療議題。

古人都知道的健康之道——「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早在幾千年前,傳統中華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便提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念,強調防病於未然;唐朝醫學家孫思邈所著作、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備急千金要方》一書中也提到「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的概念。這些都說明了醫學的核心精神——面對疾病的因應之道,皆以「預防保健」為最優先考量

只要是人,身體都會耗損衰老,保健養生不是老人專利

人從出生、經歷成長、衰老、到死亡,每個階段都是生命自然發展的規律。即使現代醫療技術發達、健保資源方便可取,人的身體機能還是有其自然運作與消耗的生命週期,差別只在於:每個人對養生注重的程度高低,會決定身體衰老速率的快慢。
國軍高雄總醫院血液腫瘤科謝安臺醫師說道,許多人仗勢著自己還年輕「有本錢」,身體無明顯異樣或不適症狀,就自認為健康沒事。但若是忽略平時保養功夫,隨著年歲漸大,身體病痛就伴隨而來,等到真正生病、不得已需靠藥物治療時,恢復健康的工程恐怕事倍功半,且可能不如從平時就作好自我監督的工作,隨時覺察身體狀況來得有效。

面對健康,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拿回健康主導權

所謂預防保健,並非只是「預防疾病」而已。根據長庚兒童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歐良修醫師整理,雖然以往醫學和健康科學對於健康的維護,確實著重於「疾病」問題的預防及診療,但近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所下的定義,強調是一種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方面皆處於安適美好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衰弱而已。
由此可見,要實現「全人健康」的整體觀 ,除了衛生教育的推動、醫療體系「三段五級」的預防保健措施,更需要個體培養出主動「促進健康」的積極意識。但吳佳鴻醫師點出,人在不痛不癢時,不會想改變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也很難說服自己有積極作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自主健康有所意識,並持續調整、強化體質與保持健康身心,成為新時代人們的生活課題。
健康的責任最終會回到自身,現在為健康所做的每項行為,都決定了未來的生活品質。平時的保養是關鍵,每日的微習慣最後堆疊出的結果,都是身體誠實的回饋。一週、兩週到一個月、兩個月,從微小到不行的好習慣開始,一點一滴的調整與累積,讓自律成為一種自然,健康平衡也可以像呼吸般輕鬆。
參考資料
國軍高雄總醫院》養生保健之道
優活健康網》預防勝於治療!預防醫學
衛生福利部》存錢重要?還是存健康重要?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幫大家「存健康」
長庚兒童醫院》健康促進維護及預防治療
Dr. Henry Wu吳佳鴻醫師》「預防」不等於「治病」,健保不見得讓你更健康
(首圖來源:Photo by Xavier Mouton Photographie on Unsplash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住人
    本住人
    跟著本住愛地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