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錯過的「建築慢慢」紀錄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謝謝公共電視開放一個月,大家疫情宅在家可以上網免費看。

謝謝公共電視開放一個月,大家疫情宅在家可以上網免費看。

這是一部很難得的紀錄片,因為要在八十分鐘之內,完整表達出四位傑出建築師畢生的努力與實踐的理想、訪談、作品介紹,在高含量的訊息與概念裡,還能拍得這麼富有詩意,真的非常不容易。 四位建築師裡我認識兩位,雖然他們以專業切入社會的角度完全不同,但是他們懷抱著高度理想,卻有能耐得住煩瑣的一步一步實踐的個性,卻是完全一樣的。 感謝陳芝安、謝欣志兩位導演讓我們看到,在紛擾功利的的社會中,還有這些人始終不放棄地努力著。 五月中在台灣疫情爆發前一天,誠品電影院裡的首映會看到四位建築師現身,當時就在想如何讓更多人看到這部紀錄片。 也要謝謝公共電視開放一個月,大家疫情宅在家可以上網免費看。(連結)授權:本節目由公共電視提供 播放期間:2021年06/1 - 06/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8vkinr3qxY


最後也附上前年我在蘋果日報專欄寫文章,介紹江文淵建築師的「都市造山運動」。

都市裡的造山運動―蘋果日報名采專欄

我住在台北盆地南側的丘陵上,清晨與黃昏經常坐在陽台望著群山圍繞的城市,想起數百萬年前,地球板塊撞擊形成所謂造山運動,台灣隨著歲月一吋一吋浮出海面,創造出世界少有的高山島嶼。

在群山圍繞與狹小的沖積平原上,聚集了超高密度的人口,在為生活奔波中,不管是來自工廠排放的固定汙染源,車輛的移動汙染源,還是隨著季風來自境外的粉塵,壟罩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這是現下台灣民眾最害怕的致癌物,因為我們無法遁逃。

因此,朋友來到山上找我時,最羨慕的就是清新的空氣了,但羨慕歸羨慕,大多數人因為上班時間不像我這麼彈性,也只能困在都市中忍受糟糕的生活環境。

最近接連兩天跟半畝塘環境整合公司的創辦人江文淵建築師有幾場的演講與對談,發現他提倡的都市造山運動,或許是當代環境問題的解方。

想像都市裡每一棟高樓大廈如果都變成一座座的山?山上有蝴蝶蜜蜂,有樹蛙有螢火蟲,人跟其他生物可以共享同一個生活空間,樹可以過濾空氣,可以降溫固碳,在這充滿生命的居住空間更可以成為我們身心安頓之所在。

把自然帶回都市,因此人也就生活在自然中,這不是夢想,而是真實可行的方案。一棟佔地不算太大的二十多層高樓,居然種了一萬多棵灌木,兩百多棵比樓層高的喬木,綠涵蓋率幾乎可以達到三倍,換句話說,開發一塊地蓋一棟讓人類居住的房子,卻同時還給地球三倍大的綠地。

很難想像住在都市,十二樓高的房子裡,朋友說他每天是在蛙鳴聲中入睡,鳥鳴中醒來,煮菜時就到陽台採摘些蔬菜香料。回家時在地下室停好車,若不想搭電梯直接上樓,可以從地下室沿著溪流濕地,走在宛如森林步道般的小徑盤旋而上,回到十多樓的住家。

走在這棟彿如一座山的建築,很訝異都市高樓建築冷硬的結構,居然能毫不勉強地形成這麼豐富的生態系,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生命力,也讓我重新樂觀了起來,只要留給大自然一點空間,祂很快就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回報,江建築師跟我說,蜻蜓青蛙大概三個月就回來了,較難的螢火蟲半年左右也出現了。

想起有位作家寫的:「世人所遺棄的角落,常常是上蒼意旨盛行之處。」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我們搶佔所有的空間,也把住家陽台加蓋成室內,擺滿我們從百貨公司買來,或許從來也用不到的名牌消費品。

我們為上蒼保留的空間實在太有限了,當我們歡迎自然生命與我們共享這個世界時,他們也將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更悠遠恆常的喜悅。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行動紀錄家》-步旅翩翩 #林安泰古厝 這是行動紀錄家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們相遇的起點。離開SDG,眼前已滿是台北的夜空,路燈的光暈顯得格外溫柔,生命的相遇隨意卻又仿若奇蹟。我加速跟上大家的腳步,享受屬於我們的城市夜晚。 今天的行程在此暫止,但行動紀錄家的夢想才剛要啟程,這是我們給台北一次深刻的擁抱。
Thumbnail
《行動紀錄家》-步旅翩翩 #林安泰古厝 這是行動紀錄家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們相遇的起點。離開SDG,眼前已滿是台北的夜空,路燈的光暈顯得格外溫柔,生命的相遇隨意卻又仿若奇蹟。我加速跟上大家的腳步,享受屬於我們的城市夜晚。 今天的行程在此暫止,但行動紀錄家的夢想才剛要啟程,這是我們給台北一次深刻的擁抱。
Thumbnail
人是最美麗的風景,走在街頭穿梭往往隨處即有美麗的畫面。有時候是借位,有時候是呼應,有時候是錯覺,更有許多符合當下的社會議題。細細觀察周邊的生活,紀錄感受觸動的一刻,不僅饒富趣味更能增添色彩。
Thumbnail
人是最美麗的風景,走在街頭穿梭往往隨處即有美麗的畫面。有時候是借位,有時候是呼應,有時候是錯覺,更有許多符合當下的社會議題。細細觀察周邊的生活,紀錄感受觸動的一刻,不僅饒富趣味更能增添色彩。
Thumbnail
觀察一座城市的人文面貌,除了河川、綠蔭、交通與建築的硬體面向之外,我更喜歡鑽進街頭巷尾的角落和傳統市場的攤販間,發掘找尋在地人的生活原味,這種樂趣不管是出國度假或島內的鄉鎮旅遊,往往都能讓我有意外的收穫和體驗。
Thumbnail
觀察一座城市的人文面貌,除了河川、綠蔭、交通與建築的硬體面向之外,我更喜歡鑽進街頭巷尾的角落和傳統市場的攤販間,發掘找尋在地人的生活原味,這種樂趣不管是出國度假或島內的鄉鎮旅遊,往往都能讓我有意外的收穫和體驗。
Thumbnail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Thumbnail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Thumbnail
臺北人無疑是富足的,城市無論從何處望去,都可見綠鬱毗鄰,群山環抱河川流淌邊境有海,近郊植被豐富生意盎然。倘若厭倦水泥高樓,離開都會叢林只消15分鐘,搭上便捷如織的公交捷運,便能坐擁近郊,綠蔭拂面微風繾綣,樂享最單純的閒暇時光。
Thumbnail
臺北人無疑是富足的,城市無論從何處望去,都可見綠鬱毗鄰,群山環抱河川流淌邊境有海,近郊植被豐富生意盎然。倘若厭倦水泥高樓,離開都會叢林只消15分鐘,搭上便捷如織的公交捷運,便能坐擁近郊,綠蔭拂面微風繾綣,樂享最單純的閒暇時光。
Thumbnail
這陣子有群建築系師生頻繁來訪豐田,預計要蓋一座新的駐村基地。 每期開課,老師會帶選修課程的十多位同學,在臺灣找一處可以實地操作的地方,經過住民訪談和鄉土踏查,請每位同學提出一份設計稿向居民提案,反覆和住民、老師及同學彼此交叉討論,最後會整合每位同學的設計方案實地施作。學生可以藉此演練未來和業主溝通的
Thumbnail
這陣子有群建築系師生頻繁來訪豐田,預計要蓋一座新的駐村基地。 每期開課,老師會帶選修課程的十多位同學,在臺灣找一處可以實地操作的地方,經過住民訪談和鄉土踏查,請每位同學提出一份設計稿向居民提案,反覆和住民、老師及同學彼此交叉討論,最後會整合每位同學的設計方案實地施作。學生可以藉此演練未來和業主溝通的
Thumbnail
謝謝公共電視開放一個月,大家疫情宅在家可以上網免費看。  這是一部很難得的紀錄片,因為要在八十分鐘之內,完整表達出四位傑出建築師畢生的努力與實踐的理想、訪談、作品介紹,在高含量的訊息與概念裡,還能拍得這麼富有詩意,真的非常不容易。 四位建築師裡我認識兩位,雖然他們以專業切入社會的角度完全不同,但是他
Thumbnail
謝謝公共電視開放一個月,大家疫情宅在家可以上網免費看。  這是一部很難得的紀錄片,因為要在八十分鐘之內,完整表達出四位傑出建築師畢生的努力與實踐的理想、訪談、作品介紹,在高含量的訊息與概念裡,還能拍得這麼富有詩意,真的非常不容易。 四位建築師裡我認識兩位,雖然他們以專業切入社會的角度完全不同,但是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