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慢長大了,才發現溫柔待人是困難的,而累積仇恨又是多麼容易。
我們太小看語言的力量了嗎?
前陣子看朱宥勳的youtube,說文字是種幻術,真的,在這個資訊傳遞幾乎零時差的社會,影響力是無遠弗屆的。
文字可以傷人,也可以愛人。但不能用傷人的方式表達愛,那很殘忍。
如果是我太敏感的話,那我也想試著保護和我一樣敏感的人。像是,別隨便說「去死」什麼的。有建設性的建議跟發洩情緒是兩回事。情緒性的字眼又比普通的文字更容易感染人,往往整個氣氛就變得烏煙瘴氣的。
可能是醫學的知識太難了、政策運作也不容易懂,就算發言只能訴諸情緒,我也期望著每個人在按下送出前,再讀一次想發出的內容,像跟你對話的人那樣去讀,去感受對方的情緒。文字是有力量的,不是你把情緒丟到網路上就沒事了。
真正想說的是,你眼中的壞人不會因為你幾句不堪入耳的話就變好,一個受傷的人不可能是「好」的狀態。一個人受到攻擊,只會讓他呈現防衛的姿態,去對抗整個世界。這是我們想要的社會嗎?
當然,看到一些所謂「不乖乖聽話」的人,不戴口罩老是違反規定的人,心裡一把火就是會升起來,就想問我們都這麼努力了你是在?但,檢舉是可以做的,那是法治社會的規則,而罵人是可以緩緩的,那只是一種宣洩。他用不戴口罩傷害你,你用惡毒的話傷害他。互相傷害,循環往復。很多時候,氣憤的情緒與旁人、也與不守法的人無關,只與自己有關。當我看著社群軟體上一大排攻擊的言語,就能看見每一句話、每一個人背後的壓力,進而造成的情緒,無法排解,才投諸他人,繼續互相傷害。
所以,除了好好待在家、出門戴口罩、日常勤洗手的防疫守則之外,很多話也可以緩緩的。共勉之。
真的情緒很重、壓力很大、就想罵人的時候,學著把情緒守於自身,去寫下來、去聽音樂、去轉移注意力、去找個跳舞還是健身的影片就跟著隨便亂動都好。找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紓壓方式,也是面對疫情很重要的一環。好好照顧自己,身體或心理都是。
Unsplash線上免費圖庫。僅為示意圖,疫情期間在家伸展即可。
太偏離主題了,拉回來一點,這是「感謝」的主題才對。
感謝所有身處險境仍在盡忠職守的人。抗疫就是作戰,他們都是前線的士兵,替後方的我們擋下戰火。我們也就負責做好該做的事,盡量別開闢新戰場了,畢竟士兵的數量總是緊繃。
然後,謝謝所有維持社會運作的人。謝謝負起責任把事情做好的確診者和非確診者。謝謝在這個容易不安的時刻,仍希望大家一起好好地度過難關的人。
剛聽了金曲召集歌手們一起唱的〈手牽手〉,很暖,很有力量。每當各自待在家裡,彷彿孤軍奮戰的時刻,都很難熬;但總是有願意說愛的人,一遍一遍溫暖整個社會,告訴你並不孤單,我們都在。(沒關係,我也是,OK!)
讓這些正能量流動起來吧。
就是現在,閉上眼,笑一笑。噢,像我現在笑了就想哭的話也沒關係。
相信撥雲見日。期待與所愛之人相聚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