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015 郢書燕說 出處:《韓非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人有23相國4者,夜5,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6而7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受書而8之,曰:「舉燭者,9明也;尚明也者,10賢而11之。」燕相12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注釋:

1. 郢:春秋時楚國的都城。 2.遺:贈送、給予。 3.燕:燕國。 4.書:信函、信件。 5.書:寫。 6.云:說。 7.過:錯誤。 8.說:解釋。 9.尚:崇尚。 10.舉:選拔。 11.任:任用。 12.白:報告。


隨堂練習:

1. 郢人為何在信中寫下「舉燭」兩字?

2. 文中,燕國大治是因為?

3. 下列「書」字的詞性,哪一個不正確? (A)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名詞 (B)夜「書」,火不明:動詞 (C)云而過「書」:動詞 (D)燕相受「書」而說之:動詞。

4. 根據本文,後人用「郢書燕說」來形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咕醬的沙龍
79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安咕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9
鑑賞 創作背景 《戰城南》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屬《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是爲在戰場上的陣亡者而作。漢朝和匈奴曾長期爆發衝突,朝廷派兵長期戍守,不免使戰士產生怨恨之情。此詩即是戍邊戰士反戰情緒的反映。
2022/03/29
鑑賞 創作背景 《戰城南》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屬《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是爲在戰場上的陣亡者而作。漢朝和匈奴曾長期爆發衝突,朝廷派兵長期戍守,不免使戰士產生怨恨之情。此詩即是戍邊戰士反戰情緒的反映。
2021/09/18
 漢世有人,年老無子;家富,性儉嗇1。惡衣疏食2,侵晨3而起,侵夜而息,營理產業,聚斂4無厭5,而不敢自用。或6人從之求丐7者,不得已而入內,取錢十,自堂而出,隨步輒8減。比9至於外,才餘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10復11囑12云:「我傾家贍13君,慎14勿他說,復相效15而來。」老人俄16死,田宅
2021/09/18
 漢世有人,年老無子;家富,性儉嗇1。惡衣疏食2,侵晨3而起,侵夜而息,營理產業,聚斂4無厭5,而不敢自用。或6人從之求丐7者,不得已而入內,取錢十,自堂而出,隨步輒8減。比9至於外,才餘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10復11囑12云:「我傾家贍13君,慎14勿他說,復相效15而來。」老人俄16死,田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送錢婺州純老》(1070年) 北宋 · 蘇轍 桃花汴水半河流,已作南行第一舟。 倦報朝中言嘖亂,喜聞淮上艣咿呦。 平時答策詞無枉,此去爲邦學更優。 自古東陽足賢守,請君重賦沈公樓。(沈公,沈約) 此詩的由來參考:《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 由朝臣外放為一方官吏,有高遷,也可能是貶放,但,文人的教養
Thumbnail
《送錢婺州純老》(1070年) 北宋 · 蘇轍 桃花汴水半河流,已作南行第一舟。 倦報朝中言嘖亂,喜聞淮上艣咿呦。 平時答策詞無枉,此去爲邦學更優。 自古東陽足賢守,請君重賦沈公樓。(沈公,沈約) 此詩的由來參考:《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 由朝臣外放為一方官吏,有高遷,也可能是貶放,但,文人的教養
Thumbnail
《因赴郡會入城 》南宋 · 姜特立 十年林下自由身,已放嚴光作外臣。 終日奔馳非我意,有時嚅囁失天真。 龐公不合來城府,梅福如何走市塵。 策蹇明朝且歸去,故山猿鶴自相親。 第三句是對自我的反諷,反問,故有第四句的明悟與期許。 《方言·第十》:南楚曰謰謱,或謂之支註,或謂之詀謕,轉語也。
Thumbnail
《因赴郡會入城 》南宋 · 姜特立 十年林下自由身,已放嚴光作外臣。 終日奔馳非我意,有時嚅囁失天真。 龐公不合來城府,梅福如何走市塵。 策蹇明朝且歸去,故山猿鶴自相親。 第三句是對自我的反諷,反問,故有第四句的明悟與期許。 《方言·第十》:南楚曰謰謱,或謂之支註,或謂之詀謕,轉語也。
Thumbnail
《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 〈詠絮之才〉(言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謝太傅臨危不亂〉(雅量) 〈絕妙好辭〉(捷悟) 〈雪夜訪友〉(任誕)
Thumbnail
《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 〈詠絮之才〉(言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謝太傅臨危不亂〉(雅量) 〈絕妙好辭〉(捷悟) 〈雪夜訪友〉(任誕)
Thumbnail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1文章建安骨2,中間小謝3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 📷 📷 📷
Thumbnail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1文章建安骨2,中間小謝3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 📷 📷 📷
Thumbnail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2在,不教胡馬度陰山3。 📷 1王昌齡:(西元690?—757?)字少伯,京兆(今西安市)人。善寫七絕,多寫邊塞哀愁和閨中幽怨,氣勢雄偉,手法細膩。 3陰山:位於內蒙古。自漢得此山後,為中國歷代的北方屏蔽。 📷 📷 📷
Thumbnail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2在,不教胡馬度陰山3。 📷 1王昌齡:(西元690?—757?)字少伯,京兆(今西安市)人。善寫七絕,多寫邊塞哀愁和閨中幽怨,氣勢雄偉,手法細膩。 3陰山:位於內蒙古。自漢得此山後,為中國歷代的北方屏蔽。 📷 📷 📷
Thumbnail
郭隗是誰?什麼樣的魅力還是手段,竟然讓燕昭王為他蓋一座黃金臺?!而燕昭王是昏君還是明主?怎麼會為了一個人蓋黃金臺呢?第5首籤詩的卦頭故事,到底要提示我們什麼呢?讓我們趕快來打開~這神明的小紙條吧!
Thumbnail
郭隗是誰?什麼樣的魅力還是手段,竟然讓燕昭王為他蓋一座黃金臺?!而燕昭王是昏君還是明主?怎麼會為了一個人蓋黃金臺呢?第5首籤詩的卦頭故事,到底要提示我們什麼呢?讓我們趕快來打開~這神明的小紙條吧!
Thumbnail
      郢1人有遺2燕3相國書4者,夜書5,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6而過7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受書而說8之,曰:「舉燭者,尚9明也;尚明也者,舉10賢而任11之。」燕相白12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Thumbnail
      郢1人有遺2燕3相國書4者,夜書5,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6而過7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受書而說8之,曰:「舉燭者,尚9明也;尚明也者,舉10賢而任11之。」燕相白12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Thumbnail
龍城不存,飛將安在? 徒呼負負! 新聞連結:海峽中線名存實亡!  (何以致之,誰以致之!) 出塞二首》 唐 王昌齡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tsîn sî bîng gua̍t hàn sî kuan 萬里長征人未還。bān lí tiông tsing jîn bī huân 但使龍
Thumbnail
龍城不存,飛將安在? 徒呼負負! 新聞連結:海峽中線名存實亡!  (何以致之,誰以致之!) 出塞二首》 唐 王昌齡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tsîn sî bîng gua̍t hàn sî kuan 萬里長征人未還。bān lí tiông tsing jîn bī huân 但使龍
Thumbnail
帝國殖民主義的幽靈,從未消失,只是換了一身皮囊!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賂,《說文》遺也。《韻會》以財與人也。古人禮尚往來。上門拜望皆攜禮而往,根據對等身份而準備物品的輕重。而不對等的贈送財物,且有所求,演變
Thumbnail
帝國殖民主義的幽靈,從未消失,只是換了一身皮囊!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賂,《說文》遺也。《韻會》以財與人也。古人禮尚往來。上門拜望皆攜禮而往,根據對等身份而準備物品的輕重。而不對等的贈送財物,且有所求,演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