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牛的印跡【第八章】默照禪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 心裡那怕有最少的念頭或執著,都等於是有「寸草」的存在。因此,所謂的「無寸草」,是指全無分別心念。
  • 默照是一種簡單的方法-太簡單了,以致於它的簡單反而成為一種困難。歸根究柢,它是一種無法之法,修行者只要拋卻一切尋求、一切執著、一切期望,直接生活在禪裡就可以。
  •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太賣力,做什麼事(包括修行在內)都習慣太賣力,所以需要相當多的前導功夫,才能讓自己變回單純,以便有效地使用修默照的方法。
  • 在修默照時,一個人必須自我克制,不去抓取或固著於身、心或世界的任何方面。金剛經所謂的「無所住」,就是這個意義。
  • 想要修得真正的默照境界,修行者是不能執著於靜止或空,必須放下一切「放下」與「不放下」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無所住」。
  • 為什麼有必要把修行完全擱置一旁呢?如果一個人有不錯的修為,而每天又能夠固定修默照幾小時的話,那它從修行所獲得的寧靜與穩定就可以維持一整天。這樣的人即使在日常生活與別人互動,也很容易保持開放與真誠的心靈。

修默照的方法

  1. 修默照的第一階段:只管打坐
    鬆法:鬆法更適用於有經驗的修行者,健康不佳或是因為修行得太累而想恢復精力的人。
    緊法:禪修經驗相對較淺和身強體健的人,最好是用緊法。因為如果是初學者,使用鬆法很容易會導致昏沉和心不在焉,就像前面描述過那種死水、枯木般的狀態。
  2. 修默照的第二階段
    從第一個層次轉化到第二個層次的指標,是體驗到自我與世界的無邊統一。
  3. 修默照的第三階段:默照的真實體現
raw-image


書名:牛的印跡

作者:聖嚴法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龎演向的沙龍
15會員
63內容數
龎演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8
牧牛人所代表的是修行者,但不是指一般意義下的整個人,而是指「內在要修行的自我」。 牛代表的是「心和新的活動」,它是修行者要面對的主要對象。
Thumbnail
2021/07/08
牧牛人所代表的是修行者,但不是指一般意義下的整個人,而是指「內在要修行的自我」。 牛代表的是「心和新的活動」,它是修行者要面對的主要對象。
Thumbnail
2021/06/28
舉止像個禪師或談論何謂禪師是很容易的,但要真正成為禪師卻相當困難。
Thumbnail
2021/06/28
舉止像個禪師或談論何謂禪師是很容易的,但要真正成為禪師卻相當困難。
Thumbnail
2021/06/19
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六祖壇經告誡修行者,絕不可以把修行的前導步驟誤當成禪本身,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它們。某個意義下,一個人愈投入於這些前導步驟,離禪的真正精神就愈遠。
Thumbnail
2021/06/19
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六祖壇經告誡修行者,絕不可以把修行的前導步驟誤當成禪本身,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它們。某個意義下,一個人愈投入於這些前導步驟,離禪的真正精神就愈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示清淨居士 (李堤舉獻臣)
Thumbnail
一、示清淨居士 (李堤舉獻臣)
Thumbnail
不鬆不緊,輕輕鬆鬆 證得佛法,需要輕輕鬆鬆地。 但靜坐修行中所謂的「輕鬆」,並不是指懶散放逸、被動消極那般, 那樣子是無所事事的輕鬆。 這裡所指的是以輕輕鬆鬆的方式精進修行, 也就是將身心放鬆,不過度緊繃或鬆弛。 以鬆緊適中的方式修行吧!很卓越的。 不松不紧,轻轻松松 证得佛法,需要轻轻松松地。
Thumbnail
不鬆不緊,輕輕鬆鬆 證得佛法,需要輕輕鬆鬆地。 但靜坐修行中所謂的「輕鬆」,並不是指懶散放逸、被動消極那般, 那樣子是無所事事的輕鬆。 這裡所指的是以輕輕鬆鬆的方式精進修行, 也就是將身心放鬆,不過度緊繃或鬆弛。 以鬆緊適中的方式修行吧!很卓越的。 不松不紧,轻轻松松 证得佛法,需要轻轻松松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常行精進覺。 我們前面講過,佛法有兩個重點:放下、提起。放下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提起。 這第四條告訴我們,要提起:精進。要精進修道。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常行精進覺。 我們前面講過,佛法有兩個重點:放下、提起。放下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提起。 這第四條告訴我們,要提起:精進。要精進修道。
Thumbnail
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六祖壇經告誡修行者,絕不可以把修行的前導步驟誤當成禪本身,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它們。某個意義下,一個人愈投入於這些前導步驟,離禪的真正精神就愈遠。
Thumbnail
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六祖壇經告誡修行者,絕不可以把修行的前導步驟誤當成禪本身,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它們。某個意義下,一個人愈投入於這些前導步驟,離禪的真正精神就愈遠。
Thumbnail
默照是一種簡單的方法-太簡單了,以致於它的簡單反而成為一種困難。歸根究柢,它是一種無法之法,修行者只要拋卻一切尋求、一切執著、一切期望,直接生活在禪裡就可以。
Thumbnail
默照是一種簡單的方法-太簡單了,以致於它的簡單反而成為一種困難。歸根究柢,它是一種無法之法,修行者只要拋卻一切尋求、一切執著、一切期望,直接生活在禪裡就可以。
Thumbnail
禪修的目的是讓心可以經歷三個階段 1. 把散漫混亂的心收攝為一個只有寥寥思緒的心 2. 進一把這個相對單純的心轉化為高度統一和專一的心 3. 再從統一心轉化為無心
Thumbnail
禪修的目的是讓心可以經歷三個階段 1. 把散漫混亂的心收攝為一個只有寥寥思緒的心 2. 進一把這個相對單純的心轉化為高度統一和專一的心 3. 再從統一心轉化為無心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