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016《靜止的流水》七

2022/07/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訓練心的正確方法,是使心光明、增長智慧
。別認為只是靜靜地坐著就是訓練心,那就有如石頭壓住草一般。人們迷醉在這裡面,認為「三摩地」就是坐。那只是「三摩地」的一個名詞,但實際上,假使心有「三摩地」,那麼行就是三摩地,坐也是三摩地……坐有三摩地、行有三摩地、住有三摩地、臥也有三摩地,這些都是修行。
有些人抱怨說:「我無法禪坐,因為我太煩躁了,我只要一坐下來,就想這想那……我辦不到。我的惡業太重了,應該先消完我的惡業後,再回來禪坐。」 沒問題,去試試看,去試圖消完你的惡業……這是一般人的想法。他們為何這麼認為呢?這些所謂障礙的東西,是我們所必須研究的。只要我們一坐下來,心就立即向外跑。我們也去追隨它,試圖將它帶回來,再做審察……然而,它又跑走了;這才是你們應該學習的。
絕大多數人都拒絕從自然中去學習……,就如同一位拒絕作功課的頑皮學生。他們不希望看到心的變遷,這樣你怎能增長智慧呢?你必須和變遷同住。當我們知道心就是如此──不斷地變遷,一旦認識這是它的本性,我們就會明瞭。我們必須知道哪時候心在想善和哪時候在想惡,它一直在變遷,我們必須認識這些事情。假如我們瞭解這點,那麼,即使我們在想的時候,一樣能安住於平靜中。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因此,在放鬆與專注的狀態中,我們去觀察念頭的起落。就像看鐘擺一樣,但是看見而不干涉。只要不隨著它轉,也不強加壓抑,漸漸地對於心的本質—「無常」,就能看穿。此時「無我」的智慧便能隨之增長,同時與智慧隨之而生的禪定,也穩定地成長。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若不如是,往往只是頭上安頭,縱然在佛堂時可以得到一時的平靜;但是離開佛堂,往往就是習氣縈懷……只因未徹見此心無常的本質,內心向外馳逐,幻像紛飛。如此修行,連聲聞法都談不上,更別說大乘觀察不思議境的智慧了,應知。
雖說我們修行大乘,但莫空腹高心。應從腳下做起,以免一切修行到頭來徒成畫餅,而不能充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鋼骨佛心
鋼骨佛心
苦志勞筋骨,大任乃克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