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書信 (1)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一、示清淨居士 (李堤舉獻臣)

佛言:

「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佛境界、非是外境界有相,「佛」、乃「自覺聖智」之境界也;

決欲知:此境界、不假莊嚴修證而得,【當淨意根下、無始時來「客塵煩惱之『染』」,如虛空之寬曠】;

【遠離意識中諸「取」,虛偽不實妄想、亦如虛空】,則此無功用妙心所向、自然「無滯礙」矣。

佛又言:

「不應於一法、一事、一身、一國土、一眾生,道於如來;
應徧於一切處、見於如來。」

「佛」者,「覺」義,謂:於一切處、常「徧覺」故;

所謂「徧見」者,見自己本源自性天真佛,無一時、一處、一法、一事、一身、一國土、一眾生界中,而不徧故也。

眾生迷此,而輪轉三界、受種種苦;諸佛悟此,而超諸有海、受殊勝妙樂。然,苦、樂,皆無實體,但迷、悟差別,而苦、樂異途耳。

故杜順云:「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眾生現時、法身不現」是也。

擔荷此段大事因緣,須是有決定志,若半信、半疑,則沒交涉矣。

古德云:

「學道如鑽火,逢煙且莫休;
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

欲知:「到頭」處,「自境界」、他境界一如是也。

既學此道,【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或照顧不著,起一惡念、當急著精彩、拽轉頭來;若一向隨他去、相續不斷,非獨障道,亦謂之無智慧人】。

昔,溈山問嬾安:「汝十二時中,當何所務?」安云:「牧牛。」山云:「汝作麼生牧?」安云:「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山云:「子真牧牛也。」

學道人制惡念,當如嬾安之牧牛,則久久、自純熟矣。

他弓莫把、他馬莫騎、他人之事莫知,此雖常言,亦可為入道之資糧;但常自檢察,從旦至暮、有甚利人自利之事?稍覺偏枯,當須自警,不可忽也。

昔,道林禪師、居秦望山長松之上,時人謂之鳥窠和尚;白居易侍郎、鎮錢塘,特入山謁之,乃問:「禪師坐處甚危險。」師曰:「老僧有甚危險?侍郎險尤甚。」曰:「弟子位鎮江山,何險之有?」師曰:「薪火相交、識性不停,得非險乎?」

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曰:「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作禮而去。

今、欲省心力,莫管他三歲孩兒道得、道不得,八十老人行得、行不得,但「諸惡莫作」,便了此語,信也著、不信也著,請思之。

世人現行無明,矯而為善,善雖未至,豈不勝寡廉鮮恥、託善而為惡者?教中謂之:「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苟能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矣】。

塵劫來事、只在如今,如今會得,塵劫來事、即時瓦解冰銷,如今不會,更經塵劫、亦只如是。

如是之法、亘古恒然,未嘗移易一絲毫許。

此事,許聰明靈利漢擔荷;若使聰明靈利,則無擔荷分。

【聰明靈利者,雖易入、而難保任;蓋「入處不甚深」、而「力弱」故也】。

聰明靈利者、纔聞善知識說著箇中事,便眼目定動,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似此者,自作障礙,永劫無有悟時。

外鬼作殃猶可治,此乃家親作祟、不可禳禱也;永嘉云:「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茲心意識」,此之謂也。

士人博覽群書、本以資益性識,而返以記持古人言語、蘊在胸中,作事業、資談柄,殊不知:聖人設教之意,所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

看讀佛教亦然,當須見月、亡指,不可依語、生解。

古德云: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
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有志之士,讀書看教能如是,方體聖人之意少分也。

昔,李文和都尉、參石門慈照聰禪師,悟臨濟宗旨。

有一偈、曰:

「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
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妙哉!斯言,可以為光明種子、發機之助也。

世間塵勞之事,如鉤鎖連環、相續不斷,得省處便省;【為無始時來、習得熟,若不力與之爭,日久月深、不知不覺、入得頭深,臘月三十日、卒著手脚不辦】。

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便從如今作事處、莫教顛錯;如今作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古德有言:

「尋牛須訪跡,學道訪無心;
跡在牛還在,無心道易尋。」

所謂「無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頑然無知。

謂:【觸境、遇緣、心定不動,不「取、著」諸法,一切處蕩然、無障無礙、無所染污,亦不住在無染污處】,觀身、觀心、如夢如幻,亦不住在夢幻虛無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謂之真「無心」。

且非口頭說底「無心」,若未得真「無心」、只據說底,與默照邪禪、何以異哉?

佛是眾生藥,眾生病除、藥亦無用。

或病去、藥存,入佛境界、而不能入魔境界,其病、與眾生未除之病等;

病瘥、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段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耳。

歸宗斬蛇、南泉斬猫兒,學語之流多謂之:「當機妙用」,亦謂之:「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殊不知:總不是這般道理。

具超方眼,舉起、便知落處;若大法不明,打瓦、鑽龜、何時是了?

欲空萬法,先淨自心;自心清淨,諸緣息矣;諸緣既息,體用皆如;「體」、即自心、清淨之本源,「用」、即自心、變化之妙用。

【入淨、入穢、無所染著,若大海之無風、如太虛之雲散】。得到如是田地,方可謂之學佛人;未得如是,請快著精彩。

近日叢林,以古人奇言妙語問答、為差別因緣,狐媚學者,殊不本其實。

諸佛說法、唯恐人不會;縱有隱覆之說,則旁引譬喻、令眾生悟入而已。

如,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

於此悟入,又有何差別?於此不悟,即此「即心是佛」、便是差別因緣。

凡看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心未明了、【覺得迷悶沒滋昧、如「咬鐵橛」相似時,正好著力,第一不得放捨,乃是意識不行、思想不到,絕分別、滅理路處】。

尋常可以說得道理、分別得行處,盡是情識邊事;往往多認賊為子,不可不知也。

有一種人,早晨、看經念佛懺悔,晚間、縱口業罵詈人,次日,依前禮佛懺悔,卒歲窮年、以為日課,此乃愚之甚也。

殊不知:梵語「懺摩」,此云「悔過」,謂之:【斷相續心】。一斷、永不復續,一懺、永不復造,此吾佛懺悔之意,學道之士、不可不知也。

學道人,十二時中,心、意、識常要寂靜,無事、亦須靜坐,令心不放逸、身不動搖,久久、習熟,自然身心寧怗,於道、有趣向分。

寂靜波羅蜜、定眾生散亂妄覺耳;若執寂靜處、便為究竟,則被默照邪禪、之所攝持矣。

趙州和尚云:「老僧十二時中,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餘無雜用心處。」

此是這老和尚真實行履處,不用作佛法、禪道會。

善惡皆從自心起,且道:離却舉足、動步、思量分別外,喚甚麼作自心?自心却從甚麼處起?

【若識得自心起處,無邊業障、一時清淨】,種種殊勝、不求而自至矣。

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知得來、去處,方名學佛人。

知生死底、是阿誰?受生死底、復是阿誰?不知來去處底、又是阿誰?忽然知得來去處底、又是阿誰?看此話、眼眨眨地理會不得,肚裏七上八下、方寸中如頓却一團火相似底、又是阿誰?

【若要識,但向理會不得處識「取」】;若便識得,方知:生死、決定不相干涉。

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工夫、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

趙州「狗子無佛性」話,喜怒靜鬧處、亦須提撕。

第一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則自謂:我即今迷,執迷、待悟,縱經塵劫、亦不能得悟。

但舉話頭時,略抖擻精神看:是箇甚麼道理?

趙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佛」字尚不喜聞,想無閑工夫、管閑事,逐日波波地、檢點他人也。

古人提持此事,或就理、或就事,或據時節、或向上提持,俱無定準;教中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是也。

獻臣道友,在富貴中、不為富貴所迷,知有此一段大事因緣、決定透脫生死。

予得譴、來衡陽,與之相聚、首尾四年、只同一日。

守官、政事不苟簡、凡百從寬,廉謹重厚、未嘗談人過惡,此真佛菩薩所行之行也。

因以此軸、求指示,故書此二十六段似之;亦以其純誠、向道甚力故,欲贊成之。

庶幾依此做工夫,將來發明大事,如楊大年、張無盡諸大老,作吾家內外護菩薩,則予之言、不虛發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森愛耦諧的沙龍
12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森愛耦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18
復次。大慧。(或有) 未來世 (之) 智者。以離 (於) 一。異。俱。不俱 (等差別) 見 (之) 相。我所通 (達。究竟無二之) 義。問 (於) 無智者。彼 (無智者) 即答言。此非正問。
Thumbnail
2023/10/18
復次。大慧。(或有) 未來世 (之) 智者。以離 (於) 一。異。俱。不俱 (等差別) 見 (之) 相。我所通 (達。究竟無二之) 義。問 (於) 無智者。彼 (無智者) 即答言。此非正問。
Thumbnail
2023/10/16
復次。大慧。(我今) 當說名。句。形身 (之) 相。善觀名。句。形身 (相之) 菩薩摩訶薩。隨入義。句。形身。(則能)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覺 (悟) 已。(亦能) 覺 (悟) 一切眾生。
Thumbnail
2023/10/16
復次。大慧。(我今) 當說名。句。形身 (之) 相。善觀名。句。形身 (相之) 菩薩摩訶薩。隨入義。句。形身。(則能)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覺 (悟) 已。(亦能) 覺 (悟) 一切眾生。
Thumbnail
2023/10/15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一切性 (自性) 無生。及如幻。將無世尊前後所說。自相違 (悖之過) 耶。(先前。世尊既) 說無生 (之) 性 (自性。後卻又說) 如幻 (之惑亂相。有種種現。既有種種現已。云何而可說是無生耶)。
Thumbnail
2023/10/15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一切性 (自性) 無生。及如幻。將無世尊前後所說。自相違 (悖之過) 耶。(先前。世尊既) 說無生 (之) 性 (自性。後卻又說) 如幻 (之惑亂相。有種種現。既有種種現已。云何而可說是無生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二十一、示張太尉 (益之)
Thumbnail
二十一、示張太尉 (益之)
Thumbnail
十八、示妙心居士 (孫通判長文)
Thumbnail
十八、示妙心居士 (孫通判長文)
Thumbnail
十五、示妙淨居士 (趙觀使師重)
Thumbnail
十五、示妙淨居士 (趙觀使師重)
Thumbnail
二、示東峰居士 (陳通判次仲)
Thumbnail
二、示東峰居士 (陳通判次仲)
Thumbnail
一、示清淨居士 (李堤舉獻臣)
Thumbnail
一、示清淨居士 (李堤舉獻臣)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