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040 季札掛劍 出處:《史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季札1之初使2,北3徐君4。徐君5季札劍,口6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7,未獻。還至徐,徐君巳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8樹而去。從者9曰:「徐君巳死,10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11之,豈以死12吾心哉!」
注釋:
1季札:春秋時代吳國的公子,不願繼承王位而受封於延陵,稱「延陵季子」。 2使:出使。 3過:拜訪。 4徐君:徐國國君。 5好:喜愛。 6弗:不。 7上國:指齊、晉等中原之國。 8塚:墳墓。 9從者:隨侍的人。 10尚:還。 11許:答應、應允。 12倍:違背,通「背」。
隨課練:
1. 根據本文,「季札掛劍」後來成為什麼的象徵?
2. 季札一開始未將寶劍送給徐君的原因是 ?
3. 季札後來仍將寶劍送給徐君的原因是 ?
4. 季札的寶劍最後的下落是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歐陽公1在翰林2日,與同院出遊,有奔3馬斃4犬於道。公曰:「試書5其事。」同事曰:「有犬臥通衢6,逸7馬蹄8而死之。」公曰:「使子修9史,萬卷未已也。」曰 :「內翰10以為如何?」曰 :「逸馬殺犬於道。」   
  景差相1鄭,鄭人有冬涉2水者,出而脛3寒。後景差過之,下陪乘4而載之,覆以上衽5。晉叔向聞之曰:「景子為人國相,豈不固6哉!吾聞良吏居7之,三月而溝渠8修,十月而津9梁10成,六畜11且不濡12足,而況人乎?」    
  高陽應1將為室家2,匠3對曰:「未可也。木尚生4,加塗5其上,必將撓6。以生為室,今雖善,後將必敗7。」高陽應曰:「緣8子之言,則室不敗也。木益9枯則勁10,塗益乾則輕,以益勁任11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12,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後果敗。  
  孟孫1獵得麑2,使3秦西巴4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5忍而與之。孟孫歸,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6之。居7三月,復召8以為其子傅9,其御10曰:「曩11將罪之,今召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張乖崖為崇陽令1,一吏2自庫3中出,視其鬢4旁巾5下有一錢,詰6 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7之,吏勃然8曰:「一錢何足9道,乃杖我耶?爾10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11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12劍下階斬其首。    
    歐陽公1嘗2得一古畫牡丹叢,其下有一貓,未知其精粗3。丞相正肅吳公4與歐公姻家5,一見,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6之?其花披哆7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貓眼黑睛8如線,此正午貓眼也。有帶露花,則房9斂10而色澤。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此亦善求古人筆意11也。    
    歐陽公1在翰林2日,與同院出遊,有奔3馬斃4犬於道。公曰:「試書5其事。」同事曰:「有犬臥通衢6,逸7馬蹄8而死之。」公曰:「使子修9史,萬卷未已也。」曰 :「內翰10以為如何?」曰 :「逸馬殺犬於道。」   
  景差相1鄭,鄭人有冬涉2水者,出而脛3寒。後景差過之,下陪乘4而載之,覆以上衽5。晉叔向聞之曰:「景子為人國相,豈不固6哉!吾聞良吏居7之,三月而溝渠8修,十月而津9梁10成,六畜11且不濡12足,而況人乎?」    
  高陽應1將為室家2,匠3對曰:「未可也。木尚生4,加塗5其上,必將撓6。以生為室,今雖善,後將必敗7。」高陽應曰:「緣8子之言,則室不敗也。木益9枯則勁10,塗益乾則輕,以益勁任11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12,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後果敗。  
  孟孫1獵得麑2,使3秦西巴4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5忍而與之。孟孫歸,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6之。居7三月,復召8以為其子傅9,其御10曰:「曩11將罪之,今召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張乖崖為崇陽令1,一吏2自庫3中出,視其鬢4旁巾5下有一錢,詰6 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7之,吏勃然8曰:「一錢何足9道,乃杖我耶?爾10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11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12劍下階斬其首。    
    歐陽公1嘗2得一古畫牡丹叢,其下有一貓,未知其精粗3。丞相正肅吳公4與歐公姻家5,一見,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6之?其花披哆7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貓眼黑睛8如線,此正午貓眼也。有帶露花,則房9斂10而色澤。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此亦善求古人筆意11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鄭厲公回歸鄭國,首先把傅瑕處死,接下來向原繁傳話,並似乎話中帶刺⋯⋯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鄭國的太子忽幫助齊國擊退山戎,立下彪炳戰功,齊僖公打算把女兒許配給太子忽,太子忽拒絕了⋯⋯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病癒後,薄太傅對外放出消息,皇子已死於逃亡路上。 而後祕密撫養時胤,親自教導,將一身才學傾囊相授。 前後兩世,薄太傅對時胤都有再造之恩,可與我卻沒有什麼好相與的。 畢竟,上一世帶頭求我一死的人,就是他。 今世,裝瘋賣傻的時胤,能得到北玄軍的支持,背後恐怕也有薄太傅的手筆。 我們離開京城後,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郤正十歲左右就是個「父死母嫁」的孤兒。 有時候還是會覺得陳壽是個基八人。其實前面他只寫,郤正的父親降魏,當到中書令史,然後毫不交代的便說人家已死。 然後這邊的精華便是「正本名纂」。 什麼意思?意思是郤纂被人收養改名。 只是第一轉,第二折還在後頭:「安貧好學,博覽墳籍」。 墳籍是什麼?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鄭厲公回歸鄭國,首先把傅瑕處死,接下來向原繁傳話,並似乎話中帶刺⋯⋯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鄭國的太子忽幫助齊國擊退山戎,立下彪炳戰功,齊僖公打算把女兒許配給太子忽,太子忽拒絕了⋯⋯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病癒後,薄太傅對外放出消息,皇子已死於逃亡路上。 而後祕密撫養時胤,親自教導,將一身才學傾囊相授。 前後兩世,薄太傅對時胤都有再造之恩,可與我卻沒有什麼好相與的。 畢竟,上一世帶頭求我一死的人,就是他。 今世,裝瘋賣傻的時胤,能得到北玄軍的支持,背後恐怕也有薄太傅的手筆。 我們離開京城後,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郤正十歲左右就是個「父死母嫁」的孤兒。 有時候還是會覺得陳壽是個基八人。其實前面他只寫,郤正的父親降魏,當到中書令史,然後毫不交代的便說人家已死。 然後這邊的精華便是「正本名纂」。 什麼意思?意思是郤纂被人收養改名。 只是第一轉,第二折還在後頭:「安貧好學,博覽墳籍」。 墳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