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個股追蹤】從醫療困境詳解Teladoc(TDOC)的商業模式,未來增長的「大賭注」(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我大概是在三年前開始買進Teladoc(TDOC)的吧,這幾年持有的感覺是,它股價走勢常常給股東的體驗不是太好,浮浮沉沉一段頗長時間是常有之事,而且調整起來的幅度也毫不含糊。最近TDOC股價從高位下跌的幅度將近六成,而且這種規模的調整其實在2018年下半年也出現過,後來也盤整了一年多才有突破,很考驗股東耐心。
不過,如果忽略中間的起起伏伏,我第一次買入的價位是在65元,以現在TDOC已經從歷史高位腰斬的股價來算(152元),三年的投資回報率是134%,換算年化報酬率是33%。這投報率比起很多飆股來說是不算甚麼,但我認為TDOC的長線增長故事是滿確定的,如果將投資看作一輩子的事,遠距醫療是我十分看好的一塊。
20210616
我之前寫過文章,從財報角度解釋TDOC近年股價浮浮沉沉,在科技成長股板塊好像總是慢人一拍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近年透過不少併購行動打開業務,但這會讓財報數字較難看到方向,公司在消化整合期間,股價通常也就需要盤整一陣子。
除此之外,我最近在讀一份行業白皮書時,看到一個從產業角度的解釋,也是滿合情合理的。即各行各業走向「數位化」毫無疑問是大勢所趨,但在這過程當中卻是有先後之分。在帳單支付、旅遊、會議或是購物方面,消費者接納得較快,但在面對醫療保健服務時候,大家對數位化的接受程度卻明顯較為謹慎。這種行業特徵導致遠距醫療在推動醫療保健產業數位化時,難度較高,進度也會較其他行業滯後些,但長遠來看不會缺席。相反,消費者對醫療保健的「便利性」和「個人化」需求只會更大。
估算,遠端醫療市場在2021年的市場規模為727億美元,總體市場規模會以複合年增長率22.4%的速度成長,至2028年市場規模將擴張至接近3,000億美元。市場估計TDOC在2021年全年營收大概在20億美元左右,未來還有龐大的成長空間。

當初買入TDOC的思考邏輯

我在前面文章提過,當初買入TDOC跟以前在香港工作時候接觸到的東西有關。那時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405 字、6 則留言,僅發佈於美股投資十日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4.7K會員
777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股投資十日談 的其他內容
SNOW的股價在去年一度衝到429元後,今年以來就不斷往下調整。但即使經過連續好幾個月的「洗禮」,過去一個多月更是整個成長型科技股被集中拋售之下,它仍然維持一個相對高的估值,股價只大致回到剛上市前後的水平。我想即使沒有打算投資,也會想問,這家公司到底是在做甚麼的?為甚麼市場給予它如此高的估值評價?
坊間許多介紹CRWD的文章和影片中,都提到「機器學習」的重要性,是技術關鍵,很多時候更被形容到好像全憑機器學習來防衛一樣。我不是網絡安全專家,但其實只要到CRWD網站讀幾份白皮書,就知道完全不是這一回事。如果不搞清楚這一點,也將無法理解CRWD收購日誌管理公司Humio的真正企圖及未來發展藍圖所在。
我的最大持倉TTD在最近兩天暴跌20%,據消息指是因為Google宣布2022年初將終止Chrome瀏覽器支援第三方Cookies。理由真的是這個嗎?本文是我的看法。
近日美股科技股大殺倉,Silvergate Capital(SI)也由歷史高位暴跌45%,同期比特幣也只有下跌23%。近日兩者表現某程度上正印證了我在上一篇文章的分析:SI的業務其實就是比特幣的加大槓桿版。在近期暴跌之後,SI值得投資嗎?本文嘗試加以分析。
作為加密貨幣相關產業股的Silvergate Capital(SI),今年升幅已經突破100%,為我帶來不錯的回報,過去一年升幅更是跑贏比特幣。很多人以為這間公司只是賺取交易轉帳過程的手續費,但我在仔細研究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並發現SI股價在過去一年跑贏比特幣的真正原因。
SNOW的股價在去年一度衝到429元後,今年以來就不斷往下調整。但即使經過連續好幾個月的「洗禮」,過去一個多月更是整個成長型科技股被集中拋售之下,它仍然維持一個相對高的估值,股價只大致回到剛上市前後的水平。我想即使沒有打算投資,也會想問,這家公司到底是在做甚麼的?為甚麼市場給予它如此高的估值評價?
坊間許多介紹CRWD的文章和影片中,都提到「機器學習」的重要性,是技術關鍵,很多時候更被形容到好像全憑機器學習來防衛一樣。我不是網絡安全專家,但其實只要到CRWD網站讀幾份白皮書,就知道完全不是這一回事。如果不搞清楚這一點,也將無法理解CRWD收購日誌管理公司Humio的真正企圖及未來發展藍圖所在。
我的最大持倉TTD在最近兩天暴跌20%,據消息指是因為Google宣布2022年初將終止Chrome瀏覽器支援第三方Cookies。理由真的是這個嗎?本文是我的看法。
近日美股科技股大殺倉,Silvergate Capital(SI)也由歷史高位暴跌45%,同期比特幣也只有下跌23%。近日兩者表現某程度上正印證了我在上一篇文章的分析:SI的業務其實就是比特幣的加大槓桿版。在近期暴跌之後,SI值得投資嗎?本文嘗試加以分析。
作為加密貨幣相關產業股的Silvergate Capital(SI),今年升幅已經突破100%,為我帶來不錯的回報,過去一年升幅更是跑贏比特幣。很多人以為這間公司只是賺取交易轉帳過程的手續費,但我在仔細研究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並發現SI股價在過去一年跑贏比特幣的真正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小編早上看見臉友轉發昨晚的亞東醫院急診事件,文中提到現行醫護困境🤨 來跟大家聊聊裡頭的經濟問題。 先來說說為什麼政府管制醫療產業? ✅政府為了避免醫療成本佔用太多(總)預算,排擠其他項目與功能,所以會實施價格管制。 醫療產業壓低預算的好處很明顯,但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壞處是
Thumbnail
小艾科普|未來醫療|Future Medical|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NTUH Telehealth Center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股市的損失規避心理和生技產業的投資機會。投資人應該注意股市波動風險,改變投資思維,並注意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另外,強調生技產業需要全方位的拓展,並提出投資建議。文章中還提到了QIC說明臺灣生技指數的漲幅情況,以及相對於美國納斯達克生技指數的補漲空間。
Thumbnail
臺灣加權指數及美國道瓊指數在2024年分別創下歷史新高,成為景氣復甦的先期指標。本文探討投資市場內涵,主要分為「趨勢熱點」和「潛力深耕」兩大層面。其中,軍工概念成為「趨勢熱點」的熱門投資領域,而醫療領域則被視為「潛力深耕」的領域。文章具體討論了雷虎科技、漢翔、晟德集團和輝景醫藥等相關標的的投資潛力。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我們分享兩項美國數位健康趨勢:「家庭醫院」與「遠端病患監控」。讓各位了解這些趨勢,如何改善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人的生活。 疫苗並不是 COVID-19 危機中出現的唯一醫療創新。在過去這幾年中,醫療保健行業經歷了相當大的數位化轉型,包括改進現有的遠程醫療服務,以此鼓勵非急診患者留在
Thumbnail
臺灣的醫材產業發展潛力龐大,產品種類繁多,但面臨著大陸醫材的競爭優勢。文章探討了家用醫材產品的市場前景和需求,以及探討了非侵入式血糖計和無壓脈帶血壓計兩種殺手級產品的尋找與開發策略。
Thumbnail
源起於偏遠區的「遠距醫療」服務,因 COVID -19 疫情大流行,增加了遠距醫療的使用患者和醫療保健技術。許多病人在疫情期間,採用即時虛擬健康平台,避開實際去醫院的行程。根據最新的市場分析,遠端距醫療市場正在迅速增長,並具有龐大的潛力。
Thumbnail
對於海外臺巧使用臺灣健保資源造成瀕臨破產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待遇。本篇文章講述了海外臺巧在歐洲的看醫療經驗,並訴說他們不滿自動復保與費用追繳的情況。作者指出,許多海外臺巧在海外已能充分利用當地的醫療資源,並希望臺灣媒體不要再製造不實的新聞帶風向。此篇可幫助海外臺巧找到希望與抗爭的出口。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小編早上看見臉友轉發昨晚的亞東醫院急診事件,文中提到現行醫護困境🤨 來跟大家聊聊裡頭的經濟問題。 先來說說為什麼政府管制醫療產業? ✅政府為了避免醫療成本佔用太多(總)預算,排擠其他項目與功能,所以會實施價格管制。 醫療產業壓低預算的好處很明顯,但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壞處是
Thumbnail
小艾科普|未來醫療|Future Medical|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NTUH Telehealth Center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股市的損失規避心理和生技產業的投資機會。投資人應該注意股市波動風險,改變投資思維,並注意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另外,強調生技產業需要全方位的拓展,並提出投資建議。文章中還提到了QIC說明臺灣生技指數的漲幅情況,以及相對於美國納斯達克生技指數的補漲空間。
Thumbnail
臺灣加權指數及美國道瓊指數在2024年分別創下歷史新高,成為景氣復甦的先期指標。本文探討投資市場內涵,主要分為「趨勢熱點」和「潛力深耕」兩大層面。其中,軍工概念成為「趨勢熱點」的熱門投資領域,而醫療領域則被視為「潛力深耕」的領域。文章具體討論了雷虎科技、漢翔、晟德集團和輝景醫藥等相關標的的投資潛力。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我們分享兩項美國數位健康趨勢:「家庭醫院」與「遠端病患監控」。讓各位了解這些趨勢,如何改善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人的生活。 疫苗並不是 COVID-19 危機中出現的唯一醫療創新。在過去這幾年中,醫療保健行業經歷了相當大的數位化轉型,包括改進現有的遠程醫療服務,以此鼓勵非急診患者留在
Thumbnail
臺灣的醫材產業發展潛力龐大,產品種類繁多,但面臨著大陸醫材的競爭優勢。文章探討了家用醫材產品的市場前景和需求,以及探討了非侵入式血糖計和無壓脈帶血壓計兩種殺手級產品的尋找與開發策略。
Thumbnail
源起於偏遠區的「遠距醫療」服務,因 COVID -19 疫情大流行,增加了遠距醫療的使用患者和醫療保健技術。許多病人在疫情期間,採用即時虛擬健康平台,避開實際去醫院的行程。根據最新的市場分析,遠端距醫療市場正在迅速增長,並具有龐大的潛力。
Thumbnail
對於海外臺巧使用臺灣健保資源造成瀕臨破產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待遇。本篇文章講述了海外臺巧在歐洲的看醫療經驗,並訴說他們不滿自動復保與費用追繳的情況。作者指出,許多海外臺巧在海外已能充分利用當地的醫療資源,並希望臺灣媒體不要再製造不實的新聞帶風向。此篇可幫助海外臺巧找到希望與抗爭的出口。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