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魔物囈語——蕭上晏的十日誌

2021/06/1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五月,新冠疫情急速翻轉了臺灣的日常生活,三級警戒轉變了人與人的距離,病毒與確診人數使我們在家隔離,足不出戶。在這充滿恐懼的新型態生活下,註異文庫邀請本社作家、出版人紀錄防疫期間的生活日記,寫成二十一世紀的十日談,也與你分享他的日常閱讀。
文/ 蕭上晏
1990年生。台灣第一批被鑑定的亞斯伯格症患者,也是台灣第一位具患者身分的亞症倡議者。同時為文學研究者,現為師大台灣文學所博士生,真理大學台文系兼任講師;透過人文社科的專業知識作為橋梁,應用於亞斯伯格症的溝通實踐,持續推動相關的認知推廣計畫,並長期關注本土特教領域的發展,亦帶領自己的患者團體。

Day1 0516.2021

社會規則的警戒,不論目的為何,總是為了喚醒人的本能警戒。
賣場大排長龍,是否該冒點風險,補充匱乏的物資?又或者珍貴的信賴螢幕上政治人物的誓言:一切日常所需皆很充足,無須擔憂?
古斯塔夫˙勒龐,生於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後民族與民主主義初生的時刻,一八九五年出版的《烏合之眾》,奠基了群眾心理學的基礎。儘管與進步價值,理性主義多有抵觸,字裡行間充斥著對於人類動物性與集群反智的悲觀,因而頗有爭議,但裡頭的理論流傳迄今,仍舊未曾過時。
這是防疫日記的第一天,面對困難,我想請你首先,喚醒不要害怕與盲從的勇氣。

Day2 0517.2021

防疫第二天,伴侶仍在異地災區,WFH多年,熟悉的辦公室,卻因共同的防疫而有了新的意義。
不好動的人,偶爾還是會想出去走走的,三級的意義就會在此時撞進來,提醒你:為了生命安全,請更加確實的,讓自己活得像座孤島。
你聽過魯賓遜嗎?在不同的時代,這倒霉的孩子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意義。他曾經在大航海時代被視作旅遊文學,隨著科技的進步被揭穿後,又在時間的濤洗下成為了優秀的奇幻地誌作品。就像RPG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撿到新的物資。不然就是在荒島裡開始真人版世紀帝國。你翻閱書冊,感受它的孤獨,以為這就是人生的最大挑戰。《魯賓遜漂流記》,永遠不會過時且老少咸宜的文字冒險成人童話(幸好星期五是男的)。
醒醒!在防疫的日子裡,你的物資要靠自己的工作賺來的。往好處想,至少物資外送員已經成為你人生online中的一種選項。

Day3 0518.2021

防疫第三天,恐懼開始浮動,萬華茶室成為一種鬼神亂舞的借代修辭,華航機師心裡苦,立委關說。進步時代所追求的基本人權與人民的集體福利,該如何取捨?性欲之於其中,又該算是哪種屬性?夜深人靜,窗外無車無人,今晚不喝咖啡與茶,不談台灣這麼敏感的字眼。
《重病的美國:大疫情時代的關鍵四堂課,我們如何反思醫療、人權與自由》,這麼長的書名很難在防疫日記裡被隱微的置入欸,而且出版社也沒有付我錢業配,難道又要使用後設的技巧來解釋這些有得沒得了嗎?那些真正的資本主義國家裡,殘忍的醫療體系在這波疫情裡造就的故事,會不會讓讀者在看完後,更願意為台灣的健保制度多付出一些成本呢?
醫療能量的負擔已初現端倪了,然而僅於此刻,眾人似乎仍舊沉醉於政治的批判,為威權的宣示用力鼓掌......

Day4 0519.2021

恐懼蔓延的時刻,在「我要好好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大義下,污名再次有了新的定義。「You shall not pass」不再只出現於《魔戒》、期末考前的學生迷因、或者偶爾短路的捷運票閘口,而是用一種更加優雅而虛偽的方式,演化為醫院週遭的告示與標語。「這不是歧視」,嗯對,如果這不是,什麼才是?
翻閱高夫曼的《污名: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吧。今晚我們不談因善意而生的區別對待。別想太多,恐懼與壓力都是惡意最好的催化劑。還沒準備好的人,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無行為責任能力的巨嬰。
就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才需要學習、延展所有美好與正向的心靈能量。

Day5 0520.2021

文化,知識,這些都是在災難中輕易會被斲斷的脆弱傳承。需要時間累積,醞釀與發酵,才能長出新的截然不同於母體的枝枒,開枝散葉。
此生第二次線上社課。不知是不是大學中少數在防疫期間社員仍舊願意繼續學習的社團?線上時間到了以後,看著14人的魔幻數字,第一次感覺到自己過往持續不斷的教學,確實是留下了一些什麼頑強的意志。
這一年畢業的朋友想必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吧,不要害怕,當時代勢如破竹的殺過來,就是檢驗我們彈性與能量的時刻。

Day6 0521.2021

新發明的語彙被說出口的當下,神話開始搖搖欲墜。徬徨的靈魂在社群的時代總是極快的把自己無力負責無法理解之事簡單的投射給政府推派出來的代表,期待他滿懷神性的包容,以掩蓋信徒人性的醜陋。譴責與陰謀論塵囂其上,有些人的信仰開始動搖。這是掌握權力者的兩難:當你期待群體的智慧時,總有人藉機煽動起恐懼,召喚暴政與威權的偉力。把責任推卸出去,就能讓自己擁有光鮮亮麗的聲名。
今晚,來讀提摩希˙史奈德 的《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每一個時代的強人政治都是這樣的:他乍看完美,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他總是看似前一個時代最銳利的批評者,唯一敢於在赤裸的國王前直說真話的孩子,配合鄉民的正義,領袖或者神祇的崇拜登頂。強權之人與實務之人的區別或許僅在於此:一個努力粉飾自己強大的形象,一個在現實中省下辯解的力氣。
防疫第六天,蠢蠢欲動的暗影,正試圖加速健忘的人群,形塑新的偶像。

Day7 0522.2021

身邊人真的還是辣麼可愛,但被關在同一個空間久了,即使是兔子都會變得與往常截然不同,有此一說,食肉目的生物在基因裡被刻下了傷害同族的禁忌。狼王爭奪戰裡失敗的一方會主動地把脖子放到勝者面前,以示臣服;相對的,越是生性溫馴,沒有利爪的生物,在艱困的生存環境裡,越是會下手不知輕重。有時我會思考,人類到底屬於光譜內的哪一個部分?
康拉德.勞倫茲不姓杜立德,但閱讀他的經典著作《所羅門王的指環》,偶爾也可以出去客串一把動物行為學家。如果你腦洞夠大,或許還會注意到這個驚悚的事實:人類,其實好像也是動物......。
我們傷人的利刃有時來自言語與猜疑,在日漸躁動的靈魂爆發以前,或許還是要思考一下,如何刻錄迴避滅絕的基因。

Day8 0523.2021

天邊一朵雲,今天講這個沒有什麼理由,只是想著,不知道那朵雲何時會出來。我們無法迴避進步價值可能的錯誤,但總得勇於負責吧?
阿雲啊,是不是該出來打球了?

Day9 0524.2021

第九天,不隨便刪除臉友,不讓臉書演算法掌控的社群策略開始面臨挑戰。許多朋友的字裡行間,開始有了明確的埋怨與指責,以及吹捧的對象。威權的魅影鬼鬼祟祟的廣發於某些屬性,某些年齡。成為新的受損身份。數年前我或許會採取更加激烈的表達形式,然而經過這幾年,我開始意識到,若你無法嘗試新的方法,那麼所謂的「對話」,或許只是另一種紓解焦慮用的自我滿足。
因為2018年金馬獎的一次發言,成為了《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出版的契機。一如繼往的國台辦,當然也不負眾望的做出了今日我們各種熟悉的「乳滑」應激反應。這讓傅榆擁有了某種複雜的身份:某些人眼中「撕裂」民族情感的叛徒,某些人眼中敢說真話的「英雄」。然而事實上,「勇敢」或者「斗膽」,所指涉的都只是一個現今我們再無法逃避,摀眼的命題:我們是誰,我們將前往何處?
買不到疫苗只是因為不夠努力?如果你願意嘗試明白,卻暫時仍未了解國際上的「台灣」如何像是糾纏的量子態一樣若隱若現,也許你可以趁著這個被迫在家的時間,從那些自身出發的經驗,開始好好理解。
「我由衷的希望,這本書帶有這樣的功能,讓有機會閱讀到它的人,多花些時間思考自己面對政治的歷程,與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之間的關聯。這是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期望。」傅榆,2018

Day10  0525.2021

身為魔物的好壞處皆在於此:魔物眼中的世界與他人本就有巨大的不同。因而,對於群聚的需求,對於危機的判斷都似乎成了另一種格格不入。
日子必然會有所變化,延長防疫的期限與緊繃的醫療量能都是肉眼可見的跡象。在防疫十日記得最後一天,和同伴冒著巨大的風險與全副武裝的裝備,勇敢衝向物資的補給站。戴著護目鏡的人變多了,但戴手套的人似乎還沒有那麼多。空氣中隱隱然有一種恐懼,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紀律。
其他國家都已進入了後疫情時代,而台灣才剛失去在過份優秀的保護下延長了一年半的環境。有些事失去後才知道要珍惜,但在開始珍惜之前,難免會有所埋怨。
我的經驗是,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埋怨上,可能只會導致更多的失去。讓人難受,但仍舊可堪忍受的生活不便,是許多正在承受壓力與謾罵的人沒有把力氣用在澄清與反駁上換來的。
這一年來我看見許多負重前行的人身上的沉痾遠超他人的想像,作為一只被全民健保拯救了生命的魔物,我能做的,只有努力按耐下自己好發議論的衝動。
我試著樂觀的思考,天將降大任於所有的人,於是丟給了我們這場疫情。讓我們有時間思考遠大的夢想,面臨嚴酷的挑戰。改變我們對於生命寬度與廣度的所有既有定義。
好好生活,努力保全自己以外,如何讓截然不同的生活盡復舊觀,到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的事了。
    註異文庫
    註異文庫
    以「關注、為異於大眾者註解、釋義與發聲」命名之,期待透過文學及出版品的力量,對弱勢群體進行觀察與倡議,達到社會關懷之目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