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過去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任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裡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我真正震撼的是在我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患者,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另外,音樂家舒曼及貝多芬、文學家狄更斯、海明威,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飽受躁鬱症所苦,知名畫家梵谷更是以自殺結束一生的偉大創作者。

罹患此疾病的男女比例為1:1,也就是說在性別沒有顯著差異,而同卵雙胞胎的研究,身為手足,得到疾病的相關為50%,意味著躁鬱症遺傳機率極高。但這時也會想,人類遵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演化論,那為何這個疾病的基因從最早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西元前五世紀就已經注意到狂躁及憂鬱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議題,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其盛行率幾乎沒有下降的狀況,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可能就如同前面所提及的,藝文方面的創作是需要情緒豐沛的加持,在躁期有源源不絕的創意與能量到了鬱期又具有極敏銳和細膩的感觸和觀察力,這些對於藝術作品的產出都是大大加分的必要條件。

我們在受病而痛苦的同時,我也期盼自己看到可以運用天生不公平的優勢做些什麼,我必須承認,從小很多社會價值的肯定是我不費吹灰之力得到的,也許當時我並沒有覺察到這些白白得來的優勢在我成年後會造成入此混亂的局面。對於往後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然後我在這些代價中找尋命運如此安排的意義,或許,祂希望我不要白白受苦,但願我們都不要白白受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玄玄心的沙龍
179會員
378內容數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疾患,它剝奪了生命中許多美好,但也同時在絕望中看見許多人性光輝。想分享自己十多年來用如何藉著一些實用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尤其在面對自殺議題時,該如何自處。願患者都能更自在、平靜的面對這場生命風暴,也知道就算生病了,還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玄玄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5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即將結束諮商時的心情與反思。雖然面對著冷意刺骨的天氣,作者卻在心理師的分享中得到了力量,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及對周圍的影響。文章傳遞了關於陰霾、心理健康及家庭支持的深刻思考,也表達了即使面臨困難,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Thumbnail
2024/12/05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即將結束諮商時的心情與反思。雖然面對著冷意刺骨的天氣,作者卻在心理師的分享中得到了力量,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及對周圍的影響。文章傳遞了關於陰霾、心理健康及家庭支持的深刻思考,也表達了即使面臨困難,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Thumbnail
2024/11/21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患者在經歷心理健康問題後,與諮商師合作的過程。文章描述了諮商師的支持與芳療的幫助,並強調在面對困難時,尋求專業陪伴的重要性。透過分享個人的經歷,患者表達了重拾勇氣的渴望與努力,鼓勵他人尋求人際支持,以克服心理挑戰。
Thumbnail
2024/11/21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患者在經歷心理健康問題後,與諮商師合作的過程。文章描述了諮商師的支持與芳療的幫助,並強調在面對困難時,尋求專業陪伴的重要性。透過分享個人的經歷,患者表達了重拾勇氣的渴望與努力,鼓勵他人尋求人際支持,以克服心理挑戰。
Thumbnail
2024/10/28
我陷入深深的憂鬱之中。好像不意外,這幾天忽冷忽熱,身邊的朋友應該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大家紛紛傳訊問我還好嗎?當然是很多不好。 但問完以後呢?我也不知道後續。我常問自己是在擔心什麼呢?想死的決心如此強烈,是擔心經濟嗎?如果我很有錢是不是就不用對生病這件事那麼焦慮,可是聽說有錢人罹患躁鬱症的比例也是一樣
Thumbnail
2024/10/28
我陷入深深的憂鬱之中。好像不意外,這幾天忽冷忽熱,身邊的朋友應該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大家紛紛傳訊問我還好嗎?當然是很多不好。 但問完以後呢?我也不知道後續。我常問自己是在擔心什麼呢?想死的決心如此強烈,是擔心經濟嗎?如果我很有錢是不是就不用對生病這件事那麼焦慮,可是聽說有錢人罹患躁鬱症的比例也是一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藉由文中敘述的所有痛苦,向讀者表達憂鬱症正在遭受的苦痛,在生命的最後,華麗的演出一場值得的戲,可謂是人生的救贖。
Thumbnail
藉由文中敘述的所有痛苦,向讀者表達憂鬱症正在遭受的苦痛,在生命的最後,華麗的演出一場值得的戲,可謂是人生的救贖。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本劇描述一名精神病房的年輕護理師「鄭多恩」(朴寶英 飾)與各名病患之間治癒彼此,逐漸認識自我的故事。 劇中不僅交織幻想和實例細膩地描述和傳達不同類型精神病患的心境,也藉由多恩遭逢變故而意識到其實自己也身陷心魔,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自癒過程。
Thumbnail
本劇描述一名精神病房的年輕護理師「鄭多恩」(朴寶英 飾)與各名病患之間治癒彼此,逐漸認識自我的故事。 劇中不僅交織幻想和實例細膩地描述和傳達不同類型精神病患的心境,也藉由多恩遭逢變故而意識到其實自己也身陷心魔,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自癒過程。
Thumbnail
微笑與憂鬱症,這兩個看似對立且衝突的字眼根本不該兜在一塊。但這其實是高功能憂鬱的一種型態,很多外表光鮮亮麗的人私底下卻陷入憂鬱的漩渦。他們因為自己的人設與形象難以向外界求助,甚至強迫自己打起精神繼續前進。但無止境的勉強自己,當情緒崩解的那一瞬間,便可能走上絕路。
Thumbnail
微笑與憂鬱症,這兩個看似對立且衝突的字眼根本不該兜在一塊。但這其實是高功能憂鬱的一種型態,很多外表光鮮亮麗的人私底下卻陷入憂鬱的漩渦。他們因為自己的人設與形象難以向外界求助,甚至強迫自己打起精神繼續前進。但無止境的勉強自己,當情緒崩解的那一瞬間,便可能走上絕路。
Thumbnail
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那個可以自己安慰自己的「蝴蝶擁抱」,在不安與難過時深呼吸穩定情緒,並且雙手交替給自己拍拍肩膀,雖然乍聽之下有點悲傷,但對想訴苦、尋求安慰卻無人可尋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陪伴自己的方式 隨著年紀增長,漸漸能體會那句「想要別人愛你之前請先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那個可以自己安慰自己的「蝴蝶擁抱」,在不安與難過時深呼吸穩定情緒,並且雙手交替給自己拍拍肩膀,雖然乍聽之下有點悲傷,但對想訴苦、尋求安慰卻無人可尋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陪伴自己的方式 隨著年紀增長,漸漸能體會那句「想要別人愛你之前請先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憂鬱症」在近年來儼然已成為文明病,但也因為太過頻繁聽聞,反而容易讓人失去戒心與耐心,而陳良基部長與夫人素梅以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姿態現身說法,為的就是喚醒社會大眾對於憂鬱症這個疾病的正視,並且強調親身陪伴與積極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很難想像部長夫人素梅在眾人面前自信演唱《伊是咱的寶貝》之前曾
Thumbnail
「憂鬱症」在近年來儼然已成為文明病,但也因為太過頻繁聽聞,反而容易讓人失去戒心與耐心,而陳良基部長與夫人素梅以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姿態現身說法,為的就是喚醒社會大眾對於憂鬱症這個疾病的正視,並且強調親身陪伴與積極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很難想像部長夫人素梅在眾人面前自信演唱《伊是咱的寶貝》之前曾
Thumbnail
總覺得職場上精神病患特別多,看過一些書後明白這應該不是錯覺。 邊緣人格到哪裡都會成為悲劇主角,在職場、人際關係中老是遇到欺負他們的人,總是碰上不公不義的事。我們會對他們抱不平或深表同情,但漸漸會發現,他們在敘述這些悲慘經歷時,往往只是充滿了各種委屈和情緒性字眼,卻很難聽見事件全貌。
Thumbnail
總覺得職場上精神病患特別多,看過一些書後明白這應該不是錯覺。 邊緣人格到哪裡都會成為悲劇主角,在職場、人際關係中老是遇到欺負他們的人,總是碰上不公不義的事。我們會對他們抱不平或深表同情,但漸漸會發現,他們在敘述這些悲慘經歷時,往往只是充滿了各種委屈和情緒性字眼,卻很難聽見事件全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