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local, act local:我們一起,做可以做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北街頭

早上的台北像座空城,一個捷運車廂五個人、一台公車也是五個人。下午的捷運站外,總是在站口賣大誌的伯伯還在。「這是柚子喔!」拿出很久沒有碰到的百鈔(因為一直都用信用卡)買了一本大學畢業後沒再買過的大誌。票閘口有另一個伯伯在翻站內垃圾桶裡的食物、車廂裡有三四個大概才剛下工的清潔工,坐在車廂最尾端,沒有人的那一邊。人和人的距離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變得很遠。

社區教會我的事

「我們齁!就是晚別人一年啦!」五月中開始三級警戒的前後,社區們不約而同的說。三級警戒的開始,也算是我在第二個國家經歷的第二次軟封城(上一個是被台灣媒體說佛系慢半拍的英國)。起先覺得,有過一次lockdown的經驗,這次不會太難的,卻還是前後花了兩個禮拜才慢慢摸索出新的工作方法。
三級警戒對社區來說是挑戰。社區活動平常的參與者,大概九成都是防疫工作很害怕的染疫高風險族群—60歲以上長者。升三級前幾天就幾乎禁止了所有活動,多數社區長輩們從本來可能一三五上課、共餐、上市場買菜的生活,幾乎歸零在家。兼作里民活動場所的里辦關門、社區關懷據點關門、我的雲端塞滿了資料後也再一次開始在家工作。本來安排的課程、活動全部暫停,社區還能做什麼?
他們還有好多事情要做—
「很忙噢!電話響不完!」、「沒有共餐,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啊!我們還是天天去協會。」、「我們這有市場有公園又有學校,快起笑了,但沒辦法,遇到了就是要處理。」

從剛開始要大家減少出門、減少群聚的宣導,到最近開始打的疫苗,都是。
進了一趟辦公室,裡面堆滿物資、還有一下子就響起的電話,有一半問的是疫苗。預約系統讓長輩一頭霧水,里長拿出民冊一個一個核對通知、再逐戶發通知單。
「這個系統真的有問題,但大家也都忙到翻又累了,麻煩歸麻煩,但還是能做什麼是什麼,也就不再去抱怨了。」里長一邊說一邊核對手上的名冊、過一會兒又翻出失能評估等級出來對可能被遺漏的人。決策者想的和一線的狀況距離常常差的很遠。

那些為了減少實體接觸而出現的各種科技方法(視訊、QRcode......)無形中排除和疏離了一些人。好比線上課程/會議/OO對年輕族群來說很容易,對社區的長者
就很有挑戰;對中產階級家庭來說不太困難,對連溫飽都困難的家庭來說電腦、平板、網路可能根本不知道在哪裡。在和其中一個合作單位討論接下來準備改作線上的親子課程,大概也會有這樣的排他性。「先接住一群人,再來想其他辦法。」可能不是最好,但是最應急的作法。
社區們也開始研究檯面上各種視訊平台,常常收到line:「進來我們來試這個」;一個一個的分析平台的友善度—「這個不行!老人家的手機不一定夠好。」、「這個要先教%$@!…」。同時,他們也嘗試一些小型簡單的課程、甚至有人拍了直播架(疫情結束大概會有社區直播主XD)、打電話/懶人包/紙本傳單、團購………
社區依然最懂社區,社區也是最靠近需求的地方,他們也很努力的在接住可以接住的人,做可以做的事。
p.s.在做這些嘗試與照顧大家的社區頭人和志工,有很多都是早就可以蹺腳喝茶看電視過退休生活,卻出來多管閒事的人。
去年封城的時候,蘇格蘭政府有一個至今依然受用的slogan—Live local, act local。在少出門、減少群聚、維持社交距離的新日常裡面,我們也都可以做我們可以做的,去支持在地的店家、協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可能是買一本雜誌、說幾句話,簡單的善意,也許就可以成為對方在這不簡單的日子裡面往前的動力。
有人說,當你想吃的時候,菜就會做出來了。 作為一個從小被好手藝的台灣媽媽們餵養的在地小孩,也就一直到離開故土,才開始用一通通的電話,學會一道道太平凡的家常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瘟疫蔓延,伴隨著英國每日一變的政策,從上週四被圍剿的物競天擇防疫,到這週的避免非必要社會接觸(social distancing)、盡量Work from home (WFH)、宣布無限期關閉學校(停課不停學)、最後在週末開始前建議關閉所有pub,cafe,餐廳的內用,僅提供外帶。
MSW, Master of Social Work 的簡稱。在英國是兩年制的碩士學位,拿到學位同時也可以拿英國的社工師證照,也因為如此所以每一個作業都要及格;而在兩年裡面同時要上課、實習(總共約180天全職)、寫論文。
瘟疫蔓延,伴隨著英國每日一變的政策,從上週四被圍剿的物競天擇防疫,到這週的避免非必要社會接觸(social distancing)、盡量Work from home (WFH)、宣布無限期關閉學校(停課不停學)、最後在週末開始前建議關閉所有pub,cafe,餐廳的內用,僅提供外帶。
MSW, Master of Social Work 的簡稱。在英國是兩年制的碩士學位,拿到學位同時也可以拿英國的社工師證照,也因為如此所以每一個作業都要及格;而在兩年裡面同時要上課、實習(總共約180天全職)、寫論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Thumbnail
我住的社區只有16戶,在台中市太平區,是中庭透天,每家門口停車。 社區鄰居回家就不出門,躲在家裡,很奇怪。   我和鄰居來往不多,有時見面點頭打招呼。 只有兩位老太太常出門散步,每次我遇到老太太就聊幾句。  
Thumbnail
最近在因緣際會之下重返雙北市,卻在一些日常生活選擇的當下,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篇文章還描述了看似熟悉的事物卻帶來陌生感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空檔的掙扎與感悟。
Thumbnail
最近在台中火車站內見到零星的遊民,同樣是帶著裝滿東西的行李箱或紙箱,就地鋪著厚紙板,或坐或臥,三三兩兩,席地閒聊,有些都已躺著睡著了。車站內相對寬敞明亮,衛生設施也還不錯,遊民容易在車站公厠梳洗,所以渾身看起來不會那麼髒兮兮。 某個冬夜,我也曾在住家附近的〔半平厝公園〕公厠及凉亭發現遊民
初三,家家戶戶出遊的日子。 到哪兒都是人擠人,這事已有心理預期,就當作是解過年任務——陪爸媽遛爸媽的任務。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Thumbnail
我住的社區只有16戶,在台中市太平區,是中庭透天,每家門口停車。 社區鄰居回家就不出門,躲在家裡,很奇怪。   我和鄰居來往不多,有時見面點頭打招呼。 只有兩位老太太常出門散步,每次我遇到老太太就聊幾句。  
Thumbnail
最近在因緣際會之下重返雙北市,卻在一些日常生活選擇的當下,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篇文章還描述了看似熟悉的事物卻帶來陌生感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空檔的掙扎與感悟。
Thumbnail
最近在台中火車站內見到零星的遊民,同樣是帶著裝滿東西的行李箱或紙箱,就地鋪著厚紙板,或坐或臥,三三兩兩,席地閒聊,有些都已躺著睡著了。車站內相對寬敞明亮,衛生設施也還不錯,遊民容易在車站公厠梳洗,所以渾身看起來不會那麼髒兮兮。 某個冬夜,我也曾在住家附近的〔半平厝公園〕公厠及凉亭發現遊民
初三,家家戶戶出遊的日子。 到哪兒都是人擠人,這事已有心理預期,就當作是解過年任務——陪爸媽遛爸媽的任務。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