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自述】記憶維度-思網系列作品緣起 (開放試閱)

2021/06/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記憶維度—2021江心靜當代水墨創作展自序
在記憶中迷途,老孩子,遺忘是一種背叛,被悔恨紋身,支離破碎的家,狂風呼嘯⋯⋯記憶如網,打撈上岸者寥寥,大多從破洞中溜走,在時間的黑洞中,消失。
從文學、哲學到藝術,歷經一次又一次蛻變,在角色轉變同時,始終不變是對於永恆真理的「詩意」提問。自小承襲傳統文脈,青年完成單車環球遊歷,中年研修當代水墨與法國哲學,生命交互激盪演繹成為探索記憶維度的「思網系列」作品。
文學跨界藝術七年,在大墩文化中心舉辦個展·並出版中英雙語畫冊,「思網系列-冰晶流轉」榮獲「110年全國美展」水墨類入選。
在餐館的時鐘滴答聲中長大,十四歲開始寫日記,承載記憶抵抗時間的文字在日後的寫作生涯中是一座生氣盎然的熱帶花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時間軸來到2018年的上海,不惑之年,在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的課堂上幡然領悟,人生第一首詩「尋海」以及跨界藝術以來源源不絕的「海洋心象系列」(見下圖),背後埋藏的是十四歲(1984)失去扶養自己長大阿嬤的傷痛。
海,這個文字的所指,在潛意識中,不是佔地球表面七分之一的水域,而是海面下寬廣包容的,愛,讓我突破性別的限制走到天涯,一無所懼——
海洋心象系列-水之燦 2017年 江心靜 水墨設色紙本
那一刻,回首,沒有日記作為文字座標,阿嬤的身影早已模糊不清,重拾記憶,恍如置身朔風野大的荒原,白茫茫一片,無論如何,明知這是一場註定徒勞的冒險,依然背起畫具勇敢往前,在紙上召喚冥間亡靈,重塑記憶場域。
孤身上路,自小熟悉的文學語言如母語,渾然天成 ;中年接觸的視覺語言,卻如外國語,從頭開始,咿呀學舌,遠望地平線,起始進展有限。
文學的盡頭是藝術,藝術的歧路是哲學,一人的記憶溯源之旅,2019年在杭州的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高研班,轉一個大彎,進入法國技術哲學的批判思潮,站在時代的高度,明白個人記憶的渺小與珍貴,在數位時代,個人記憶正面臨工業資本主義的巨大威脅,法國當代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1952-2020)剖析:
人有別於其他生物的一大不同之處,在於人死後,他的故事可以存留下來⋯⋯有一些痕跡專門致力於傳遞記憶,文字、照片、錄音、電影等均屬此例。有了電影,上述痕跡的生產和傳輸就成了一種工業。(註1)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通過機器將工人『無產階級化』,二十世紀的消費資本主義,通過剝奪人們的自主生活方式,將消費者『無產階級化』。大數據加劇了這種狀況,因為不僅是知識,我們還把我們的記憶也交給了機器。(註2)
受法國技術哲學衝擊,再度上路,從個人出發,思索數位時代的「記憶」命題,回溯成長過程安身立命的座標。
在台灣首座佛教圖書館附設的慈光托兒所,接受三字經、論語與詩詞啟蒙,似懂非懂,深受精煉文字的詩意與仁厚吸引,小學讀紅樓夢,自此成三十年的床頭書。大二(1991)追尋內心的召喚,棄商從文,經濟獨立,人生走向「另一條路」,能夠與當時浮躁功利的主流價值相抗衡的,是內在的人文精神與入定心法,尤其是道家開拓的精神自由,更是追求自我實現的底氣,風雨無悔。
史學家余英時以文化比較史的角度分析「軸心時代」與「軸心文明」(註3),中國的軸心突破與西方突破後的「外在超越」不同,中國突破後的超越精神世界是內向的,簡稱「內在超越」,因中國的超越世界「道」是「天人合一」的產品,由人將作為價值源頭的「天」收入「心」中,在「內」而不在「外」,先秦諸子俱為「道術將為天下裂」中國軸心突破的開創者。(註4)
水墨作為承載中國文化的藝術語言,特別能表現內在超越文明的內斂特質,藝術批評家皮道堅說:
水墨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它對創作過程的體現以及它在欣賞中的整合機制,還有它的單純、通透、薄、輕、空靈等等性質,都賦予了水墨畫以特殊表現力。至少我們在目前還找不到一種更好的媒材來進行這種水墨式的內省感悟。(註5)
然而水墨本身也面臨社會文化巨大變遷的衝擊,水墨革新的觀念自清末民初的中國大陸即已出現,但真正有水墨革新的聲勢與影響力,是戰後的台灣在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被尊為現代水墨之父的劉國松所提出的「水墨現代化」,他創立的「五月畫會」理論與實踐俱佳,與傳統水墨拉開了距離,現代水墨透過理性進步的觀念,把西方的抽象思想與中國傳統的畫論接合,上承唐朝王洽首創的潑墨先例,突破傳統皴法限制,加入多樣化技法與媒材,與工業社會的時代接軌,形成二十世紀鮮明風潮。(註6)
時代的巨輪轉動,現代主義是歷史宏大單一敘事的封閉概念體系,到了消費資本主義主導的數位時代,無法對應開放多元異質的社會,面對原子化、分散化和資訊化的困境,天人合一的和諧理想遙不可及,自我意識支離,水墨需要創造新的個人化語言來批判、改造與創新,抵制市場與機械(或集體)意識型態對人性的控制,「感知」與「超越」當下的文化社會語境。
2018-2020客居上海進修期間,在江南水鄉成立畫室
多年來豐富的生命體驗積累創作的底蘊,環遊世界的經歷,開展了心靈視野,而近年來客居上海的生活中,經歷了兩場江南少有的暴雪洗禮,再度啟發創作靈感,發展出神秘深沈的水墨抽象語匯。自有的筆觸,如墨染、流淌性思網、放射性圖案、繩結、多重拓碑塗刷以及書寫性,塑造獨特的風格;在畫紙的二維空間中,不僅展現了大氣、空靈與優雅的意境,同時也釋放了真實生命的記憶,開拓可供觀者沈思與冥想的多維空間。
與地球誕生四十五億年相比,個人生命微不足道,然而,人的記憶卻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傳遞,如同古文明的遺跡,超越死亡,傳承下去。
思網系列-過眼雲煙四連幅 2019 江心靜 水墨設色紙本 小樹攝影
「思網系列」(見上圖)的起點是關於生命記憶的追尋,從藝術創作中釋放失去至親所愛的傷痛,在紙上召喚冥間亡靈,在創作當下重塑記憶場域,進而超越個人生命史,以關注數位時代的「記憶」命題,並從中尋找演算法之外,關於人類永恆生命主題之愛、自由與人際關係的可能性發展。
關鍵字: 記憶維度、詩意、當代水墨、海洋心象系列、思網系列
《記憶維度》是一本揭開神秘面紗的寶典,在每一個字、每一幅作品、每一張歷史照片的背後,都連結著一個「如何讓天賦自由」的秘密。
【當代藝術大師】
程代勒·封面題字
劉國松·寫序推薦
莊連東·專業藝評


江心靜 藝術家畫冊
日本美術紙印刷 |頁次:192頁
抱雲齋人文藝術出版社 發行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20日
《思網系列-冰晶流轉》創作理念:
「思網系列」從個人的生命史出發,關注數位時代的記憶命題,思索演算法之外的愛與自由,「冰晶流轉」大膽模擬太陽系末日,地球墜入宇宙海洋化為冰晶的瞬間,以原創的視覺語彙,噴繪墨染、流淌性思網和放射性圖案,挑戰傳統敘事與圖像規則,虛實空靈,想像文明的多樣性,在消滅偶然性的數字社會,開拓一個沉思、冥想的空間。
  • 「思網系列-冰晶流轉」榮獲「110年全國美展」水墨類入選。
110年全國美術展 7/17(六) -10/10(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7展廳 國美館線上頒獎典禮
附註:
註1: 引自貝爾納・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年。
註3: 軸心時代(德語:Achsenzeit)為德國哲學家雅斯培(1883-1969)首創,1980年以後引起西方學術界廣泛探討成為顯學,意指西元前第一個千紀,哲學的突破以不同方式發生在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軸心文明指經歷過軸心突破的文明。
註4: 參考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4。
註5:引自皮道堅「新語境中的水墨語言實驗」《現代中國水墨畫會》論文集,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年
註6:參考蕭瓊瑞「台灣現代水墨畫史」《現代中國水墨畫會》論文集,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年

你好,我是心靜,邀請你來參加【記憶・維度】超文本實驗,結合文本、水墨、書寫、瓷藝、裝置、攝影,探索讓天賦自由的神秘靈感。
歡迎【追蹤】、按愛心❤、在下方拍手5下,或是【訂閱】悠閒閱讀,感受人文藝術氣息,同步培養跨界的多元創造力。
叛逆少女,不良文青,無法無天的藝術家。 叛逆,騎單車跑了全世界。文青,出了17本書。藝術,辦了11次個展。 當代藝術沙龍的關鍵字 #旅行 #文學 #藝術 #讓天賦自由 #夢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