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自述】記憶維度-思網系列作品緣起 (開放試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記憶維度—2021江心靜當代水墨創作展自序

在記憶中迷途,老孩子,遺忘是一種背叛,被悔恨紋身,支離破碎的家,狂風呼嘯⋯⋯記憶如網,打撈上岸者寥寥,大多從破洞中溜走,在時間的黑洞中,消失。

從文學、哲學到藝術,歷經一次又一次蛻變,在角色轉變同時,始終不變是對於永恆真理的「詩意」提問。自小承襲傳統文脈,青年完成單車環球遊歷,中年研修當代水墨與法國哲學,生命交互激盪演繹成為探索記憶維度的「思網系列」作品。

raw-image

在餐館的時鐘滴答聲中長大,十四歲開始寫日記,承載記憶抵抗時間的文字在日後的寫作生涯中是一座生氣盎然的熱帶花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時間軸來到2018年的上海,不惑之年,在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的課堂上幡然領悟,人生第一首詩「尋海」以及跨界藝術以來源源不絕的「海洋心象系列」(見下圖),背後埋藏的是十四歲(1984)失去扶養自己長大阿嬤的傷痛。

海,這個文字的所指,在潛意識中,不是佔地球表面七分之一的水域,而是海面下寬廣包容的,愛,讓我突破性別的限制走到天涯,一無所懼——
raw-image

那一刻,回首,沒有日記作為文字座標,阿嬤的身影早已模糊不清,重拾記憶,恍如置身朔風野大的荒原,白茫茫一片,無論如何,明知這是一場註定徒勞的冒險,依然背起畫具勇敢往前,在紙上召喚冥間亡靈,重塑記憶場域。

孤身上路,自小熟悉的文學語言如母語,渾然天成 ;中年接觸的視覺語言,卻如外國語,從頭開始,咿呀學舌,遠望地平線,起始進展有限。

文學的盡頭是藝術,藝術的歧路是哲學,一人的記憶溯源之旅,2019年在杭州的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高研班,轉一個大彎,進入法國技術哲學的批判思潮,站在時代的高度,明白個人記憶的渺小與珍貴,在數位時代,個人記憶正面臨工業資本主義的巨大威脅,法國當代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1952-2020)剖析:

人有別於其他生物的一大不同之處,在於人死後,他的故事可以存留下來⋯⋯有一些痕跡專門致力於傳遞記憶,文字、照片、錄音、電影等均屬此例。有了電影,上述痕跡的生產和傳輸就成了一種工業。(註1)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通過機器將工人『無產階級化』,二十世紀的消費資本主義,通過剝奪人們的自主生活方式,將消費者『無產階級化』。大數據加劇了這種狀況,因為不僅是知識,我們還把我們的記憶也交給了機器。(註2)

受法國技術哲學衝擊,再度上路,從個人出發,思索數位時代的「記憶」命題,回溯成長過程安身立命的座標。

在台灣首座佛教圖書館附設的慈光托兒所,接受三字經、論語與詩詞啟蒙,似懂非懂,深受精煉文字的詩意與仁厚吸引,小學讀紅樓夢,自此成三十年的床頭書。大二(1991)追尋內心的召喚,棄商從文,經濟獨立,人生走向「另一條路」,能夠與當時浮躁功利的主流價值相抗衡的,是內在的人文精神與入定心法,尤其是道家開拓的精神自由,更是追求自我實現的底氣,風雨無悔。

史學家余英時以文化比較史的角度分析「軸心時代」與「軸心文明」(註3),中國的軸心突破與西方突破後的「外在超越」不同,中國突破後的超越精神世界是內向的,簡稱「內在超越」,因中國的超越世界「道」是「天人合一」的產品,由人將作為價值源頭的「天」收入「心」中,在「內」而不在「外」,先秦諸子俱為「道術將為天下裂」中國軸心突破的開創者。(註4)

水墨作為承載中國文化的藝術語言,特別能表現內在超越文明的內斂特質,藝術批評家皮道堅說:

水墨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它對創作過程的體現以及它在欣賞中的整合機制,還有它的單純、通透、薄、輕、空靈等等性質,都賦予了水墨畫以特殊表現力。至少我們在目前還找不到一種更好的媒材來進行這種水墨式的內省感悟。(註5)

然而水墨本身也面臨社會文化巨大變遷的衝擊,水墨革新的觀念自清末民初的中國大陸即已出現,但真正有水墨革新的聲勢與影響力,是戰後的台灣在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被尊為現代水墨之父的劉國松所提出的「水墨現代化」,他創立的「五月畫會」理論與實踐俱佳,與傳統水墨拉開了距離,現代水墨透過理性進步的觀念,把西方的抽象思想與中國傳統的畫論接合,上承唐朝王洽首創的潑墨先例,突破傳統皴法限制,加入多樣化技法與媒材,與工業社會的時代接軌,形成二十世紀鮮明風潮。(註6)

時代的巨輪轉動,現代主義是歷史宏大單一敘事的封閉概念體系,到了消費資本主義主導的數位時代,無法對應開放多元異質的社會,面對原子化、分散化和資訊化的困境,天人合一的和諧理想遙不可及,自我意識支離,水墨需要創造新的個人化語言來批判、改造與創新,抵制市場與機械(或集體)意識型態對人性的控制,「感知」與「超越」當下的文化社會語境。

raw-image

多年來豐富的生命體驗積累創作的底蘊,環遊世界的經歷,開展了心靈視野,而近年來客居上海的生活中,經歷了兩場江南少有的暴雪洗禮,再度啟發創作靈感,發展出神秘深沈的水墨抽象語匯。自有的筆觸,如墨染、流淌性思網、放射性圖案、繩結、多重拓碑塗刷以及書寫性,塑造獨特的風格;在畫紙的二維空間中,不僅展現了大氣、空靈與優雅的意境,同時也釋放了真實生命的記憶,開拓可供觀者沈思與冥想的多維空間。

與地球誕生四十五億年相比,個人生命微不足道,然而,人的記憶卻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傳遞,如同古文明的遺跡,超越死亡,傳承下去。

raw-image

「思網系列」(見上圖)的起點是關於生命記憶的追尋,從藝術創作中釋放失去至親所愛的傷痛,在紙上召喚冥間亡靈,在創作當下重塑記憶場域,進而超越個人生命史,以關注數位時代的「記憶」命題,並從中尋找演算法之外,關於人類永恆生命主題之愛、自由與人際關係的可能性發展。

關鍵字: 記憶維度、詩意、當代水墨、海洋心象系列、思網系列

《記憶維度-2021江心靜當代水墨創作展》媒體報導

raw-image

《記憶維度》是一本揭開神秘面紗的寶典,在每一個字、每一幅作品、每一張歷史照片的背後,都連結著一個「如何讓天賦自由」的秘密。

【當代藝術大師】
程代勒·封面題字
劉國松·寫序推薦
莊連東·專業藝評

江心靜 藝術家畫冊
日本美術紙印刷 |頁次:192頁
抱雲齋人文藝術出版社 發行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20日

《思網系列-冰晶流轉》創作理念:

「思網系列」從個人的生命史出發,關注數位時代的記憶命題,思索演算法之外的愛與自由,「冰晶流轉」大膽模擬太陽系末日,地球墜入宇宙海洋化為冰晶的瞬間,以原創的視覺語彙,噴繪墨染、流淌性思網和放射性圖案,挑戰傳統敘事與圖像規則,虛實空靈,想像文明的多樣性,在消滅偶然性的數字社會,開拓一個沉思、冥想的空間。

  • 「思網系列-冰晶流轉」榮獲「110年全國美展」水墨類入選。

110年全國美術展 7/17(六) -10/10(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7展廳 國美館線上頒獎典禮

附註:

註1: 引自貝爾納・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年。

註2: 引用自上觀新聞斯蒂格勒訪談(中文)

註3: 軸心時代(德語:Achsenzeit)為德國哲學家雅斯培(1883-1969)首創,1980年以後引起西方學術界廣泛探討成為顯學,意指西元前第一個千紀,哲學的突破以不同方式發生在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軸心文明指經歷過軸心突破的文明。

註4: 參考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4。

註5:引自皮道堅「新語境中的水墨語言實驗」《現代中國水墨畫會》論文集,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年

註6:參考蕭瓊瑞「台灣現代水墨畫史」《現代中國水墨畫會》論文集,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年


你好,我是心靜,邀請你來參加【記憶・維度】超文本實驗,結合文本、水墨、書寫、瓷藝、裝置、攝影,探索讓天賦自由的神秘靈感。

歡迎【追蹤】、按愛心❤、在下方拍手5下,或是【訂閱】悠閒閱讀,感受人文藝術氣息,同步培養跨界的多元創造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心靜 Hsinching 當代藝術沙龍
103會員
120內容數
叛逆少女,不良文青,無法無天的藝術家。 叛逆,騎單車跑了全世界。文青,出了17本書。藝術,辦了11次個展。 當代藝術沙龍的關鍵字 #旅行 #文學 #藝術 #讓天賦自由 #夢想
2024/09/22
王維的《輞川集》和《輞川圖》被譽為南宗派山水畫的始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創作超越了人生的苦痛。文學跨界藝術,體會到詩與畫交融豐富藝術表達的層次,詩心為用,勇敢探索新形式和新象徵,面臨現實的挑戰,但內心對文學的熱愛始終未變。這種跨界的創作經驗,不僅是對王維藝術精神的致敬,更是對藝術追求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2024/09/22
王維的《輞川集》和《輞川圖》被譽為南宗派山水畫的始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創作超越了人生的苦痛。文學跨界藝術,體會到詩與畫交融豐富藝術表達的層次,詩心為用,勇敢探索新形式和新象徵,面臨現實的挑戰,但內心對文學的熱愛始終未變。這種跨界的創作經驗,不僅是對王維藝術精神的致敬,更是對藝術追求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2024/08/09
山居感受文字如潮水般從心底湧現,將歲月凝結成珍珠,隨波逐流。身處春分的柔和時節,重新調整工作節奏,享受自然的寧靜與芬多精的清香,並在書房中徜徉於文學與藝術的交界。無論是日月更替還是時間流逝,透過文字編織一張網,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回憶與夢想,並以手中的筆留下生命的痕跡,讓文字成為生活中無法忽視的力量。
Thumbnail
2024/08/09
山居感受文字如潮水般從心底湧現,將歲月凝結成珍珠,隨波逐流。身處春分的柔和時節,重新調整工作節奏,享受自然的寧靜與芬多精的清香,並在書房中徜徉於文學與藝術的交界。無論是日月更替還是時間流逝,透過文字編織一張網,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回憶與夢想,並以手中的筆留下生命的痕跡,讓文字成為生活中無法忽視的力量。
Thumbnail
2024/05/04
在山居門前的老梅樹,精心照料,共同見證了三年的生命與自然的交融。在梅花盛開之際,以茶會友,賞梅談詩,將閒適與美好凝固成永恆。透過文字,彷彿置身於雲霧繚繞的詩意之境,感受自然之美與生命的流轉。這場茶席,不僅是對梅花的賞識,更是對生命中美好時刻的珍惜與感慨。
Thumbnail
2024/05/04
在山居門前的老梅樹,精心照料,共同見證了三年的生命與自然的交融。在梅花盛開之際,以茶會友,賞梅談詩,將閒適與美好凝固成永恆。透過文字,彷彿置身於雲霧繚繞的詩意之境,感受自然之美與生命的流轉。這場茶席,不僅是對梅花的賞識,更是對生命中美好時刻的珍惜與感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自20世紀50年代,台灣戰後受西方抽象繪畫觀念影響,興起現代水墨變革的思潮,打破傳統繪畫符號,創造出現代性和抽象性的畫作。綜觀江心靜當代水墨藝術的創作路徑,以她的文學背景,融合現代性、抽象性和文學性為一體,畫作充滿詩意的抽象畫境,表達內外雙重狀態的張力,未來,「象外之境」的創作當有更高層次的表現。
Thumbnail
自20世紀50年代,台灣戰後受西方抽象繪畫觀念影響,興起現代水墨變革的思潮,打破傳統繪畫符號,創造出現代性和抽象性的畫作。綜觀江心靜當代水墨藝術的創作路徑,以她的文學背景,融合現代性、抽象性和文學性為一體,畫作充滿詩意的抽象畫境,表達內外雙重狀態的張力,未來,「象外之境」的創作當有更高層次的表現。
Thumbnail
為何跨界十年後舉辦雙主題創作展?天生追求命定狂熱,堅持讀書思考旅行創作,跨界藝術,依然追求真理的詩意提問,作品反映心靈圖像,創造性倫理,流動性社會。中正紀念堂「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是回顧精選展,國父紀念館「雲溪・演算-江心靜創作展」是新作展,探索演算法之外的沈思冥想空間。給世界的情書,一個祈禱。
Thumbnail
為何跨界十年後舉辦雙主題創作展?天生追求命定狂熱,堅持讀書思考旅行創作,跨界藝術,依然追求真理的詩意提問,作品反映心靈圖像,創造性倫理,流動性社會。中正紀念堂「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是回顧精選展,國父紀念館「雲溪・演算-江心靜創作展」是新作展,探索演算法之外的沈思冥想空間。給世界的情書,一個祈禱。
Thumbnail
心靜於1998年的科幻小說《為你奉茶》論及雲宇宙(Cloudverse)是虛擬多維空間,此次以「幽微組曲」於雲林故事館展示為契機,融合佛教的「中陰身」和元宇宙、NFT區塊鏈概念,在雲宇宙氛圍以奉茶體驗連結虛擬多維空間,讓觀者感受與生活記憶的連結。展覽結合日式房舍、文本、實驗書法、當代水墨、茶席錄像
Thumbnail
心靜於1998年的科幻小說《為你奉茶》論及雲宇宙(Cloudverse)是虛擬多維空間,此次以「幽微組曲」於雲林故事館展示為契機,融合佛教的「中陰身」和元宇宙、NFT區塊鏈概念,在雲宇宙氛圍以奉茶體驗連結虛擬多維空間,讓觀者感受與生活記憶的連結。展覽結合日式房舍、文本、實驗書法、當代水墨、茶席錄像
Thumbnail
〈石上流泉〉古琴曲是小品,別有幽靜,彷彿在溪畔聆聽清流漱石,空氣中瀰漫著芬多精負離子,一山勃勃生機,洗滌身心。想到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提出的「液態的現代性」,意指高速運轉,目不暇接的現代流動生活,意味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水墨特有的留白美學,如同斷網,可以脫離網路焦慮。
Thumbnail
〈石上流泉〉古琴曲是小品,別有幽靜,彷彿在溪畔聆聽清流漱石,空氣中瀰漫著芬多精負離子,一山勃勃生機,洗滌身心。想到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提出的「液態的現代性」,意指高速運轉,目不暇接的現代流動生活,意味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水墨特有的留白美學,如同斷網,可以脫離網路焦慮。
Thumbnail
江心靜單車環遊世界五大洲三十多國,透名山勝景,旅遊美術館、博物館等方式感知世界與重新發現自己身體,並於過程中積累其豐厚個人生命廣度與厚度,然後再由文學領域跨界進入抽象繪畫。觀賞江心靜的思網系列過程之中,好似時常經歷,彷彿從高空俯視山川大地、或望向一望無際海洋潮浪、或是淹沒於數位資訊時代的洪流中...
Thumbnail
江心靜單車環遊世界五大洲三十多國,透名山勝景,旅遊美術館、博物館等方式感知世界與重新發現自己身體,並於過程中積累其豐厚個人生命廣度與厚度,然後再由文學領域跨界進入抽象繪畫。觀賞江心靜的思網系列過程之中,好似時常經歷,彷彿從高空俯視山川大地、或望向一望無際海洋潮浪、或是淹沒於數位資訊時代的洪流中...
Thumbnail
從深耕文學創作並享有高度聲名的江心靜,跳脫文學框架尋求個人藝術表達的言說空間,她的抽象水墨繪畫,運用墨韻與色彩的流動變幻、線條交織結構力量,表述個人內心源源不絕情思與綿密柔軟感受。江心靜幸得巨型文章架構的啟發,充分運用起、承、轉、合的原則,成就畫幅中氣勢流轉的鋪排,並且讓無象的畫面增添敘事情節。
Thumbnail
從深耕文學創作並享有高度聲名的江心靜,跳脫文學框架尋求個人藝術表達的言說空間,她的抽象水墨繪畫,運用墨韻與色彩的流動變幻、線條交織結構力量,表述個人內心源源不絕情思與綿密柔軟感受。江心靜幸得巨型文章架構的啟發,充分運用起、承、轉、合的原則,成就畫幅中氣勢流轉的鋪排,並且讓無象的畫面增添敘事情節。
Thumbnail
在過去,當山水概念變成一種視覺上的哲思語境,它往往邁入無地域、無國界、無政治意識的一種「人與自然」之關係。從道家自然主義、佛家超世主義出發,藝術家透過文學或詩性的浪漫主義態度,衍生出一種心象的、跨域性的、非社會現實的藝術世界。
Thumbnail
在過去,當山水概念變成一種視覺上的哲思語境,它往往邁入無地域、無國界、無政治意識的一種「人與自然」之關係。從道家自然主義、佛家超世主義出發,藝術家透過文學或詩性的浪漫主義態度,衍生出一種心象的、跨域性的、非社會現實的藝術世界。
Thumbnail
2021年得到雲林文化藝術獎再次結緣,十年前江心靜以作家受邀舉辦《單車環球夢》新書分享,彼此都是追求理想的熱血性格,激起無數火花。 這次因領獎來分享從文學到藝術(2014~2021)的跨界心法,透過文字、畫作和珍貴紀錄片追溯這七年從「從來沒畫過畫」到海內外獲獎連連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1年得到雲林文化藝術獎再次結緣,十年前江心靜以作家受邀舉辦《單車環球夢》新書分享,彼此都是追求理想的熱血性格,激起無數火花。 這次因領獎來分享從文學到藝術(2014~2021)的跨界心法,透過文字、畫作和珍貴紀錄片追溯這七年從「從來沒畫過畫」到海內外獲獎連連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知影》孫梓評,九歌,2015  假裝自己是一個遠方的旅人,為了這美好的博物館而來,假裝我是一個被釀好的句子,寫進明信片之中……天色已墨,信步踅到老街,沿途都是慵懶走逛的人群。孩子們坐在石椅上,警告路人地上有不明髒穢物。風也微微,擦過了我的臉,成為裝飾音,並且彈奏著小鎮,最後,唱成了一守無名歌。
Thumbnail
《知影》孫梓評,九歌,2015  假裝自己是一個遠方的旅人,為了這美好的博物館而來,假裝我是一個被釀好的句子,寫進明信片之中……天色已墨,信步踅到老街,沿途都是慵懶走逛的人群。孩子們坐在石椅上,警告路人地上有不明髒穢物。風也微微,擦過了我的臉,成為裝飾音,並且彈奏著小鎮,最後,唱成了一守無名歌。
Thumbnail
江心靜從文學跨界藝術七年,在大墩文中心舉辦個展並榮獲全國美展水墨類入選的肯定。 從文學、哲學到藝術,心靜一次又一次蛻變,在角色轉變同時,始終不變是對於真理的「詩意」提問。自小承襲傳統文脈,青年完成單車環球遊歷,中年研修技術哲學與當代水墨,生命交互激盪演繹成為探索記憶維度的「思網系列」作品。
Thumbnail
江心靜從文學跨界藝術七年,在大墩文中心舉辦個展並榮獲全國美展水墨類入選的肯定。 從文學、哲學到藝術,心靜一次又一次蛻變,在角色轉變同時,始終不變是對於真理的「詩意」提問。自小承襲傳統文脈,青年完成單車環球遊歷,中年研修技術哲學與當代水墨,生命交互激盪演繹成為探索記憶維度的「思網系列」作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