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康永小語

2021/06/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蔡康永是萊特非常欣賞的公眾人物,他對外的圓融與智慧,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前陣子某天,康永哥在社群平台上發表了下列的一段話:
「有陌生的新朋友,可以向對方主動表達關心三次,過了三次,對方仍沒有回過頭來關心你一次的,依然只顧著她自己的,應該就可以先擱到一邊了。」
康永哥這段話十足引發我的共鳴。身為外向型高敏人 ,我對外其實不算安靜,而且好奇心十足,興趣涉獵也廣。我還蠻常主動聯絡聊得來的朋友們, 或者就順手分享一些確定對方會樂意知道的資訊, 然而卻未帶來拉近距離的效果。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我將康永哥這段話放上臉書之後,來點讚的朋友當中,有一部分正是早已經被我歸類在「先擱到一邊」的朋友們啊啊啊(吶喊)!而除了這類「多次主動聯繫、卻從不曾回頭找我交談」的對象以外,還有一類朋友是曾經踩過我的地雷而完全不自知。
這顆地雷長得是這樣的:「在我主動邀約後,對方表示沒問題,但需要看一下行程表再做最後確認。結果直到前一天、甚至前一刻,都完全無消無息。」
事後這些朋友也被我單方面下了封殺令(笑),不過並不是取消追蹤,只是心中暗自決定,再也不主動找他們講話了(弱)。對話歷史紀錄將永遠停止在對方失信的狀態,所以哪天如果有什麼要緊的事,諒他們還得硬著頭皮主動丟訊息給我吧?(手插腰狂笑)

不過我要在此感謝這顆地雷,因為它讓我很快地認識到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份量。也許對方真的很忙,也許對方真的無意忘記了,但其實都沒有關係,因為當中的關鍵在於「對方沒有把跟自己的約定放在心上」。隨著時間過去,更加證明我的認知正確,因為踩過這些地雷的朋友,事後完全不曾與我再有過聯繫。
這幾年又虛長幾歲,對於這類社群平台人際間的互動,有新的想法。首先,要知道一個人每天的時間跟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在社交互動上都和自己一樣面臨著多元的「選擇」。因此,我們也許選擇了關心對方、和對方聯繫,但同時也應瞭解對方亦有其理由,不必然需要選擇多花時間跟我們互動。有緣能多聊的,讓我們感受到重視的,就好好珍惜;交流無以為繼的,我們就自己往旁邊走開,不執著不糾結。
注意力其實非常珍貴,不該浪費在埋怨他人對自己不夠上心。在這個自媒體發達的年代,不如將這份能量轉化為實際行動,時常真誠地對外表達與分享內心的所思所想,引發共鳴,或者將其灌注到自己希望發展的各種關係與學習領域之中,最後自然會吸引頻率相合的朋友走進自己的生活。
你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嗎?歡迎留言聊聊!(康永哥口吻)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愛心給我鼓勵吧!
有任何想與我討論的,歡迎你們留言跟我互動 ;- 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無浪漫/無性戀的光譜輻射出去,我擅長不斷從自己身上驗證知識。用共感的靈魂,理深埋的思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