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而漂亮的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反送中」四周年,我關注的,不是《願榮光歸香港》是否成為禁歌,也不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的歷史細節。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幾個年輕而貌美的靈魂,他們都在 2019 年 6 月至 8 月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人世,卻留下發人深省、餘音繚繞的遺言。

6 月 15 日,梁凌杰身穿寫有「林鄭殺港,黑警冷血」的黃色雨衣,於金鐘太古廣場外的棚架掛上「全面撤回送中,我們不是暴動,釋放學生傷者,林鄭下台,Help Hong Kong。反送中 No EXTRADITION TO CHINA。MAKE LOVE No shoot!」的橫額,旋即一躍而下,墮樓身亡,年僅 35 歲。

十四天後,6 月 29 日,教育大學創意藝術與文化 (音樂) 系女學生、年僅 21歲的盧曉欣,在粉嶺嘉福邨福泰樓自殺身亡,死前在後樓梯用紅筆寫上血書:「致香港人:雖然抗爭時間久了,但絕對不能忘記,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一定要堅持下去。強烈要求全面撤回條例、收回暴動論、釋放學生示威者、林鄭下台、嚴懲警方。本人但願可以小命,成功換取二百萬人的心願,請你們堅持下去!」當時,中老年人對年青人的激烈抗爭有微言,抗爭陣營內部亦有意見分歧,覺得再爭無用,不如「見好就收」、用選票懲罰政府,曉欣見狀,心急如焚,遂犧牲一己性命,換香港有良知的人堅持下去。

翌日,6 月 30 日,29 歲曾任職幼稚園教師,後轉職公證行文員的鄔幸恩 (Zhita Wu) 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四樓平台墮下,搶救後不治。她在個人面書留下遺言:「香港,加油。我希望可以看到你們的勝利。七一我去不了,其實真的絕望透了。所有的事情也讓我覺得沒有明天……累了,不想再為明天努力……我是會被社會淘汰的花枝,漂流在河上,而不是在樹上盛開的繁花。我沒有家……多謝愛我的每一個人,感激每一個相遇。」現在讀來,香港有良知的人,哪個仍會說當下的香港是我家?《蘋果日報》沒了,支聯會六四集會成了建制市集,教協被教聯取代,立法會及區議會直選成分大減,街上出現隨機斬人案……你還會說這是香港嗎?該是「美麗新香港」吧,Zhita 沒有說錯,而且很有前瞻性。

7 月 3 日,28 歲的麥小姐在長沙灣住所墮樓身亡,留下「不是民選的政府,是不會回應訴求的,香港需要的是革命!」8 月 26 日,25 歲的郭志偉在觀塘順天邨天韻樓高處墮下,留有「但係香港人未輸,邊個撐到最後邊個就會贏,香港人加油!」

清朝末年,戊戌變法失敗,梁啓超勸譚嗣同一同出逃,被譚嗣同拒絕:「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變法雖然失敗,但不久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終於滅亡收場。

我不知道這些漂亮的靈魂們的心願何年何日能夠達成。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人格是高貴的,其用生命感染、觸動著真正的香港人,此遠非當權者用法律、暴力所能遏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汶俊 (筆名:無言)的沙龍
64會員
300內容數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2021/06/23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2021/06/23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2021/05/28
智者小心翼翼打開木盒,用手輕輕在書皮上掃了掃,書皮佈滿了塵,也不知是書何年寫成。 弟子在旁侍候,從未見過師父神色如此凝重,再看書皮上的字,大大的「香香國史事要略」。弟子雖見識淵博,卻從未聽過世上有「香香國」,遂問道:「師父,香香國是什麼地方?那裡很香的嗎?」 智者面有難色,未幾方回答:「香倒沒有了,
Thumbnail
2021/05/28
智者小心翼翼打開木盒,用手輕輕在書皮上掃了掃,書皮佈滿了塵,也不知是書何年寫成。 弟子在旁侍候,從未見過師父神色如此凝重,再看書皮上的字,大大的「香香國史事要略」。弟子雖見識淵博,卻從未聽過世上有「香香國」,遂問道:「師父,香香國是什麼地方?那裡很香的嗎?」 智者面有難色,未幾方回答:「香倒沒有了,
Thumbnail
2021/04/17
駱惠寧表示,對一切危害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的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有點年紀的人聽到「該出手時就出手」,都會想起 98 央視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水滸中人全是草莽流寇,駱主任如此引用,是表示中國共產黨亦為草莽流寇嗎?弔詭的是,中共確實透過趕走國民黨、竊據大陸以建國
Thumbnail
2021/04/17
駱惠寧表示,對一切危害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的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有點年紀的人聽到「該出手時就出手」,都會想起 98 央視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水滸中人全是草莽流寇,駱主任如此引用,是表示中國共產黨亦為草莽流寇嗎?弔詭的是,中共確實透過趕走國民黨、竊據大陸以建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反送中」四周年,我關注的,不是《願榮光歸香港》是否成為禁歌,也不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的歷史細節。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幾個年輕而貌美的靈魂,他們都在 2019 年 6 月至 8 月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人世,卻留下發人深省、餘音繚繞的遺言。 6 月 15 日,梁凌杰身穿寫有「林鄭殺港,黑警冷血」的黃色
Thumbnail
「反送中」四周年,我關注的,不是《願榮光歸香港》是否成為禁歌,也不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的歷史細節。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幾個年輕而貌美的靈魂,他們都在 2019 年 6 月至 8 月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人世,卻留下發人深省、餘音繚繞的遺言。 6 月 15 日,梁凌杰身穿寫有「林鄭殺港,黑警冷血」的黃色
Thumbnail
從今天開始的隨心所欲筆記分享📷 「#徐州八孩案」、「#谷愛凌」盤踞了新聞熱線,他們一悲一喜,生而為人的地獄與成就同時照映在你我的關注。 一如 #權汝宣 《#黃檸檬》裡的角色們: 是誰殺害了艷若天仙的金海彥? 圍繞著「受害者」的,是更多的受害者與加害者。 這本書藉由眾人的獨白,在短篇幅裡堆疊張力。
Thumbnail
從今天開始的隨心所欲筆記分享📷 「#徐州八孩案」、「#谷愛凌」盤踞了新聞熱線,他們一悲一喜,生而為人的地獄與成就同時照映在你我的關注。 一如 #權汝宣 《#黃檸檬》裡的角色們: 是誰殺害了艷若天仙的金海彥? 圍繞著「受害者」的,是更多的受害者與加害者。 這本書藉由眾人的獨白,在短篇幅裡堆疊張力。
Thumbnail
電影裡非但不提「民主歌聲獻中華」、也沒有她所支持的「黃雀行動」,在片中聲稱愛港的梅艷芳,彷彿被抽去靈魂的空殼,徒留一個被政治閹割後的虛假形象。劇情相當斷裂地省略其社運經驗,又在九七大限將至時,重提梅艷芳誓死不離開香港的決心。然而,電影未曾言明,梅艷芳向眾人保證的「不離開」,背後反映了港人什麼樣的焦慮
Thumbnail
電影裡非但不提「民主歌聲獻中華」、也沒有她所支持的「黃雀行動」,在片中聲稱愛港的梅艷芳,彷彿被抽去靈魂的空殼,徒留一個被政治閹割後的虛假形象。劇情相當斷裂地省略其社運經驗,又在九七大限將至時,重提梅艷芳誓死不離開香港的決心。然而,電影未曾言明,梅艷芳向眾人保證的「不離開」,背後反映了港人什麼樣的焦慮
Thumbnail
1936年,23歲的#呂赫若到台南拜訪仕紳文人#吳新榮,留下「救精神」的墨跡。 殖民地政權的壓迫,讓人沒有尊嚴地活著,所以要激發人民的意識,恢復台灣人的尊嚴。 「光復」後,台灣人找到尊嚴了嗎? 11集始於呂赫若與妻子雪絨討論米缸見底,只能以番薯裹腹。 其後宋斐如教大家《三民主義》學國語,糾
Thumbnail
1936年,23歲的#呂赫若到台南拜訪仕紳文人#吳新榮,留下「救精神」的墨跡。 殖民地政權的壓迫,讓人沒有尊嚴地活著,所以要激發人民的意識,恢復台灣人的尊嚴。 「光復」後,台灣人找到尊嚴了嗎? 11集始於呂赫若與妻子雪絨討論米缸見底,只能以番薯裹腹。 其後宋斐如教大家《三民主義》學國語,糾
Thumbnail
時序入秋,總不免讓人思緒紛飛,原本城市生活的人們, 偶而路見飄零的花落葉黃,在「荒島」裡平添了幾分相思, 懷緬起那些早已事過境遷,舊時回憶的的人與事… 
Thumbnail
時序入秋,總不免讓人思緒紛飛,原本城市生活的人們, 偶而路見飄零的花落葉黃,在「荒島」裡平添了幾分相思, 懷緬起那些早已事過境遷,舊時回憶的的人與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