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理解讓思想變得懶散(思考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背景-------------------------------
「理解讓思想變得懶散」看到這句話是在刷小紅書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博主對於電影《書店》的台詞的摘錄。我的印象里,書店不是應當讓人更好理解的地方嗎?底下補充情節的說明也是一個不顧反對的開書店的故事,反而理解不是這件事情最為關鍵的事情嗎?
忍不住好奇的在底下留言,看到了相反的答案。
第一個角度是:理解就沒有自己的想法,變成用別人的想法定義自己的想法。
回應的大概意思是:不懂才會想,想了的收穫,就是自己的東西,不想的話,就是別人說啥就是啥。
第二個角度是:太簡單的就被理解的東西沒意思,不會多想為什麼。
大概的意思是:告訴答案的數學題沒人會去解答,「就是如此」去定義已知的東西。
-------------------------------我是思考分割線-------------------------------
張大腦袋瓜子
但是似乎對於理解這件事情,留言的傾向更偏向負面。
我不理解的我才願意知道,所以說話要說一半笑臉只有一點才會有遐想的,在實際情況慘了矛盾和利益應該不會這麼享受。
太直白的平鋪直敘少了什麼呢,少了神秘感?
我覺得有趣的是,我沒想到這些。我只是覺得理解會讓思想更為清晰QQ。你理解了狀況,才不會讓思想拘泥在不理解當中。因為你看,提問是一個試圖理解的過程吧,而對方也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從這個熱烈的互動討論中,我感受到其實是希望能夠被理解的成分更高一些。
————————進一步思考的分割線————————
議題一:為什麼思考?
(我是覺得啦,思想懶散的問題關鍵是「你的思考動機是什麼?」,也就是,為什麼要想這個?)
1。對未知的崇拜
在求知上,就是尋求為什麼的征途,赤子之心,對什麼都好奇,是因為不懂。對未知的探索,相反和對已知的無視;對既有的不顧,對若即若離的追求。
因為得不到,或者說還沒得到。
2。對已知的唾棄
這裏的問題是對已知的態度,對於直接告訴你答案的東西,保持某種無所謂和隨意的想法。不會深思,也不會探討,因為已經得到解答。
但是給我的感覺是完成蓋章就可以繼續下一個,可這個跟第一個留言就形成矛盾了,鋪陳開來的理解,終究是別人的理解,難道不是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麼?不會多想的隨意是普遍現象嗎?
總說要成為迷一樣的人,太開誠布公沒有探索的意思。享受刺激的過程從遊樂園裡的載浮載沉中可以看到。
就像攻城掠地的樣子,只要征服是渴望,那麼地球最後一塊地榨乾之後,就會想要去外星球探索奧秘,沒有止盡。
對已知的無視和對未知的奢求這個狀況,對於擁有的已知沒有感恩,而是隨之而來的對於持有的揮霍和丟棄。
議題二:為何對理解,會這麼排斥呢?
1。不想理解,所以隨意的懶散
理解被判定是被動的,既定的狀況和現象一般人都想從結果論下手,因為沒有實踐只能參考和別人的理解中尋求答案。
因為理解,因為被理解,所以結果不好,所以不要,所以不想。
無力感來自於想了也沒有什麼用,理解了反而更模糊和否定,所以不想會更好。因為沒有勇氣去改變實際所以不想。
2。事不關己的不花時間理解
為什麼不想看流水帳,因為不想接受那些別人的瑣事。別人的心思不重要,沒有準備好把自己汲汲營營的思考時間換個主人公。
但是反過來,很想要一五一十的,告訴別人自己的流水帳,這實際的本質是循環的傾訴,以自己為出發,不想要理解被人只想要人家理解。也就是自己的價值觀注入別人的骨髓的過程。
3。不相信自己的理解
或者說,別人的理解更為重要更為看重。其本質是對於自己的理解的懷疑和難以判斷。
從實質上看,其實是用別人的理解來定義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說思想懶散有時候是個選擇。
只有鬆弛的泡在三溫暖當中,就會感覺到昇華,而不是大冬天裡找三溫暖的路上的哆哆嗦嗦,還要被泡在三溫暖裡的人們指指點點的樣子。
但實際上哆哆嗦嗦去別的三溫暖,是因為自己想要去人更少、更溫暖的選擇。
——————————接下來是我的感受時間——————————
以下是我的理解:
1。 理解會更接近事實:因為有別人的理解的參考和自己的理解的思考結合。
2。 而理解後的結論(即已知)會更骨感(所以抗拒吧):因為理解之後只剩下應用和進一步執行,這與空想不同。
3。 各自的出發點的理解必然相左:對於你的想法認同的時候,可能是否定我的想法的過程。以及要求對待自己的態度和對待別人的態度可能存在矛盾狀況。
4。 即便理解,思想也可以懶散:理解過後覺得真實並非自己預想期待的,還是有機會回歸懶散的思想。
5。 不被理解是正常的:首先有要不被別人的理解改變的前提,才會讓自己的理解變成事實而實踐。
6。 理解和思想可以是矛盾的,也可以是和諧的:沒有什麼唯一的理解是對的,也沒有不理解是錯誤的。
——————————針對題目,我的再定義時間——————————
為了不偏廢哪一面,我覺得應該更進一步的,明確定義一下:
被動理解,讓思想變得懶散,而主動理解,讓思想變得更⋯⋯更加嗯⋯⋯更加結實。
avatar-img
6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U. co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种全面,两种矛盾,三生喜庆
又在尋覓,惶惶不安的反覆質疑
至於/是想著順應/還是響應/一切都是蒲公英的秘密
米粒知道,這是新的遊戲
我知,我知無物,即得萬物,願給萬物與眾生。
一种全面,两种矛盾,三生喜庆
又在尋覓,惶惶不安的反覆質疑
至於/是想著順應/還是響應/一切都是蒲公英的秘密
米粒知道,這是新的遊戲
我知,我知無物,即得萬物,願給萬物與眾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讀不進去,原因很單純,就看不懂。回想一下中學時代,為了考試讀書,看不懂的還是得硬讀,到底多痛苦就曉得。所以,痛苦就別念了,去看其他本,除非你就是想獲得這領域的知識,痛苦就是必然,別抱怨。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今天我想聊聊關於--懂邏輯思考有什麼用? 會提到這問題,起因是因為我在過年前和一位同學聊天時,我發現自己因為閱讀了一些書籍,加上實踐一些東西後,腦子對於創業有了一些體悟,並明白商業的核心是--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而非天天想著要發明新東西。
Thumbnail
「思考僵化」意指思惟被固定住了,不能動了,被侷限某個窄小的範圍內,無法考慮到外在影響或是另一種可能,而且越深度思考反而可能越鑽牛角尖,造成完全沉浸在同一個觀點裡無法自拔。 我們可以試著與他人進行討論,用對方想到的補充你沒想到的部分,甚至去找一個想法與你截然不同的人,或許你可以聽到讓你眼睛一亮的不同論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讀不進去,原因很單純,就看不懂。回想一下中學時代,為了考試讀書,看不懂的還是得硬讀,到底多痛苦就曉得。所以,痛苦就別念了,去看其他本,除非你就是想獲得這領域的知識,痛苦就是必然,別抱怨。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今天我想聊聊關於--懂邏輯思考有什麼用? 會提到這問題,起因是因為我在過年前和一位同學聊天時,我發現自己因為閱讀了一些書籍,加上實踐一些東西後,腦子對於創業有了一些體悟,並明白商業的核心是--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而非天天想著要發明新東西。
Thumbnail
「思考僵化」意指思惟被固定住了,不能動了,被侷限某個窄小的範圍內,無法考慮到外在影響或是另一種可能,而且越深度思考反而可能越鑽牛角尖,造成完全沉浸在同一個觀點裡無法自拔。 我們可以試著與他人進行討論,用對方想到的補充你沒想到的部分,甚至去找一個想法與你截然不同的人,或許你可以聽到讓你眼睛一亮的不同論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