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亭 永樂

2018/01/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6,70年前的今天,我的外婆在大稻埕永樂町一如往常的開店,剛過完年的他們應該正忙著整理過年食材剩餘的貨品,準備要給元宵節太平永樂町的店家,酒店,廟宇辦桌的材料,外公騎摩托車去中山分局上班,努力在日文和台語之間學著新的北京話。

因為要交貨給辦桌師傅,山一般多的海蔘要在天井中用冷流水沖三天三夜,魷魚魚翅也要泡水,太陽曬進來的天井像海洋世界一般,幾十個大流水缸中有上萬的魚類回到水裡了。

為了要做不一樣的菜,外婆和阿姨們很熟練地將同一種食材作四五種處理。

比方部分的魷魚被吊在空中通風,變成會飛的生物,小孩和貓都會稱機偷咬乾魷魚,小小的齒痕都是證據。烏魚子用紹興酒去煎也是永樂亭的獨門絕技,螺肉炒飯也是一絕,酒家菜很多源頭都和食材源頭息息相關。辦桌開桌前用的瓜子在永樂亭是不可以有殼的,所以家裡大大小小不會做菜,不會處理食材的人第一份工作就是磕瓜子,當然不能自己吃下去。

當大人們處理千百種料理食材時,我則穿梭在美味中東吃一口西咬一嘴,失去完整外觀的烏魚子,干貝,不得不變成我的零食,也因為這樣,阿姨們常會快速的料理我的零食,成為我兒時記憶中奇特的一個章節。

林王寶對是料理仙姬,外婆在中庭與天井間指揮永樂亭所有食材的製作,提供永樂町太平町所有食堂,料亭,酒家源源不絕的美妙食材。

外公林根旺是大稻埕老醫生人稱清風仙林清風的最小兒子,清風仙五個孩子有四個都在大稻埕行醫,目前還找的到的兩間醫院遺跡據說在打鐵街一帶(寧夏夜市)。清風仙的弟弟林常是列車長,沒有子嗣的林常據說長的像廖添丁,也因此常常在月台上和警部追逐,家裡的小孩子常聽到他跳上火車瀟灑地向警察問候三字經的故事。

清風仙的小兒子根旺過繼給林常,之後在公務員家庭成長的根旺漢學日文成為他的生活重心,長大走向日治時代的文官系統。很玄妙的,林常的兒子根旺當上了刑事部的巡佐,不知道他們父子間怎麼看這件事情?

太平洋戰爭時,本島內地與台灣生活條件都不慎理想,而大稻埕町內民族氣息欲動,江山樓永樂座等繽紛場所文人商人物流轉,都讓這戰爭時刻的町內迷幻了起來。

根旺和妻子在戰爭期間生下兩男一女,么子產下不久後妻子便過世了,體弱的么子也在數年後隨母親離世。獨自扶養一男一女公務員的外公根本應付不來,在人介紹之下便續弦了一名年輕女性,她就是後來永樂亭料理仙姬也就是我的外婆林王寶對。

由於家計吃緊,當時清朝風格的雙親都還在,巡佐工作又重,戰爭期間不想點辦法實在過不下去,林王寶對便就近到迪化街批一些簡單的貨物回到家巷子中(現址是舊永樂商場,不是賣布的永樂市場那邊)直接擺攤販賣。

機靈強韌日本嚴謹風格的她(我從出生到小學間和她睡同一個房間,一直到現在從沒看過她卸妝的樣子),對生意,數量,差額據說非常嚴格清楚,太平洋戰爭間,短短的時間內永樂亭就成形了,開始在舊市場和迪化街之間形成一個生產線,以加工增加食材價值,也將迪化街的乾貨方向漸漸引導到高級食料,海產,中藥,脫離五穀雜糧。

永樂亭有太多厲害的菜色與食材,烏魚子是她最驕傲的專業,從最最源頭的漁民直接聯繫,由她親自挑選每年的批貨,透光看魚卵的血管紋路,手指輕推產生的皮膜,鼻子判斷濕潤的程度,簡直是絕學,據說我母親學的最透徹,身為大姊的她最被長輩疼愛。

烏魚子的料理方式也是各有千秋,過紹興,乾鍋淺煎,下刀後薄都各有涵義,老一輩的家人都很會,尤其是過年,我們家林系的個個都能露一兩手,個個都會分辨巴西子與台灣子的差異(烏魚的產地)。

永樂亭漸漸成熟,而數年後,從刑事組做起的根旺升到了中山分局副局長,眼看薪俸正要調升,生活正要轉好,忽然戰敗,大家也忽然要變成中國人。

    轉行不如轉生
    轉行不如轉生
    寫東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