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夜市大啖蚵仔煎的阿伯──你所不知道的幽默大師林語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建成圓環內,一個阿伯在熙來攘往的人潮中穿梭自如,來到這一家時常光顧的小店,點了一盤蚵仔煎,不計形象地大啖起來。

──這是六○年代的庶民日常。

鄉間一望無際的甘蔗林旁,一個歐吉桑向小販買了一根甘蔗,然後張口大嚼起來。他的老伴牙齒不好,歐吉桑還貼心地為她咬下一段,餵進她口中。

──這是老夫老妻的恩愛日常。

這兩個「日常」,在台灣人看來稀鬆平常,但如果我跟你說,故事主角是一位以英語寫作縱橫美國文壇數十年之久,享譽海外的作家林語堂,是不是有一種怪異的違和感呢?

不過,當你了解林語堂的出身背景,以及他和台灣的因緣,你會發現,不但毫無違和感,還會感受到滿滿的親切感。

十年前,我為了碩士論文,開始大量蒐集林語堂先生的史料與研究資料,想要從中開發出一條其他研究者尚未開墾過的新大陸,這才發覺,林語堂晚年定居台灣時期的作品及文學活動,還沒有出現系統性的研究。於是,我便一頭栽了進去。

原本只是抱著應付論文的心態來做研究,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林語堂在台灣」的這個領域是如此的迷人──

除了作家,林先生同時也是旅遊家、美食家,也是一位注重生活情趣的生活家,更是一個童心未泯,充滿好奇心的老頑童。因此,他來到台灣之後,雖然已年過古稀,卻依然馬不停蹄地從北到南跑透透,不輸今天國人的報復性出遊。從基隆碼頭、台北建成圓環、南投日月潭、台南烏山頭水庫,到高雄慈湖……到處都有他的足跡。透過一張張照片、剪報,以及他所留下的遊歷記錄,我們得以一窺六、七○年代的台灣風貌。

在他筆下,也時常發表對於時下最夯議題、最新建設、最震驚的社會新聞和最紅女星的看法。閱讀這些記述,我們已經不只是在看林語堂的文章,也是在看半世紀前的台灣社會面貌,深入理解當時的人們在想些什麼?討論些什麼?在追什麼星?……隨著林先生的腳步,我們將一步一步揭開這些歷史課本讀不到的社會百態,豈不是非常迷人嗎?

相較於其他1949年隨政府遷徙到台灣的文人前輩,由於林語堂的故鄉就在對岸不遠處的福建漳州,和台灣的風土、民情、飲食、文化……都極其相近,令他感受到滿滿的鄉情。所以,在他筆下,懷鄉的惆悵感已經被大幅度淡化,取而代之的則是接近家鄉的喜悅,這也是他總是興味盎然地走遍台灣、看遍台灣、吃遍台灣的主要動力來源。

接下來,我們將帶您尾隨林語堂的身後,帶您近距離體會他的近鄉情悅,以及五十年前的台灣歲月。

raw-image





  • 今年10月25日,小弟應林語堂故居之邀,將以「近鄉情悅:林語堂在台灣的故事」為題,分享林先生的點點滴滴。如果各位不嫌棄,歡迎大駕光臨!
  • 活動連結:旦暮如昔——林語堂在臺灣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7.6K會員
635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9
寫作,其實可以由父母為孩子打好基礎,再由老師為學生持續磨練。所以,《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既教導父母如何為子女培養寫作信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提升表達能力,也和老師們分享實用的寫作教學要領--雙管齊下,為孩子打造紮實的寫作力!
Thumbnail
2025/01/29
寫作,其實可以由父母為孩子打好基礎,再由老師為學生持續磨練。所以,《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既教導父母如何為子女培養寫作信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提升表達能力,也和老師們分享實用的寫作教學要領--雙管齊下,為孩子打造紮實的寫作力!
Thumbnail
2023/05/15
德國納粹的暴行距離今天的台灣相當遙遠,可是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於這塊土地。不久前,台中一中才爆發「烯環鈉事件」。或許有人認為學生的玩笑不必過分追究,但要是不扼止歧見與惡意的話,誰能保證它們不會漸漸侵蝕到學生的意識裡或傳染擴散出去,造成社會的撕裂? 以是,《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是我們的借鑑!
Thumbnail
2023/05/15
德國納粹的暴行距離今天的台灣相當遙遠,可是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於這塊土地。不久前,台中一中才爆發「烯環鈉事件」。或許有人認為學生的玩笑不必過分追究,但要是不扼止歧見與惡意的話,誰能保證它們不會漸漸侵蝕到學生的意識裡或傳染擴散出去,造成社會的撕裂? 以是,《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是我們的借鑑!
Thumbnail
2021/12/07
對於新手寫作者來說,他們亟需一套明確的寫作架構的指引,幫助他們一步步將想法化為文字。後來,當我讀到《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祕訣》一書,學會了書中所教的「O.R.E.O MAP」寫作法,這才豁然開朗--我總算幫寫作新手找到一盞指引文章布局的明燈了!
Thumbnail
2021/12/07
對於新手寫作者來說,他們亟需一套明確的寫作架構的指引,幫助他們一步步將想法化為文字。後來,當我讀到《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祕訣》一書,學會了書中所教的「O.R.E.O MAP」寫作法,這才豁然開朗--我總算幫寫作新手找到一盞指引文章布局的明燈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外公林根旺是大稻埕老醫生人稱清風仙林清風的最小兒子,清風仙五個孩子有四個都在大稻埕行醫,目前還找的到的遺跡據說在打鐵街一帶(寧夏夜市),他的弟弟林常是列車長,沒有子嗣的他據說長的像廖添丁,也因此常常在月台上和警部追逐,家裡的小孩子常聽到他跳上火車瀟灑地向警察問候三字經的故事。 根旺過繼給林常,在公
Thumbnail
外公林根旺是大稻埕老醫生人稱清風仙林清風的最小兒子,清風仙五個孩子有四個都在大稻埕行醫,目前還找的到的遺跡據說在打鐵街一帶(寧夏夜市),他的弟弟林常是列車長,沒有子嗣的他據說長的像廖添丁,也因此常常在月台上和警部追逐,家裡的小孩子常聽到他跳上火車瀟灑地向警察問候三字經的故事。 根旺過繼給林常,在公
Thumbnail
在馬祖南竿的四維村有間名叫「林義和工坊」的餐館,從村口就能見到裊裊炊煙,走近還能聞到紅糟飄香以及碰杯吆喝的熱鬧聲響。「林義和工坊」老闆黃克文先生,是百年前馬祖梟雄林義和的外孫,在這間老老的祖厝裡,釀出一篇又一篇的動人故事。
Thumbnail
在馬祖南竿的四維村有間名叫「林義和工坊」的餐館,從村口就能見到裊裊炊煙,走近還能聞到紅糟飄香以及碰杯吆喝的熱鬧聲響。「林義和工坊」老闆黃克文先生,是百年前馬祖梟雄林義和的外孫,在這間老老的祖厝裡,釀出一篇又一篇的動人故事。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暗時iáu有日頭〉/林益彰 ●〈Guán 囡仔ê媽媽〉/劉瑞發 ●〈車站〉/黃明瑄 ●〈蹛院五周年有感〉/王壬辰 ●〈台毒〉/李淑貞 ●〈內心ê期待〉/蔡雲雀 ●〈三牲〉/顏安廷 ●〈水仙〉/曾民華 ●〈Hiān-tai 10 Gōng〉/Ngô͘ Ka-bêng 台灣人寫真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暗時iáu有日頭〉/林益彰 ●〈Guán 囡仔ê媽媽〉/劉瑞發 ●〈車站〉/黃明瑄 ●〈蹛院五周年有感〉/王壬辰 ●〈台毒〉/李淑貞 ●〈內心ê期待〉/蔡雲雀 ●〈三牲〉/顏安廷 ●〈水仙〉/曾民華 ●〈Hiān-tai 10 Gōng〉/Ngô͘ Ka-bêng 台灣人寫真
Thumbnail
「我那時候還會幫忙去山上擔茶葉、竹筍下來店裡欸!」想起那段時光,嘴角不自覺上揚,「那時候要走一個點鐘欸!」 沒想到小時候擔重物的「一小時」,長大卻成了顧店的「一輩子」。「小生意賺不多啦!」張老闆輕鬆的說,「但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我們看見他對事物充滿熱情的雙眼閃閃發光。
Thumbnail
「我那時候還會幫忙去山上擔茶葉、竹筍下來店裡欸!」想起那段時光,嘴角不自覺上揚,「那時候要走一個點鐘欸!」 沒想到小時候擔重物的「一小時」,長大卻成了顧店的「一輩子」。「小生意賺不多啦!」張老闆輕鬆的說,「但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我們看見他對事物充滿熱情的雙眼閃閃發光。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在宜蘭深溝村,因來自各地的小農移居而形成的新聚落當中,也有青年返鄉的故事。 因為大量使用在地食材,他也慢慢認識一些農友,更激起想要推廣米食的想法,「台灣人吃米越來越少,可是我們生活在宜蘭,整個宜蘭都是農村,我們那麼接近產地,使用它的機會卻那麼少。」他覺得沒有道理。
Thumbnail
在宜蘭深溝村,因來自各地的小農移居而形成的新聚落當中,也有青年返鄉的故事。 因為大量使用在地食材,他也慢慢認識一些農友,更激起想要推廣米食的想法,「台灣人吃米越來越少,可是我們生活在宜蘭,整個宜蘭都是農村,我們那麼接近產地,使用它的機會卻那麼少。」他覺得沒有道理。
Thumbnail
以台文,中文對照寫作,獨樹一格的王昭華小姐,在臉書鋪文,提到古早物,liah8-oo5𥷒箶, 來看看是什麼東西! 王昭華 台語文 我攏想講,燕麥一定是進口的,想袂到阿伯講,這咱台灣的,佇雲林,彼北港溪的溪埔,遐的塗較潤(lūn)。 中文翻譯:【中文翻譯:我總是想,燕麥一定是進口的,想不到阿伯說,這
Thumbnail
以台文,中文對照寫作,獨樹一格的王昭華小姐,在臉書鋪文,提到古早物,liah8-oo5𥷒箶, 來看看是什麼東西! 王昭華 台語文 我攏想講,燕麥一定是進口的,想袂到阿伯講,這咱台灣的,佇雲林,彼北港溪的溪埔,遐的塗較潤(lūn)。 中文翻譯:【中文翻譯:我總是想,燕麥一定是進口的,想不到阿伯說,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