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怎麼教?

情緒教育怎麼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不管是學生、家長或是老師,我們都知道情緒教育是很重要的課程,但情緒教育到底該學什麼?該怎麼學?這常是我們一大難題。接下來幾篇分享,我們將提供一些步驟及建議給大家參考,協助各位在情緒教育這條路上能有些依循,您可以參考其內容,融入到您的教養或教育理念當中。當然不變且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願意理解孩子的態度,我們以一個開放心去理解彼此,這就是我們情緒教育的起點。

第一步:認識情緒

除了「喜怒哀懼」之外,你還認識哪些情緒呢?我們可以拿著情緒表,帶著孩子去認識不同的情緒,不管是最基本的情緒之外,我們還可以帶著他們去認識一些更高級、更具有社會化功能的情緒(如羞愧、罪惡、嫉妒、羨慕等),此部分的教育分成兩個部分:

  1. 認識情緒有哪些:認識情緒詞彙的意義、出現的場合以及情緒所展現出的非語言訊息(如開心與生氣兩者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必會不同)。
  2. 從生活經驗中自我覺察:將這些情緒的認識帶回生活當中,帶領孩子覺察自己在情緒當下的起伏、狀態、表情、肢體動作等,增加孩子的記憶點與情緒之間的連結。

為何最初需要帶孩子認識情緒並且有所覺察,是要增加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當孩子越能貼切的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狀態,則就不需要透過其他我們不希望發生的「行為」來溝通。情緒雖有正負向但並沒有好壞之分,它是一個理解自己的訊息而已,開心代表我們滿意現況;悲傷代表我們需要支持;生氣代表我們的權益被受侵犯;羨慕代表我們想要與他人一樣…等。當我們讀懂這些訊息,我們就可以透過這些訊息來進行溝通,給予孩子當下最需要的協助。

情緒表可以當作一個落實情緒教育於生活當中的教材。您可以把它印出來貼在孩子可以看見的地方(如牆上、書本、桌上),甚至能做成一個小卡片,讓它變成一個溝通的媒介(透過指認或觀看的)。另外,我們也能善用情緒相關主題的繪本,引導孩子覺察情緒與生活的關聯。

而身為大人的我們,也需要去學習「認識情緒」這件事。當我們能清楚地認識與覺察自己的情緒,並能夠平穩地透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狀態,身體力行即是給孩子最好的教材與示範。因此,請給予自己及孩子一些時間,練習情緒的認識與表達吧!

備註:網路上能搜尋到許多情緒表或情緒卡的素材,建議能有圖案配合,也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哦!

avatar-img
屋裡有光|心理師夫妻的心理話
33會員
26內容數
屋裡有光|心理師夫妻的心理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讓育兒這件事,回到我們一起共好的生活裡| 身為新手父母的我們也照顧孩子一段時間了,育兒這條路上真是充滿驚喜與挑戰,總是被孩子的出其不意逗樂,也被孩子的變化多端搞的昏頭,每每拿起手機回憶起那些點滴,嘴上都會掛著淺淺的笑容,我想那是成為父母而有的痕跡,讓我們不要忘記生活走過的足跡。
暑假即將進入尾聲,老師們的「鬼門開」、家長的「鬼門關」即將到來。你和孩子準備好要上學了嗎?前陣子與樂嶼。cheerful island親子共好空間合作辦了場「孩子我陪你上學趣—談入學適應與親子陪伴心法」講座,分享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入學適應,因應著即將開學,我們也將講座的概念整理下來和大家分享。
延續上一篇和大家分享的學會感受的重要與理解生存反應後,還有哪些面向是我們面對孩子碰到性騷擾事件或想預防事件發生可以做的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讓育兒這件事,回到我們一起共好的生活裡| 身為新手父母的我們也照顧孩子一段時間了,育兒這條路上真是充滿驚喜與挑戰,總是被孩子的出其不意逗樂,也被孩子的變化多端搞的昏頭,每每拿起手機回憶起那些點滴,嘴上都會掛著淺淺的笑容,我想那是成為父母而有的痕跡,讓我們不要忘記生活走過的足跡。
暑假即將進入尾聲,老師們的「鬼門開」、家長的「鬼門關」即將到來。你和孩子準備好要上學了嗎?前陣子與樂嶼。cheerful island親子共好空間合作辦了場「孩子我陪你上學趣—談入學適應與親子陪伴心法」講座,分享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入學適應,因應著即將開學,我們也將講座的概念整理下來和大家分享。
延續上一篇和大家分享的學會感受的重要與理解生存反應後,還有哪些面向是我們面對孩子碰到性騷擾事件或想預防事件發生可以做的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