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當然沒有理所當然|《紙牌的秘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小男孩的媽媽,丟下老公與孩子跑到別的地方「找尋自我」。小男孩和他爸爸踏上尋找老媽和老婆之旅。旅程中,小男孩得到一個放大鏡,後又得到一本很小的書,書上的字小到要用放大鏡才看到。把放大鏡給小男孩的是一個小矮人,把小書給小男孩的是一個老人,書上寫著關於紙牌的故事。兩條故事線同時展開,一條是尋媽記,另一條則是小書中的奇幻故事。隨著小男孩的的現實行程與閱讀進度,兩條故事線漸漸變成一條,掀開關於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秘密。兩條故事線都不斷探討人生與哲學。尋媽記兩父子討論不同的命題,有提到伊底帕斯,也有提到蘇格拉底。

小書故事裡的五十二張紙牌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還有一個小丑,小丑與別的紙牌不同,他會觀察、思考、提問,其他紙牌則對身邊的事情習以為常,沒有思考身邊的各種事物。紙牌的腦袋比較遲鈍,不太能思考比較有難度的問題,小丑常常思考提問,發現到事情真實的一面,了解到世界充滿各種奧秘,他喜歡探索,思考,他有無窮無盡的好奇心。

小丑彷彿蘇格拉底般的人物,五十二張牌都理所當然接受既定事實時,唯有小丑不斷思考。他不止自己思考,還刺激其他紙牌思考。蘇格拉底不懂就向人請教提問,然後他發現自詡「懂」的人沒有很懂,很多人都是沒有很懂裝很懂,蘇格拉底能正視自己的「無知」,不會視別人口中的「理所當然」為理所當然,而是會一直尋根究底,問出原因。小丑也是這樣子不斷追問不同的事情。

小丑與蘇格拉底都是少數。更多是對身邊事物不聞不問的人,更有人會批評提出問題的人。自己不思考,也不希望別人刺激自己思考。小孩子問出那些發生在身邊,看似理所當然之事,例如「為什天空是藍色的?」「為什麽會下雨?」「為什麽下完雨會有彩虹?」多虧科學與理性革命,現代人了解的事物多了。但還是有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還對發問的人說:「怎麽你這麽多問題?」就是不願承認自己回答不了問題。既然回答不了,又不想丟臉,只好叫人不要問。久了觀察力和提問力就會下降。反而那些對世界一直抱持好奇心的人,知識量會不斷增加。

世界有很多難以回答的問題,其中有三個從幾千年前就一直困擾不少人。「我是誰?」「我要到哪去?」「我從何來?」「我是誰?」小時候回答很簡單,說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長大後就發現名字不能說出你這個人有什麽特質與獨特之處,如果名字很常見,更沒有特色。「我叫小明」聽的人不會知道「小明」是誰。「我要到哪去?」可以指人生目標,身邊有些朋友與後輩一直都在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個問題他們無法給出答案。「我從何來?」可以牽涉到基因,靈魂等課題,也是不容易回答,只要想想你的祖先必須能活下來,你才有被生下來的機會,然後又要想到自己是幾萬隻小蟲中的其中一隻,然後在母胎中成長,再到出生,再到會問出「我從何來?」當中的資料量可以媲美萬里長城。

關於「要到哪裡去?」社會上很多人會把「結婚生子」定為理所當然之事。很多人過年時都會被長輩們關心,單身的會被問:「交女朋友/男朋友了沒?」有戀人的會被問:「什麽時候結婚?」已結婚的會被問:「什麽時候生小孩?」有朋友分享,直接回答長輩「我沒打算交女朋友,有女朋友也不打算結婚,生小孩連想都不會想。」有的長輩一臉震驚,然後默然不語;有的語重心長「勸導」他做人就是要成家立室;有的用不屑的語氣說:「真的很有『自己』的想法呢。」說到「自己」特別加重語氣。他忍不住嗆了長輩們一句:「為什麽一定要交女朋友?為什麽一定要結婚?誰說一定要這樣做,原因又是什麽?」話還沒說完,馬上有長輩說他沒禮貌,不知他是不是被踩到尾巴,很激烈地回應:「我只是實話實說。」可想而知,當天的聚會不歡而散,完全沒有過年的歡樂的氣氛。他反而覺得一身輕鬆,表示以後都不用應付那些煩人的長輩。有朋友聽完後表示佩服和羨慕。佩服他敢對長輩說實話,羨慕他不會再被長輩「關心」。

我也試過被長輩問過類似的問題,每次都是笑而不語,然後他們會再問,我就再笑,直到他們放棄,或許他們心裡認為「這傢伙已經沒救了」,只差沒有把我捉進精神病院。話說如此,朋友說的話倒是值得深思。

「為什麽一定要交女朋友?為什麽一定要結婚?誰說一定要這樣做,原因又是什麽?」

我認為婚姻是兩人相愛自然發展的結果,而非刻意強求的東西,兩個人在一起,不用結婚也沒有問題,只要兩人同意就可以了,其他人的意見,當作參考就好。刻意要進入婚姻的可能結果就是離婚。

除了「結婚生子」,社會上不少人抱持著「理所當然」的想法,上班一定要穿西裝、人生就是要買房子、把書讀好才會有前途、女生就是要做家事、男生就是要外出工作養家……

當我們把事情視為理所當然,或許就不會好好思考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眾讀PopRead的沙龍
14會員
124內容數
眾讀PopRead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2
最近發生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時會不禁想:「我真的好慘啊。」看了電影蜘蛛俠無家日以及東野圭吾所寫的《信》,我明白了一件事,很多事情都能比目前狀況更壞。 《蜘蛛人,無家日》Peter Parker蜘蛛人的身分被公之於眾,日常生活受到了大量關注包括支持與反對的。Peter Parker想要改變目前的壞情況
Thumbnail
2022/11/02
最近發生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時會不禁想:「我真的好慘啊。」看了電影蜘蛛俠無家日以及東野圭吾所寫的《信》,我明白了一件事,很多事情都能比目前狀況更壞。 《蜘蛛人,無家日》Peter Parker蜘蛛人的身分被公之於眾,日常生活受到了大量關注包括支持與反對的。Peter Parker想要改變目前的壞情況
Thumbnail
2021/12/19
如果認為「一人做事一人當」,那需要懲罰的人只有郭芙一人,認為「一人犯罪,家屬同責」的人,就會把黃蓉和郭靖都怪上
Thumbnail
2021/12/19
如果認為「一人做事一人當」,那需要懲罰的人只有郭芙一人,認為「一人犯罪,家屬同責」的人,就會把黃蓉和郭靖都怪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日記。今天過得不太順利、讀書結局心得、混亂的疏離分享。
Thumbnail
日記。今天過得不太順利、讀書結局心得、混亂的疏離分享。
Thumbnail
《紙牌的秘密Kabalmysteriet (The Solitaire Mystery)》 📖 網路博客來介紹摘要: 活著的感覺是如此美妙,人們卻淡忘了這種感覺;   每個生命的存在,都是不可思議的奇蹟。   漢斯的媽媽在他年幼時離家出走。數年後,漢斯和爸爸兩人決定驅車前往哲學的故鄉希臘,尋找媽媽
Thumbnail
《紙牌的秘密Kabalmysteriet (The Solitaire Mystery)》 📖 網路博客來介紹摘要: 活著的感覺是如此美妙,人們卻淡忘了這種感覺;   每個生命的存在,都是不可思議的奇蹟。   漢斯的媽媽在他年幼時離家出走。數年後,漢斯和爸爸兩人決定驅車前往哲學的故鄉希臘,尋找媽媽
Thumbnail
不這樣會怎樣? 幸運的是,我可能也算是有點小聰明,雖然有疑問,但知道不必把疑問掛在嘴邊,不必真的說出口,讓體制裡的每個成員尷尬,讓在上位者難以管理,但我確實會在心裡頭,把這些問題跑過一輪,尋求我認為的答案。 思考規則的好處與壞處 很多規定,是對立下規定的那一方有利。 或者,比方說家庭組織。
Thumbnail
不這樣會怎樣? 幸運的是,我可能也算是有點小聰明,雖然有疑問,但知道不必把疑問掛在嘴邊,不必真的說出口,讓體制裡的每個成員尷尬,讓在上位者難以管理,但我確實會在心裡頭,把這些問題跑過一輪,尋求我認為的答案。 思考規則的好處與壞處 很多規定,是對立下規定的那一方有利。 或者,比方說家庭組織。
Thumbnail
好書心得:故事以撲克牌的形式在暗示著出生的嬰兒都是哲學家,但漸漸的被諸多日常瑣事所麻痺,進而變成平凡生活的紅心、梅花、方塊和黑桃。
Thumbnail
好書心得:故事以撲克牌的形式在暗示著出生的嬰兒都是哲學家,但漸漸的被諸多日常瑣事所麻痺,進而變成平凡生活的紅心、梅花、方塊和黑桃。
Thumbnail
當我們有個推論、有個故事產生,警報器就要響起來:「剛剛我是創造了一個故事、一個自己說服自己的解釋,還是在陳述一件事實?」
Thumbnail
當我們有個推論、有個故事產生,警報器就要響起來:「剛剛我是創造了一個故事、一個自己說服自己的解釋,還是在陳述一件事實?」
Thumbnail
小書故事裡的五十二張紙牌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還有一個小丑,小丑與別的紙牌不同,他會觀察、思考、提問,其他紙牌則對身邊的事情習以為常,沒有思考身邊的各種事物。紙牌的腦袋比較遲鈍,不太能思考比較有難度的問題,小丑常常思考提問,發現到事情真實的一面,了解到世界充滿各種奧秘,他喜歡探索,思考
Thumbnail
小書故事裡的五十二張紙牌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還有一個小丑,小丑與別的紙牌不同,他會觀察、思考、提問,其他紙牌則對身邊的事情習以為常,沒有思考身邊的各種事物。紙牌的腦袋比較遲鈍,不太能思考比較有難度的問題,小丑常常思考提問,發現到事情真實的一面,了解到世界充滿各種奧秘,他喜歡探索,思考
Thumbnail
不正確的思維邏輯導致不對的問題,進而產生錯誤的解法,造成或長或短且深淺不定的後果,不過仍然有機會導正,怎麼做呢?
Thumbnail
不正確的思維邏輯導致不對的問題,進而產生錯誤的解法,造成或長或短且深淺不定的後果,不過仍然有機會導正,怎麼做呢?
Thumbnail
哲學是不安於室,不安於室者往往不在於室,你會被驅逐出遮雨屋簷、或者自願逃離於眾人習以為常的家園
Thumbnail
哲學是不安於室,不安於室者往往不在於室,你會被驅逐出遮雨屋簷、或者自願逃離於眾人習以為常的家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