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6日記(3):疏離的陳述

2023/04/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日記

今天過得不太順利,換遍了自習室、圖書館三四樓的各處座位,一直定不下來。從一開始坐到附近瘋狂吸鼻子的過敏人,到空調蚊子嗡嗡聲、施工的敲擊聲,還有任何動作一定要發出聲響的人。知道無法、也不該對抗,只能不停遷移,告訴自己並不是被趕走、而是自己選擇離開(不落入被害者思考、找回自主性),又覺得很自欺欺人。一整天零零落落地讀書,好險還是有一定進度,發現在自習室比較習慣妥協了,那些摔筆和翻頁聲。
因為過得不太順(你可能會說這樣就不順?但人總是會不斷追求更好的,知足要如何進步?又該如何分辨自己真的無能為力了?),所以晚餐時間就離開出去走走。最後在二手書店看完《紙牌的秘密》。

《紙牌的秘密》結局感想(微雷)

覺得《紙牌的秘密》最後結局樸實實在,一切都照先前的軌跡收尾,沒有再有什麼耳目一新的爆點。也沒有深入交代書中書那奇幻故事的起源,而似是以家族的詛咒軼事帶過。只在最後卯足全力一再重申全書重點:像小丑一樣活著,真切地叩問與探索生命。有點太用力了,感覺書中的小男孩直接被作者附身(尤其是勸媽咪回家那段),有點讓人出戲。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很有趣的讀書體驗,很多新鮮奇特的設定描寫(如彩虹汽水、紙牌人物、奇妙的世代傳承),是滿有收穫的旅程。

疏離的自述(!雜亂不堪)

書中的小丑與其他紙牌格格不入,我也找不到可以安然讀書的位置,就來說從小到大的疏離感受。 疏離感覺是很矛盾的話題,像是自是清高的中二、不合群的假掰;但又真實地包含對團體的觀望和恐懼、以及在體制中的不適應。眾生相同之處在於生來都與眾不同,在都想活得獨特的同時變得平庸。就像所有號稱全球只有極少數人符合的人格測試,底下還是超多人說自己完全吻合。但從群體生活來看,一定有真的適應不良的人吧,可是這樣的人如果聚集起來看,可能又會發現只是一種不特別的常態,不值得討論。 還是不要繼續糾結這個我還說不清的部分好了。
國小時雖然沒什麼自主意識的感覺,但已經有「模式」的概念(但那時沒有認真學,畢竟考試不會考),人際互動的模式。人與人那種表面相處都有的模式,包含社會規範的禮貌、約定成俗,被稱讚要說謝謝、別人訴苦要安慰,放學要說「老師再見、同學再見、大家明天見」、年底要說明年再見,別人笑要跟著笑、別人起鬨要加入。尤其是學校生活,大家都開始遵守相同的規矩叛逆。用不想寫功課和討厭哪個老師聊天交朋友,用翹課、裸考、抄作業、考試作弊來比誰的青春更酷更精彩。我想這一切都按照電影或漫畫演的照搬還能算是獨特叛逆嗎?即使老師和家長不停教誨著要守規矩、認真生活讀書,但整個社會還是期待學生叛逆放縱吧。小時候的我總是遵照規矩行事,做好學校的份內事,反而十分格格不入(想著遵守規矩的自己才算叛逆,現在想只是我當時的世界只有學校,而不是整個社會的關係吧。)但也不能都怪學校的教育,好像有更奇怪的個人因素。
我沒有太多與人交流的經驗,其實可能沒有資格討論交際的話題,但就是先以這種局外人的角度分享。很多互動和人際關係我都是從網路影片或小說故事學習的,反而不是從真實生活接觸。國中時被同學說是句點王,不會接話、聊天的模式。家人說下課要多跟同學互動,但我覺得很麻煩,覺得聊天沒有什麼意義,不如趕快複習上課內容、寫完功課。不過即使沒有功課,我也不會主動找人聊天吧,怕別人覺得自己在裝熟、怕說錯話和沒話說的尷尬,也沒什麼共同話題。好像自視甚高地認為他人的對話很膚淺,只是抱怨補習、討論八卦、聊遊戲和偶像,充滿附和和交際模式的語句。對話要好笑、像梗圖模板一樣接龍,比誰更幽默有趣。而我想要能分享深刻感受的交流,像這篇文章一樣,是不是沒有人想聽?是我也不太想聽別人講,所以實在不能強求。
喜歡的疏離體驗:運動會時在教學大樓的走廊,遠遠地聽著操場歡騰的音樂聲和熱鬧的人聲吵雜,感覺抽離的清靜和俯視感。或是那種獨特的氛圍,類似電影裡的歌劇院音樂會、歡樂的遊樂場,主角團則在人群間奔跑,獨自解決隱藏的巨大陰謀之類的(就是柯南劇場版的概念)。那種有趣的故事架構,也想在自己身上發生,這樣講的確是中二,但也不是因為這樣就故意疏離的。運動會就是班上核心團體的社交派對,大家奔跑、加油、歡呼,最後一起合照發文,留下美好回憶,但我真的不在其中。運動不在行、也沒有人在意自己的加油聲,好像真的沒有我的事。班級的團體概念並不包含我,我也不太認同班上核心團體的理念和行事風格。
這又要講到莫名的道德潔癖,疏離的原因還有自己過度敏感、懷有懼怕團體的盲目和暴力的心態。在學校總是可以看到一群人做出他們獨自一人不會做的事,而這讓總是獨自一人的我感到恐懼。既羨慕那樣的力量、又害怕那樣的權力只會波及到我、將我踩扁,同時又不屑那種虛張聲勢,覺得可能只是要掩蓋自己的平凡或不安,只是因為要團結而聚在一起的膚淺。但是因為得不到才唾棄的嗎?好像是,欣賞又羨慕某些有話語權、充滿自信魅力的同學,他們被其他人追捧。但我也沒有什麼崇高的自我價值,只是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覺得自己一人最自在。...
寫到這我要停一下了,有點太真實、太深入了。加上整篇敘述有點亂,我需要再想想,之後有機會再繼續探討吧。
(大家若無其事地做著自己的事,不受我內心的戰爭波及,所以把自己留在戰後紀念館獨自緬懷、撫平傷口,在狹小陰暗的布簾後看不斷重播的紀錄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