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心理健康調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恐懼、害怕、甚至怨恨,憤怒的情緒,但是同時也要相信自己是個有復原力的人,也知道最後總是會回歸到常態。研究顯示,人生中曾遭遇重大災難的人,大多數最終會回歸常態,因為人都有能力適應且恢復,甚至有些人會過得比以前還好,變得更有韌性。
我們在危險或不確定的環境時,就會產生壓力反應,這些遠古時代讓我們得以存活的反應,在這複雜的文明世界,反而產生了很多副作用,因為壓力引發的焦慮等等的情緒,往往會讓我們做出衝動直接且快速的行動,這些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的行為,不見得是有效或適當的應對。
短期壓力對人的影響還好,但是長期的壓力是許多慢性病的來源,尤其像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層面是這麼巨大且強烈,甚至近乎永遠改變了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但是未來會怎麼樣,又沒人可以確定,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會是很大的壓力。
精神壓力會以生理狀況呈現出來,比如沒來由的不舒服,暈眩或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易怒、沒耐性,以前喜歡做的事都懶得做,睡不好覺……等等。解除壓力首先就是要能察覺自己的狀況,辨識自己的焦慮,並且承認自己正處在負面情緒當中,然後確認最擔心的是什麼事,如果能夠的話,用筆把這些潛意識擔心的事用筆寫在紙上,把它具象化,然後才能動用到理性思考去想可以怎麼做,從微小的行動重新掌握生活的控制感。
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恐懼、害怕、甚至怨恨,憤怒的情緒,但是同時也要相信自己是個有復原力的人,也知道最後總是會回歸到常態。研究顯示,人生中曾遭遇重大災難的人,大多數最終會回歸常態,因為人都有能力適應且恢復,甚至有些人會過得比以前還好,變得更有韌性。
具體可行的方法是不要隨便追著發展中的新聞,尤其在台灣,太多各種立場的新聞評論員(名嘴),抓著不確定的新聞(也就是還在發展中或者詮釋角度的差異,還不至於算是假新聞)大肆渲染爭取收視率,若我們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上面,不焦慮才怪呢!我覺得反正疫情也不是短期可以結束的,我們不妨就只鎖定幾個優質且深入的媒體,只看「慢新聞」,也就是讓專業且客觀的專家幫我們過濾即時且混亂的訊息,我們再花很少的時間就可以很理性的獲得所有我們應該知道的疫情動態。
再來是透過運動來化解焦慮,雖然疫情期間避免太多的人際互動而宅在家裡,但是在家也可以做很多運動的,只要動起來,壓力就會緩解。
如果能夠的話,親自做一些可以從頭到尾自己完成的事,比如煮自己喜歡的餐點,種一盆植栽,或者整理老照片與自己的收藏品……等等。這種自己可以掌握的作為可以化解疫情下不確定感所產生的壓力。
在疫情下非必要不要出門,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許多幫助別人的機會與方法。有研究發現,當遭遇災難時,最重要的前五項是安全感、平靜、覺得自己有用,社交聯繫及對未來懷抱希望。
當我們在幫助別人,從事有益他人的事情時,就能滿足這五項中的三種,也就是覺得自己有用,社交聯繫及對未來懷抱希望,因此,即便宅在家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網路與人保持聯絡,鼓勵他人並且找到自己可以貢獻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好好吃飯是身心靈的饗宴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的閱讀與寫作習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請收看「藻礁之聲」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多近自然增加免疫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下一個全球大流行的災難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關於同婚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疫情下第一線醫事人員的心理健康編輯部 #第一線醫事人員#醫護心理健康 #醫護家人#組織層次的支持 今年五月疫情爆發以來,確診、重症與死亡人數的攀升與控制,牽動著國人的神經。超越數字之外,直面這些罹病民眾照護需求的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緊繃的工作量與心理壓力。 不少媒體以訪談與事件記錄方式呈現疫情在醫護人員身上與心上的創傷,例如五月底
    avatar
    後疫情關鍵字:整合筆記
    2021-07-01
    時事心理|疫情下的壞心情,或許不是誰的錯?!#心理健康 #自我情緒急救 #深呼吸簡單卻有效 疫情包圍下,許多家庭不得不面臨24小時無時差、無空隙的相處,在這種時候,有些過往生活中沒有發現、不太在意的細微感受,慢慢變得膨脹與強烈,甚至可能讓你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正認識過身旁的這些親密家人?
    avatar
    吳子銳|一個鬧放的諮商心理師
    2021-06-25
    疫情下的一堂課:學獨處,也學著與人健康的連結在線上的課室間,有的同學因為疫情,開始整理居家空間,有的同學反而因為孩子都得在家學習,變得更忙碌,少了自己可以保有的時間與空間,當然,也有另一些同學因為早已習於獨處的生活,疫情對於他的差別僅在休閒生活由戶外轉為室內,每個人因著疫情需要面對的各自不同,卻也有相同的心境:一方面對於疫情間能⋯⋯
    Thumbnail
    avatar
    思嘉
    2021-06-11
    疫情下的感謝|能夠健康的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的曼陀羅創作) 二周前,看著住在台灣的大多數民眾,因為疫情自動自發宅在家,不需封城,到了周末整條街空無一人,真的感動又欣慰。想想自己過去二年身處法國,整個大環境真是天壤之別。 在法國疫情壟罩下的我整整宅在家二年了。去年,法國多數人民的不在意,導致疫情一直都處在高峰,反反覆覆搞到幾度封城。期間,前
    Thumbnail
    avatar
    宇宙空神
    2021-06-08
    疫情下的心理狀況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Thumbnail
    avatar
    茶里
    2021-05-21
    心理諮商、督導、演講與其他合作之說明,以及因應疫情之調整由於眾多私訊者詢問心理諮商、督導、演講與其他合作、出版社邀約等方式,以及因應疫情的變更,因此以本篇貼文概略性的說明。
    Thumbnail
    avatar
    莊博安
    2021-05-15
    許宗蔚:一種描繪自己與他人心理地圖的能力——導讀《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