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下的身心調適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原本就生活在不確定的時代。病毒感染危機、政治動盪,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等、狀況都令人擔憂。大多數人對世界持續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感到不安。

當各類型媒體,24小時不斷提供資訊。無論正確與否,對於特別是原本就容易焦慮的人更加困難適應。

人類不喜歡不確定性,我們總是擔心模糊的負面想法會變成事實,強迫自己不去想,反而更加在腦海裡盤旋。譬如叫你不要想大象,大象就會一直出現,持續圍繞著你。

過去 COVID-19或生活中充滿著壓力,其造成之想法、行為,可能讓神經系統失去平衡。當神經系統失衡時,意味著創傷也正對身體造成影響。我們必須學習自我調節,讓失衡的神經系統重新設定。

Photo by Cory on Unsplash

Photo by Cory on Unsplash

那我們該如何處理不確定性而不被它淹沒呢?以下提供幾種身體經驗的方式,來協助我們。

  1. 定錨/根植大地
    注意力放在身處的環境空間,抓取環境中的各種物質,觀察顏色、質地、型狀、大小...等等,觀察自己在空間的位置。
    閉上眼睛,感受自己在這個空間中,覺察身體重量落在椅子上,腳踩著地板(土地),此時此刻您仍然在這裡,身體一切安好。
  2. 呼吸 / 身體掃描
    想像攀緣在呼吸或鼻子上,專注於此,觀察於此,僅是如此。注意力重新集中在我們的身體。在任何時刻關注身體感覺可以使我們回到自身,這可減少我們反芻思考(ruminative thinking)。
    亦可以進行“身體掃描” 從頭到腳依次注意身體的各個部位。
  3. 覺察
    練習覺察自身想法。日常生活中,信念總在無意識中影響著我們。回想一下,當有人說了一句話或一個動作時,是不是會立刻引起您的某種想法、情緒或行為反應?
    若生活中缺乏覺察力,自動化思考會毫不猶豫地接起您的人生。信念開始成為您,您不再是真實的您。
    而身處恐懼或焦慮(註)中,雖然讓人不舒服,但信念此時的擴大,較容易看見當下的思考與行為,甚至於看見他人的思考與行為。姑且不論思考方向,但這是觸碰深層信念的第一步 。我們會開始有意識的生活,如有意識的食、說話與互動....,這樣的日常意識,讓我們的內在逐漸成長,讓人與人的關係更加真實。
  4. 同理心
    焦慮與恐懼,若未看見信念的擾動,便會外化不當行為,只為了減輕自身過於緊繃的內在張力。外化行為造成對立,除了原本對病毒的焦慮恐懼外,也產生新的恐懼與焦慮。同理心讓我們能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從思考、情感、意志三個層面,去理解他人。
  5. 十二感官
    透過十二感官,再次經驗這個世界,經驗自己身處哪裡、所為何在。從初階感官開始,其感官感受會較深且容易。
    以觸覺來說。透過自我接觸,將手放在胸口或肚子,感受被接觸。兩人互相將手放在對方胸口或手掌,感受對方存在,同時也正感受自己的存在。加上一點對壓力的想法,看看彼此有沒有升起某些情緒,說些話,給自己也給對方安定感。(參考文章:創傷顯現於十二感官中
  6. 增加免疫力
    規律作息與運動,均衡飲食,多食用原型食物。坊間亦有許多自然療法的運用,如順勢糖球、人智學糖球、植物製劑(如紫錐花、百里香)

最後,人際支持也是很重要的,找機會與朋友聊聊天。

註:
恐懼是面對具有威脅的真實對象或想法。
焦慮是面對未來、模糊且尚未發生的對象,不確定感造成焦慮、恐慌。
過於壓抑恐懼,時間一久會逐漸處於焦慮狀態,可能沒有很強烈,但就是一直影響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聽心理沙龍
1.2K會員
167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聽心理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4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PTSD) 可能來自於以下經驗: 1. 童年時與家長或照顧者的關係中,充滿畏懼與不確定性,甚至可能令人崩潰。 2. 曾持續或一再感覺自己被忽視或曾遭受生理、言語、性方面的虐待。成長過程曾處於家庭暴力中。 3. 由處於成癮狀態或有心理疾病但未受治療的照顧者帶大。 4....
Thumbnail
2023/04/04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PTSD) 可能來自於以下經驗: 1. 童年時與家長或照顧者的關係中,充滿畏懼與不確定性,甚至可能令人崩潰。 2. 曾持續或一再感覺自己被忽視或曾遭受生理、言語、性方面的虐待。成長過程曾處於家庭暴力中。 3. 由處於成癮狀態或有心理疾病但未受治療的照顧者帶大。 4....
Thumbnail
2022/01/09
我被帶到一個特定的十字路口,「妄想」從每條路的那端不斷襲來,此刻路口的紅綠燈都是紅燈。
Thumbnail
2022/01/09
我被帶到一個特定的十字路口,「妄想」從每條路的那端不斷襲來,此刻路口的紅綠燈都是紅燈。
Thumbnail
2020/12/11
那一長串瘋言瘋語的外貌加上憤怒至極的情感與姿勢,總是讓人退避三舍,不敢靠近。就這樣經過了十幾年,他總是被妻子與孩子認為是個有情緒障礙及暴力傾向的先生與爸爸。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2020/12/11
那一長串瘋言瘋語的外貌加上憤怒至極的情感與姿勢,總是讓人退避三舍,不敢靠近。就這樣經過了十幾年,他總是被妻子與孩子認為是個有情緒障礙及暴力傾向的先生與爸爸。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原本就生活在不確定的時代。病毒感染危機、政治動盪,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等、狀況都令人擔憂。大多數人對世界持續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感到不安。 當各類型媒體,24小時不斷提供資訊。無論正確與否,對於特別是原本就容易焦慮的人更加困難適應。
Thumbnail
我們原本就生活在不確定的時代。病毒感染危機、政治動盪,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等、狀況都令人擔憂。大多數人對世界持續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感到不安。 當各類型媒體,24小時不斷提供資訊。無論正確與否,對於特別是原本就容易焦慮的人更加困難適應。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焦慮和壓力成為了許多人生活中無法避免的部分。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經濟困境、健康問題等種種因素,都可能讓人感到焦慮不安。然而,焦慮和壓力如果長期存在,就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的發生。因此,學會如何應對焦慮和壓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為您介紹一些有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焦慮和壓力成為了許多人生活中無法避免的部分。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經濟困境、健康問題等種種因素,都可能讓人感到焦慮不安。然而,焦慮和壓力如果長期存在,就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的發生。因此,學會如何應對焦慮和壓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為您介紹一些有
Thumbnail
在我們繁忙的生活中,與焦慮共處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讓我們一起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擁有焦慮,但不被焦慮擁有」吧!
Thumbnail
在我們繁忙的生活中,與焦慮共處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讓我們一起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擁有焦慮,但不被焦慮擁有」吧!
Thumbnail
當你為了準備演講、準備考試或面對緊張等狀況時,是否會感到焦慮?有時候生活充滿壓力,感到日常的一些焦慮時,其實是正常的。 當你開始新的工作、到陌生的國家旅行、離開舒適圈也會感受到焦慮,這代表你正在努力挑戰自己,正在推動自己,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健康的焦慮會推動成長。
Thumbnail
當你為了準備演講、準備考試或面對緊張等狀況時,是否會感到焦慮?有時候生活充滿壓力,感到日常的一些焦慮時,其實是正常的。 當你開始新的工作、到陌生的國家旅行、離開舒適圈也會感受到焦慮,這代表你正在努力挑戰自己,正在推動自己,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健康的焦慮會推動成長。
Thumbnail
你最近感到坐立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嗎? 常常容易疲倦、易怒、失眠嗎? 感覺一下,身體有那裡感到疼痛不舒服嗎?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可能正處於焦慮的狀態。 人在焦慮的狀態往往不自知,通常反應出來的是,身體哪裡不舒服。
Thumbnail
你最近感到坐立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嗎? 常常容易疲倦、易怒、失眠嗎? 感覺一下,身體有那裡感到疼痛不舒服嗎?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可能正處於焦慮的狀態。 人在焦慮的狀態往往不自知,通常反應出來的是,身體哪裡不舒服。
Thumbnail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Thumbnail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Thumbnail
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恐懼、害怕、甚至怨恨,憤怒的情緒,但是同時也要相信自己是個有復原力的人,也知道最後總是會回歸到常態。研究顯示,人生中曾遭遇重大災難的人,大多數最終會回歸常態,因為人都有能力適應且恢復,甚至有些人會過得比以前還好,變得更有韌性。 我們在危險或不確定的環境時,就會產生壓力反應,這些遠古時
Thumbnail
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恐懼、害怕、甚至怨恨,憤怒的情緒,但是同時也要相信自己是個有復原力的人,也知道最後總是會回歸到常態。研究顯示,人生中曾遭遇重大災難的人,大多數最終會回歸常態,因為人都有能力適應且恢復,甚至有些人會過得比以前還好,變得更有韌性。 我們在危險或不確定的環境時,就會產生壓力反應,這些遠古時
Thumbnail
最近身體出現了免疫力低下才會出現的毛病,上網爬了爬文,發現大部分的原因不外乎是壓力太大、休息不足導致,我開始思考著是不是我生理或心理上其實已經超過負荷但我卻沒察覺? 為了想要快點好起來,我嘗試著做以下幾件事來和我的焦慮相處....
Thumbnail
最近身體出現了免疫力低下才會出現的毛病,上網爬了爬文,發現大部分的原因不外乎是壓力太大、休息不足導致,我開始思考著是不是我生理或心理上其實已經超過負荷但我卻沒察覺? 為了想要快點好起來,我嘗試著做以下幾件事來和我的焦慮相處....
Thumbnail
我們習慣對未知產ㄥ恐懼,會更想要抓取任何一個訊息,這段時間身體的防疫訊息很多,但心理的防疫能量夠不夠? 疫情期間許多人都會有「宅在家怎麼辦」、「未來怎麼辦」、「沒有收入怎麼辦」等焦慮感受,加上媒體名嘴的推波助瀾,更讓情緒登上爆點高峰。在高度焦慮和警覺的情況下,可能變得易怒、沒耐心、煩躁,甚至恐慌,這
Thumbnail
我們習慣對未知產ㄥ恐懼,會更想要抓取任何一個訊息,這段時間身體的防疫訊息很多,但心理的防疫能量夠不夠? 疫情期間許多人都會有「宅在家怎麼辦」、「未來怎麼辦」、「沒有收入怎麼辦」等焦慮感受,加上媒體名嘴的推波助瀾,更讓情緒登上爆點高峰。在高度焦慮和警覺的情況下,可能變得易怒、沒耐心、煩躁,甚至恐慌,這
Thumbnail
焦慮,應該是大家這陣子相當能共感的情緒。 有些人因為疫情而工作停歇,忙於擔心自己下一餐的來源;有些人因為久未出門而悶出心病來;有些人因為在前線作戰,每天忙著對抗繁瑣的事情與難搞的病毒;有些人因為有重要的人在熱區,而擔憂對方的健康狀況;有些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腳步,而使原本規劃好的事物,都必須...
Thumbnail
焦慮,應該是大家這陣子相當能共感的情緒。 有些人因為疫情而工作停歇,忙於擔心自己下一餐的來源;有些人因為久未出門而悶出心病來;有些人因為在前線作戰,每天忙著對抗繁瑣的事情與難搞的病毒;有些人因為有重要的人在熱區,而擔憂對方的健康狀況;有些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腳步,而使原本規劃好的事物,都必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