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評•評書|李箱的詩、故事、百變的形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書封
書封上寫的是Yi Sang,其實,是Kim Hye-kyǒng(1910-1937)於1928年在他畢業的職業學校的年刊上首次使用的筆名。首爾大學的一位教授推理說,「李箱」這個筆名來自於Kim Hye-kyǒng收到的一個同學送的禮物——一個李木行李箱。這個行李箱應該是畫具箱,因為他本想成為畫家的,而箱子又是用李木做成的,所以他便有了「李箱」這個筆名。
李箱生活在二十世紀初的韓國、日本,他的文學(詩歌和短篇故事)至今都出現在韓國的中小學生的課本裡。本書的主要譯者是Jack Jung,由Don Mee Choi編輯。在一次Jack Jung主持的「李箱」讀詩會上他講道,現在如果要去問韓國的中學生,李箱的詩文在韓國現代文學中的地位是什麼,中學生大多會回答「李箱是終極大Boss!」可見,即便在中學生眼中,李箱的現代詩文創作都是佔據重要位置的。
李箱
1924年,André Breton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1925年,Korea Artista Proleta Federacio(KAPF)成立。KAPF將超現實主義和達達主義這樣的前衛流派介紹到了韓國。李箱受到其影響,創作的很多詩歌和故事都有著超現實主義和達達主義的痕跡。
李箱作為家中長子,從小被過繼到叔叔家裡延續香火。雖然在叔叔家長大,李箱的詩歌、故事依舊常常提起孝道,叮囑弟弟妹妹去盡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將「盡孝」二字留給長兄,不禁感慨,儒家文化在韓國的根深蒂固。李箱也在詩歌中表達「孝道」的束縛及自己的掙扎——「In the form of devoted filial love --I function precisely according to custom but remain constantly terrified. 在感天動地的孝道形式中——我準確地依照傳統運作,但是依舊終日處於懼怕之中」。他是在中國式的私塾中接受的教育,因此熟讀老莊,中文功底深厚,以至於他在詩作和短篇故事中經常使用漢字,且還會根據內容需要拆解漢字,玩文字遊戲,因此,也給很多只會閱讀韓文的讀者帶來了很大不便。
圖片來自主要譯者Jack Jung讀詩會分享
沒錯,翻開書的第一頁就是這樣的原版詩作。「鳥瞰圖」的「鳥」字被李箱去掉了眼睛,成了「烏」瞰圖,更加大了翻譯的難度。並且,李箱將詩作標號,每一號詩歌都有著不同的形式,在二十世紀初期就已經嘗試了「視覺詩歌」這種超現實主義的感覺。
李箱的視覺詩歌
阿波里奈爾的視覺詩歌——
詩歌:It's Raining
同樣,阿波里奈爾這首著名的下雨的詩作也是視覺詩歌。不過,我覺得下雨這個做的是較簡單的狀態呈現,而李箱的詩歌用漢字夾雜的情緒在母語為漢語的讀者眼中有了更深層的意義,當然,這也跟漢語言文字是表意文字有關。
很多時候,人們覺得超現實主義詩歌不知所云,但在李箱這裡不是這樣的。李箱的詩歌中有糾纏不休的過往——
「O people, learn the techniques of the exercises of the congruent future, otherwise what do you plan to do with the scattered pieces of myself of the past.」是啊,沒有techniques, 如何面對碎成一片片的過去呢?
「people escape, they escape quickly and live eternally and caress the past and from the past again they live in that past, O childlike innocence, childlike innocence, insatiable and eternal and childlike innocence. --1931. Sep」逃離,逃離到過去中,活在那個過去裡,與當下有了距離,是救贖嗎?
李箱的詩歌中有不須畫筆即可勾勒出的一幅幅圖畫——
「I finally chase down my galloping shadow and get in front of it. Now, my shadow chases me as if it is my tail.我終於追到了自己那奔騰的影子,走到了它前面。現在,我的影子開始像尾巴一樣追著我了。—《月亮的傷痕》」
李箱的詩歌中有數學、建築設計、日文、漢字——
朝鮮建築
李箱的詩歌引領了現代韓文詩歌的創作,說他是第一人也不為過。書籍的第二部分是李箱的短篇故事集,其中選擇了一個非常後現代的故事,「蜘蛛會豕」,同樣,題目用的是漢字。
李箱患有肺結核,同時在日本的時候又是重度的煙民,所以,在這個故事裡,批評家們也讀出了那種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書為讀者提供了韓文原文,嚴格依照韓文形式翻譯的英文及最後的英文譯文(不拘形式)——
韓文原文
註解中翻譯解釋道,韓文中yang是西洋的意思,跟我們的「洋」差不多,所以,翻譯左思右想,譯出了Yankee Pig這個詞,也是因為美國是第一個與韓國簽訂條約的國家,因此,翻譯玩了一個後殖民主義小trick。每每看到這個解釋,總是想笑,又覺得「妙」,所以在此記下來。
雖然不懂韓文,但是讀翻譯過來的韓語詩歌和小說,關注韓國作家已經快十年了,非常喜歡他們對自己文化的思考,有時候特別偏愛很多女性作家的詩作和故事,讓我看到了自己並不熟悉的韓國。
1933年,李箱因肺結核不能工作,在首爾市中心開了一家咖啡店。咖啡店叫「Jebi」,韓文「燕子」的意思,讓我不禁想起很早前看的那本《我們最幸福》,對裡面的「燕子」這個詞印象深刻。不過,1935年,由於經營困難,李箱的「燕子」咖啡店關門了。譯者後來提到,翻譯李箱的期間曾去首爾李箱當初的咖啡店小坐,看到了快樂的孩子們。我還無緣去首爾找找這家咖啡店,如果有機會,一定去看看這百年前的「燕子」。
沒過幾年,李箱在日本東京的監獄裡因肺結核去世。書末,學者提到「死亡是最可怕的沈默。」因為很多有創作才能的人不幸英年早逝,若能活得長久,或許能超過很多被譽為泰斗的文學作家或詩人。這讓我想起了魯迅,想起了郁達夫,想起了很多因為過早去世而無法繼續創作的傑出人才。就好像李箱的一句詩中,他寫道「李白曾吟詠月亮,多麼可惜,如果李白能與我們分享這個世紀,他又將寫下怎樣的詩句?」同樣,Canetti有過希望活幾百年的暢想,桑塔格也高度贊同,活幾百年不現實,但是,每每遇到什麼觸動,我也會希望我最喜歡的已故詩人、作家、評論家活過來,與我分享世間的種種,好看看他們寫下什麼樣的文字。
這就是文字、詩歌的力量,但同時,也是生命力旺盛給予創造力的饋贈。李箱短短二十多年的生命,寫下了觸動我心弦的詩文,願用他的詩文祈禱,希望美好的創造力能伴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每一個即將誕生、已經誕生的生命中永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y Ventu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無論是古墓裡躺著的十九世紀女孩還是Lady Gaga的姑媽Joanne,還是陳丹燕筆下的寧歌,她們的生命都停在了十幾歲,但在詩、歌裡,她們都似墜落的天使,重新又回歸了天上,就好像寧歌的疑問——那個世界一定很完美吧,不然,為什麼去了那個世界的人一個都不回來呢?
「我們愛上自己,而從中抽身的唯一出路不是通過他人,而是通過藝術。因為藝術將我們與他人用一種『唯我論』的超自然網絡形式聯繫起來。」疫情奪走旅行和看展一年多,如今回憶中首先出現的竟是在路上鍾愛的街頭塗鴉藝術。就是這樣一個個地方,戰爭、思考、歷史、爭吵、熱情和雜亂並存,喧囂與吵嚷透著生活的氣息,透著脾氣。
似乎他們是行走的史詩,不豪邁悲壯,卻堅如磐石,又如潺潺溪水,讓我時刻感受到一種比他們更大、比生命更大的一種存在。現實而言,我不知道自己記憶中的他們是否還健朗,而如若他們真的一個個漸漸離去,我們依舊不會遺忘——always,忘不了她肩膀上的🦜;忘不了她如風的腳步;忘不了她的背影;忘不了她的銀髮⋯⋯
連看了三部電影,都和書籍有關。前兩部是《太平輪》,想要追尋柳龍光的足跡,這篇獻給塵封已久的滿洲國文學。——不知是不是反抗總有一種自然的美感,也好像是深深植於血液中的一種動能呢,讀著那些反抗的文字會好激動,讀著反抗的失敗也會心痛。
加沙日記》(英文書名:The Drone Eats With Me: A Gaza Diary)作者Atef Abu Saif,是從2014年7月6日開始記錄這場為期五十多天的戰爭的。這本書讀起來非常魔幻,雖然它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創作,但卻是我第一次看一本記錄戰爭的日記體書籍,而自己在每一個日期處停
最近,巴以「衝突」愈演愈烈,勾起了我很多過去的回憶。Adania Shibli的《細枝末節》獲得2021年國際布克獎入圍提名,講的是一個非常令人不適的故事。希望通過些許回憶與故事,拼湊一個永遠不會完整的戰爭的畫面。
無論是古墓裡躺著的十九世紀女孩還是Lady Gaga的姑媽Joanne,還是陳丹燕筆下的寧歌,她們的生命都停在了十幾歲,但在詩、歌裡,她們都似墜落的天使,重新又回歸了天上,就好像寧歌的疑問——那個世界一定很完美吧,不然,為什麼去了那個世界的人一個都不回來呢?
「我們愛上自己,而從中抽身的唯一出路不是通過他人,而是通過藝術。因為藝術將我們與他人用一種『唯我論』的超自然網絡形式聯繫起來。」疫情奪走旅行和看展一年多,如今回憶中首先出現的竟是在路上鍾愛的街頭塗鴉藝術。就是這樣一個個地方,戰爭、思考、歷史、爭吵、熱情和雜亂並存,喧囂與吵嚷透著生活的氣息,透著脾氣。
似乎他們是行走的史詩,不豪邁悲壯,卻堅如磐石,又如潺潺溪水,讓我時刻感受到一種比他們更大、比生命更大的一種存在。現實而言,我不知道自己記憶中的他們是否還健朗,而如若他們真的一個個漸漸離去,我們依舊不會遺忘——always,忘不了她肩膀上的🦜;忘不了她如風的腳步;忘不了她的背影;忘不了她的銀髮⋯⋯
連看了三部電影,都和書籍有關。前兩部是《太平輪》,想要追尋柳龍光的足跡,這篇獻給塵封已久的滿洲國文學。——不知是不是反抗總有一種自然的美感,也好像是深深植於血液中的一種動能呢,讀著那些反抗的文字會好激動,讀著反抗的失敗也會心痛。
加沙日記》(英文書名:The Drone Eats With Me: A Gaza Diary)作者Atef Abu Saif,是從2014年7月6日開始記錄這場為期五十多天的戰爭的。這本書讀起來非常魔幻,雖然它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創作,但卻是我第一次看一本記錄戰爭的日記體書籍,而自己在每一個日期處停
最近,巴以「衝突」愈演愈烈,勾起了我很多過去的回憶。Adania Shibli的《細枝末節》獲得2021年國際布克獎入圍提名,講的是一個非常令人不適的故事。希望通過些許回憶與故事,拼湊一個永遠不會完整的戰爭的畫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時代下的愛情故事,塵封的手箱,述說著家族的悲歡離合」 來賓介紹👏👏👏 -- 監製暨基金會執行長:李崗 -- 演員 飾演 顏惠民:蔭山征彥 改編自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原著《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我的箱子》 P.S:日本歌手一青窈就是一青妙的親妹妹唷!☝️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一直偏愛著古典詩詞,喜愛的感覺,彷彿呼吸新鮮的空氣,雖然自己是不會作古典詩詞,向來以一個欣賞的讀者去領受古典詩詞的情景風雅極致° 我很早便出社會工作,也沒有繼續讀大學,寫作都從自我原創出發,在宋詞中,我對少年遊這個詞牌,興致濃厚,讓我想到了年少的青春時光,想到母親有一段時間,給我每
我所知道的李後主是一位非常細緻感性敏感的文人,善於描繪內心感受。每每讀他的作品,不自覺地陷入情境之中。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Thumbnail
「對於二十多歲年輕人或對於年輕生命的憐憫,應該是我開始創作這本小說最初的動機。真要說的話,這本小說可以說是電腦網路時代的成長經驗,也是一本戀愛小說。……獻給那些曾經坐在電腦螢幕前和素不相識的人共涉愛河,敲打著鍵盤用暗語交談,躲藏在化身背後面紅耳赤的人。」 ――金英夏 作者: 金英夏 김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時代下的愛情故事,塵封的手箱,述說著家族的悲歡離合」 來賓介紹👏👏👏 -- 監製暨基金會執行長:李崗 -- 演員 飾演 顏惠民:蔭山征彥 改編自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原著《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我的箱子》 P.S:日本歌手一青窈就是一青妙的親妹妹唷!☝️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一直偏愛著古典詩詞,喜愛的感覺,彷彿呼吸新鮮的空氣,雖然自己是不會作古典詩詞,向來以一個欣賞的讀者去領受古典詩詞的情景風雅極致° 我很早便出社會工作,也沒有繼續讀大學,寫作都從自我原創出發,在宋詞中,我對少年遊這個詞牌,興致濃厚,讓我想到了年少的青春時光,想到母親有一段時間,給我每
我所知道的李後主是一位非常細緻感性敏感的文人,善於描繪內心感受。每每讀他的作品,不自覺地陷入情境之中。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Thumbnail
「對於二十多歲年輕人或對於年輕生命的憐憫,應該是我開始創作這本小說最初的動機。真要說的話,這本小說可以說是電腦網路時代的成長經驗,也是一本戀愛小說。……獻給那些曾經坐在電腦螢幕前和素不相識的人共涉愛河,敲打著鍵盤用暗語交談,躲藏在化身背後面紅耳赤的人。」 ――金英夏 作者: 金英夏 김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