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記憶顯影:圖像小說家金錦淑的紀實漫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戰亂造成的離散家庭、日軍慰安婦、生長發育遲緩的孩子、異國婚姻的文化衝突、流浪狗收養……,漫畫家/圖像小說家金錦淑關注的議題總圍繞著社會中幽微的、被漠視的現實。金錦淑於2020年榮獲漫畫哈維獎,成為韓國首位拿下此大獎者。金錦淑如何跨入圖像小說的領域,這些故事的由來,有什麼典故?在圖像小說愈來愈流行的現代,什麼題材值得關注與挖掘?

前言

戰亂造成的離散家庭、日軍慰安婦、生長發育遲緩的孩子、異國婚姻的文化衝突、流浪狗收養……,漫畫家/圖像小說家金錦淑關注的議題總圍繞著社會中幽微的、被漠視的現實。金錦淑於2020年以《草——活著的歷史,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奶奶的證言》榮獲漫畫哈維獎,成為韓國首位拿下此大獎者。金錦淑如何跨入圖像小說的領域,這些故事的由來,有什麼典故?在圖像小說愈來愈流行的現代,什麼題材值得關注與挖掘?

金錦淑介紹

金錦淑(Keum Suk Gendry-Kim 1971-)出生於韓國全羅南道高興郡,從小就夢想成為藝術家。先後在韓國世宗大學繪畫系與法國史特拉斯堡學習藝術。留學時因經濟不寬裕,於是兼職翻譯,主要翻譯韓國漫畫,這個機會無形中讓她閱讀了不少漫畫作品,也改變了她創作的形式,原本她的藝術創作以裝置藝術和雕塑為主,但是雕塑需要充裕的空間,與大量的原物料,而漫畫只需要紙和筆就可以展開,於是她嘗試用漫畫來發聲。2010年起,金錦淑開始通過探索自己的文化根源繪製漫畫。陸續發表了《父親之歌》、《芝瑟》(濟州島43事件)、《草——活著的歷史,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奶奶的證言》、《等待》(離散議題)、文學傑作改編的《裸木》、《西伯利亞的女兒:金・亞歷山德拉》等;另繪有多部兒童讀物《小海女去獨島》、《和爺爺共度的一天》、《我的母親姜金順》。
金錦淑創作的媒材,主要為毛筆,水墨漫畫看似單調,但是金錦淑跌宕有韻的筆觸充滿節奏感,尤其筆墨的濃淡、乾濕、暈染、焦墨、等技法的靈活運用、閱讀時彷如欣賞一幅又一幅的水墨畫,也因為其辨識度高,很快地就建立起個人的風格。金錦淑圖像小說的另一特色為:個人的觀察與時代有著深刻的連結。以下介紹三部品與韓國現代史相關的作品,分別為《父親之歌》、《草——活著的歷史,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奶奶的證言》以及《裸木》。

1.《父親之歌》

《父親之歌/ Le Chant De Mon Pere》(圖1)是她在法國推出的第一部圖像小說,隔年,才發行韓語版(圖2)。這是作者的童年回憶與家族傳記,時空背景主要為上世紀1970-1980的首爾。
1970年代,韓國社會正經歷一場快速的變動,在朴正熙推動的「新村運動」和經濟改革的大幬之下、城市化、工業化如火如荼地展開,首爾到處都是工地,一棟棟的公寓、高樓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原本以農村社區為基礎的韓國社會開始向資本化的城市移動,金錦淑的父親也懷抱著夢想帶著家人從農村來到首爾,然而殘酷的現實接踵而至,都市生活不如想像的美好。(註,1970年代的城鄉大移動,造成全羅道一代的農村瓦解,農民去到都市謀生不易,不是當小販就是到工廠當廉價勞工。)
圖1.《父親之歌》法文版封面2012。
圖2.《父親之歌》韓文版封面2013.03大麥。
圖3.作者的父親閒暇時喜愛哼唱盤索里。
厭倦了生活的折磨,金錦淑努力打工大學畢業後逃往法國去;在斯特拉斯堡完成藝術學院的課程後,搬到巴黎從事藝術創作;因為母親來巴黎小住一段時間,母女倆有了更多的對話,也挖掘出許多記憶深處的困惑與難過的往事。《父親之歌》一書以母女倆閒話家常展開敘事。九順一家原本居住在全羅南道(韓國南部地方)的農村,雖然生活不富裕,但是廣闊的自然環境帶給她很多的快樂,她的父親喜愛哼唱盤索里(圖3),也經常受邀到喜慶場合表演助興,如果鄰里有人去世了,父親更是義不容辭地幫忙唱誦「喪輿歌」,村人之間彼此互助和樂相處。
但是來到首爾之後大人、孩子都不適應、生活十分辛苦,原本喜愛盤索里的父親不再歌唱了,九順不理解,為什麼來到新環境,父親變得如此暴躁。
1970-80年代的韓國是民主化運動炙熱的年代,也是國家為了準備1988奧運的非常時期。為了向全世界展示國家的整潔與現代化形象,貧戶被迫集體遷出市區,街頭攤販常遭到暴力驅趕,包括作者的父母(圖4a、圖4b)。同一段時期也發生了現稱「光州民主化運動」的血腥鎮壓,金錦淑的故鄉就在離光州不遠的地方,如果一家人沒有搬到首爾而在當地就學,家中年長一點的孩子可能將因此遇上浩劫。
《父親之歌》是金錦淑的家族史與文化尋根之作,因為這部作品,讓她打開童年的心結。2012年安古蘭漫畫節時她發表了這本書,當記者知道此書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完成,感到很驚訝。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本書在她心中已經醞釀了十七年。學習了西方藝術之後,她意識到自身的文化遺產是多麼寶貴,於是,回到韓國後積極的學起父親喜愛的盤索里,當她運用毛筆作畫時,常把盤索里的節奏融入到畫裡,這是她的文化之根與創作沃土。
圖4a. 為了打造進步的形象迎接奧運,暴力驅趕街頭攤販。
圖4b.

2.《草——活著的歷史,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奶奶的證言》

圖5. 《草》封面。2017.08 大麥出版社。
金錦淑的圖像小說《草——活著的歷史,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奶奶的證言》(圖5 ; 以下簡稱《草》)2020年獲得了美國漫畫哈維獎最佳國際圖書,嚴肅的議題與新穎的畫風,引來各大媒體的關注與報導,目前《草》已被譯成日、英、法、義、葡等十幾種語言出版。
《草》是一部關於慰安婦受害經歷的故事,戰爭時的性奴隸是20世紀亞洲歷史黑暗的篇章,戰後對於受害者的道歉與賠償長期以來受到隱匿與卸責。金錦淑大約在1990年時注意到這一段禁忌歷史,擔任相關翻譯時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她創作了一份名為《秘密》的短篇漫畫參與了2014年的安古蘭漫畫展(圖6)。同一年另一部相關作品《美子姐姐》亦獲得富川漫畫節首獎,她以前述兩部作品為基礎,加上訪談「分享之家[1]」的李玉善奶奶,完成了四百多頁的長篇圖像小說《草》。
圖6[2]. 2014年安古蘭漫畫節參展作品《秘密》。
《草》一書的開場,以李玉善從居住地中國返回韓國說起。飛行時間只要兩個小時的家鄉,李玉善花了55年的時間才抵達。出生於1927年的李玉善童年時因家庭貧困被送養,開麵館的養父母輾轉又將她送給一位經營酒館的老闆,16歲那年遭到綁架(圖7),被日軍押至中國東北淪為性奴隸。她們曾嘗試逃跑,但是四周密佈通電的鐵絲網,讓她們無處可逃(圖8)。二戰結束後許多倖存的韓國女性,因為羞愧不敢返鄉,留在東北想辦法活下去,李玉善也是其中之一。
圖7.《草》跨頁。李玉善回憶起自己十六歲外出跑腿時,被綁架的情形。
圖8.《草》內頁。四周密佈通電的鐵絲網,讓她們無處可逃。
金錦淑繪製的這一部紀實漫畫,擺脫咎責、清算歷史、追溯仇恨的角度,而是將經歷者的感受、心理狀態描繪出來,整部作品讓人感覺這是一個關於人性、關於人權的故事,讀者從中聆聽她如何壓抑心中的憾恨、嚥下苦澀的悲傷,這也是少數述及倖存者生活的一部作品,她們是歷史的活見證。
二戰結束後這些受害者持續在暗黑的角落忍受心靈的折磨,她們不敢為自己爭取任何權益,而社會上也希望這些受害者保持沈默。李奶奶說「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刻起,我就從未體驗過幸福 / 即使我一直渴望與手足重逢,但是回到韓國,當他們發現我是一名慰安婦時,都不想與我有任何關係。[3]」
金錦淑不以花朵或蝴蝶作比喻這些受害者,而是以「草」來作為象徵,因為草受到強風吹襲或被踐踏時會倒下,但之後仍然能重新站起來,如同這些倖存的女性,柔弱又強韌。
從最初規劃階段,金錦淑就認為,這個故事雖然是一個韓國女性的故事,但不是狹義上的殖民時代韓國女性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人性問題。眾所周知,日本軍隊在二戰期間,強押女性充當慰安婦,受害者範圍遍及亞洲甚至荷蘭,殘酷地剝奪了她們的人權。戰後,這些婦女和她們的家人都絕口不提,更遑論伸張正義,雖然不願提起不代表傷痛已遠離,這些受害者只能孤獨地忍受痛苦。金錦淑認為慰安婦問題是對於弱勢群體的一種暴力,在哈維獎頒獎典禮上她表示,希望更多人閱讀《草》,讓被壓迫女性的吶喊 傳遍全球。

3. 《裸木》

圖9. 《裸木》封面2019.11韓民族。
《裸木》(圖9)是韓國文壇巨匠朴婉緒(1931-2011)的半自傳小說,以第一人稱敘事。故事中的「我」,和母親及兩位哥哥住在首爾。朝鮮戰爭/韓戰時因兩位兄長的死亡,所以「我」擔起養家的責任,去到美軍基地合作社肖像畫部門工作。有一天,「我」愛上一個在同一單位工作的畫家玉熙道,愛上他成了「我」生活上最大的慰藉。讓「我」暫時忘記失去哥哥們的悲傷,暫時忘記被母親漠視的失落,不過,這位畫家已有家室。幾十年後,看著年輕時曾經愛過的畫家的遺作展,有一幅圖畫攝住我的視線,回首往事,想起初識畫家時自己年方20歲,「我」曾見過展場上那幅畫作— —《樹和兩個女人》,當年曾以為畫中那棵沒有枝葉的樹只是一株枯木,現在醒悟,那不是死寂的枯木,而是一株葉片凋零等待春天的裸木。而當時潦倒的畫家不就是那棵裸木?在那不幸的歲月裡,整個民族都沈浸在黑暗的年代裡,他就像是那棵裸木那樣熬了過來。
《裸木》細膩地描寫戰爭時的動盪,包括大環境的不安定、恐懼、以及處在那個環境下人心的徬徨。
《裸木》原著分為十七章,金錦淑將其縮略為九個章節,並給予標題分別是:〈序幕〉、〈1951年〉、〈玉熙道〉、〈風景〉、〈玩具猩猩〉、〈家族〉、〈可以用錢買的女人和不能用錢買的女人〉、〈染紅的銀杏葉〉、〈裸木〉、〈尾聲〉。
圖像版的故事結構與小說版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故事以倒敘的方式起頭之外,金錦淑讓兩位原始作者成為書中人物登場。金錦淑以〈序幕〉和〈裸木〉向原創者朴婉緒和靈感啟發者朴壽根(1914-1965)致敬。她將朴婉緒如何寫作《裸木》這部作品的原因和過程放在〈序幕〉中,成為一段全新的開場(圖10)。此外讀者也可在此書看到朴壽根的畫作,尤其是那幅成為朴婉緒創作靈感的《樹與兩個女人》(圖11)。金錦淑更仿製了幾幅朴壽根的圖畫,將它們以「圖像小說中的畫廊」方式展示。
圖 10. 圖像小說中原著作者朴婉緒也一起登場。
圖11.這幅畫作喚起女主角的回憶,想起年輕時的故事。
圖像版的〈尾聲〉也是金錦淑所添加,此一章節的地點被設定在美國。在西雅圖某個鄉村的倉庫裡,有兩個孩子意外地發現了一塊畫在絲綢上的女性肖像,那是一張東方女子的臉孔。看過此書的讀者當然知道肖像上的人物戴安娜・金,一位和女主角同時在美軍合作社工作的洋派女子,她曾經找玉熙道繪製了一幅自己的肖像送給美國男友。從這張圖畫透露出,也許世界上其他地方還有更多由玉熙道所繪製的肖像畫。
以圖像版重現的《裸木》,出現了許多1950年代首爾的紀錄影像(圖12),這些影像既熟悉又陌生,搭配著文字一起出現的場景如同電影畫面般,帶著讀者一邊閱讀文字、一邊漫遊首爾。圖像版《裸木》發表的年份適值韓國戰爭七十年,七十年的光陰,小說中的發生地點「明洞」,已從廢墟成為知名觀光景點。小說裡重要的舞台—為簡稱PX[4]的駐韓美軍合作社(圖13),即現在的新世界百貨公司總店,也成受矚目的文學地標。
圖12. 1950年代的首爾街頭景象。
圖13.[5] 美軍消費合作社(1950年代)。
女主角李京上班的地點在美軍合作社的一樓,這個樓層有三分一的韓國商場,那是美軍委外經營的攤位,主要賣一些韓國手工藝品、紀念品。另外有販售美軍生活用品的專櫃,以及李京工作的肖像畫部。「絲巾肖像畫」(圖14),如同現在遊客們去到觀光區找街頭藝術家繪製人像一樣,不同的是當時的畫師繪製的人像以照片為主,由顧客們提供家人、朋友的相片,畫師們再將其繪製在人造絲的方巾上,絲巾上四周另有其他裝飾圖樣,例如韓國、美國國旗,美國陸軍的徽章、東方的建築、麥穗、聖誕圈花草等裝飾圖案,美軍以此向家人報平安,或為女友、親人繪像做為禮物。
韓戰期間,政府機構遷移至釜山,留在首爾的人口以老弱婦孺居多,滿目蒼夷的首爾,最繁華的街區就是美軍合作社附近 ; 被砲火轟炸過的首爾與燈火輝煌的美軍商店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尤其在聖誕節假期時更為明顯(圖15),圖像版《裸木》復活了相關影像,讓小說中的人物進到1950年代的街頭,說演這段大時代的故事。
圖14. 客製化人像畫是韓戰時期美軍合作社的一門生意。
圖15. 韓戰時美軍活動的場所與首爾街頭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裸木》可視為韓國戰後的一部傷痕文學。小說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戰爭的波及,朴婉緒沒有直接描述戰爭的現況,而是通過周圍環境變化、人物表現的卑賤性格來刻畫戰爭生活的改變、對人性的扭曲。圖像版《裸木》沒有偏離上述特點,因此讀者們可以將其視為,無法實現的愛情故事,也可以將其視為遇到不幸時代的藝術家的回憶。也可以解讀為講述母女衝突的成長漫畫,或是比對李京與另一位使用洋名的女性黛安娜・金對於生活與現實的態度。
1950 年代對韓國來說,是個混亂的年代,彼時韓國剛脫離殖民(1910-1945),因為美國的託管(1945-1948),西方文化快速進入韓國社會,不久又遭逢韓戰,聯合國軍隊陸續來到朝鮮半島。戰爭的關係,很多女性成了寡婦,此一家庭變化的衝擊,讓西化的浪潮與傳統價值產生動搖,小說中的黛安娜・金是一個典型案例。
圖像小說無法像文字版那樣把訊息透過對話建構出來,但是這個無法以話語建構的空間,正好由圖像語言來補足,金錦淑以幾張戰爭圖像拼接出歷史軸線,作者重製的圖像都是冷戰時期代表性的東亞影像。這是我們在閱聽東亞歷史或研究韓戰時一定會見到的圖片。例如,聯合國軍隊仁川登陸(圖16a、圖16b)、聯合國軍隊往三十八度線以南撤退、以及戰爭中戰場周邊的兒童。「女童背著娃娃立在坦克車前」(圖17)這張圖片等同於韓戰的代言圖像,金錦淑將此圖與總督府[6]前撿拾戰廢品的民眾(圖18)圖片合成為小說中的景色(圖19)。透過這些圖像,將敘事的框架拓展為「東亞戰爭中的故事」。
《裸木》一書的圖像版製作為韓國漫畫振興院2019年所推動的計畫--「文學中隱藏的傑作」。
圖16a.聯合國軍隊仁川登陸。
圖16b.圖像版《裸木》內頁。
圖17.[7] 「女孩與坦克車」是代表性的韓戰影像。
圖18. 韓戰時如同廢墟的首爾,後方圓塔狀建築為日本總督府(現已拆除)。
圖19.圖像版《裸木》內頁。

小結

上述三部圖像小說與韓國歷史、社會現實、個人成長緊密相連。時空背景從1930年代跨越至現今的《草》講述了一個名叫李玉善的韓國女孩在二戰期間被迫成為日本帝國軍隊性奴隸的人生故事,此書以訪談的方式加上圖像的紀錄,詳細描述戰爭給平民百姓帶來的苦難。
朴婉緒原著,以1950年代為背景的《裸木》反應韓戰時的社會景況,金錦淑以原著的文學底蘊結合冷戰影像的方式改編了這部作品,使其成為一部紀實漫畫。《父親之歌》繪寫出1970-1980年代時韓國的社會現象,從一個平凡家庭的生活遭遇,反映出時代的面貌。
金錦淑以圖像語言重構時代印記,詮釋出充滿集體記憶的影像,引起廣大的共鳴,尤其引發海外讀者對韓國文化與歷史的興趣。金錦淑其他的幾部作品同樣與現代史攸關,例如,講述濟州島白色恐怖的《芝瑟》,敘述獨立運動家的《西伯利亞的女兒:金・亞歷山德拉》,描述離散家族的《等待》。其次,她的作品中明顯感覺到她對於女性議題的關注。作家在接受媒體訪問[8]時表示,因為她是女性,而且成長過程裡看著母親和姊妹們在父權社會中遭受的性別歧視與不自由,感觸特別深,這也是她負笈異國求學的原因之一[9],所以決心講述以女性為中心的故事,同時她也對韓國悲慘的歷史與邊緣化的人物感興趣。作為一名以圖像發聲的創作者,金錦淑說她覺得最自豪的時刻是自己的作品開始在國外受到肯定,希望讀者可以從她的作品中喚醒同理之心,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1] 나눔의 집 / House of Sharing ,位於首爾郊區,一處慰安婦受害者的安養院/慰安婦主題歷史館。

[2] 圖片引自http://www.bucheontimes.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4811

[3] 《草》大麥,2017。436頁

[4] PX(Post Exchange)美軍基地的合作社,販售日常用品和食物。

[5] 圖片引自https://www.hongparkblog.com/2019/02/1952.html

[6] 日據時期,日本 殖民政府的行政中心。

[7] 圖片引自http://www.ohmynews.com/NWS_Web/View/img_pg.aspx?CNTN_CD=IE001624050

[8] 參見[INTERVIEW] Harvey Award-winning graphic novelist highlights history in cartoons
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culture/2021/10/142_302826.html

[9] 參見https://www.actuabd.com/Keum-Suk-Gendry-Kim-J-arrive-chargee-d-espoir

張靜宜: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目前博士進修中。碩士論文《韓國圖畫書發展考察初探》獲教育部論文優良獎。學術興趣為韓國兒童文學、民間故事、圖畫書藝術。「當老虎抽菸斗的時候」圖畫書研究專欄作者。
︿︿︿︿︿︿︿︿︿︿︿︿︿︿︿︿︿︿︿︿︿︿︿︿︿︿︿︿︿︿︿︿︿︿︿Copyright © 所有童里的文字與圖像皆為童里文創生活事業社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和複製,亦不得以盈利或商業目的(包含商業空間)做任何他用。如欲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Copyright © All texts and images are copyrighted by Maison Temps-Rêves Co.. Unauthorized excerpting and copying are prohibited, and any other use (including commercial space) for profit or commercial purposes is prohibited. If you want to share, please repost in full and indicate the source.
童里是間外語繪本專門書店,2016年始於網路書店,2018年成立實體書店。聚焦於繪本藝術與插畫創作交流,選書核心以藝術性、哲思性、文學性高和有觀點的繪本為主。繪本的每一頁都是畫作,而一本繪本就像是一場畫展,其中也蘊含許多觀點,美麗又近人,從書架上便能隨手捻來,日常中享受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 /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繪本是以圖像與文字的合奏來揮灑想像力的藝術創作,精采的作品透過想像力為讀者開啟對真實的重新理解。透過夢的理解來靠近心靈真實的榮格心理學,也是從想像的角度來擴大我們對於真實的理解。繪本的創作與心理學的探索,於是在想像力的基礎上有了交會的可能性。本文將從夢的心理學
文 / 林莉菁 Li-Chin Lin(旅法漫畫家暨動漫觀察者) 「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回事。」— 賴和Lōa Hô (1894-1943) 傳說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曾繁華一時,除了著名的巴別塔 (La Tour de Babel),還有一座列名世界七大奇觀的空中花園。一位帝王為了讓遠
文 / 林莉菁 Li-Chin Lin 「我們去森林散步的時候,會看到一些好看的蘑菇,我們可能以為它們很好吃。但若我們食用這些蘑菇,它們其實有毒,可以毒殺一家人。猶太人就像是這類蘑菇。」 1939年一月,德國十三歲的小孩Franz-Karl,在作業簿工整地寫下上述文字。同一時期,柏林法院判定一名「
《 Les poings sur les îles 讓阿公娓娓道來》 這本繪本是法國作家Élise Fontenaille-N'Diaye撰寫的第一本繪本,與西班牙插畫家Violeta Lópiz共同合作。這個故事的主人翁-六歲的小男孩,喜歡在放假不用上學的日子裡,到Luis爺爺家度過時光,在爺爺
文 /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繪本是以圖像與文字的合奏來揮灑想像力的藝術創作,精采的作品透過想像力為讀者開啟對真實的重新理解。透過夢的理解來靠近心靈真實的榮格心理學,也是從想像的角度來擴大我們對於真實的理解。繪本的創作與心理學的探索,於是在想像力的基礎上有了交會的可能性。本文將從夢的心理學
文 / 林莉菁 Li-Chin Lin(旅法漫畫家暨動漫觀察者) 「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回事。」— 賴和Lōa Hô (1894-1943) 傳說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曾繁華一時,除了著名的巴別塔 (La Tour de Babel),還有一座列名世界七大奇觀的空中花園。一位帝王為了讓遠
文 / 林莉菁 Li-Chin Lin 「我們去森林散步的時候,會看到一些好看的蘑菇,我們可能以為它們很好吃。但若我們食用這些蘑菇,它們其實有毒,可以毒殺一家人。猶太人就像是這類蘑菇。」 1939年一月,德國十三歲的小孩Franz-Karl,在作業簿工整地寫下上述文字。同一時期,柏林法院判定一名「
《 Les poings sur les îles 讓阿公娓娓道來》 這本繪本是法國作家Élise Fontenaille-N'Diaye撰寫的第一本繪本,與西班牙插畫家Violeta Lópiz共同合作。這個故事的主人翁-六歲的小男孩,喜歡在放假不用上學的日子裡,到Luis爺爺家度過時光,在爺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時代下的愛情故事,塵封的手箱,述說著家族的悲歡離合」 來賓介紹👏👏👏 -- 監製暨基金會執行長:李崗 -- 演員 飾演 顏惠民:蔭山征彥 改編自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原著《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我的箱子》 P.S:日本歌手一青窈就是一青妙的親妹妹唷!☝️
Thumbnail
★ 第59屆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部門劇本賞 ★繼《又是吳海英》、《我的大叔》後,又一打動當代人心之作 ★ 金智媛、孫錫求、李民基、李伊 聯手主演 歡迎加入朴海英的出走同好會 ✦ 我的出走日記 나의해방일지 #劇本豪華套組 𝐒𝐩𝐞𝐜𝐢𝐚𝐥 𝐄𝐝𝐢𝐭𝐢𝐨𝐧限量紀念版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神獸濃縮娘親的八點檔故事...婦女勵志篇...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
Thumbnail
「對於二十多歲年輕人或對於年輕生命的憐憫,應該是我開始創作這本小說最初的動機。真要說的話,這本小說可以說是電腦網路時代的成長經驗,也是一本戀愛小說。……獻給那些曾經坐在電腦螢幕前和素不相識的人共涉愛河,敲打著鍵盤用暗語交談,躲藏在化身背後面紅耳赤的人。」 ――金英夏 作者: 金英夏 김
Thumbnail
故事發生在民初時代,窮書生愛上千金小姐,幾經波折,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不是很熟悉的愛情小說或影視劇情? 青年人的心聲:「一顆瓊門掌上珠,石榴裙下萬登徒,芳心未許金錢買,卻與書生白首俱。」 此文章曾於二零二三年六月發佈,更新後有些少改動並加入一點新資料,亦開啟了「小人物小故事」系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時代下的愛情故事,塵封的手箱,述說著家族的悲歡離合」 來賓介紹👏👏👏 -- 監製暨基金會執行長:李崗 -- 演員 飾演 顏惠民:蔭山征彥 改編自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原著《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我的箱子》 P.S:日本歌手一青窈就是一青妙的親妹妹唷!☝️
Thumbnail
★ 第59屆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部門劇本賞 ★繼《又是吳海英》、《我的大叔》後,又一打動當代人心之作 ★ 金智媛、孫錫求、李民基、李伊 聯手主演 歡迎加入朴海英的出走同好會 ✦ 我的出走日記 나의해방일지 #劇本豪華套組 𝐒𝐩𝐞𝐜𝐢𝐚𝐥 𝐄𝐝𝐢𝐭𝐢𝐨𝐧限量紀念版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神獸濃縮娘親的八點檔故事...婦女勵志篇...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
Thumbnail
「對於二十多歲年輕人或對於年輕生命的憐憫,應該是我開始創作這本小說最初的動機。真要說的話,這本小說可以說是電腦網路時代的成長經驗,也是一本戀愛小說。……獻給那些曾經坐在電腦螢幕前和素不相識的人共涉愛河,敲打著鍵盤用暗語交談,躲藏在化身背後面紅耳赤的人。」 ――金英夏 作者: 金英夏 김
Thumbnail
故事發生在民初時代,窮書生愛上千金小姐,幾經波折,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不是很熟悉的愛情小說或影視劇情? 青年人的心聲:「一顆瓊門掌上珠,石榴裙下萬登徒,芳心未許金錢買,卻與書生白首俱。」 此文章曾於二零二三年六月發佈,更新後有些少改動並加入一點新資料,亦開啟了「小人物小故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