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那年好不容易考上個公立學校的土木工程科,母親不讓讀,我一氣填了夜校的美工科,都準備要去報到了,母親還是不讓讀;後者是因為夜校又離家遠,母親怕我學壞,前者可能是因為母系家族裡多半都是做工的人,母親知道做工苦不讓讀,但母親給我的理由是,她說我本來就太粗魯,希望我選個文靜點的科系,而反對我填上那個科系。
我對讀書沒什麼想法,也沒什麼堅持,更不知道讀個土木工程能幹嘛?心裡就是喜歡後來現在所做的事:美術設計。旅行拍照的時候就只看建築,還不樂意拍自然風景。有趣的是,母親跟我都沒料到的事應該是我不只如她所言的依然喜歡敲敲打打的木工、組裝、拆解外,我竟然也耳濡目染地玩起縫紉機做起布製品。(打小我就覺得母親的職業太辛苦,我長大才不要跟她一樣在布料和線頭裡打滾。)
搬離家後,從沒把自己的住處當成「家」,比較像是「有房間睡覺的工作室」。屋裡散落一地的手工用品:絹版、顏料、衣服、織帶、縫紉機、書、手工傘繩、胸章機、胸章材料、裁切機⋯⋯
前些天想烤個焗烤飯來吃,偶爾也想烤烤厚片土司來當早餐,便買了一台新烤箱,卻發現原來放些小家電的櫃子上亂七八糟的,多了台烤箱特不整齊,就興起想把它整理一番,得替它找個適合櫃上空間的架子來放。
家具系統化後,除非系統式的訂製,否則買現成的就得找非常久(或是非常貴)才比較有整齊劃一的視覺。本想去賣場逛逛看能否找到簡單適合的,但恰逢台灣進入三級許久,也懶得到處去看有沒有尺寸剛好的,就量個尺寸上網買些材料來釘幾個架子。
釘個木架不難,但家中需要一些平日就常備的工具:電動起子(我還有電鑽)、鑽頭組、尺、筆、螺絲⋯⋯這些都算是我常備的日用品,沒事就會想個啥東西來DIY一下,逛五金百貨賣場也是興趣之一。(是真的五金行大賣場,不是小北百貨也不是特力屋那種。)
我的矮櫃也頗有故事,是原先擺放在媽媽家地下室,搬走的鄰居留下來的東西,看了也沒人要,當時要清理地下室時,大夥商量哪些沒人認領要丟的,剛好我工作室成立就接收了。
這櫃寬有120cm,電器們的深度需要30cm,網上難找120cmX30cm這種尺寸,就買了兩塊60X30cm的木板,但又想在其中一個架上再架個架,便又買了一塊45X30cm,加上六塊30X20cm的木板當架子的腳。沒幾天貨就送到了。(木板厚18mm)
做一個ㄇ字型的架不難,只要做記號、鑽螺絲就成。但我多了個步驟,我想讓螺絲坎進木板中,所以多了在鎖螺絲的地方先用8mm的鑽頭稍微鑽個大約1mm~2mm的孔,這樣鎖上螺絲後就不會外露了。
本來做好記號,但突然翻到自己有塊打洞的壓克力固定板,發現那距離很合適,就捨棄原先的記號,直接用那個固定板打孔。
恰好最近買了小支的吸塵器,打完個孔就吸一回,才不會到處都是木屑。
鎖上螺絲是我最需要技巧的部分,即使做了N個DIY的木製品,我還是無法把釘子或螺絲打直,老是歪歪斜斜的,但還是可以組合出很滿意的架子。
最後那個45X30的架,我稍稍做了變化,將它下方兩側的30X20cm的木板改成直立為30cm高,空間多了些,也算是稍稍有種設計的改變。
架上的杯架也是DIY來的,也在買木板時在另一個賣場買了新材料,改明個兒再寫。(已經做好了,要分開寫。)
這樣花錢買木板也真沒比買現成的便宜,還得花人力,但好處是可以打造出自己喜歡的樣式、尺寸。
圖:櫃子整理前後的樣子及架子簡單的步驟圖。Canon EOSM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