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慶仔-台灣早期農村映像的活化石

2021/07/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黑面慶仔是一本極易讀的小說集,閱讀的同時畫面會在腦中油然而生,是台灣文學創作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陳子寧
黑面慶仔書封
  作者洪醒夫(原名洪媽從),彰化縣人。生於1949,卒於1982,享年33歲。
  洪醒夫的童年是在當時純樸的鄉間度過的,台灣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興,作者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中成長,也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重要養分,對於當時農村即景、生活狀況的描述鉅細靡遺,宛若在讀者眼前又活了起來。
   通書由十篇短篇小說匯集,根據作者自序,這些故事說不上「文學價值」,但只願自己子孫、讀者,能夠不要忘記自己的來處以及先人的打拼。這十篇小說人物、情節互不相通,但最大的共通點在於刻劃的都是農村裡的故事,在當時,也就是所謂「本省人」的日常生活。涵蓋的文化議題包括「傳統戲曲沒落」、「信仰與科學的轉變」、「窮人的無奈」、「女性地位的卑微」等,多數的價值觀放在現代可說是非常荒唐,但都是大時代下的悲劇原點。

看似無關,卻息息相關─都是無奈。

  〈散戲〉描寫的是歌仔戲沒落的狀況,通篇以著名大戲〈鍘美案〉貫穿,採戲裡戲外穿插敘述。〈鍘美案〉本描述主角陳世美日夜苦讀,妻子秦香蓮細心料理家務,最終陳世美入京趕考,高中狀元,卻在及第後隱瞞自己已婚的真相,做了駙馬,甚至在妻子秦香蓮帶著子女進京尋夫時,將他們轟出府外,不認糟糠,又派人暗殺秦氏一家未遂,秦香蓮一狀告到開封府中,包拯不顧皇帝、皇后反對,最終取出尚方寶劍處斬陳世美。
  戲裡戲外的連結在於「衣錦不還鄉」的觀點。以戲裡而言,陳世美做了駙馬,忘恩背義,辜負妻子原先對丈夫的支持以及對家的照顧;戲外而言,戲班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的改變,即使歌仔戲過去再怎麼風光,最終仍落得「不務正業」的下場,被說是「欺師滅祖」,或許唱起流行歌、跳起低俗舞蹈,或是以「蜘蛛美人」訛騙大眾,作為生存手段,這一切都是因為環境的更迭所不得已,也是時代中的無奈。
  除了〈散戲〉以外,幾乎每個章節都與「無奈」有關,〈素芬出嫁這日〉有年紀輕輕的女子出嫁的無奈,而這個無奈只是因為素芬已經懷有未婚夫的孩子,或是已有超出情人的關係(P48),而家人再如何不捨,輿論如何誇張,大家都只能尊重這個決定,這是唯一的解法,也是一種無奈。
  〈僵局〉一文講的是「民間信仰」與「醫學科學」的衝突,還有農村裡的「人情壓力」,為了要顧及車禍肇事者家庭的狀況以及身份地位,受害者只得摸摸鼻子,讓肇事者沒有應有的懲罰或是賠償,而以前由於看醫生費用高,醫療不普及,鄉村的人多半都是先問神,再問人,這是屬於人情及時代無知的無奈。同樣與民間信仰有關的是〈轎神〉這篇,描寫吃喝嫖賭、無惡不作的鐵牛被神明看上選為乩童,爸爸因為眾人不相信鐵牛所做過的惡所以自殺的慘劇。兩篇都是與民間信仰有關,也是早期農村生活的常態,神明是一種不可被質疑的存在,寧可信神,即使真相擺在眼前,依舊視而不見,信仰的盲目造成一齣齣悲劇。
  而後面的每一篇,都緊扣農村生活的無奈,包括賣牛、生養小孩、扛棺材等。水牛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生財器具,但與其說是器具,畢竟牛是活生生的動物,跟人類絕對有情感上的連結,試想現在的人們有多愛小狗小貓就知道,早期的人們也是這樣看待水牛的。最有趣的是〈人鬼遊戲〉這篇,這是整本小說集寫作口吻最不一樣的一篇,通篇用近代文言文的方式寫成,講述人死後要受審判,決定輪迴,也暗指人生就是在不斷的輪迴中反覆,人們在覺得痛苦的時候,也許會覺得這些事情看不到一個盡頭,或是夜深人靜時總會想到,是不是一生都要這樣過了呢?的確,以現代的觀點看待當時的社會,我們會覺得一切都如此不可思議,覺得當時的人根本一生都輪迴在無奈的悲劇之中,但重要的是,如同作者自序所說,他感謝他不識字的父母,雖然他們身分卑微,卻活得乾淨,使他感到心安。
  也許當時的人所追求的,不是無限上綱的物慾或是成就,而是一生清白、老實做人,為後代留下一個好的模範,對比現在人多追求金錢或數字上的成功,一切都多麼諷刺。
  最後一篇是〈吾土〉,也就是「我的土地」,講述主角馬水生為了讓父母的病痛得到緩和,瞞著父母賣掉老祖宗留下來的土地,以讓醫生幫忙施打「嗎啡」,以時代跳躍的手法寫成,一邊寫先人如何胼手胝足,以真正的血汗獲得土地,一邊寫馬水生販賣土地,與買方議價的情形。這篇放在整本書的最末,當然是要警惕後人勿忘先人的開墾與貢獻,但一方面也道出「孝順的無奈」,馬水生賣地並不是數典忘祖,而是為了想對父母盡孝,讓父母免於疼痛,但父母認為馬水生把先人的土地賣掉,又叫醫生注射嗎啡(毒品的一種),這樣的行為讓父母斷腸甚至對水生拳打腳踢,罵他不孝。
  孝或不孝,似乎不是一個切面的問題,究竟要長痛不如短痛,讓父母早日脫離痛苦,還是要讓父母在嗎啡的治療下度過晚年,而且因此賣光家產,這實屬傳統價值觀的一個無奈。

台灣傳統價值觀的改變過程─新舊交替下的慘案

  綜觀《黑面慶仔》一書當中,有許多早期價值觀遭遇變更的過程,歸納之後整理如:
1.歌仔戲遭逢流行歌曲及舞蹈挑戰,觀眾銳減。
2.女性未婚懷孕,18歲出嫁,自由戀愛風氣的來臨。
3.避孕措施與過度生育養不起的問題。
4.人們對於精神疾病的無知與歧視。
5.孝順的定義爭議。
  如果你認為這些問題已經不存在於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那就大錯特錯了,傳統戲曲的振興往往必須結合科技創新,才能被現代人所接近或接受,這樣的方式依然存在兩派爭議,有人擁護,有人依舊希望維護傳統;婚前性行為在現代雖然已被廣泛年輕人接受,但迎面而來的反而是未婚懷孕,小媽媽的社會問題;精神疾病的科普也是近幾年才開始被人所重視的議題(憂鬱症、恐慌症等),但要完全做到社會接納,仍然有更多的路要走,延伸出來的也有藥物問題以及病識感的討論;最後孝順更是現在仍在備受挑戰的議題,究竟孝順的定義是什麼?又或者「孝」與「順」是需要分開討論的。
  西方社會中孝順沒有準確的單字,雖然最接近可以翻作filial piety(對長輩的敬畏),但離本意我認為仍有很大的差異,且有強迫的涵義。要以本意解釋的話,大概就是子女對於家人有支持(support)的義務,又或者對於長輩有尊重(respect)的義務,但這兩個單字就不帶有輩分的涵義了,而是家人、朋友間的原則,不僅是對長輩需要有這樣的態度,面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
  話說回來,其實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我們總是會遇到不同價值觀以及不同聲音的挑戰,人類追求創新與改變,但在與時俱進的同時,是選擇將舊東西全數丟棄,還是保留良善、美好的部份加以改善呢?什麼東西該丟,什麼東西該留下,考驗的是人的智慧,過猶不及。

結語─時代再亂,還是要抱持希望

  這十篇小說描寫的是早期台灣農村的喜怒哀樂,作者以〈黑面慶仔〉作為書名,讓人必須重視當篇的內容,黑面慶仔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也生下同樣有精神疾病的「瘋阿麗」,瘋阿麗遭到不知名男子的玷汙,生下一名男嬰,全村的人提起這家人總是無奈,又議論紛紛,黑面慶仔也曾經想要謀殺阿麗以及還在強褓中的孫子,一來止住村裡人的口,減輕輿論的負擔,二來也是想讓阿麗早點解脫,但最後一刻,他還是選擇了希望與良善,告誡正在專心寫功課的兒子旺仔,要好好念書,要孫子「國王」快快長大,腦中編織了許多未來一家人和樂融融的畫面,篇末寫道:
燥坑裡先是冒起一陣濃煙,不久,火,旺起來,劈哩啪啦燒得有聲有勢。
  暗指即使日子像濃煙一樣嗆鼻,讓人頭暈,總會有旺起來的一天,而且火會燒得有「聲勢」,旺起來的「旺」,也是兒子的名中字,未來能不能真的旺起來我們不得而知,但這裡寫的不只是父母對於晚輩、後代的期許,更多的是台灣人的韌性,只要對未來懷抱希望,一切都還是美好的。而這作為書名,對於後人讀者,再適合不過,也回應了作者出書的目的。
子寧專欄
子寧專欄
1996年生,天秤座,寫詩跟短文 研究流行音樂,目前與好友共同主持Podcast節目《黑輪亂講話》 喜歡音樂、戲劇與文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