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關於運動選手的故事1 - 碰上運動這檔事

2021/07/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重溫電影《破風》,一個講述自行車車手的電影,許多競賽畫面與場景,讓我想到我曾經也是個運動選手。
-
國小是體育班,高中練過田徑,大學是羽球校隊。
每個階段與體育的關係,說遠不遠、說近不近,而這段關係讓我對「運動」這檔事,有了不同的認識。
-

說到源頭,要回到國小五年級的年紀。

-
國小高年級是體育班,但老實說,我並非體育方面異於常人被選為體育班,我是因為課業成績優異被列入名單的,原因很簡單,導師為了怕體育班的平均與其他普通班相差懸殊,需要找幾位成績優異者進入體育班,用以拉高平均成績。
而我因為三、四年級成績優異被這制度看上。
-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更多加說明,雖為體育班的非專業運動學生,仍須依照體育班不同其他人的課表按時操課,體育訓練並非因自己靠腦袋進來就能免於訓練,我一樣必須參加高強度訓練,只是相較於真正體育班學生,我的體能不被教練盯得太緊罷了。
以上規則,在進入體育班前都是已知的,但我並不懼怕這一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從小認識,但從未被隨機分班制度眷顧,只有選擇性進入體育班才能使我們實現「一起同班」的心願,所以我一心一意想進入,但「一邊讀書、一邊參與訓練」本就對課業為重的學生來說,無疑是種額外的負擔,因此我的三、四年級班導建議我不要加入,試圖幫我拒絕了這個邀請。
但那位體育班導師仍多次來邀請我,最後我也順利進去了。
雖不知道這位班導師起初找上我有多少理由,是因為他很會看人(之後文章或許會解釋這點),抑或單純為了班上平均著想,但我的結論裡,我很感謝最後我選對這條不同的路,因為這位班導師是我人生中恩師之一,或許後面會有一篇介紹他的文章。
-

接著,正式進入體育班的世界。

-
全班30人,1/3的學生專項是羽球,另外皆為拔河隊。為什麼是拔河呢?因為我的班導師,也就是拔河隊的教練帶出來全國拔河第一的隊伍,因此學校開始重視這項體育項目。
-
我很少告訴人,我曾經練過拔河,原因很簡單,
我不想解釋在大眾對於拔河的刻板印象中解釋。
人們多數覺得,拔河就是比力氣,體格最壯、體重最重的人去拔河勝算最大。雖然我不是瘦小型的女生,但也非傳統對拔河印象那般壯碩,多會被投以懷疑的眼光,傳達著數十個「真的假的?」「不是吧?」「怎麼會?」「拔河不是都…?」

確實,但這個邏輯僅限於學校校運會上的趣味競賽。在專業拔河運動上,不同體重會有不同的級量,顯然不能越重越好。

在一個隊伍裡,8人會有不同的配重,最基本的配置是,後衛大於其他人,而其他人的體重從第一棒依序遞減。
以上配重都是有原因的,舉噸位最大的「後衛」來說,後衛是隊伍的最後一位,功能主要是把持隊伍的穩定,所以配重上是最多的。而我在隊上的排列位在第6或第7位,也就是隊伍中其次或最輕的角色。這裡不是強調我是隊上的苗條代表,全都是策略考量,與大家體格安排所致。在隊上的排列與我們的關係密切,它像是決定你的未來走向,所影響的範圍涉及訓練菜單的不同,訓練菜單的強度,還有最難控制的體重調配。

以上一長串介紹,才足夠解釋為什麼我不像大家刻板印象中拔河選手「應有的樣子」,想當然的,無法短時間給予淺顯易懂的說明,就沒有解釋的必要,所以我很少提起拔河這件事,但不代表它對我不重要。
-
我因為拔河這項運動,進入了選手的世界,看到了很多事情,也經歷了許多我本不會有的經歷,總之說來話長,請待下回分解。
    一個門裡面一個文
    一個門裡面一個文
    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這裡記錄下我看到與經歷的一切 不是虛構是對生活的感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