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鑫醫師聊:「會過去嗎?還是不會?」當青春期風暴遇上疫情龍捲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身心靈花園愛在瘟疫蔓延時》系列活動簡介


親愛的,你還好嗎?
疫情之下,別讓身心靈花園變荒園

我們都要好好安頓身心

鄧惠文 X 王浩威 X 李信謙 X 李儒卿 X 周慕姿
蔡伯鑫 X 呂旭亞 X 吳佑佑 X 海苔熊 X 彭榮邦
陳質采 X 蔡宇哲 X 黃心怡 X 盧美妏 X 呂嘉惠

由15位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等身心靈名家陪你一起談心
澆灌你自己的、你和親子、和伴侶之間的身心靈花園

主辦單位: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LINE

協辦單位:
《康健》雜誌、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台灣心理治療聯合會、台灣睡眠醫學會、趨勢教育基金會

▍蔡伯鑫醫師場次

raw-image
  • 蔡伯鑫醫師聊:「會過去嗎?還是不會?」當青春期風暴遇上疫情龍捲風

「疫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從五月台灣疫情爆發,一個多月來人們的生活迎來各種猝不及防的改變。身為家長,也終於撐過孩子停課不停學的這段期間,即將進入和以往不同的一個暑假。一切都變得不太一樣了——很可能,也包含你那步入青春期、逐漸長大的孩子在內。我們有機會恢復生活的常態嗎?或者該問的是,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面對這一切改變呢?蔡伯鑫醫師分享他在診間裡的觀察與生活中的反思,邀請你我在變動中找到安穩。

直播日期:2021/06/28

  • 5分鐘精華影片:


▍延伸閱讀與聆聽


▍更多其他場次,請見活動官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的沙龍
63會員
62內容數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2021/10/11
這是關於兩個人的故事,也是關於兩個地方的故事。十七歲的高中生張朋城,一個有著心理困境的少年。他每天往返於某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病房,一個像是學校的地方。這裡每天都有新的病患加入或是離開,但他卻是永恆的「班長」,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想回到學校。直到他遇見新來的醫師蔡伯鑫。少年漸漸發現,蔡醫師的心…
Thumbnail
2021/10/11
這是關於兩個人的故事,也是關於兩個地方的故事。十七歲的高中生張朋城,一個有著心理困境的少年。他每天往返於某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病房,一個像是學校的地方。這裡每天都有新的病患加入或是離開,但他卻是永恆的「班長」,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想回到學校。直到他遇見新來的醫師蔡伯鑫。少年漸漸發現,蔡醫師的心…
Thumbnail
2021/09/25
「《空橋上的少年》是蔡伯鑫醫師的第一本小說創作,大膽打破傳統醫師/患者的距離,透過故事陪伴彼此,讓少年們明瞭自己並不孤單,隨時有人支持,本月《空橋上的少年》下部接續推出,上下兩部全員到齊,全書22萬字由主播顧紘恩獨挑大梁完成,充分展現少年的堅毅。」
Thumbnail
2021/09/25
「《空橋上的少年》是蔡伯鑫醫師的第一本小說創作,大膽打破傳統醫師/患者的距離,透過故事陪伴彼此,讓少年們明瞭自己並不孤單,隨時有人支持,本月《空橋上的少年》下部接續推出,上下兩部全員到齊,全書22萬字由主播顧紘恩獨挑大梁完成,充分展現少年的堅毅。」
Thumbnail
2021/06/12
拒學少年斷尾求生錄《那年十五歲的我》,十幾歲的孩子背起書包、出門上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日常,然而根據調查,全臺灣高中約有六成的學校,有拒絕上學的學生。這些拒學的孩子為何考上了高中卻不願意上學了呢?《那年十五歲的我》的導演何婷婷是一位國中老師,同時也是業餘紀錄片工作者的她,隨手帶上攝影機紀錄這位拒學…
Thumbnail
2021/06/12
拒學少年斷尾求生錄《那年十五歲的我》,十幾歲的孩子背起書包、出門上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日常,然而根據調查,全臺灣高中約有六成的學校,有拒絕上學的學生。這些拒學的孩子為何考上了高中卻不願意上學了呢?《那年十五歲的我》的導演何婷婷是一位國中老師,同時也是業餘紀錄片工作者的她,隨手帶上攝影機紀錄這位拒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因為疫情解封,許多職業陸陸續續回到實體工作 然而,對有學齡前孩童的家長們卻造成很大的困擾! 因為口罩解封了......不只covid病毒可能隨時入侵 連腸病毒、腺病毒、流感...陸續來報到...... 於是,我從四月全家染疫 接著小孩總會莫名突然地發燒,幼兒園都會請家長帶回去 好不容
Thumbnail
因為疫情解封,許多職業陸陸續續回到實體工作 然而,對有學齡前孩童的家長們卻造成很大的困擾! 因為口罩解封了......不只covid病毒可能隨時入侵 連腸病毒、腺病毒、流感...陸續來報到...... 於是,我從四月全家染疫 接著小孩總會莫名突然地發燒,幼兒園都會請家長帶回去 好不容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前些時日流行疾病嚴峻,如同生命中的無常考驗般,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然而「同島一命是共業,也是自己的業障總清」。   加入精舍跟著師兄姐們一起修行也幾年了,總記得蔡阿伯一直耳提面命提醒著大家,因紀元轉換,累世業障要趕快消,修行需往死裡唸經,因時日無多,無常總是不期而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前些時日流行疾病嚴峻,如同生命中的無常考驗般,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然而「同島一命是共業,也是自己的業障總清」。   加入精舍跟著師兄姐們一起修行也幾年了,總記得蔡阿伯一直耳提面命提醒著大家,因紀元轉換,累世業障要趕快消,修行需往死裡唸經,因時日無多,無常總是不期而
Thumbnail
「疫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從五月台灣疫情爆發,一個多月來人們的生活迎來各種猝不及防的改變。身為家長,也終於撐過孩子停課不停學的這段期間,即將進入和以往不同的一個暑假。一切都變得不太一樣了——很可能,也包含你那步入青春期、逐漸長大的孩子在內。我們有機會恢復生活的常態嗎?或者該問的是,我們要用什麼…
Thumbnail
「疫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從五月台灣疫情爆發,一個多月來人們的生活迎來各種猝不及防的改變。身為家長,也終於撐過孩子停課不停學的這段期間,即將進入和以往不同的一個暑假。一切都變得不太一樣了——很可能,也包含你那步入青春期、逐漸長大的孩子在內。我們有機會恢復生活的常態嗎?或者該問的是,我們要用什麼…
Thumbnail
五月中以來,台灣疫情日益嚴峻,隨著三級警戒的發布,以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極其稀鬆平常的活動,已列入明文禁止的範圍。因此,在「以前可以做/現在不能做」的兩相對比之下,我們可以誘發孩子的感懷情緒,思念過去的種種--
Thumbnail
五月中以來,台灣疫情日益嚴峻,隨著三級警戒的發布,以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極其稀鬆平常的活動,已列入明文禁止的範圍。因此,在「以前可以做/現在不能做」的兩相對比之下,我們可以誘發孩子的感懷情緒,思念過去的種種--
Thumbnail
  新冠病毒在前年(2019年底)就開始竄起,當時的人尚未察覺危機,直到去年(2020年)病毒開始在全世界漫延,人們從一開始的不在乎到後來的懼怕,心理的轉折可說是曲折萬分,而現在台灣也開始面臨與世界各國相同的處境,從原先的安逸到現在的恐懼,不論是防疫的議題或是疫苗的取得,紛紛擾擾,著實讓人眼花撩亂,
Thumbnail
  新冠病毒在前年(2019年底)就開始竄起,當時的人尚未察覺危機,直到去年(2020年)病毒開始在全世界漫延,人們從一開始的不在乎到後來的懼怕,心理的轉折可說是曲折萬分,而現在台灣也開始面臨與世界各國相同的處境,從原先的安逸到現在的恐懼,不論是防疫的議題或是疫苗的取得,紛紛擾擾,著實讓人眼花撩亂,
Thumbnail
台灣疫情爆發邁入第三週了,看著每天的染疫人數以百來計算,還有著死亡案例,更能體會全球籠罩在病毒風暴中的氛圍與生活轉變,也考驗著每個人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關卡。 我的外展工作得要暫停,回到辦公室以電話關懷中追蹤個案;同時,我的孩子停止上課,兩個孩子在家需要有人照顧,在居家辦公的規定下來之前,我也面
Thumbnail
台灣疫情爆發邁入第三週了,看著每天的染疫人數以百來計算,還有著死亡案例,更能體會全球籠罩在病毒風暴中的氛圍與生活轉變,也考驗著每個人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關卡。 我的外展工作得要暫停,回到辦公室以電話關懷中追蹤個案;同時,我的孩子停止上課,兩個孩子在家需要有人照顧,在居家辦公的規定下來之前,我也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