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定要你回來,只是當又把回憶翻開──歸有光〈項脊軒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歸有光雖被尊為明代古文大家、是唐宋派的代表人物。這些在高中考題必定出現過,但對於他的生平,課本提及的應當有限。他天資聰穎,但在考場屢次失利;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離開,最後只剩下他自己。

歸有光的一生,可說是十分坎坷。

他自幼家境貧困,八歲時便喪母。在〈項脊軒志〉一文中,也透過了和家中老嫗的對話,感念母親對年幼子女的掛念與關愛:

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

歸有光九歲能文,十五歲開始在項脊軒內讀書,心中抱著遠大的抱負。他以蜀清和諸葛亮發跡以前無人聞問為例,勉勵自己即使現在處在敗屋之中,只要肯努力,將來必有成功的一天。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

就連祖母也拿了先祖當年上朝使用的象笏,對他說:「我們家的子弟長久以來沒能取得功名,等你哪天當官的時候,這便可派上用場。」可見家人對他的期待之高。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然而,儘管博通經史,歸有光在科舉考場卻屢次失利,到了三十五歲才中了舉人。而後參與了八次的會事,皆名落孫山,直到六十歲才登進士第。

除了幼年喪母,歸有光又經歷了家中叔父分家,最終彼此形同陌路的痛苦。家,再也沒有一個家該有的樣子。〈項脊軒志〉當中是這麼寫的: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歸有光娶妻以後,共度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但幸福並沒有持續太久,妻子在婚後六年便過世了。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閤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歸有光用平淡的語言,描繪出兩人共同生活的情景。妻子時常到項脊軒中,問他一些古代的事,或是靠著書几,學習寫字。這些看似瑣事,對他來說卻是最重要的小事——因為項脊軒不再只是個書齋,裡頭的一桌一椅,都蘊藏著他與亡妻的回憶。因此即使房屋損壞了,歸有光仍不願意整修。即使兩年後修建了,也多居在外,不常回家。

面對摯愛的離去,每個人選擇弔念的方式都不同。莊子鼓盆而歌,慶祝亡妻不再被凡胎肉體拘束;子夏喪子後過於悲痛,甚至哭到雙目失明。我特別喜歡〈項脊軒志〉的原因,在於歸有光用十分樸素的文字,將他對於母親與妻子的思念,好好地保存下來。沒有哭天喊地,也沒有死去活來,但感情的重量依舊可見。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愛妻過世那年親手種下的枇杷樹,如今已經成長茁壯了。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我將會帶著對你的思念繼續生活,見樹如見人,而我沒有一天不想念著你。

歸有光獨特的情感書寫,是讀完這篇選文後,值得細細思索品味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unChieh的沙龍
50會員
141內容數
經歷過兩年教育出版業的編輯,以及正在進行的國高中國文補教工作,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供大家參考!
ChunChie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8
歷史上的真相究竟為何?唐景崧真的像大家想的那麼懦弱、丘逢甲才是真英雄嗎?
Thumbnail
2022/10/18
歷史上的真相究竟為何?唐景崧真的像大家想的那麼懦弱、丘逢甲才是真英雄嗎?
Thumbnail
2022/10/11
曹丕拉起了白髮蒼蒼的于禁,這麼對他說......
Thumbnail
2022/10/11
曹丕拉起了白髮蒼蒼的于禁,這麼對他說......
Thumbnail
2022/07/25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Thumbnail
2022/07/25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搬家整理東西,翻出一堆舊稿,包括這篇「關福村居手記」(註:關福後來改為廣福)。努力回想,手記應始寫於1984年春,那時和世和一天到晚去茂甲家,與其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退伍前便想獻首詩給他們,但越寫越長變成組詩,未能及時完成。退伍後寫就,也謄了稿打算付郵,卻不知為何没寄出,爾後各為稻粱謀,鮮能見
Thumbnail
最近搬家整理東西,翻出一堆舊稿,包括這篇「關福村居手記」(註:關福後來改為廣福)。努力回想,手記應始寫於1984年春,那時和世和一天到晚去茂甲家,與其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退伍前便想獻首詩給他們,但越寫越長變成組詩,未能及時完成。退伍後寫就,也謄了稿打算付郵,卻不知為何没寄出,爾後各為稻粱謀,鮮能見
Thumbnail
可那曠野裏有你和我,努力維持著快要燃盡的光和熱,彼此為燈。
Thumbnail
可那曠野裏有你和我,努力維持著快要燃盡的光和熱,彼此為燈。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丁口《遼闊集》與纏繞畫展,2018年1月14日在台北如是空間展出,首先感謝陳敬介老師栽培之恩,緣此經由老師而結識如是空間的負責人,再者感謝詩人瓦歷斯・諾幹為《遼闊集》寫序,及台北分享會對談人作曲家劉清輝。
Thumbnail
丁口《遼闊集》與纏繞畫展,2018年1月14日在台北如是空間展出,首先感謝陳敬介老師栽培之恩,緣此經由老師而結識如是空間的負責人,再者感謝詩人瓦歷斯・諾幹為《遼闊集》寫序,及台北分享會對談人作曲家劉清輝。
Thumbnail
人生似一幕幕現實與回憶的光影交錯,回憶不盡然美好,現實總是催人老。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生命一點一滴地消逝。我們終將化做土,變成灰;滋養一棵樹,一枝草,一朵花。
Thumbnail
人生似一幕幕現實與回憶的光影交錯,回憶不盡然美好,現實總是催人老。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生命一點一滴地消逝。我們終將化做土,變成灰;滋養一棵樹,一枝草,一朵花。
Thumbnail
歸有光將空間修葺、空間中的人事變遷、空間中的軼事拼湊組織,成為他的空間認同。在文章中,他以巴蜀寡婦清以及諸葛亮自比,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像他們一樣,有守有為,讓家族重返榮耀,讓自己功名有成。他揚眉瞬目,說:我一定會成功。
Thumbnail
歸有光將空間修葺、空間中的人事變遷、空間中的軼事拼湊組織,成為他的空間認同。在文章中,他以巴蜀寡婦清以及諸葛亮自比,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像他們一樣,有守有為,讓家族重返榮耀,讓自己功名有成。他揚眉瞬目,說:我一定會成功。
Thumbnail
項脊軒不再只是個書齋,裡頭的一桌一椅,都蘊藏著他與亡妻的回憶。
Thumbnail
項脊軒不再只是個書齋,裡頭的一桌一椅,都蘊藏著他與亡妻的回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