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項脊軒志〉:自己的書房,是心靈的健身房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三個喜歡

〈項脊軒志〉絕對是我喜歡的高中課文前三名。(另兩名常常在換,項脊軒志則是長年佔據排行榜)

第一個原因是:他有十八歲的神采飛揚和三十四歲的人事體悟,也就是從學生的年紀,到我的年紀;我喜歡跟學生談這一點,不忘再三叮嚀他們,高中國文課本再也找不到這麼年輕的作家了。

第二個原因是昔日在復興的好夥伴們,曾發表「時空中的追尋—從項脊軒志學習認同自我」的教案,那時就非常喜歡他們提出的這個概念,歸有光正是因為認同此讀書的空間——項脊軒,所以才相信自己能透過努力,考取功名,讓家族重返榮耀。在那之後,我上〈項脊軒志〉也朝這個課程主軸出發,將「空間中的自我認同」列為核心教學目標。

第三個原因是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寫法,那些瑣碎的空間日常,在歸有光妙筆的拼貼下,顯得情真意切,一往情深。(歸有光很多文章都給我近似的閱讀感受)

raw-image

兩個先備知識

(一)歸有光的標籤:一段學習和「失去」相處的人生旅程
歸有光不是個生活順遂之人,這些不順遂不只來自仕途的坎坷(他六十歲才考取功名),更是來自於他不斷地失去。
歸有光出生時,家族正好走向衰落,他註定「失去家族的榮耀」;長大後,雖被譽為才子,但卻始終無法考取功名(落榜八次),註定「失去功名與富貴」;八歲喪母,九歲祖母過世,二十八歲元配過世,三十歲大女兒過世,婢女寒花過世,三十四歲二女兒過世,四十六歲既配過世;生命中相依的重要女性一一殞落,他註定「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 每個人都有老天給我們的人生課題,而上天應該是要歸有光來學習「面對失去」——歸有光的課題格外困難;可是他做得很好,他沒選擇棄筆或謾罵或譏諷,他依舊認真誠懇的關懷生活周遭,他筆下那些瑣碎的人物日常閒談,居家擺設佈置,讀來既親切而深情脈脈。

(二) 〈項脊軒志〉內容

項脊軒是歸有光為其書齋的命名,文章以項脊軒為核心展開書寫,描述空間的修葺、空間的人事變遷、空間中的軼事,並從中抒發自己的抱負以及對親人的思念。
歸有光出身於沒落的書香世家,寫本文時,年方十八歲,尚未成婚,是以文章前半段,主要抒發對母親、祖母的思念;後半段補寫於十餘年後,用以懷念亡妻。前後寫作時間相隔雖久,通篇思想情感卻能一脈相承。
本文藉屋懷人,以軒明志,末段以當年妻子親手種植的枇杷樹作結,睹物思人,餘韻無窮。(改寫自龍騰版教科書)

自己的書房,是心靈的健身房

(一)空間改造

〈項脊軒志〉從空間變動開始.歸有光修葺了又小又舊又暗又漏的南閤子,自始書房有了溫暖,有了自己的樣子。歸有光寫自己在書房裡的情景,相當有趣,他說: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我讓學生自己判斷歸有光都在房間做什麼呢?學生說:房間堆了很多書,但歸有光經常是在房間發呆(冥然兀坐),不然就唱歌(偃仰嘯歌),望窗外,餵動物。
之後還不忘補上一句:「跟我們好像喔」,十八歲的歸有光,敘述自己年少時讀書的不定性,那麼理所當然又理直氣壯,充滿年輕生命的色彩,也因為這些討論,學生快速與歸有光拉近距離。

(二) 空間中的人情
一個空間的自我認同,不僅僅來自親手打造此空間,也來自空間中難忘的人事物。歸有光在文章中提到三位在此空間中活動的重要女性:母親 、 祖母、妻子。題及早逝的母親,歸有光說:

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的西面連著先母的臥室,先母曾經到過這裡。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那個地方,是你母親曾站過的地方。」)

提及祖母,歸有光這樣說: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 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我從束髮成童以後,就在項脊軒中讀書。有一天,祖母到這裡來探望我說:「我的孫兒,好久不見你的身影,為什麼整天一聲不響地在這裡,太像個女孩子呢?」等到她離開時,用手把門關上,自言自語說:「我們歸家的人讀書,很久沒有取得功名了,這個孫兒的成就,應該是可以期待的吧!」過了一會兒,拿了一支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上朝用的,將來你一定用得上它。」

提及妻子,歸有光的紀錄是:

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我的妻子嫁過來,時常到小屋中,向我問一些古代的事,或是靠著桌邊學習寫字。我妻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回來後轉述幾個妹妹的話說:「聽說姊姊家有閤子,什麼叫閤子呢?」

接下來就是學生討論時間,他們必須討論出空間中這三位女性對歸有光的意義;為何歸有光在紀錄三位女性時,是擷取這些事蹟?他為什麼紀錄母親的足印,紀錄祖母的項笏,紀錄妻子和自己在學術的交流?他為什麼不記母親的手?不記祖母的寵愛?不記妻子的賢淑?
討論後,得出的結論如下:
母親的意義,是一種空間中溫柔的懷想,站在同樣的地方,讓自己和母親的生命有重疊
祖母的意義,是生命中肯定他的人,這份肯定對歸有光極為重要,那是他日屢敗屢起的力量來源
妻子的意義,是生命中崇拜他的人
生命的重疊,生命的肯定,生命的崇拜,讓歸有光在這讀書空間,有了努力的意義

(三) 空間中的軼事
還有兩件關於項脊軒的故事,看似與主題無關,但歸有光也記錄下來,分別是足音辨人、遭火不焚: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東邊曾是廚房,人來來往往,都要從這個小屋前經過。我關上窗戶住在裡面,時間久了,聽腳步聲就能分辨是誰。)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一共遭遇過四次火災,卻能不被燒毀,大概是有神靈保護著它吧。)

歸有光的書房失火卻不被燒毀,讓他相信,定是神明也一起保佑他,功,成,名,就可以說,當時的歸有光,是相信自己能成功的。

(四)空間中的自我認同
歸有光將空間修葺、空間中的人事變遷、空間中的軼事拼湊組織,成為他的空間認同。在文章中,他以巴蜀寡婦清以及諸葛亮自比,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像他們一樣,有守有為,讓家族重返榮耀,讓自己功名有成。他揚眉瞬目,說:我一定會成功。

(五)自己的書房,是心靈的健身房
年少時,努力而自信的歸有光,並沒有過得很好。他的幸福,在妻子死去,科舉一次次落榜後,就悄然離開,他說:

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修葺南閤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這之後六年,妻子死了,房子壞了也沒修復。又過了二年,我長久臥病無事可做,才叫人修補南閤子,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但此後我長時間居留外地,不常住在這裡)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庭院中有棵枇杷樹,是我妻子死去那年她親手栽種的,現在已高聳挺立,枝葉茂盛得像把大傘了!)

曾經的意氣飛揚,在三十四歲歸有光的筆下,只剩不常居的南閣子,以及亡妻手植的枇杷樹。
每次讀到這一段,我都會想起「給十五歲的自己」那句歌詞:

誰說人生是公平的,它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

人生沒有管歸有光想要怎樣。祂讓他失去功名,失去生命種重要的人;可是歸有光沒有自殺,他透過書寫來療癒。擦乾眼淚,繼續努力。他的文章自然有致,傳頌下來;他在六十歲的時候,終於考取了功名......

很高興你那麼倔強,我才能像今天這樣

回首歸有光的一生,他應該也會這樣跟十八歲的自己說:「在項脊軒這個空間得到的力量,讓你一直往前走,很高興你那麼倔強,我才能像今天這樣。」

當然,他也會跟花白頭髮的自己說:「我(們)沒有,對不起十八歲的自己。」

自己的書房,就是心靈的健身房

延伸作業


歸有光因為改造自己的書房,以及在書房中有難忘的人事回憶,讓他在這空間中得到對自我的認同、期許。那是一股力量。很不得志的歸有光,會經常回想起當年他在這個空間中對自己的承諾。

所以這次的作業,我讓學生拍下自己的書桌,寫出空間中難忘的人事物,以及空間中對自己的期許。或許,他們有天會知道;「人生不是公平的,祂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
但他們也會記得自己在十五歲答應過自己的事。

raw-image
raw-image

很高興,你那麼倔強,我才能像今天這樣

raw-image

我沒有,對不起,十五歲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琳瑯格主的高中國文的沙龍
286會員
92內容數
這裡是我對於高中核心古文的教學記錄,歡迎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的你,來這裡逛逛,並與我交流
2025/01/04
本文分享我第二版〈鹿港乘桴記〉的教學心得,以「遺民書寫」與鹿港興衰為切入點。運用圖表、推拉阻策略、築壩閱讀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並結合Podcast「不明白播客」的內容,探討文本背後的文化符碼與情感。
Thumbnail
2025/01/04
本文分享我第二版〈鹿港乘桴記〉的教學心得,以「遺民書寫」與鹿港興衰為切入點。運用圖表、推拉阻策略、築壩閱讀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並結合Podcast「不明白播客」的內容,探討文本背後的文化符碼與情感。
Thumbnail
2024/10/18
本文探討了《哈利波特》中鄧不利多的教育理念,分析其如何透過一盤棋的方式來培養哈利波特成為勇者。文章比較了鄧不利多與勞山道士的教學方法,並指出不言而教在兩者中的不同體現,強調面對恐懼和死亡的重要性。透過對魔法防禦課的回顧,進一步探討了信任、勇氣與成長的關係,給予讀者新的思考視角。
Thumbnail
2024/10/18
本文探討了《哈利波特》中鄧不利多的教育理念,分析其如何透過一盤棋的方式來培養哈利波特成為勇者。文章比較了鄧不利多與勞山道士的教學方法,並指出不言而教在兩者中的不同體現,強調面對恐懼和死亡的重要性。透過對魔法防禦課的回顧,進一步探討了信任、勇氣與成長的關係,給予讀者新的思考視角。
Thumbnail
2024/10/10
本文深入分析蒲松齡的名著《勞山道士》,探討故事中王生的學習困境及其與道士之間的關係。文章指出,蒲松齡藉由王生的失敗,探討好逸惡勞的人性對結果的影響,並提醒我們在學習和人生中需重視過程而非僅僅追求速成。
Thumbnail
2024/10/10
本文深入分析蒲松齡的名著《勞山道士》,探討故事中王生的學習困境及其與道士之間的關係。文章指出,蒲松齡藉由王生的失敗,探討好逸惡勞的人性對結果的影響,並提醒我們在學習和人生中需重視過程而非僅僅追求速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家       萬志為 母親髮上的顏色給了我 又還為原來的白 父親眼中的神采傳了我 復現歸隱的淡然 一個很美的名字 我過份依戀的地方  當燈火盞盞滅盡 只有一盞燈 當門扉扇扇緊閉 只有一扇門 只有一盞發黃的燈 只有一扇虛掩的門 不論飛越了天涯或走過了海角 只要輕輕回頭 永遠有一盞燈 在一扇門後
Thumbnail
家       萬志為 母親髮上的顏色給了我 又還為原來的白 父親眼中的神采傳了我 復現歸隱的淡然 一個很美的名字 我過份依戀的地方  當燈火盞盞滅盡 只有一盞燈 當門扉扇扇緊閉 只有一扇門 只有一盞發黃的燈 只有一扇虛掩的門 不論飛越了天涯或走過了海角 只要輕輕回頭 永遠有一盞燈 在一扇門後
Thumbnail
可那曠野裏有你和我,努力維持著快要燃盡的光和熱,彼此為燈。
Thumbnail
可那曠野裏有你和我,努力維持著快要燃盡的光和熱,彼此為燈。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歸有光將空間修葺、空間中的人事變遷、空間中的軼事拼湊組織,成為他的空間認同。在文章中,他以巴蜀寡婦清以及諸葛亮自比,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像他們一樣,有守有為,讓家族重返榮耀,讓自己功名有成。他揚眉瞬目,說:我一定會成功。
Thumbnail
歸有光將空間修葺、空間中的人事變遷、空間中的軼事拼湊組織,成為他的空間認同。在文章中,他以巴蜀寡婦清以及諸葛亮自比,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像他們一樣,有守有為,讓家族重返榮耀,讓自己功名有成。他揚眉瞬目,說:我一定會成功。
Thumbnail
與文字的初次相遇,是在家中一沓又一沓的藏書中。 在Medium敲完第一篇文章後,鑒於以往對方格子平台充斥許多專業文章的既定印象,望著先前註冊的方格子平台,一度猶豫是否要將文章同步更新至方格子,但基於想跟更多人分享自己作品的想法,還是將文章同步至方格子平台。
Thumbnail
與文字的初次相遇,是在家中一沓又一沓的藏書中。 在Medium敲完第一篇文章後,鑒於以往對方格子平台充斥許多專業文章的既定印象,望著先前註冊的方格子平台,一度猶豫是否要將文章同步更新至方格子,但基於想跟更多人分享自己作品的想法,還是將文章同步至方格子平台。
Thumbnail
項脊軒不再只是個書齋,裡頭的一桌一椅,都蘊藏著他與亡妻的回憶。
Thumbnail
項脊軒不再只是個書齋,裡頭的一桌一椅,都蘊藏著他與亡妻的回憶。
Thumbnail
每當我們沿著生命之河,往上游追尋之時,往往會發現那些自以為清晰的記憶,在時間的沖刷之下,竟漸漸如碎片般的需要拼湊。
Thumbnail
每當我們沿著生命之河,往上游追尋之時,往往會發現那些自以為清晰的記憶,在時間的沖刷之下,竟漸漸如碎片般的需要拼湊。
Thumbnail
謝謝老師百忙之中答應寫序,挑了一張去年耶誕節前,老師帶我跟女兒去遠東飯店六樓cafe享用自助餐後的合影(這麼多年來我們兩母女經常跟著老師吃吃喝喝,真幸福,哈哈),雖然有點糊,哈哈,老師手抖了,但是很喜歡這張照片,還是選了。後面補張清楚照XD ============ 【推薦序】
Thumbnail
謝謝老師百忙之中答應寫序,挑了一張去年耶誕節前,老師帶我跟女兒去遠東飯店六樓cafe享用自助餐後的合影(這麼多年來我們兩母女經常跟著老師吃吃喝喝,真幸福,哈哈),雖然有點糊,哈哈,老師手抖了,但是很喜歡這張照片,還是選了。後面補張清楚照XD ============ 【推薦序】
Thumbnail
人當然不可能真和過往的自己對話,我們頂多是和和自己的回憶對話;但這過程是有意義的,能讓我們找到自己真正重視的東西。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就是這樣的嘗試,他透過面對十七歲的自己,細細的品味了那些表面不痛,卻能痛穿表面的情感。
Thumbnail
人當然不可能真和過往的自己對話,我們頂多是和和自己的回憶對話;但這過程是有意義的,能讓我們找到自己真正重視的東西。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就是這樣的嘗試,他透過面對十七歲的自己,細細的品味了那些表面不痛,卻能痛穿表面的情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