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經濟艙還是商務艙

2021/07/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東京奧運在一年後疫情仍然緊繃的氛圍下,採閉門方式開幕了,開幕式台灣代表隊被排在韓國之後,我們仍然是中華台北,但是我們被轉播的NHK口頭稱為「台灣」,再次引發台灣社群媒體的一片熱議,我想,日本這段時間以來的種種動作,有聲的還是無聲的,都相當清楚,也讓台灣人深感被尊重,因為我們作為一個主體被看見了,而且被正視,然後我假設,將繼續接受同等的對待。我想日本要繼續藉由這場全球矚目的國際賽事,做一些宣告和表態,即便現場沒有觀眾,但是全世界都在看。
台灣呢,今天之前的媒體篇幅都在為了飛機上的座位和比賽期間的住宿,大家各有意見,這個「大家」多半不是親自下場比賽的人,絕大多數是坐觀成敗的你我,討論了幾天?大概四五天了吧。
第一時間,我以為是「尊重」的問題,覺得運動或體育長時間在台灣不受社會尊重,大小皆然,早就習以為常,大如體育比賽制度、專業運動員的待遇、選手生涯規劃、社會對運動的重視風氣,小如這種座位、衣食住宿等枝微末節,運動員、甚至代表國家出賽的頂尖好手,在台灣以外的華人社會早就被視為專業人士,但在台灣,如果你跟長官一同出國比賽,不夠格坐好一點的位子,得到充分的空間和服務。我想這不是只有這屆,歷年皆然,為什麼今年要改,原來是總統承諾過。
再細看,看到了商務艙與經濟艙的座位數,對照選手、教練、醫務人員與行政團隊的人數,原來商務艙的位子並不夠,不夠選手加教練的人數。如果要講倫理,那是選手與教練的倫理,官員絕對不在此列。因此,最佳情境是,選手與教練可以坐在商務艙,因為他們對比賽的成績影響最大。
類推下去,如果一架飛機的商務艙座位不夠,在最佳禮遇的情況,有沒有可能用兩架飛。甚至在防疫優先的前提下,用的是兩架包機,我不確定這樣豪爽的手筆,事後會不會又被另做批評。
又是「防疫」。是的,從去年二月以來,疫情、肺炎、疫病、瘟疫⋯⋯,全世界都籠罩在死亡的崩毀陰影下,現在做任何事都要考慮疫情,在病毒的威脅下,我們要考慮如何不受到感染,然後讓事情可以正常、如期地進行。因此冠上「防疫」,所有的安排都正確又合理了。
防疫考量,政府為代表團包了一架飛機,五十多位國家級選手,散佈在兩百多個經濟艙的位子中,採梅花座,鬆散又全在掌握中。可是這樣的安排,具備多少防疫效果,效果有好到足以平息事後衍伸的風暴嗎?其實,今天去程沒有選手染疫,大家可以安心備戰,但是,說來好笑也不好笑,直到現在,沒有人歸功這台專機的防疫效果。
如果今天沒有疫情,是不是不包機了?是不是買不同時段出發的商務艙位子,for選手加教練,如果蘇院長要拍照留念,可否提前聚集大家,開一個誓師大會就好。但是,同樣在疫情籠罩的情形下,有可能這樣做嗎?風險多少?利益多少?風險利益相衡的情況下,各自的評估為何?選手和教練的感受如何?民眾怎麼看待政府的作為?怎麼看“體育/運動/國際賽事”在這個政府心中的地位。
再退一萬步,又有疫情、又是包機、又有商務艙的承諾、又有超過商務艙座位數的選手加教練,只要那七位官員不坐進商務艙,就沒事了。
不患寡、也不患不均,患蠢。
Quuut
Quuut
文字和語言是我與這個世界的重要中介 我依賴它們 操作它們 這是我的一個面向 而 我也有其他的面向 我的專長是思考與人有關的所有問題 特別是內在的心理的意識的潛意識的 我文章的重點 會著重分享生活心情 讀書心得 觀影觀展的感受 切入的方向會結合一點點專業的角度 也會綜合成我個人的風格 歡迎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