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流」是一場趣味競賽 |儲思《心流》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_2019
「有想望卻不付諸行動的人,是滋生瘟疫的病床。」
_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

如果你讀書有xx那麼認真就好了

想必標題這句話許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沒有少聽,如果你讀書有打電動那麼認真就好了,有談戀愛、打籃球、玩社團這麼認真的話,說不定就可以考上台大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懷疑各位考上台大的潛力,而是懷疑當年的我們真的應該把所有心思放在讀書這件看似更重要的事情上嗎?那些看似比較不重要的事情,難道沒有機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幸福嗎?而我們又是怎麼把那些讀書之外的事情做好的?
第一次看到「心流」這個詞是在《原子習慣》跟《超速學習》這兩本書裡面,但也許跟這兩本書的風格有關,在閱讀前我一直以為《心流》目的是教我們如何進入極度專注狀態的方法,當然這樣說其實也沒錯,當你真正喜愛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時候,往往很自然地就能進入所謂心流的狀態。
根據作者的說法,「心流就是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境界。」但書中談的主要是這個境界的當下狀態跟一些達成條件。
於我而言不那麼實用的原因是,我不相信大家總是喜愛著必須專注的事情,那就像是國高中課本上的物理實驗前提「忽略摩擦力的情況下… 」、「若無其他熱量散失…」。理想的狀況帶來理想中可控的結論,不理想的狀況求不出正確答案,但生活是一場變因無以計量的實驗,我們總是只能吸收方法,部分採納。
現在讓我們回到今天的主題,「心流」。

心流的遊戲規則

能掌控內在經歷的人,就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一個人是不是感到幸福,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可見作者將心流與幸福之間的關係看得密不可分。
關於建立心流體驗,書中整理出了以下幾個步驟
(一) 建立一個概括性的目標大多數的心流體驗發生在有具體目標、且具有挑戰性的活動。書中以走路為例,走路可以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但如果替走路加上目標,例如走去哪裡?選擇哪一條路線?每天達到多少步數?都會讓走路變成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二) 【建立階段性的任務】:將主要目標拆分成許多小目標,也可以設定一些完成階段目標的獎勵(立即的回饋),一方面可以逐步追蹤自己完成最終目標的程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過程中不停修正,確保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
(三)專注在所做的事情上就是專注在所做的事情上。當你全心投入在自己正在進行的這項活動上,就容易產生心流的體驗,大概就像愛打球的男生總是覺得體育課過得特別快。
(四)發展與行動機會相當的技能以剛才提到的走路為例,單純的從A點走到B點已經開始無法滿足你。你可能開始學習登山,訓練體能,或是你開始計算每次走路平均消耗的卡路里,並準備了幾套走路的方法來提高達成目標的效率。把普通的走路變成一項有檢視標準的技能,也是回饋第二點,建立並逐步達成階段性的目標。
(五)提升難度逐步提升挑戰,同時也配合挑戰逐步提升技能的強度。也許是設法提升外在環境的挑戰如登山步道的難度,增加健走路線的長度,或設法改變技能的強度如提升負重。
下圖解釋心流體驗的必要因素。過高的挑戰遇上過低的技能強度會帶來焦慮,而過高的技能強度遇上過低的挑戰會帶來無趣,唯有挑戰與技能維持在一個平衡的成長狀態下,才有可能帶來心流體驗。
心流示意圖

如果心流是一場趣味競賽

偉大思想家們的動力,是沉浸在思考中得到的樂趣,而不是物質上的報酬。
用國中小校慶中出現的趣味競賽來比喻心流雖然好像有點輕浮,但若要討論專注於過程,而不是一心一意把焦點放在結果,趣味競賽似乎又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下面我們試著利用常見的一種趣味競賽「兩人三腳」來舉例說明,如果心流是一場趣味競賽,那會是怎麼一回事。
(一)設立目標首先是設立一個盡可能具體的目標。
以「兩人三腳」為例,可能是「在一分鐘內繞三角錐來回一趟」或是「在十分鐘內跑完操場一圈」等具體的目標。倘若目標是「要贏得兩人三腳世界盃」可能就稍微不那麼具體,很難細分出為了贏得比賽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或訓練。
(二)全心投入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確保挑戰跟技能之間可以取得平衡,太難的或是太簡單的挑戰都會讓我們興趣缺缺。除此之外更要直接投入練習,不輕易中斷或是暫停,確實的跟隊友用身體感受往前跑的不協調感,並且在一次次的訓練中培養出無堅不摧的默契。
(三)發展技能從一開始的走一步跌一步逐漸找到默契之後,我們學會了用規律的口號來調整節奏。接著我們可能開始同步我們的步伐跨距、鍛鍊體能、分配兩人的工作。從兩人三腳的新手逐漸變得熟練,也開始以各種方式評估自己的表現是否變得更好,將兩人三腳變成一項技能。
(四)提升難度不斷提升挑戰與技能的強度,在達成心流的條件上維持正向成長的平衡。例如學會了兩人三腳的我們再進階一點,我們加入第三個人,再來是第四個、第五個人。隨著人數增加,對默契的考驗也大幅提升,當難度與技能的提升保持在合適的範圍內,我們就能在這項活動中保持樂趣,並且享受過程。
小時候校慶的趣味競賽總是各種激烈賽事的中場休息,其中不乏歡樂與尷尬的元素,而趣味競賽的設計我想大概也是以這兩項元素為宗旨。兩人三腳是常見的競賽之一,另外還有搖呼拉圈跑步、夾氣球折返跑、麵粉杯裡吹乒乓球之類的活動。
要把趣味競賽發展成技能的比喻也許是誇張了一點,但趣味競賽的過程不也正是一個小小的心流現場嗎?設定的目標就像是「順利的走到眼前那個三角錐,再順利的走回來」,專注於當下就像努力協調自己賣出的步伐是否跟身邊的隊友同步,發展技能就像你口中喊著的「1212」指令,而提升難度的想像就是心中常常會出現的「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跑得更快」。
也許心流就像一場趣味競賽,而樂在其中的你最該在意的是「趣味」而不是「競賽」,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帶來最佳的心流體驗。
最後引用書中的一段話,我想而這句話也正是整個心流體驗的前提。
主觀體驗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全部...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30會員
22內容數
閱讀本應是件愉快的事,而這件愉快的事會使你與眾不同。 放點音樂,我個人推薦Cicada,找一本書,跟著書評一起舒服的泡個文字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也許我們都在價值觀的天秤上搖擺不定,多了點現實的我們覺得可以分一點給夢想,多了點夢想的我們又害怕失敗,於是我們往回退一些,給現實多一點配重。 我們的天秤搖擺不定,循環往復,不停屈就......
也許我們都在價值觀的天秤上搖擺不定,多了點現實的我們覺得可以分一點給夢想,多了點夢想的我們又害怕失敗,於是我們往回退一些,給現實多一點配重。 我們的天秤搖擺不定,循環往復,不停屈就......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這篇文章分享了書籍《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100個正向的練習》的重點,探討了自我肯定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透過減輕罪惡感來改善自我認同。書中提供了多種實用的練習,幫助讀者瞭解自身情感,改變以他人為中心的習慣,並最終實現真正的自我肯定,適合渴望心理成長和自我提升的朋友們參考。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這篇文章分享了書籍《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100個正向的練習》的重點,探討了自我肯定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透過減輕罪惡感來改善自我認同。書中提供了多種實用的練習,幫助讀者瞭解自身情感,改變以他人為中心的習慣,並最終實現真正的自我肯定,適合渴望心理成長和自我提升的朋友們參考。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一場夏令營 你想參加甚麼類型的營隊呢 在裡面你想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Q1:你想參加什麼營隊呢?
Thumbnail
在喪禮場合、在與母親一起生活的拖車都感受不到逝去的貝絲,進入一開始下棋的地下室,看見薛波先生多年來對她的惦記,從九歲到此刻的所有逝去才加總地襲來。必須說,此刻的貝絲大概是她這幾年中最接近「好」的狀態了。所有需要被壓抑的都已經擺在眼前,再也沒有積累的空間,剩下的就是行動了。
Thumbnail
「《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本傷害之書,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作家黃麗群為這本中短篇小說集,可謂下了最佳註腳。15個故事,儘管主角身份不同,卻他們共享同樣的世界觀,一舉一動、一字一句都透露出對於苟活於世上的無奈、沮喪、厭倦,並且最後都如飛蛾撲火
我們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些人喜歡將人生看成是一場戲劇來撰寫自己的劇本,但我更傾向於將人生當成一場遊戲來經營。既然是遊戲,就表示需要策略的運用與執行,才有機會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然而在談策略以前,我們得先瞭解「遊戲」本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遊戲理論(Game Theory)將遊戲分為
Thumbnail
搬完家的第二天,Christ問我:「接下來呢?妳有什麼打算?」我知道他要說什麼。他應該是要告訴我,樓下有一間服飾店在徵店員,還有街角的那家餐廳在徵服務生。我說,我打算成立一個工作室,我連名字都取好了,就叫作Lumière。我要畫畫,然後在Portes Ouvertes的時候打開工作室的門,讓大家進來
Thumbnail
可是當時的我並不覺得談一場跨國愛情很難,也不覺得這是一場冒險,只知道想見面時見不到彼此,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時常一個人走在市區閒晃,更習慣了約會對象總是自己身邊的好朋友。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一場夏令營 你想參加甚麼類型的營隊呢 在裡面你想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Q1:你想參加什麼營隊呢?
Thumbnail
在喪禮場合、在與母親一起生活的拖車都感受不到逝去的貝絲,進入一開始下棋的地下室,看見薛波先生多年來對她的惦記,從九歲到此刻的所有逝去才加總地襲來。必須說,此刻的貝絲大概是她這幾年中最接近「好」的狀態了。所有需要被壓抑的都已經擺在眼前,再也沒有積累的空間,剩下的就是行動了。
Thumbnail
「《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本傷害之書,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作家黃麗群為這本中短篇小說集,可謂下了最佳註腳。15個故事,儘管主角身份不同,卻他們共享同樣的世界觀,一舉一動、一字一句都透露出對於苟活於世上的無奈、沮喪、厭倦,並且最後都如飛蛾撲火
我們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些人喜歡將人生看成是一場戲劇來撰寫自己的劇本,但我更傾向於將人生當成一場遊戲來經營。既然是遊戲,就表示需要策略的運用與執行,才有機會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然而在談策略以前,我們得先瞭解「遊戲」本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遊戲理論(Game Theory)將遊戲分為
Thumbnail
搬完家的第二天,Christ問我:「接下來呢?妳有什麼打算?」我知道他要說什麼。他應該是要告訴我,樓下有一間服飾店在徵店員,還有街角的那家餐廳在徵服務生。我說,我打算成立一個工作室,我連名字都取好了,就叫作Lumière。我要畫畫,然後在Portes Ouvertes的時候打開工作室的門,讓大家進來
Thumbnail
可是當時的我並不覺得談一場跨國愛情很難,也不覺得這是一場冒險,只知道想見面時見不到彼此,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時常一個人走在市區閒晃,更習慣了約會對象總是自己身邊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