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剪翅 × 環境設計:動物園的紅鶴為什麼不會飛走?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篇文章為什麼推薦你閱讀:
我們都看過動物園裡的紅鶴在池畔漫步,但你有想過,沒有籠子的他們為什麼不會飛走嗎?

前言:醒醒吧!你會飛!

「鵬程萬里、展翅高飛」的畢業祝福人人朗朗上口,但你有發現過嗎,為什麼動物園裡的紅鶴是不會飛的?
Photo by Antoine Pouligny on Unsplash
雖然所有現代鳥類的共同祖先都會飛,但現今地球上大約有 60 種不會飛翔的鳥類。
擁有飛行能力確實可以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優勢,特別像是逃離捕食者、狩獵及遠距離的旅行;但在擁有飛行能力的同時,他們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包含飛行時消耗的大量體力,也因為為了飛行而限縮的體型及體重。所以,當鳥類不用面對不得不飛行的壓力,經過幾代後,牠們可能就不再飛行,接著在幾千幾百萬年後,他們的身形就會有所變化,來適應「不需要飛」的這個行為,包括企鵝、鴕鳥及鷸鴕(奇異鳥)。
Photo by Wolfgang Hasselmann on Unsplash
但今天的主角,野生紅鶴其實是會飛的呢。

剪翅:動物園的小聰明

Photo by Shannon Potter on Unsplash
如果要替動物園裡的常見鳥類做個明星排行榜,特徵顯眼的紅鶴絕對可以名列前茅。在動物園裡,紅鶴常是在露天池裡單腳站立,沒見過他飛行的我們難免讓人懷疑,其實紅鶴不會飛,但旁邊的說明牌卻可能是這樣寫著的:「雖然紅鶴不是嚴格的候鳥,只在食物短缺、和環境突變的時候遷徙。遷徙中的紅鶴每晚可以用50至60公里的時速飛行600公里(相當於飛越 1.5 倍長的台灣),甚至在白天也會為了避開猛禽類的襲擊而以很高的高度飛行。」究竟,動物園是用了什麼魔法讓紅鶴不飛走呢?
原來,為了飼養在動物園,人們運用了一種技巧:剪翅。
A domestic chicken having its wing clipped to prevent flying away. This is a commonly used and entirely painless procedure. |Source=[http://www.flickr.com/photos/66176388@N00/312056106/ Our Chickens Can Fly!
剪翅就是把一邊的翅膀骨頭剪斷,就像人類被斷掌一樣,即便原來會飛,失去一側翅膀就難以平衡飛行。(附註:上圖為剪羽)

結語:落實動物福利

看到這裡,富有同情心的你是否已經忍不住想拿起電話,打電話給動物園請他們不要再這樣對待鳥類了呢?別衝動! 國際動物園組織近年制定動物福利準則,例如「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AZA)」,就要求成為會員的動物園不能再剪翅。
Photo by Marko Blažević on Unsplash
那麼,我們還會在現代動物園看到露天的紅鶴群嗎?還是可以的,以紅鶴來說,由於他們體型大,需要有10公尺以上助跑距離才能起飛,可以採取不剪翅的方式,縮減園區飼養。
若有機會到動物園,不妨多關心各鳥類的生活環境吧!你會有更多發現的。
主筆:家安老師
編輯:毛毛( 毛毛的動保生活)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按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很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讓我知道你的喜歡~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email:[email protected]/ig:Teacher_Chiaan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2會員
173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家安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細胞的命運,和一個身體的命⋯⋯哪邊更重要呢?」當癌細胞面對白血球的質疑時,我們忽然發現:原來我們都忘了我們是活在微生物的世界。它們才是地球的主宰。
環境教育很難? 人們對環境的關注,不能只用「恐嚇」的,我們也能這麼做:
你有後悔的事情嗎?在這個Undo文化興盛的年代,比起訓誡/嚴禁後悔,現代問題要用現代方式解決——本文告訴你3個訣竅,陪你度過後悔的時刻。
如果接受資優教育意味著變成學科機器,我們有什麼理由讓孩子接受資優教育? 是否將有更多家長在看完電影後「拒絕資優(學校)教育」?
從面授教學到預錄影片、甚至當紅的LIVE直播課程;你覺得教育的下一個創新在哪裡?來《臺灣吧五週年展》看看,想想看。
為什麼推薦你閱讀本文: 誰說上酒吧不能是在「上課」?有時候,我們並不特別想要學什麼,然而獲取新知總讓人快樂。
「細胞的命運,和一個身體的命⋯⋯哪邊更重要呢?」當癌細胞面對白血球的質疑時,我們忽然發現:原來我們都忘了我們是活在微生物的世界。它們才是地球的主宰。
環境教育很難? 人們對環境的關注,不能只用「恐嚇」的,我們也能這麼做:
你有後悔的事情嗎?在這個Undo文化興盛的年代,比起訓誡/嚴禁後悔,現代問題要用現代方式解決——本文告訴你3個訣竅,陪你度過後悔的時刻。
如果接受資優教育意味著變成學科機器,我們有什麼理由讓孩子接受資優教育? 是否將有更多家長在看完電影後「拒絕資優(學校)教育」?
從面授教學到預錄影片、甚至當紅的LIVE直播課程;你覺得教育的下一個創新在哪裡?來《臺灣吧五週年展》看看,想想看。
為什麼推薦你閱讀本文: 誰說上酒吧不能是在「上課」?有時候,我們並不特別想要學什麼,然而獲取新知總讓人快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為了觀賞而被剪翅的鳥兒。
Thumbnail
要列舉出疫情對我們的負面影響,怎麼舉都舉不完,老老少少、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苦衷。說出心中哀愁是重要的,但訴苦後,我們是否還能做些什麼呢?一起來看下面這則故事⋯⋯
Thumbnail
當你是節目的剪接,遇到這一段的原始影片,暫且不考慮任何立場,你會遇到三個問題: 1. 崔健老師的講評太長。 2. 其中有一段和許志安的私底下對話,這段觀眾可能不太感興趣。 3. 這段話的原意其實不太好理解,你需要藉著剪接技巧把資訊修整剩下核心的邏輯,來幫助觀眾抓取這段話的概念。
Thumbnail
上課鐘響起 每次到教室門口 孩子都滿心期待叫著:阿賢老師今天要玩什麼? 今天要剪七巧板!! 有次跟孩子閒聊 孩子:每次都很期待周二的到來 喜歡上課時,阿賢老師丟出的東西 會試著思考、破關 一次次 原本覺得很難的變得簡單 會做的東西也變多了
關於剪頭髮這件事 可以說是歷經了十來年的改革 才有今天的 隨心所欲、能挑哪家店就挑哪家、能燙就燙的爽快感。 大二以前 我的頭髮幾乎都是在家裡解決 在外婆和阿姨的"省錢"說服之下 我總是告訴自己,在家裡剪多棒多好多輕省 但也剪掉這把年紀該有的女孩感 直到我開始有了自主意識 終於想強勢奪回髮與我的掌
晨起臨鏡來梳妝, 鶯啼窗前滿庭芳; 春蕊有芯年年綠, 青絲無意寸寸長; 花逢佳期不忍剪, 君歸何年未堪想; 妾心寄語髮相贈, 情思萬千訴短長。
Thumbnail
如果我未來依舊頂著一頭長髮,「你什麼時候要剪短」這句話依舊會浮現嗎?還是會因為習慣而消散?不論是否存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得努力尋找,去知道想像中的自己,會是甚麼樣子,並且實踐著。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為了觀賞而被剪翅的鳥兒。
Thumbnail
要列舉出疫情對我們的負面影響,怎麼舉都舉不完,老老少少、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苦衷。說出心中哀愁是重要的,但訴苦後,我們是否還能做些什麼呢?一起來看下面這則故事⋯⋯
Thumbnail
當你是節目的剪接,遇到這一段的原始影片,暫且不考慮任何立場,你會遇到三個問題: 1. 崔健老師的講評太長。 2. 其中有一段和許志安的私底下對話,這段觀眾可能不太感興趣。 3. 這段話的原意其實不太好理解,你需要藉著剪接技巧把資訊修整剩下核心的邏輯,來幫助觀眾抓取這段話的概念。
Thumbnail
上課鐘響起 每次到教室門口 孩子都滿心期待叫著:阿賢老師今天要玩什麼? 今天要剪七巧板!! 有次跟孩子閒聊 孩子:每次都很期待周二的到來 喜歡上課時,阿賢老師丟出的東西 會試著思考、破關 一次次 原本覺得很難的變得簡單 會做的東西也變多了
關於剪頭髮這件事 可以說是歷經了十來年的改革 才有今天的 隨心所欲、能挑哪家店就挑哪家、能燙就燙的爽快感。 大二以前 我的頭髮幾乎都是在家裡解決 在外婆和阿姨的"省錢"說服之下 我總是告訴自己,在家裡剪多棒多好多輕省 但也剪掉這把年紀該有的女孩感 直到我開始有了自主意識 終於想強勢奪回髮與我的掌
晨起臨鏡來梳妝, 鶯啼窗前滿庭芳; 春蕊有芯年年綠, 青絲無意寸寸長; 花逢佳期不忍剪, 君歸何年未堪想; 妾心寄語髮相贈, 情思萬千訴短長。
Thumbnail
如果我未來依舊頂著一頭長髮,「你什麼時候要剪短」這句話依舊會浮現嗎?還是會因為習慣而消散?不論是否存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得努力尋找,去知道想像中的自己,會是甚麼樣子,並且實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