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世代下的絕贊作品:《工作細胞特別上映版》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這篇文章想和你分享的事情:
科普動畫《工作細胞》能討論哪些哲學?推薦大家欣賞。

前言:活化,也請冷靜

raw-image
在人的身體中,約有37兆2千億個細胞,日復一日、24小時、365日,精神十足地工作著!——《工作細胞》

2018年引起轟動的科普動畫《工作細胞》上院線了!「為了苦讀生物的妹妹」誕生的超人氣作品用空想式的浪漫,讓大小朋友能無痛認識、甚至牢記身體內關於健康生活。

數量,就是力量的象徵!以量制勝,是細菌最大的美學展現——壞菌。

2020年上映的《強「菌」來襲!人體腸道大騷動!》以漫畫20回開始的經典長篇獨立製作而成,「反派」不僅有位於腸道的壞菌,更有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細胞!然而,就如同Covid-19在世界的疫情狀態,解決之道並非視而不見,而是正確認識。接下來,就讓我們縮小維度,跟著每天「賭上生命,守護生命」的細胞們一起認識《特別上映版》背後的科學和哲學吧!

raw-image

(以下涉及劇情)

壞菌科學力:腸道健康,益菌功不可沒

本次細胞們的工作舞台,在腸道。眾所皆知,人體排氣(屁)會臭,是因為壞菌如幽門桿菌、大腸桿菌等產生大量的屍臭素、含硫及胺類等化合物;但身體的菌種可不只這些。

raw-image
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活在微生物的世界,它們才是地球的主宰。——波哈許,愛達荷大學微生物學家。

根據研究,我們的身體裡微生物與細胞的比值至少是等量、到甚至10倍以上的,人體微生物群系對人類健康來說不可或缺。這些微生物並非都是「對人體有害」,在人體皮膚、腸道等常見的乳酸桿菌和雙岐桿菌,在消化道中可活化免疫系統,分泌抗菌物質來抑制其他的雜菌生長,保護人體。

raw-image

本集許多名場景,包含樹突狀細胞的活化,甚至反敗為勝的關鍵都跟這群小傢伙有關。請大家務必注意腸道健康呀。

癌細胞哲學力:殺1救 37.2 兆的思辨

哪條命需要,哪條命不需要⋯⋯這到底是怎麼定奪的?

癌細胞則是劇中的另一個反派。同樣出自於身體,卻因基因的突變,產生異常增值,癌細胞還會入侵周圍的正常細胞,不斷增值下去。跟著本集主角「細胞」,我們看見身體的大小事,卻也開始思考「癌細胞的正當性」。

raw-image
細胞的命運,和一個身體的命⋯⋯哪邊更重要呢?

出生於身體的癌細胞,面對白血球的質疑時,這麼問他,也是叩問觀眾。生而為「人」,我們有千百個理由做化療,說明身體的「異常」就是該屏除,以維護秩序以正當性。但降到了細胞的層次,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與癌細胞,他們不都是「生命」嗎?有什麼理由說服另一個生命,你的死亡比另一個生命的生更為重要?更何況主角一路拯救的,甚至不是出自於同源的細胞,而是外來者乳酸菌。

一輛失控列車,你要轉軌犧牲一人,還是犧牲五人?
raw-image

這樣的討論像極了「電車難題」,留給所有觀眾思考。

☆推薦活動:和老師玩遊戲 #3:終極審判電車難題!

結語:原來這就是你們生活的世界呀

raw-image
你並不是我要守護的細胞,仔細一看,你是細包啊。 — — 調節T細胞。

我們這樣的多細胞生物,雖然DNA複製的過程中偶有出錯(甚至是每天),但仰賴修復機制而演化至今;即使有些錯誤無法彌補,細胞們會「士可殺、不可辱」地自戕砍掉重練,改正細胞與細包的錯字。這些每天在身體裡的小小爭鬥,其實是我們生命的大大要事!

raw-image
如果可以,我想救你們!——細胞。

誠摯邀請每一個老師、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上戲院,用《工作細胞》認識科學身體、與哲學生命的奧妙。

那我們,下篇評論見囉。

(本文主要劇照由木棉花提供)

☆推薦閱讀:《我們只有10%是人類: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90%細菌》、《人體有多少個細胞? — — 又有多少微生物?》、《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按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很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讓我知道你的喜歡~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email:teacherscomment@gmail.com/ig:Teacher_Chia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家安老師的沙龍
125會員
175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家安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20
「情緒」(emotion)是一種我們都經歷過,卻難以名狀的身心狀態;要如何界定與描述,更是眾說紛紜。
Thumbnail
2021/10/20
「情緒」(emotion)是一種我們都經歷過,卻難以名狀的身心狀態;要如何界定與描述,更是眾說紛紜。
Thumbnail
2021/08/06
熟悉埃及文化的朋友,多少都聽過智慧之神托特(Thoth)的大名⋯⋯不過,你知道嗎:這群在臺灣環境生活地理所當然的智慧之神, 其實是「外來入侵種」唷。
Thumbnail
2021/08/06
熟悉埃及文化的朋友,多少都聽過智慧之神托特(Thoth)的大名⋯⋯不過,你知道嗎:這群在臺灣環境生活地理所當然的智慧之神, 其實是「外來入侵種」唷。
Thumbnail
2021/08/03
「醒醒吧!你其實會飛!」 我們都看過動物園裡的紅鶴在池畔漫步,但你有想過,沒有籠子的他們為什麼不會飛走嗎?
Thumbnail
2021/08/03
「醒醒吧!你其實會飛!」 我們都看過動物園裡的紅鶴在池畔漫步,但你有想過,沒有籠子的他們為什麼不會飛走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在這個病菌橫行、感染危機四伏的時刻, 酒精、消毒水、殺菌劑、抗生素、抗病毒藥… 誰才是我們人類的終極保命武器? 答案或許跌破眾人眼鏡,竟然是微生物自己!   ●這本書裡所講的是我們每天打交道的對象: 微生物,例如細菌(Bakterien)、真菌(Pilz)和病毒(Virus)─ 這是一個非
Thumbnail
★在這個病菌橫行、感染危機四伏的時刻, 酒精、消毒水、殺菌劑、抗生素、抗病毒藥… 誰才是我們人類的終極保命武器? 答案或許跌破眾人眼鏡,竟然是微生物自己!   ●這本書裡所講的是我們每天打交道的對象: 微生物,例如細菌(Bakterien)、真菌(Pilz)和病毒(Virus)─ 這是一個非
Thumbnail
《我擁群像》是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在書中相當稱職地引用許多微生物相關研究,拓展一般讀者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整本書架構清晰、作者頗有文采,加上譯文流暢、編輯合宜,審訂者更相當盡責地適時補充審訂註,因此即使是非專業讀者,閱讀時仍能獲得相當的樂趣。
Thumbnail
《我擁群像》是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在書中相當稱職地引用許多微生物相關研究,拓展一般讀者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整本書架構清晰、作者頗有文采,加上譯文流暢、編輯合宜,審訂者更相當盡責地適時補充審訂註,因此即使是非專業讀者,閱讀時仍能獲得相當的樂趣。
Thumbnail
你,從來不只是你, 而是你,加上一大群微生物。 一本讓祖克柏放床頭、比爾.蓋茲撰文推薦 大開你我眼界的微生物解謎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年度百大注目好書 ●一推出旋即與《自私的基因》共列科普經典 ●《經濟學人》、《史密森尼》雜誌、《科學大眾》、《科學》期刊、《衛報》、《泰晤士報》等二十餘家國際
Thumbnail
你,從來不只是你, 而是你,加上一大群微生物。 一本讓祖克柏放床頭、比爾.蓋茲撰文推薦 大開你我眼界的微生物解謎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年度百大注目好書 ●一推出旋即與《自私的基因》共列科普經典 ●《經濟學人》、《史密森尼》雜誌、《科學大眾》、《科學》期刊、《衛報》、《泰晤士報》等二十餘家國際
Thumbnail
1-1生物的基本構造—細胞 你一定聽過細胞,但卻想不起來裡面在講什麼,對吧?沒關係! 在講細胞之前,我們要先來了解什麼是「生命現象」 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大小或是形狀都不相同,就像狗跟貓,牠們長得不一樣,但是牠們都被叫做生物(這裡的生物泛指動物,微生物、病毒等) 那我們要怎麼分辨是否為生物
Thumbnail
1-1生物的基本構造—細胞 你一定聽過細胞,但卻想不起來裡面在講什麼,對吧?沒關係! 在講細胞之前,我們要先來了解什麼是「生命現象」 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大小或是形狀都不相同,就像狗跟貓,牠們長得不一樣,但是牠們都被叫做生物(這裡的生物泛指動物,微生物、病毒等) 那我們要怎麼分辨是否為生物
Thumbnail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
Thumbnail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