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承認那些討厭的——她終於可以神清氣爽底成為她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某些佛教徒依恃苦修,最終乃在芥子內見須彌。
這恰是初期敘事分析家的意圖所在:
在單一的結構中,見出世間的全部故事
(曾有的量,一如恆河沙數)。
——法.羅蘭巴特《S/Z》

凝固在夏日時光裡的對話
「看過『我的意外爸爸 嗎?」男同事突然問起來。
我們站在陰涼靜謐的走廊,不遠處,椰子樹沐浴在日光之中,湛藍天空下有群山輪廓起伏,歲月兀自生長著。我遍尋不著這個問句的因果。那一天是星期日,身為高中導師的倆人在外雙溪陪伴學生參加大學指考,Covid-19疫情關係,陪考亦有種種條件限制。不過當考試鐘響起、學生專注在試卷內容,我們便可以談一些輕鬆話題。

幾年前影視平台開始上架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我便逐一看盡,因此男同事問起來時,頗能自若應答。他接續說:「成為爸爸以後,再看這部電影很有感觸。」我蠻好奇所謂感觸的實質思考是什麼?他的陳述卻戛然而止,成為沒有答案的命題。

離職一年了。我有意識底提醒自己不要去記掛那些不屬於自己的驕傲和得意,也刻意淡忘奔忙時的強大幹練;至於好多好多挫折和沮喪,曾經刻意隱藏的,則告訴自己「沒關係喲」「如果討厭就說出來」。大約是如此設想,光鮮亮麗的記憶褪色底很快,相對寧靜如漣漪的印象則被招喚而出,例如:那一日凝固在夏日時光裡的對話。

全新的體悟
日前重新複習一遍『橫山家之味』,悻悻然自己未曾奢談是枝裕和,畢竟有好多細膩處是當初著眼於情節流動的我所遺漏。這次注意到一件小小道具:毛豆。劇中飾演母親淑子的樹木希林在火爐前汆燙毛豆,再滾上食用鹽,然後與飾演女兒的江原由希子在餐桌剝除豆莢。「皮膜!毛豆的皮膜要剝乾淨。」母親如此提醒女兒;最後,母親將新炊的白米飯與毛豆、細切蔬菜混拌在一起,變成豐豐富富的、一鍋精彩拌飯。

為了探看樹木希林斜持飯鍋、切拌米飯的十幾秒畫面,我反覆倒轉影片、驚訝於平日因自己疏懶做菜而冷凍庫常備的調味毛豆莢,竟然成為電影中可愛角色。我多半花點時間弄一個肉類主食,同時解凍部分毛豆來搭配白飯成一餐,家人也很快呼嚕呼嚕完食。不過電影中的母親,為了奠祭大兒子,並且招待出嫁的女兒、已婚的小兒子二家人,所以午晚餐各又訂購了高級壽司和鰻魚飯,讓我一邊看電影一邊擔心著,毛豆蔬菜拌飯被冷落該如何是好?

raw-image

亦若是莊周夢蝶
劇中另一個觸動心房的畫面是樹木希林夜晚在起居室追蝴蝶的面容,她認定蝴蝶是大兒子死後的魂魄返回。有人以為那是一位母親的執念、不肯忘卻、繼續恨意;然則莊周夢蝶,作為一個人而能夠栩栩然擁抱蝶之自在,那麼人亦如蝶,蝶豈非人。我想,只要母親對大兒子的思念恆存,無論大兒子以哪一種型態展現在面前,又何必爭論人與蝶的差異。應該悲傷的是,如果有一天母親的記憶不再,大兒子也就真正死亡了,反之,當兩造皆空寂幻滅,遂不再有所謂悲傷的制約。

可能是一部電影、一本小說,或者那些年經歷的事情;慢慢底思索,曲折尋覓,便有了咀嚼生命的時光。多半是家屋尚無人起床的晨間廚房裡,我一邊摸索著備餐,一邊默默底想著,有時候會突然懊悔「唉!不該那麼莽撞的」「如果當初可以換個方式來做?」——心底清楚的是,消逝的無法重來,而曾經亦步亦趨職場意識形態所做下的決定,將是自己尋求獨立過程中游移艱難的痕跡。

溫習那些心愛的
假裝遺忘是不可能,於是把它放在比較後面的位置。勇敢了許多年,暫時就放心去思念,溫習那些心愛的,彷彿春天溫柔的風,混雜了新鮮青草、花蜜清芬、冰融的腐蝕泥土味,就算料峭不禁也要好好感傷。

十年前帶過一輪國中班(2008-2011),九年級下學期分班後(依照我不愛麻煩人的個性)更不好意思去叨擾學生。五年過去,班級裡兩個男孩與我聯繫。

見面那日,藍天白雲浪蕩着,炙熱空氣中有蟬鳴聲和日光滑過。我們尋覓校園陰涼處、扯淡別後種種,還淺談了太陽花運動以及當日社會景況,提到教育時,我感慨台灣以升學為導向的菁英式教育讓不少孩子被聯考綑綁,畢竟「成績沒那麼重要罷。」——「呼!你早說嘛。」其中一個男孩回應了,似乎在表示抗議,我順勢被襯托成保守主義擁護者。眼前兩個曾經青春狂飆的國中生:一個在廁所練跳高而甩壞燈管,一個愛說自己頹廢(噗赤~其實做導師的人看導師班學生都是孩子氣);而今,一個邊就讀台灣大學邊釐清自己的生涯想像,正預備飛往英國學習商業,一個在家人支持下投入服裝設計,已能侃侃談論理念與差異。

多麼優秀可愛的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貌的大人呢?其中一個男孩以為畢業就是分散了,沒意料「終於找到老師了。」他這麼說。師生分別後,此生聚首機會寥寥,過去如此,未來亦然。我忍耐住沒有告訴他們,自己將會一直重溫那些心愛的。

淺淺底感傷那些心愛的,悠悠惦記那些討厭的
回想起來, 把自己活成一個令人討厭的大人的過程中,究竟挪用多少意志力來形塑呢?而自己並非全然無辜可憐,卻是以「沒辦法」「形勢使然呢」來推託。我必須悠悠惦記那些討厭,才能淺淺底感傷那些心愛的,因為相對概念以其相對而存在,如果手臂如港灣將它們通通收攏於心之海洋,更不再有好壞喜悲、不再有執著。

『橫山家之味』電影中的母親角色既含蓄地愛戀丈夫,也輕斥丈夫偏好擺架子,甚至話語中帶點惡毒、不掩飾對間接讓兒子溺水身亡的男人的憤恨。——樹木希林把這個阿嬤年紀的女人詮釋得很大方哦!我幾乎要脫口讚美了,源於歲月磨難並歷練了此角色,讓她到頭來可以神清氣爽的成為她自己。

一個人在廚房忙碌同時思索,不是浸淫在回憶之中,比較像是手持探照燈、走進空間的維度,各個角度去眄睞凝睇,然後驚訝底呢喃:「還可以這樣呀。」一旦精神專注起來,就忘卻繁複無聊的食材處理工序,以及鍋碗瓢盆之清潔刷洗。回過神來還得反覆確認,肥皂報末沖洗了嗎?有沒有哪一隻蝦子尚未剔除腸泥?

如同把舊書翻出來再看一遍,把過去蒐集的食譜再認真複習、動手做做看,便能體會困難得變成簡單,熟稔的竟然生疏不已。不可思議的是,發現自己曾經的誤讀。上星期我從書架高處抽出一本久未使用的飲食書籍,才發現過去誤讀而在麵包整型時犯下錯誤,卻也將錯就錯底出爐過幾多盤麵包(且絲毫不察覺異樣底吃光光)。

讀研究所時為了論文寫作而爬梳不少西方文學理論,「誤讀」正是其一,沒意料這次發生在我身上,看似誤會的詮釋,卻形構另一種詮釋。被誤讀的食譜來自於《吳寶春的麵包祕笈》烘焙完成的麵包如下圖。彷彿世間所有的故事都是原型的變形,人們於是在各色形狀中探求、放大,深深以為如此。
▲歡迎來試試柔軟營養的:新手版南瓜毛豆麵包(吳寶春整形手法)

raw-image

一年前,我等待著男同事對電影的詮釋而沒有著落。之後我也疑惑過自己還能有什麼詮釋呢?『我的意外爸爸』電影主情節是兩個家庭在同一天產下男嬰,卻因為醫院護士刻意為之,而調換彼此的孩子。這是一個命運捉弄人的故事。

在偶然與巧合的故事設定下,讓角色去呈現那些未可知的親情探索、情緒張力,以及導演倫理觀。電影呈現的是保守中略帶一點點開闊的現代感,並且以動人的日常美學去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心,類似微風中的叮鈴、叮鈴、叮鈴。

❤ 謝謝閱讀!喜歡這篇文章,請拍拍手、按愛心,追蹤「陪孩子看看書」
✿ 閱讀更多關於一個成年人必須認真想想的文章(按下即可)
防疫生活裡的親子公民課:漢娜.鄂蘭《責任與判斷》、《安妮的日記》
可愛的蔬菜——來自天地的賜予,所以珍重欣喜底好好吃掉它
蔓越莓優格戚風蛋糕——為每一個認真過日子的大人保留安靜時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5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陪孩子看看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許婉姿的沙龍
121會員
101內容數
這是一段圓夢的旅程。許多年前,我在省女宿舍裡閱讀了作家三毛《傾城》,似乎就在升學苦悶中看見一扇通往遠方的窗,明亮,絢彩,緩慢的愛,因而逐漸迷戀上南歐國家西班牙。往後十年,我壓縮時間(在正規學業和工作之餘)學習西班牙語,閱讀大量西班牙導遊書,直到銀行存款和勇氣儲值足夠了,我就飛向夢中的西班牙。
許婉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20
當每個孩子奮力衝過青少年,逐漸茁壯成熟,變成有模有樣的大人。是否也願意歡喜底回頭看看?那些長大的過程耗費了多少氣力,如同花朵綻放的鮮妍美麗。如此想法下,我寫作了〈青春一條路〉。
Thumbnail
2021/12/20
當每個孩子奮力衝過青少年,逐漸茁壯成熟,變成有模有樣的大人。是否也願意歡喜底回頭看看?那些長大的過程耗費了多少氣力,如同花朵綻放的鮮妍美麗。如此想法下,我寫作了〈青春一條路〉。
Thumbnail
2021/10/13
一位美髮師的故事。她從五十年代開業至今,美髮店位於社子(台北士林區),手藝精湛,至今尚無法退休(應客人要求只好一直經營下去)。偶爾,她回憶似的聊聊自己超過七十歲的人生經歷,擺盪在事業和家庭之間,逐漸茁壯強韌的生命力,讓身為消費者、也是聽眾的我,只是洗剪頭髮,竟然身心都乾淨充沛,於是決定提筆寫下。
Thumbnail
2021/10/13
一位美髮師的故事。她從五十年代開業至今,美髮店位於社子(台北士林區),手藝精湛,至今尚無法退休(應客人要求只好一直經營下去)。偶爾,她回憶似的聊聊自己超過七十歲的人生經歷,擺盪在事業和家庭之間,逐漸茁壯強韌的生命力,讓身為消費者、也是聽眾的我,只是洗剪頭髮,竟然身心都乾淨充沛,於是決定提筆寫下。
Thumbnail
2021/08/30
波士頓,一座優雅的美國城市。我曾經因工作而短暫居住於此,記憶中它充滿學術氣息,清淡而透亮。 麻州波士頓薩默維爾Somerville窄小流暢的街道、樸素保守的淡彩雙層樓房、一點點老鏽的地鐵站、夜晚霓紅閃爍的電影院,中心廣場旁不很多餐廳商店銀行牙科,少量的連鎖品牌,都一見著迷,如此難以忘懷。
Thumbnail
2021/08/30
波士頓,一座優雅的美國城市。我曾經因工作而短暫居住於此,記憶中它充滿學術氣息,清淡而透亮。 麻州波士頓薩默維爾Somerville窄小流暢的街道、樸素保守的淡彩雙層樓房、一點點老鏽的地鐵站、夜晚霓紅閃爍的電影院,中心廣場旁不很多餐廳商店銀行牙科,少量的連鎖品牌,都一見著迷,如此難以忘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媽媽不在的故鄉,在心中,還是心靈的依歸嗎?
Thumbnail
如果媽媽不在的故鄉,在心中,還是心靈的依歸嗎?
Thumbnail
或許我沒有看過樹木希林的作品,也不了解她的生平,隱約只知道她在日本演藝界具有一定地位,國際影壇上也可說很有知名度。 她離開之後,出版社特別收集她歷年來接受訪問或活動間的經典語錄集結出版。這邊來分享我在閱讀期間滿有感觸的十則語錄。
Thumbnail
或許我沒有看過樹木希林的作品,也不了解她的生平,隱約只知道她在日本演藝界具有一定地位,國際影壇上也可說很有知名度。 她離開之後,出版社特別收集她歷年來接受訪問或活動間的經典語錄集結出版。這邊來分享我在閱讀期間滿有感觸的十則語錄。
Thumbnail
過年時觀賞了尚未看過的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沒想到看完無比喜歡。慢火燉煮的、油鍋亂炸的、萬絲千縷的,親情、恨意與追憶。 看似是和家庭有關的主題(非常契合春節),腦海浮現出楊德昌的《一一》,同樣是融合許多想說的故事,卻又融洽地呈現出每個人各種立體多面的情感。 關於散步 互相牽絆 剪不斷理還亂
Thumbnail
過年時觀賞了尚未看過的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沒想到看完無比喜歡。慢火燉煮的、油鍋亂炸的、萬絲千縷的,親情、恨意與追憶。 看似是和家庭有關的主題(非常契合春節),腦海浮現出楊德昌的《一一》,同樣是融合許多想說的故事,卻又融洽地呈現出每個人各種立體多面的情感。 關於散步 互相牽絆 剪不斷理還亂
Thumbnail
曾經瞥見一個說法是「現在還能收到來自祖父母的關心,你是很幸運的人。」8月22日,祖父母節,今天問候阿公阿嬤了嗎? 回想起你的祖父母,腦中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是爐灶上燉得熟軟的控肉?是萬金油擦在磕碰傷上的涼感?還是他們毫不掩飾的溺愛?
Thumbnail
曾經瞥見一個說法是「現在還能收到來自祖父母的關心,你是很幸運的人。」8月22日,祖父母節,今天問候阿公阿嬤了嗎? 回想起你的祖父母,腦中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是爐灶上燉得熟軟的控肉?是萬金油擦在磕碰傷上的涼感?還是他們毫不掩飾的溺愛?
Thumbnail
從觀賞導演枝裕和的電影而發想,那些生命中所遇見的喜歡和不喜歡,畢竟命運總愛捉弄人,隱瞞豈是長久之道?人生不吐不快意。有一天我們必須誠實以對,用自己歷練過的智慧來掀揭所討厭的、來正視所心愛的,而後有通通收攏的勇敢氣度,這就是包容吧。
Thumbnail
從觀賞導演枝裕和的電影而發想,那些生命中所遇見的喜歡和不喜歡,畢竟命運總愛捉弄人,隱瞞豈是長久之道?人生不吐不快意。有一天我們必須誠實以對,用自己歷練過的智慧來掀揭所討厭的、來正視所心愛的,而後有通通收攏的勇敢氣度,這就是包容吧。
Thumbnail
我鮮少看日本電影,因此不是很熟悉常參與電影演出的樹木希林。一開始想讀這本書,單純是被書店的文案和漂亮的包裝吸引。這本書在圖書館非常炙手可熱,排了好幾個月才等到取書通知,所以我連翻閱都沒翻閱,就匆忙去取書。沒意識到簡介所謂的120則人生語錄是甚麼意思,逕自以為它是本自傳呢。直到翻開才發現,是精選格言啊
Thumbnail
我鮮少看日本電影,因此不是很熟悉常參與電影演出的樹木希林。一開始想讀這本書,單純是被書店的文案和漂亮的包裝吸引。這本書在圖書館非常炙手可熱,排了好幾個月才等到取書通知,所以我連翻閱都沒翻閱,就匆忙去取書。沒意識到簡介所謂的120則人生語錄是甚麼意思,逕自以為它是本自傳呢。直到翻開才發現,是精選格言啊
Thumbnail
面對至親的逝去,要如何止痛療傷?對擅長家庭倫理劇的是枝裕和導演而言,拍電影是屬於他的面對方式。《橫山家之味》是是枝裕和導演遭逢母親過世時,寫下的電影。他將懊悔變成了電影的文宣「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人生は、いつもちょっとだけ間に合わない)」,寫在筆記本第一頁,開始了這齣電影的劇本創作。
Thumbnail
面對至親的逝去,要如何止痛療傷?對擅長家庭倫理劇的是枝裕和導演而言,拍電影是屬於他的面對方式。《橫山家之味》是是枝裕和導演遭逢母親過世時,寫下的電影。他將懊悔變成了電影的文宣「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人生は、いつもちょっとだけ間に合わない)」,寫在筆記本第一頁,開始了這齣電影的劇本創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