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可愛的蔬菜——來自天地的賜予,所以珍重欣喜底好好吃掉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許婉姿)
在工商業小城裡出生、成長,我熟悉的風景莫過於商店街和鐵皮屋工廠,直到二十出頭,小城經濟型態逐漸變化,河景、綠疇、遠山,才慢慢進入日常眼簾。這時候,父親也嘗試在住家透天厝頂樓栽植一些蔬果,例如:小黃瓜,番茄,草莓,山葵。
我忙碌於自己的工作與愛情,乃至於後來建立的小家庭,幾乎不上頂樓去探看植物,然而父親經常大方送出屬於他的豐收。——做女兒的也不客氣通通打包。
三十歲後重讀豐子愷散文,約略是經歷了世事艱難,倏忽明白了豐子愷護生之不易,尤其一段書寫其恩師李叔同(當時已是弘一法師)來訪時倆人相處片刻,睡破蓆子、咀嚼蘿蔔乾,儘管是簡單的敘述文,我卻反覆閱讀,深深感動。
懷孕第二胎時,我格外臃腫暈眩,尤其無法長途搭車旅行。正逢新春,遂讓先生帶大兒子返回屏東圍爐,自己則留在台北。當年味濃厚起來,我去書店翻書也蠻好的。不知道為什麼?那日所購買書籍有一本圖文書《小森時光》。深夜,窗外煙花絢爛了天空,我趟在床上看女主角市子把任一種該日成熟的農作物,摘採並烹煮為該日餐食,心底似乎有一種微妙感跟著流宕。可能是鄭重其事,或者與資本世界作對的觸動吧。
受了李叔同與市子所啟發,爾後,輾轉周折來到我小小廚房裡的肉魚蔬果,都予以珍重欣喜底迎接,就算我依舊不走逛菜市場也不愛做菜。
今年略有疫情,爸爸如常在頂樓照料植物,有收成的時候,便摘採一些拿來放置在我公寓門口,按了電鈴後離開。一次,電鈴聲響我立刻衝去開門,爸爸就載著安全帽和口罩、站在玄關外,對屋內大喊二個孫子的小名,等候倆小跳出來跟他揮揮手、說一聲:「阿公你好。」
我把蔬果提到水龍頭下沖洗,再吹吹風扇。美濃瓜、西瓜直接剖半吃淨,小番茄則微烤後油漬密封,至於那些必須與時間賽跑、食用殆盡的翠綠菜葉,除了汆燙,弄成溫沙拉,不妨調理成可以稍微延長時間,或者冷凍保存的食品。(湯種秋葵麵包
每年豐收的植物不盡相同。今年夏天,父親送來較多韭菜,我估量摸索著,那就壓成韭菜餅,以及韭菜盒子吧,再一片片收拾在冰箱裡,改天喝肉湯時就烤熱幾片搭配著飲食,讓日子繼續油膩營養。
▲簡易版韭菜盒子。
只要三項材料:韭菜、雞蛋、粉絲(豬絞肉可省略)。加入鹽、香麻油、白胡椒稍微調味(先放淡味道,食用時再另添鹹辣醬)。均勻攪拌後,用薄蛋餅皮包裹起來,並且像包水餃那樣摺一圈蕾絲花邊,就完成了。
(photo by 許婉姿)
▲造型版韭菜餅。
假日早餐經常是鬆餅,但家中小孩不愛Waffle格子鬆餅,都指定Pancake平底鍋鬆餅,偏偏我手藝差,煎出起來不是橢圓、就是歪斜,總也不夠圓弧。索性使用銅鑼燒烤盤,不再為難自己。這個烤盤用來壓韭菜餅也恰恰好。
調製一份萬用蔬菜餅麵糊(粉類 1:水分 1)(可以用一二顆雞蛋取代部分水量),然後將韭菜切小段全部和入,再加一點自己喜歡的味道,就可以倒入烤盤了。
(photo by 許婉姿)
大師們用鍋子即可以煎煮出雙面金黃的蔬菜餅,不需要像我這樣麻煩弄一來機器再把麵糊倒來翻去。記得婆婆生前就是一位廚藝奇佳的女子,各類備料繁多的料理能夠完成,踏進她的廚房,每每不可思議於廚具和小家電極其有限,就連碗盤調羹也是實用為上。那些宴客菜餚都能從一個大炒鍋裡變化而出,彷彿嫻熟功夫的女俠,看似輕輕出招,便讓左右之人敬佩萬分;而那些炫技是多餘的。
最後,獻上可愛又健康的「地瓜葉螺旋吐司」(連結,按下)。前日爸爸送來地瓜葉和空心菜,我們小家庭短時間消化不了那麼多,遂將部分菜葉攪打成泥,混入麵糰,烘焙成兩條十二兩吐司。
原以為滋味如青草,但吃起來只是普通白麵包、柔柔軟軟的澱粉食物而已。當然,家中小孩不免要奇怪吐司的顏色,我說,那是水彩不小心打翻了,染成綠綠的。
(photo by 許婉姿)
*更多好吃麵包食譜:青江菜吐司白米飯麵包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拍拍手、按愛心,記得追蹤「陪孩子看看書」。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9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陪孩子看看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9會員
101內容數
這是一段圓夢的旅程。許多年前,我在省女宿舍裡閱讀了作家三毛《傾城》,似乎就在升學苦悶中看見一扇通往遠方的窗,明亮,絢彩,緩慢的愛,因而逐漸迷戀上南歐國家西班牙。往後十年,我壓縮時間(在正規學業和工作之餘)學習西班牙語,閱讀大量西班牙導遊書,直到銀行存款和勇氣儲值足夠了,我就飛向夢中的西班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婉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子並不惱人,卻揮之不去那些細細喧譁的聲音,彷彿遠方的鑼鼓鞭炮、隔了幾條街道的宮廟煙火。我在想,是否每一個認真過日子的大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安靜時光?
吐司出爐了,形狀和氣味還可以,順便體會到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舒暢感,約莫像是面對有陽光和微風照撫的海洋吧。 星期日,雙北三級防疫生活第九天,聽聽珍藏的音樂,打起精神繼續翻過日曆後跨入第十天。
那麼多年過去,我才發現自己承襲了來自爸爸媽媽的家鄉滋味。儘管是一座我未曾踏實生活過的中部小鎮,卻因為孩提時期跟著大人吃,久之成習慣,遂以為都是熟悉的滋味,也不去追問自己喜歡與否。 復刻鹿港滋味,毋寧是從敘述往日生活的文字裡,擷取一種消逝的味道,屬於童年的甜蜜記憶。
而今,工作之餘走逛書店是生活常態,也試圖把閱讀一事之樂趣分享給孩子。曾經好奇自己習慣之所由來?回首過去,大約是少女時期意外走入仍是書店街的重慶南路,而開啟另一種視野的人生旅程吧。
日子並不惱人,卻揮之不去那些細細喧譁的聲音,彷彿遠方的鑼鼓鞭炮、隔了幾條街道的宮廟煙火。我在想,是否每一個認真過日子的大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安靜時光?
吐司出爐了,形狀和氣味還可以,順便體會到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舒暢感,約莫像是面對有陽光和微風照撫的海洋吧。 星期日,雙北三級防疫生活第九天,聽聽珍藏的音樂,打起精神繼續翻過日曆後跨入第十天。
那麼多年過去,我才發現自己承襲了來自爸爸媽媽的家鄉滋味。儘管是一座我未曾踏實生活過的中部小鎮,卻因為孩提時期跟著大人吃,久之成習慣,遂以為都是熟悉的滋味,也不去追問自己喜歡與否。 復刻鹿港滋味,毋寧是從敘述往日生活的文字裡,擷取一種消逝的味道,屬於童年的甜蜜記憶。
而今,工作之餘走逛書店是生活常態,也試圖把閱讀一事之樂趣分享給孩子。曾經好奇自己習慣之所由來?回首過去,大約是少女時期意外走入仍是書店街的重慶南路,而開啟另一種視野的人生旅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次只要去哥本哈根的亞超,看到韭菜就會忍不住想買,那韭菜香真的無法抵抗 (不懂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吃韭菜,覺得韭菜很臭),所以儘管價錢不算便宜,但每次去每次都會抓個兩小包回家。 前天晚餐吃什麼呢? 既然有韭菜,當然就是韭菜料理了,自己好喜歡吃韭菜盒子,所以 Danielson 就再次用懶人法做韭菜盒
Thumbnail
慈光乍晴,處處微美。我勤奔到店裡,工作之餘,阿姨分我喝蔓越莓,酸到淚湧了出來,我額外加了點濃摯的蜜意,味道格外搭配,可以歡受了。媽媽不久有了空閒,便教我炸地瓜,先大火熱油一段時間,再調小火慢慢來,地瓜才會酥脆不油膩,腦海浮動著想法,行遍過艱危的人生,心勁就會更堅貞不移。 大舅忽傳來一句金典,甘藷落
Thumbnail
朝光英英挺拔出鞘協和,就連愁重的雲霜都被粉碎,慢慢地飄逝了。我騎上寬心的大道,生命永久順適過,更不會陷落狹徑裡的荒野雜亂,受阻受災。不久,便疾馳到店裡,辛勞一番,直到午後,二姊煎起土雞蛋,給了我一份,我戳破蛋黃,就流溢出深濃的蛋液,沉吟地想,破了一層迷惘,直至成熟盛開,也擁有了全新的異彩。 隨後爸
Thumbnail
原來浇花好治癒,淋完整個院子就是一個體力活 難怪大家都用空瓶子收集水,真的需要用很多水 腳踩在柔軟的草上好舒服,喜歡那個味道 雖然院子不大但在自己的院子裡還是挺舒服的 我終於可以從院子採摘新鮮薄荷和迷迭香做cocktail了,以後還可以摘菜和摘水果 美美的 看著菜苗一天天長大就是賞心樂事
Thumbnail
玉米,在我們家似乎和其他的青菜有著不同的特殊地位。青菜負責提供營養、維持日常所需,而玉米則是用甜甜的香氣、QQ的口感擄獲大家的味蕾,為生活增添幸福的感覺。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點心,最適合下午放學回到家肚子咕嚕咕嚕叫的小朋友。因此每年春夏之際,一聲「阿媽種玉米給你吃!」或許就是我家阿媽疼孫的方式吧。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爸媽步入老年後越來越愛吃蔬食料理,今次帶全家來吃 仙桃素 的高級素食饗宴,爸媽新改觀並對蔬食料理有了新的認識。推薦給所有喜歡蔬食料理的人!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木瓜的故事   二十幾年前,住台南縣新市鄉大社村的大舅舅開始種網室木瓜。大舅舅種的木瓜外觀漂亮又好吃,那時候連外公種在庭院的絲(菜)瓜也大又長又好吃。   有次我問外公怎樣才能把絲瓜種這麼好?   外公很得意的說,他都是偷拿舅舅種木瓜的牛奶肥來澆他的菜瓜,所以才會長這麼好!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次只要去哥本哈根的亞超,看到韭菜就會忍不住想買,那韭菜香真的無法抵抗 (不懂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吃韭菜,覺得韭菜很臭),所以儘管價錢不算便宜,但每次去每次都會抓個兩小包回家。 前天晚餐吃什麼呢? 既然有韭菜,當然就是韭菜料理了,自己好喜歡吃韭菜盒子,所以 Danielson 就再次用懶人法做韭菜盒
Thumbnail
慈光乍晴,處處微美。我勤奔到店裡,工作之餘,阿姨分我喝蔓越莓,酸到淚湧了出來,我額外加了點濃摯的蜜意,味道格外搭配,可以歡受了。媽媽不久有了空閒,便教我炸地瓜,先大火熱油一段時間,再調小火慢慢來,地瓜才會酥脆不油膩,腦海浮動著想法,行遍過艱危的人生,心勁就會更堅貞不移。 大舅忽傳來一句金典,甘藷落
Thumbnail
朝光英英挺拔出鞘協和,就連愁重的雲霜都被粉碎,慢慢地飄逝了。我騎上寬心的大道,生命永久順適過,更不會陷落狹徑裡的荒野雜亂,受阻受災。不久,便疾馳到店裡,辛勞一番,直到午後,二姊煎起土雞蛋,給了我一份,我戳破蛋黃,就流溢出深濃的蛋液,沉吟地想,破了一層迷惘,直至成熟盛開,也擁有了全新的異彩。 隨後爸
Thumbnail
原來浇花好治癒,淋完整個院子就是一個體力活 難怪大家都用空瓶子收集水,真的需要用很多水 腳踩在柔軟的草上好舒服,喜歡那個味道 雖然院子不大但在自己的院子裡還是挺舒服的 我終於可以從院子採摘新鮮薄荷和迷迭香做cocktail了,以後還可以摘菜和摘水果 美美的 看著菜苗一天天長大就是賞心樂事
Thumbnail
玉米,在我們家似乎和其他的青菜有著不同的特殊地位。青菜負責提供營養、維持日常所需,而玉米則是用甜甜的香氣、QQ的口感擄獲大家的味蕾,為生活增添幸福的感覺。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點心,最適合下午放學回到家肚子咕嚕咕嚕叫的小朋友。因此每年春夏之際,一聲「阿媽種玉米給你吃!」或許就是我家阿媽疼孫的方式吧。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爸媽步入老年後越來越愛吃蔬食料理,今次帶全家來吃 仙桃素 的高級素食饗宴,爸媽新改觀並對蔬食料理有了新的認識。推薦給所有喜歡蔬食料理的人!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木瓜的故事   二十幾年前,住台南縣新市鄉大社村的大舅舅開始種網室木瓜。大舅舅種的木瓜外觀漂亮又好吃,那時候連外公種在庭院的絲(菜)瓜也大又長又好吃。   有次我問外公怎樣才能把絲瓜種這麼好?   外公很得意的說,他都是偷拿舅舅種木瓜的牛奶肥來澆他的菜瓜,所以才會長這麼好!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