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品牌的整建與經營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前陣子發了兩篇文章,分別是談論「社群經營的技巧」與「面對質疑的態度」,而後我又荒廢了社群經營好一陣子。

其中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當我開始應對社群經營的種種問題,並且去處理的時候,我發現耗費的時間成本很高,而這些時間成本,同時降低了生產「有效內容」的效率。

所以我又開始思考,在前篇文章當中我提出的幾個觀點,也就是「要投注時間與精神去建立客群的信任度,一開始是不會有收益的」、「跟上議題,並且採取行動」等等。

我自己在做的過程中發現,這些東西耗費的時間成本,真的不是一般的高,尤其是連思緒也投注上去時,那就更無法衡量了。

思考與觀察:找出個品經營的關鍵與問題



透過思考、觀察與紀錄,將策略性與效率的管道找出。(示意圖)

透過思考、觀察與紀錄,將策略性與效率的管道找出。(示意圖)

在這樣的歷程中,我產生的疑問是,「要如何進行有策略性,且具有效率的的個人品牌經營模式?」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即是因為衡量上面的要點之後,我發現社群經營的策略是有必要進行調整的,不過也因為最近常在寫一些偏學術性質的文章,所以又把社群擱置了一段時間,這段期間把之前臉書粉專、IG帳號的一些舊東西都清乾淨,我覺得像是一種「去蕪存菁的打掉重練」。

它就這樣擱置在那邊,我一連思考好幾天,關於整個個人品牌要重新建立與整頓,我需要做些什麼樣策略上的調整,並且含括我上述疑問提到的「策略性」與「效率」。

一個有信度與效度的個人品牌是要長久經營的,勢必不能只是像上次的初步策略一樣,快速吸引潛在客群的注意力,但是我發現這個注意力只能是一時的,加上上一次的社群經營操作是在臉書的平台上,而我自己在臉書發的文章定向很分散,也自然沒有辦法留住客群的注意力,甚至持續追蹤這個平台。

所以,我的第一個步驟是品牌的「統整」與「聚焦」,統整,基本上就是將我自己這個個人品牌中,希望進行行銷的服務/專業領域統合,將手邊有的資源整理在一起,在這個統整的動作時,我也去架設了一個偏介紹性質的個人網站。



在這個網站當中,主要是「統整」我在經營個人品牌上的優勢能力,與曾經有過的經驗/作品彙整,例如文學創作的部分,就將曾出版過的小說與購書連結、正在募資中的詩集、網站上連載的小說等等彙集,專欄的部分就將與民眾新聞網合作撰稿的「心理室專欄」整理連結,也放上之前在臉書發布的專題文章。

在統整這些的過程中,也順帶要思考一件事,就是如何將這個個人品牌「聚焦」?

我在觀察我自己社群的時候,我發現我生產的內容常常都是過於分散的,並且沒有一個「主軸」。

在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我開始去找其他也在經營個人品牌的社群經營者,他們多少都有幾個比較明確的品牌定位,這通常與專業、職業有關,當然,也有一部分是關於「個人特質」,例如東默農老師最近的文章中談論的「做自己」,還有幾篇文章中都有提到的,關於個人品牌中的「人設」,都讓我不斷的在思考,要如何去整合,並且透過聚焦,放大自己的優勢。

在思考的期間,我也看到前關鍵評論網主編小羊,最近開始經營的IG帳號,他的定向就是「學習家」,這個定向可以發展很廣義的內容,例如原子習慣、奧運選手名言、體育改革等等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同時都可以扣合回「學習」這個定位。

個人品牌=專業+特質+經驗


經營個人品牌,要讓三者加成達到最大效益

經營個人品牌,要讓三者加成達到最大效益


這是我觀察了上述許多現象之後,統整出來的品牌公式,要成功的在廣泛的社群當中,行銷自己的個人品牌,靠的就是這三項的缺一不可。

  • 專業:核心發散法

專業不用說,就是鎖定在自己個人品牌中的專業能力領域,以我自己來看,就是文學、心理學兩大主要的領域,教育、社論、商管思維、行銷、財經、影視等等則是會結合的次要領域。

在這部分,我採用的策略是「核心發散」,關於這點,基本上就是集中一至兩個核心專業,並且透過這些專業去互相結合,或者帶進次要領域,去思考如何生產出可以行銷的價值內容。比如我最近看到 大人學 上的一門課程,叫做「專案心理學」,就是結合了「專案管理」與「心理學」兩個專業生產出的價值內容。

而在我自己生產的內容當中,如「影視心理學」,就是跨領域結合的實例內容,通常跨領域內容的結合如果夠有創意,可能還會變成一門「個人品牌專屬」的學問與專業,這也是在經營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去接收新的資訊,發掘,思考各種可能性,也呼應到前面說的內容,不要偏離主軸,而是「在主軸當中求新求變」。


  • 特質:你是誰,與你想帶出什麼?

再來是特質的部分,也是我在思考這些事情時,最迷惘的地方,在個人品牌當中「是個什麼樣的人」,有時候比「有著什麼樣的專業」更來得重要。在我的個人品牌經營當中,我個人覺得,這一環是我最大的缺失,於是我整理出了幾個形容。

「挑戰」、「堅持」、「深度」、「自信」、「意志力」。這些可以稱作個人品牌的特質,又可以說是品牌精神,也就是要透過品牌,傳遞的內在意念與價值。

在企業廣告或者產品行銷時,這些品牌精神是透過「產品」體現的,而在個人品牌當中,這些是透過「個人」與生產的「價值內容」一起去體現。

當然我發現在體現這些的時候,容易出現很多「心口不一」的部分,這時候就要自我審視,因為個人品牌在行銷的過程當中,會不斷的被受眾審視,如果一個社群經營者缺乏自我審視,那很可能就會走在自己的盲點中而不自知。

  • 經驗:結合專業與特質的證明

最後一個是經驗,這個經驗並不只是一般的經驗,而是「特別的經驗」、「能夠引起共鳴的經驗」,並且這樣的經驗要結合前面的兩者,既有專業,又能夠體現特質。

以我自己來看,就是「十六歲成為公開班講師」、「獨立出版作品」、「擔任民眾新聞網的心理室專欄作者」、「與劇本殺工作室合作」、「接受podcast訪談」、「擔任家教」、「接案經驗」、「台積電新詩三獎」等等。

這些經驗都是專業的體現與堆疊,結合我上述提到的特質,會增加個人品牌的一致性與說服力,並且某些經驗(例如得文學獎),也是專業的一種證明。

以下的影片訪談即是關於我的經驗部分。



跟上議題潮流與受眾的定向

在個人品牌中培養的受眾定向,也就是受眾會「期待」這樣的個人品牌生產出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品質必須有效率,排程與一致性。

加上時事與議題的潮流(例如前陣子的奧運),並且「策略性」的挑選時機與方式,進行社群互動,這部分在前篇文章當中有提到,而關於「效率」的部分,我認為是要在社群互動的過程中,減低一些與主軸不相關的事務,進而達到策略化經營的目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秋逸靈的沙龍
33會員
18內容數
秋逸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3
心理效應都是在認知與情緒當中發生的,尤其是在投資市場,恐懼、貪婪、跟風等等的,都是在投資市場上常常出現的心理現象,在這篇文章中會進行解析與探討。
Thumbnail
2022/01/23
心理效應都是在認知與情緒當中發生的,尤其是在投資市場,恐懼、貪婪、跟風等等的,都是在投資市場上常常出現的心理現象,在這篇文章中會進行解析與探討。
Thumbnail
2021/09/18
在投資的操作當中,我們常聽到要停損、停利,停利的狀況不少見,但是關於停損的部分,往往會出現一個景況,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麼明明知道該項投資商品的獲利會一直下跌,甚至賠光本金,卻依然有許多的投資人會繼續堅持續抱該項投資商品?
Thumbnail
2021/09/18
在投資的操作當中,我們常聽到要停損、停利,停利的狀況不少見,但是關於停損的部分,往往會出現一個景況,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麼明明知道該項投資商品的獲利會一直下跌,甚至賠光本金,卻依然有許多的投資人會繼續堅持續抱該項投資商品?
Thumbnail
2021/09/12
前一篇,我們談過了前提為「理性」的賽局理論、在各種賽局當中適用的均衡策略,但是顯然在我上文中提及的「理性條件」與「非理性條件」共同構成一個情境時,賽局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為我們只能夠針對理性條件,且大多以量化的模式來計算。
Thumbnail
2021/09/12
前一篇,我們談過了前提為「理性」的賽局理論、在各種賽局當中適用的均衡策略,但是顯然在我上文中提及的「理性條件」與「非理性條件」共同構成一個情境時,賽局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為我們只能夠針對理性條件,且大多以量化的模式來計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個人品牌的建構與經營成為事業成功的關鍵要素。近期閱讀了一本令人深感啟發的著作,題為《自造成功:提升營收與所得的個人品牌經營術》。這本書通過系統性的分析和深刻的見解,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個人品牌建構指南。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個人品牌的建構與經營成為事業成功的關鍵要素。近期閱讀了一本令人深感啟發的著作,題為《自造成功:提升營收與所得的個人品牌經營術》。這本書通過系統性的分析和深刻的見解,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個人品牌建構指南。
Thumbnail
有些學員夥伴會問:「個人品牌是不是就是自媒體經營?就是等同於我經營社群媒體po po文?」到底兩者是不是一樣?如果不同,又有甚麼相異呢?讓Cynthia透過這篇文章說明。
Thumbnail
有些學員夥伴會問:「個人品牌是不是就是自媒體經營?就是等同於我經營社群媒體po po文?」到底兩者是不是一樣?如果不同,又有甚麼相異呢?讓Cynthia透過這篇文章說明。
Thumbnail
社群可以分成三種屬性: 共同興趣愛好:電影、動漫、健身、運動、美妝......運用共同話題凝聚人氣。 新媒體:透過新聞、評論等內容,運用民眾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渴望,結合既有媒體輔助,傳遞資訊。 公眾人物/知名品牌 臉書觸及法則=C*P*T*R Creater:貼文是誰發的,而且過往你們彼此互動狀況如
Thumbnail
社群可以分成三種屬性: 共同興趣愛好:電影、動漫、健身、運動、美妝......運用共同話題凝聚人氣。 新媒體:透過新聞、評論等內容,運用民眾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渴望,結合既有媒體輔助,傳遞資訊。 公眾人物/知名品牌 臉書觸及法則=C*P*T*R Creater:貼文是誰發的,而且過往你們彼此互動狀況如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時代,建立個人品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到底要怎麼開始,卻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情。當然,我在開始寫作之前,也不知道要怎麼做這件事,但是在我寫作之後,就開始清楚了建立個人品牌的脈絡。 這邊有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你會問說:要怎麼樣建立個人品牌?那我會反問你:你建立個人品牌之後想要做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時代,建立個人品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到底要怎麼開始,卻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情。當然,我在開始寫作之前,也不知道要怎麼做這件事,但是在我寫作之後,就開始清楚了建立個人品牌的脈絡。 這邊有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你會問說:要怎麼樣建立個人品牌?那我會反問你:你建立個人品牌之後想要做
Thumbnail
「擁有個人品牌的人,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紅利收穫者,一個人能否成功實現逆襲,獲得影響力和商業價值,都離不開個人品牌!」。以我自己為例,我便是靠著多年來筆耕不墜、經營個人品牌,才有機會出了兩本書、在《換日線》和《關鍵評論網》開設專欄,推出個人品牌教練課程,並逐步建立14種多元變現管道,實現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Thumbnail
「擁有個人品牌的人,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紅利收穫者,一個人能否成功實現逆襲,獲得影響力和商業價值,都離不開個人品牌!」。以我自己為例,我便是靠著多年來筆耕不墜、經營個人品牌,才有機會出了兩本書、在《換日線》和《關鍵評論網》開設專欄,推出個人品牌教練課程,並逐步建立14種多元變現管道,實現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Thumbnail
如何打造出有影響力又能獲利的個人品牌呢? 這本書有整理出定位、技能、行銷、獲利、願景五大步驟,每個步驟都講得很詳細,並帶入作者自身的例子,加深讀者的理解,透過這五大步驟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打造出專屬的個人品牌。 內容非常豐富,含金量高,而且整理得非常詳細,看得出都是作者真心的建議,很推薦此書!
Thumbnail
如何打造出有影響力又能獲利的個人品牌呢? 這本書有整理出定位、技能、行銷、獲利、願景五大步驟,每個步驟都講得很詳細,並帶入作者自身的例子,加深讀者的理解,透過這五大步驟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打造出專屬的個人品牌。 內容非常豐富,含金量高,而且整理得非常詳細,看得出都是作者真心的建議,很推薦此書!
Thumbnail
建立品牌知名度,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棘手的工作項目,但如果做的好,隨著忠誠度高的消費者定期造訪,您會發現公司在推出任何新服務或商品時,將會更如魚得水,進而帶動利潤提昇、業績成長。 找出適合您的品牌形象 我們的品牌代表什麼? 我們的目標客戶是誰? 我們如何定位自己? 誰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的優勢在哪?
Thumbnail
建立品牌知名度,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棘手的工作項目,但如果做的好,隨著忠誠度高的消費者定期造訪,您會發現公司在推出任何新服務或商品時,將會更如魚得水,進而帶動利潤提昇、業績成長。 找出適合您的品牌形象 我們的品牌代表什麼? 我們的目標客戶是誰? 我們如何定位自己? 誰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的優勢在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