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傳奇:鄧禹西征】

【光武傳奇:鄧禹西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鄧禹。
雲台二十八將排行第一。

智謀不俗,能知人。
論起戰功,鄧禹的成績單絕對不算漂亮。

為何能在以戰功為主的雲台二十八將中,超越頭號猛將吳漢,進而拔得頭籌?

最重要的,還是信任。
劉秀初到河北,便即加入的鄧禹,是劉秀學生時代就認識的小弟弟。

重逢的這一年,鄧禹也不過二十二歲,就留下了堪比隆中對的鄴城策……好啦應該沒有人這麼說。
主要是跟劉秀分析更始政權的情況,以及東赤眉,西群雄的形式。

更攤開說明,應以河北為根據地,建藩輔之功。
是的,鄧禹還沒有衝動到一開始就叫劉秀稱王稱霸。

只是留了一個伏筆,跟劉秀說他還不足以平定天下。
這顆種子,隨著眾人在河北被王郎通緝、反擊,逐漸萌芽。

一個沒有大志的人,你硬推著他上台,他定要跟你機機歪歪。
相反的,你說了他不行,他反而要追著你問自己哪裡不行了。

鄧禹成功的點燃了劉秀的雄心,成為東漢開國皇親國戚外第一功臣,自是當之無愧。

當然,馮異比鄧禹更早加入。
也非常懂劉秀。

可馮異為人謙退不伐,就是比較低調退讓。
每次戰後大家在搶報戰功的時候,馮異都獨自坐在大樹下,等人家報完了才去。

軍士們都稱呼馮異為「大樹將軍」。

大樹將軍不跟人爭,也不用爭。
長眼睛的都知道,馮異部隊安全,可靠,論戰功可能不比吳漢等人多。
但說起死傷數,那是數一數二的低。

大破邯鄲後,劉秀重整部隊,一堆人都搶著表示自願進入大樹將軍旗下。

比起無話不說的鄧禹,低調沉默的馮異,反而讓劉秀有些看不透了。

但不論如何,建武元年,這兩個人在劉秀的心目中,是無人能比的。

因為信任,所以遠征。
馮異手下的兵力,比哪個將軍都多。

當劉秀帶著吳漢等人掃蕩河北時,馮異就被派往了後來稱為「洛陽八關」之一,位於黃河北側的孟津鎮守。
畢竟大家已經跟更始帝撕破臉,怎樣也得防著點。

更始帝這邊,也派出數員大將,號稱三十萬大軍駐守洛陽。

馮異心思細膩,又算是劉秀身邊元老,一到孟津也不急著開戰,先是捎信給更始守將之一的李軼。
勸降。

李軼原本是劉秀起義的頭號盟友,在更始帝立後,卻改投過去,獻計殺害了劉縯。
這時收到馮異來信,倒也不是什麼良心不安。

此人本是趨炎附勢的小人,馮異只是稍加述說了赤眉進軍的情況,以及劉秀在河北大破赤眉各分支的英姿,牆頭草馬上就隨風倒了。

收到回信,得知李軼已有降意,願意按兵不動,馮異才展開了攻擊行動。
先收下河東兩城,以確認李軼沒有弄鬼設陷阱,馮異大膽地渡過黃河,直取河南。

河南太守一邊發信請洛陽來救,一邊迎戰,但李軼卻主張閉門不出。
馮異大破河南守軍,臨陣斬殺太守,一時威震河南。

回報劉秀戰功時,馮異也表明了李軼願降,故有此功。

劉秀心中一動,把李軼書信抄錄了副本,送往洛陽城給更始大司馬朱鮪。
朱鮪當年可是跟李軼同謀,哪還懷疑有假。

但也知不宜內鬨,便偷偷派人刺殺了李軼。

弄這兩個害死劉縯的兇手狗咬狗,劉秀只是為了一時爽快?
其實,劉秀對於馮異也是有點戒心。

此時北方未靖,若洛陽不知其中出了個叛徒,馮異只怕不多時便能攻下洛陽城。
曾為司隸校尉府大員,馮異在洛陽也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

你怎麼知道,洛陽城會不會出了個二馬天子?

馮異不懂嗎?馮異超懂。
連戰連勝,直攻到洛陽城門口的馮異,只是帶軍繞了洛陽城一圈,便即折返。

不是回孟津,馮異直接帶兵北上,前往鄗縣與劉秀會合。
這時候,耿純已經放完砲了。

劉秀遲疑著不敢稱帝,多少也跟馮異帶大軍在外有關。
馮異回歸,就跟劉秀回報河南一帶打探到的消息。

「三王反叛,更始敗亡,天下無主,宗廟之憂,在於大王。宜從眾議,上為社稷,下為百姓。」

本軍的動靜,馮異也盡皆知曉。
劉秀心下揣揣,他是真心,還是假意?

「我昨晚夢見乘著赤龍飛上天,醒來心跳不已啊。」劉秀道。
這話裡有個小小關竅。

赤龍是劉邦的特殊祥瑞,西漢兩百年,沒有其他人敢用。
如果馮異有反心,走的必是方望那套「高祖至尊正統」。

若仔細觀察,當可發現有所反應。

劉秀說完,全神貫注的看著馮異。
動了。

馮異果然動了。
卻是離席叩拜:「大王真天命所歸,之所以心跳,那是因為您生性慎重啊。」

看起來是拍馬屁,其實馮異也回答了劉秀:「你提防我,那是你生性慎重。」
「但我,只會全心支持你。」

這齣才演完不久,大軍正要前行,劉秀的同學就前來宣讀「赤伏符」了。

論方位,論內涵,「赤伏符」這場大戲,主謀者捨馮異其誰呢?
但就算在寫演義,也不能說劉秀「疑心盡去」。

畢竟接下來,劉秀就要馮異待在他身邊了。

相反的,鄧禹就沒有被召回,反而在前線就地封為大司徒酇侯。

一開始,劉秀是派馮異去鎮守孟津的。
但馮異突然展開進攻,劉秀也嚇了一跳。

這時他在河北無法分身,只能託付給鄧禹,率兩萬人入關。
鄧禹從箕關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強攻十日後破之。

緊接著推進到安邑。
只要拿下安邑,就可以渡黃河直取洛陽了。

但鎮守在此的王匡、張卬非常努力的反擊,雙方僵持了幾個月。
此時出現的變數,就是馮異。

馮異在河南連戰連勝,大軍眼看就要進入洛陽。
若馮異擺陣攻城,安邑的守軍就算不分兵救援洛陽,後方的支援也肯定會漸漸減少。

誰曉得,馮異居然轉了一圈就走?

更始軍不明就裡,總之洛陽的壓力反而大減,遂派出大部隊反攻鄧禹。
雖然劉秀對馮異多少有些懷疑,但馮異的忠心並沒有變質。

馮異早就通知鄧禹,讓鄧禹事先準備。
圍點打援這一套,劉秀在鉅鹿施展過,鄧禹馮異豈會不知?

洛陽來的更始援軍,就被鄧禹埋伏偷襲,更擒殺敵將。

可問題是,王匡等人還沒有被圍啊!
聽聞鄧禹出動,王匡立刻集結了周遭部隊出城迎戰。

鄧禹的攻城部隊促不及防,連大將都戰死當場。

諸將規勸鄧禹,反正已有立功,不如放棄安邑城,先撤退再說。
鄧禹一翻黃曆:「不用,明日整兵備戰便是。」

原來,隔天便是中國傳統的「十三號星期五」,中文術語叫做「六甲窮日」。
中國記錄時間是由天干配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一天是甲子,第二天乙丑。第十天癸酉,十一天甲戌,十二天乙亥,十三天丙子……重複循環下去,到第六十數的時候,天干尾會碰到地支尾。
(10跟12的最小公倍數)

是為「癸亥日」。
這一天就叫做「六甲窮日」。也就是六十干支的盡頭。

六甲窮日,大家是不打仗的。
因為大兇(倒不是安息日)。

甲子日,兩軍再戰。
鄧禹下令全軍不可妄動,任憑敵軍推進到營門口才展開反擊,大破王匡。

劉秀對馮異有疑心,鄧禹豈會不知?
雖然藉著馮異傳來的訊息,讓鄧禹大破洛陽軍,但安邑守軍出擊的時間實在太巧妙了。

鄧禹也擔心著有奸細,故與軍師韓歆商議,由韓歆提出撤兵,看哪些人響應,再一一調查。

果然發現,積弩將軍馮愔夜裡派出了輕騎。
鄧禹不動聲色,攔截了馮愔派出的使者,掉換密函,再遣人送出,終於賺得王匡。

然而,鄧禹並沒有揭穿馮愔,只是囑咐另一名將軍宗歆多加留意。
打的如意算盤卻是,若馮愔能再次「發威」,取下長安也是易如反掌之事。

但就在鄧禹大破王匡的四天前,劉秀登基為帝。
使者趕赴前線,要鄧禹接受封賞,並且暫停前進。

這讓鄧禹錯失了先機……被封為大司徒的鄧禹,雖然渡河後連戰連勝,仍是晚了赤眉一步。
赤眉軍,已入長安。

這樣一來,馮愔這個暗著就沒了作用。
不知情的諸將,紛紛建議鄧禹直取長安,但鄧禹不敢犯險,改變策略開始在三輔地區招安百姓。
並轉而對長安西北各郡用兵。

若是冒進,更始殘兵,赤眉大軍,不知會有何變數。
但要是在這種時候把馮愔抓出來處置,更怕軍心有變。

遠在河北的劉秀,當然也不知道其中細節。
只見吳漢耿弇兩軍勢如破竹,在圍困洛陽一個多月後,更由岑彭出面說服了朱鮪舉城投降,劉秀覺得有點不對勁了。

「司徒,堯也;亡賊,桀也。長安吏人,遑遑無所依歸。宜以時進討,鎮慰西京,繫百姓之心。」

劉秀的詔書來到前線,催促著鄧禹進軍長安。
鄧禹沒法子,只好把自己的策略跟之前的情況都回報給劉秀。

劉秀只簡單回覆:「如果他沒有罪,就送他一個罪。」

鄧禹會意過來,將北方要地交由馮愔與宗歆鎮守,交代宗歆若有異狀,立刻聯繫。
而鄧禹則要求後續軍資,改送往另一個城池。

大將跟帝王的差別,在於大將用計,王者用謀。
鄧禹的缺點,就是他無法自由自在的「掌握人心」。

這一年,他才二十四歲啊。

馮愔一得城池,馬上就不演了。
宗歆根本還來不及反應,就慘遭殺害。

而馮愔也知道鄧禹正在五鬼搬運,哪還有不出城劫掠的?

鄧禹這下一個頭兩個大,只好再次請示劉秀。
劉秀眉頭一皺,反問使者:「馮愔平常跟誰最要好,最信任誰?」

「護軍黃防最得其信賴。」

「好!」劉秀一拍大腿:「你回去跟鄧司徒說,一個月後,我必定讓黃防綁了馮愔去見他!」
這邊打發了使者,劉秀便命尚書宗廣持節西進,說服黃防。

果然,一個月後,黃防把馮愔抓去給鄧禹了。
鄧禹正錯愕間,王匡等人也紛紛前來投降。

「尚書大人,果然好本事啊。」鄧禹不禁讚嘆。
「是皇上英明。」宗廣一臉平淡:「將軍莫非忘了,皇上用兵,不重其鋒,攻心為上啊。」

不論鄧禹再怎麼廣施恩德,沒有一個將領會傻到在手上還有籌碼一搏的時候投降於他。
但劉秀派出的御史,可是有大把的談判空間。

鄧禹還停留在「以恩德平天下」的心態,但劉秀已經不是了。
才完成王匡等將的降兵接收,宗廣立刻下令盡數處斬。

反出的馮愔,倒是遭到赦免。

鄧禹這才驚覺,原來,劉秀的算計,竟是如此之深……
前線諸將,本來還敬服於鄧禹戰術高明,有恩有德。

馮愔這齣一演下來,鄧禹的威名,不免要打了些折扣。

嘻笑溫柔的大哥,一夕之間成了運籌帷幄的亂世奸雄。
鄧禹怔怔的望著東方正要升起的旭日,再也看不清,劉秀過去那溫和的笑臉。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8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莽末年,民不聊生。老百姓紛紛為了生存而起義,以山東赤眉與荊州綠林為兩大勢力。 綠林近水樓台先得月,殺了王莽,立了皇帝。 如今,山東赤眉不願久居人下,浩浩蕩蕩的進攻洛陽。 老百姓打皇帝,那叫造反。皇帝打皇帝,贏的就是正義。 赤眉賊隨即展開了「劉氏海選大會」,挑出了一個牧牛小童,奉為皇帝……
古往今來,開國君主稱帝,只是一個過程。 不是結尾。 非得要在革命途中稱帝的原因很簡單:「天下英傑拋棄家園、親族,來投靠大王您,誰圖的不是一個攀龍附鳳?你不當龍鳳,只怕很快就有人要離開你了。」 這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發言。 稱帝,自是為了名正言順爭霸天下。 招來朋友的同時,敵人,也必將隨之產生……
三國演義跟光武帝傳奇,始終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劉秀小長安救姐妹,活脫脫就是趙子龍長阪救主的原型。 此外,劉秀邯鄲燒信,跟曹操官渡燒信差相彷彿。 劉秀所建立的河北一國,與曹操也是同出一轍。 當此之時,赤眉西入長安,更是開啟了東漢初年的三國時代。 天下分三國,劉秀的政權底下,同樣是派系林立……
收服了銅馬大軍,劉秀必須緊接著進行下一步計劃。 上場打仗,情報傳遞,戰略推敲……即使劉秀天資過人,也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全包。 麒麟閣功臣不過十一,江東也就十二虎臣。 即使是大唐天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就頂天了。 劉秀手下,高達二十八名的雲台將,到底是貨真價實?還是浪得虛名? 今番三將,再來各顯神通!
銅馬賊,是山東赤眉的最大分部。 如今,正要進襲河北。 這也讓蕭王劉秀名正言順的拒絕了更始帝的召回令,同時更能加緊發展勢力。 可更始帝這邊早有疑心,遂派出了使者監督劉秀。 且看劉秀如何馭使雲台諸將,同時完成除去更始使者、並吞併銅馬賊,走上河北天子:銅馬帝的道路!
《後漢書》記載了一個草包無能皇帝劉聖公。 但始於東漢編撰的《東觀漢記》裡,並不是這樣的。 前面我們採的,主要是《後漢書》視角。 劉聖公早年為俠義道,後犯事遠遁,落草為寇。 綠林軍中的新市、平林軍士都十分愛戴他。威名更在劉縯之上。 這樣一個率領群雄打倒王莽,天下來降的英雄,如何走上敗亡之路?
新莽末年,民不聊生。老百姓紛紛為了生存而起義,以山東赤眉與荊州綠林為兩大勢力。 綠林近水樓台先得月,殺了王莽,立了皇帝。 如今,山東赤眉不願久居人下,浩浩蕩蕩的進攻洛陽。 老百姓打皇帝,那叫造反。皇帝打皇帝,贏的就是正義。 赤眉賊隨即展開了「劉氏海選大會」,挑出了一個牧牛小童,奉為皇帝……
古往今來,開國君主稱帝,只是一個過程。 不是結尾。 非得要在革命途中稱帝的原因很簡單:「天下英傑拋棄家園、親族,來投靠大王您,誰圖的不是一個攀龍附鳳?你不當龍鳳,只怕很快就有人要離開你了。」 這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發言。 稱帝,自是為了名正言順爭霸天下。 招來朋友的同時,敵人,也必將隨之產生……
三國演義跟光武帝傳奇,始終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劉秀小長安救姐妹,活脫脫就是趙子龍長阪救主的原型。 此外,劉秀邯鄲燒信,跟曹操官渡燒信差相彷彿。 劉秀所建立的河北一國,與曹操也是同出一轍。 當此之時,赤眉西入長安,更是開啟了東漢初年的三國時代。 天下分三國,劉秀的政權底下,同樣是派系林立……
收服了銅馬大軍,劉秀必須緊接著進行下一步計劃。 上場打仗,情報傳遞,戰略推敲……即使劉秀天資過人,也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全包。 麒麟閣功臣不過十一,江東也就十二虎臣。 即使是大唐天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就頂天了。 劉秀手下,高達二十八名的雲台將,到底是貨真價實?還是浪得虛名? 今番三將,再來各顯神通!
銅馬賊,是山東赤眉的最大分部。 如今,正要進襲河北。 這也讓蕭王劉秀名正言順的拒絕了更始帝的召回令,同時更能加緊發展勢力。 可更始帝這邊早有疑心,遂派出了使者監督劉秀。 且看劉秀如何馭使雲台諸將,同時完成除去更始使者、並吞併銅馬賊,走上河北天子:銅馬帝的道路!
《後漢書》記載了一個草包無能皇帝劉聖公。 但始於東漢編撰的《東觀漢記》裡,並不是這樣的。 前面我們採的,主要是《後漢書》視角。 劉聖公早年為俠義道,後犯事遠遁,落草為寇。 綠林軍中的新市、平林軍士都十分愛戴他。威名更在劉縯之上。 這樣一個率領群雄打倒王莽,天下來降的英雄,如何走上敗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