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讀後心得 ◆ 黑澤泉水<我適合當人嗎?>-- 淺談「社會框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黑澤泉水<我適合當人嗎?> 巧妙以「異形」,故事性的逼迫你正視潛在的各種社會異形。

黑澤泉水<我適合當人嗎?> 巧妙以「異形」,故事性的逼迫你正視潛在的各種社會異形。

在外貌變成異形以前,他們的心早已成了異形了吧。因為他們不被允許做自己。 by黑澤泉水

異形,不僅是孩子內心的崩壞,更代表著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變形。

沒有絕對性好壞善惡,每個果都是堆疊各種「不得不」所造就而成。

在拜讀這本書時,儘管沉悶卻又讓我無法放下書籍。

異形,可以探究的層面,小至一個人得內心,大至橫觀整個社會。劇情中太多的不得不,被稱為尼特族內心的不得不的扭曲心態,殺死了異形的父母們內心道德和真心的拉扯,政府又是怎麼的去面對異形這個突然冒出的社會議題。

一再一再的環環相扣著,試圖逼迫著讀者去正視那些以往忽視的聲音

統整了一下,以下是自己拜讀此書後,對於此書最有感觸的部分。

<社會框架----壓的人不成形>

美晴一直相信的「普通人」、「大家」這些大分類、大框架被切離的感覺。她覺得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與周圍的人腳步一致,融入大多數群體,那種感覺是不是就像牧場裡成群結隊的羊群?

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個起,就已深陷在框架中,動彈不得,我們稱之為「社會化」。

性別,框架著我們該展現怎樣地個性。家人,以愛之名,框架著我們該往正確的「錢途」邁進。我們試圖逃脫,卻落得個「異類」,被社會唾棄。

大多數,我們選擇掩埋自己內心的聲音,漸漸地成為「加壓」的一分子。落入了無限的惡性循環中。

<為了取得「連結」,甘願活在框架下>

活下去,若僅就「生理需求」上,條件其實不難。

但若論其「意志」,就得深究這個人的一生,造就了怎樣的心境和觀點。

只有建立「連結」,可能是工作與社會接軌,可能是與家人或另一半的情感,都能讓我們找到那些「生存」下去的動力。

儘管是已經離巢的年紀,又或者是一腳踏入半個棺材,但那內心渴望被人認同、尊重、疼愛的需求依舊是不變的定律。

藉著探求「連結」,定義著「自己」,然後才能真心得鼓足勇氣,繼續行走在這框架中的社會。

<結語>

很想灑脫不負責任地說:「那就不要害怕,盡情地做自我吧!」

說不因為外在環境而迷失自我,老實說很難。就連與內心的自己對話,也得很巧然地才能取得聯繫。就算小心翼翼,在社會的迷霧中,很難不陷入。

與其擔心迷失,不如,選擇性地好好地放寬心。對自己,也對他人寬心。活在別人的期待,我想我能深切的感受這份痛苦,相對應的,別人活在你的期待也是同等性的痛苦。

拜讀此書後,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帶著作者想傳達的警示,緩緩前行。試圖在框架中和做自己中取得一個自己適合的動態平衡,對自己對他人皆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鹿藥師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小鹿藥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07
麻豆市三市場和老市場並鄰 舊有公有市場並非是僅此一排,後面有著以鐵皮搭建的圓環屋,內部店家雖然不多,但從外觀和設備來看,可以推測為大多數為長期定居的老店。像是觀光客都會來吃的麻豆碗粿、龍泉冰店。
Thumbnail
2021/10/07
麻豆市三市場和老市場並鄰 舊有公有市場並非是僅此一排,後面有著以鐵皮搭建的圓環屋,內部店家雖然不多,但從外觀和設備來看,可以推測為大多數為長期定居的老店。像是觀光客都會來吃的麻豆碗粿、龍泉冰店。
Thumbnail
2021/10/03
●永康地名轉變 鹿鹿靠海大平原? 滿滿的埔姜平原? ●永康早市 肉燥的店家,看起來較勁滋味濃厚,卻彼此有著各自擁護的忠實客人。或許是剛好味道很對味,又或許是老闆很會「開岡」(閩語),看著他們熟悉的向彼此分享著細瑣的日常,就算只是很平凡的問候,也可以看出彼此 至於名稱由來,有分為以下兩個版本
Thumbnail
2021/10/03
●永康地名轉變 鹿鹿靠海大平原? 滿滿的埔姜平原? ●永康早市 肉燥的店家,看起來較勁滋味濃厚,卻彼此有著各自擁護的忠實客人。或許是剛好味道很對味,又或許是老闆很會「開岡」(閩語),看著他們熟悉的向彼此分享著細瑣的日常,就算只是很平凡的問候,也可以看出彼此 至於名稱由來,有分為以下兩個版本
Thumbnail
2021/09/11
成龍溼地中一根根的電線桿,還有一些祖墓等,這些都是曾經「人煙」的證明,在韋恩颱風吞沒他之前。 每見一次,就一再地提醒著他們,韋恩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村民與溼地,連結與再生> 水核心,讓村落與外地產生連結,成功的帶來的人潮,也打響了知名度。
Thumbnail
2021/09/11
成龍溼地中一根根的電線桿,還有一些祖墓等,這些都是曾經「人煙」的證明,在韋恩颱風吞沒他之前。 每見一次,就一再地提醒著他們,韋恩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村民與溼地,連結與再生> 水核心,讓村落與外地產生連結,成功的帶來的人潮,也打響了知名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的框架運作下,我們需要透過工作有經濟的能力 面對生活所需-家庭、小孩、人際、交通、住所、民生需求、娛樂...等 被往前推進的同時,我們像是輪轉盤上的天竺鼠,轉呀轉的, 好像還是在原地的旋轉輪迴呀!此時,才想我該怎麼跳脫呢? 我們好像都在這樣的大環境體制當中,每個人都是螺絲釘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的框架運作下,我們需要透過工作有經濟的能力 面對生活所需-家庭、小孩、人際、交通、住所、民生需求、娛樂...等 被往前推進的同時,我們像是輪轉盤上的天竺鼠,轉呀轉的, 好像還是在原地的旋轉輪迴呀!此時,才想我該怎麼跳脫呢? 我們好像都在這樣的大環境體制當中,每個人都是螺絲釘
Thumbnail
人不免活在框架中,像被禁錮的鳥,只是我們的籠子大了些。 當褪去身上的偽裝後,我們是否還認得,那個面具下的自己?
Thumbnail
人不免活在框架中,像被禁錮的鳥,只是我們的籠子大了些。 當褪去身上的偽裝後,我們是否還認得,那個面具下的自己?
Thumbnail
其實世界真的很大 容納得下各式各樣 不同見解的人 容不下的 是你自己對對方的歧見 而這歧見 往往都是具有極度偏差的
Thumbnail
其實世界真的很大 容納得下各式各樣 不同見解的人 容不下的 是你自己對對方的歧見 而這歧見 往往都是具有極度偏差的
Thumbnail
美國作家佛格森:「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我們常說,要改變自己還不如先改變別人。別奢望自己能輕易改變別人,但在這同時,我們既然有改變自己的能力,就不要輕易放棄自己。 有自己的信念,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自
Thumbnail
美國作家佛格森:「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我們常說,要改變自己還不如先改變別人。別奢望自己能輕易改變別人,但在這同時,我們既然有改變自己的能力,就不要輕易放棄自己。 有自己的信念,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自
Thumbnail
《遇見完形的我:用覺察、選擇、責任與自己和好,解鎖人生難題》 📖完形祈禱語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不是為了實現你的期待而生活於這個世界 你不是為了實現我的期待而生活於這個世界 你是你;我是我,偶爾你我若相遇,那是件美好的事 若無法相遇,也是件無可奈何的事 I do my thing and y
Thumbnail
《遇見完形的我:用覺察、選擇、責任與自己和好,解鎖人生難題》 📖完形祈禱語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不是為了實現你的期待而生活於這個世界 你不是為了實現我的期待而生活於這個世界 你是你;我是我,偶爾你我若相遇,那是件美好的事 若無法相遇,也是件無可奈何的事 I do my thing and y
Thumbnail
我們在開始上學之後,很自然也習慣地會用在家庭裏的互動方式和其他人相處。把老師當成父母的替身,把其他同儕當做自己的手足對待,或複製和父母相處的行為與同儕相處,不論是討好或是妥協,又或是對抗或指揮,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決定和認定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在開始上學之後,很自然也習慣地會用在家庭裏的互動方式和其他人相處。把老師當成父母的替身,把其他同儕當做自己的手足對待,或複製和父母相處的行為與同儕相處,不論是討好或是妥協,又或是對抗或指揮,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決定和認定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便利店人間讀後感 看完這本書,情緒是十分澎湃,一開始看到主角的設定,從小對情感表達和一般人十分不同。這是一種病嗎?一開始就讓我疑惑不已,很想知道這樣的人是如何在這個社會生存。而她的成長背景又會遇到什麼樣的故事,會讓人一頁一頁的翻下去。 佳句摘錄: 我對這個充滿光芒的箱中世界寄予全面的信賴。
Thumbnail
便利店人間讀後感 看完這本書,情緒是十分澎湃,一開始看到主角的設定,從小對情感表達和一般人十分不同。這是一種病嗎?一開始就讓我疑惑不已,很想知道這樣的人是如何在這個社會生存。而她的成長背景又會遇到什麼樣的故事,會讓人一頁一頁的翻下去。 佳句摘錄: 我對這個充滿光芒的箱中世界寄予全面的信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