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理論的結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華文哲學百科最新詞條:科學理論的結構。

https://pse.is/3ezvlb

這條是我寫的,這個主題其實是我從博士論文到早期學術生涯主要的研究課題。就各種科學哲學主題而言,它比較「硬」,但非常基礎,因為這個主題幾乎涉及科學哲學的其它每個主題如科學方法、科學推理、科學理論的發展、科學變遷、科學說明、實在論與反實在論、各種特殊科學的理論、還有近來的熱門課題如模型與模擬、證據、因果、觀察、實驗、實作等等、甚至每個科學哲學學派。讀者可以看到這篇文章超連結到華文百科現有(和未來可能的)的其它文章。想作科學哲學的朋友,如果可以花時間認識與理解這個基礎課題,對於未來進入其他主題會有很大的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uey-Lin Chen的沙龍
6會員
21內容數
這是個雜文創作的園地。寫一些想寫的東西,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生活感觸,但是寫作太理性,故曰「理性的感觸」。
Ruey-Lin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14
近來我發表一篇關於台灣哲學的學術論文,〈變遷社群中的個人 ──發展廖文奎哲學以調和社群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對立 〉,在《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最新一期74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下列連結閲讀全文。 這篇論文是探討日治時代台灣哲學家廖文奎的英文名著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
2021/09/14
近來我發表一篇關於台灣哲學的學術論文,〈變遷社群中的個人 ──發展廖文奎哲學以調和社群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對立 〉,在《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最新一期74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下列連結閲讀全文。 這篇論文是探討日治時代台灣哲學家廖文奎的英文名著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
2021/09/14
我在我的《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八旗文化)一書的第一章,花了幾頁篇幅討論科學、技術與藝術等行為彼此間的差異與關係。對我來說,這是探討「科學是什麼」的一種方式:比較科學與其他相關的人類行為的差異。 我談到科學與藝術至少有五種關係,其中一種是新的科學創造了新的藝術類型。像電影、網路藝術等等,可是這些是科
2021/09/14
我在我的《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八旗文化)一書的第一章,花了幾頁篇幅討論科學、技術與藝術等行為彼此間的差異與關係。對我來說,這是探討「科學是什麼」的一種方式:比較科學與其他相關的人類行為的差異。 我談到科學與藝術至少有五種關係,其中一種是新的科學創造了新的藝術類型。像電影、網路藝術等等,可是這些是科
2021/08/21
以下這篇新聞報導一個最新科學研究的成果:科學家使用幹細胞技術培育出類大腦的器官,這個類大腦器官看起來像一團肉,但是上面有兩個黑圓點,是類似眼睛的部分「光杯」(optical cups),能感光。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25127 對於科技
2021/08/21
以下這篇新聞報導一個最新科學研究的成果:科學家使用幹細胞技術培育出類大腦的器官,這個類大腦器官看起來像一團肉,但是上面有兩個黑圓點,是類似眼睛的部分「光杯」(optical cups),能感光。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25127 對於科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中午抽風寫在手機上的,直覺覺得有錯誤,但是懶得改,修改可能要等明年,下一篇也不知道哪年會想起來寫。歡迎來自同行的鄙視,鄙視的同時請幫我挑錯o(* ̄▽ ̄*)ブ
Thumbnail
中午抽風寫在手機上的,直覺覺得有錯誤,但是懶得改,修改可能要等明年,下一篇也不知道哪年會想起來寫。歡迎來自同行的鄙視,鄙視的同時請幫我挑錯o(* ̄▽ ̄*)ブ
Thumbnail
對我來說,雖然僅是大學階段少有的簡報經驗,可是每當答應了一次之後,就會很認真的要把每次出場的機會做好。當然,這可以很市儈的說,是名利的一環,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還有沒有下一次」。
Thumbnail
對我來說,雖然僅是大學階段少有的簡報經驗,可是每當答應了一次之後,就會很認真的要把每次出場的機會做好。當然,這可以很市儈的說,是名利的一環,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還有沒有下一次」。
Thumbnail
最近因為時事議題,開始有很多作文教學的文章。由於我自己本身沒有作文教學的經驗,比較難在這方面參與分享。不過今天早上有朋友傳給我一篇訊息,談論到「其實這些寫作都很有投稿期刊的風格」,這部分我就很有興趣了。本來我是想回給他,沒想到越打越多,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3. 方法 (Method) —
Thumbnail
最近因為時事議題,開始有很多作文教學的文章。由於我自己本身沒有作文教學的經驗,比較難在這方面參與分享。不過今天早上有朋友傳給我一篇訊息,談論到「其實這些寫作都很有投稿期刊的風格」,這部分我就很有興趣了。本來我是想回給他,沒想到越打越多,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3. 方法 (Method) —
Thumbnail
課程目標: 本課程透過「當下」此一概念,帶領學員一一探討有關存在、生命、知識、世界觀,乃至形上學等等議題。藉由本課程的引導,學員們可以以更加靈活的視野去看待自身周遭包括內
Thumbnail
課程目標: 本課程透過「當下」此一概念,帶領學員一一探討有關存在、生命、知識、世界觀,乃至形上學等等議題。藉由本課程的引導,學員們可以以更加靈活的視野去看待自身周遭包括內
Thumbnail
7月17日,No. 198,#如果重讀大學,#會想修什麼課? 其實今天的猜招主要整理自己曾經修過且有用的課、或是希望早點學會的、或是正在學的內容且適合在年輕時期(記憶力佳、早點學有複利效果)、有系統地學習的科目。
Thumbnail
7月17日,No. 198,#如果重讀大學,#會想修什麼課? 其實今天的猜招主要整理自己曾經修過且有用的課、或是希望早點學會的、或是正在學的內容且適合在年輕時期(記憶力佳、早點學有複利效果)、有系統地學習的科目。
Thumbnail
哲學開箱文,一個探討哲學普及、思辨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專案。主要內容,是基於我在高中教哲學八年的積累,因應教改趨勢的展望,所得出的課程記錄與現場觀察,尤其是教學方法的研發、嘗試與分析。
Thumbnail
哲學開箱文,一個探討哲學普及、思辨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專案。主要內容,是基於我在高中教哲學八年的積累,因應教改趨勢的展望,所得出的課程記錄與現場觀察,尤其是教學方法的研發、嘗試與分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