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遷社群中的個人--我近期發表的學術著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來我發表一篇關於台灣哲學的學術論文,〈變遷社群中的個人
──發展廖文奎哲學以調和社群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對立
〉,在《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最新一期74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下列連結閲讀全文。

這篇論文是探討日治時代台灣哲學家廖文奎的英文名著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ty ,並發展其中的觀念與命題,以便調和當代政治哲學和科學哲學中,存有論的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的爭論。摘要如下:

摘要

1980年代間政治哲學的社群主義對於自由主義的自我觀提出批評;科學哲學也有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的爭辯。台灣哲學家廖文奎在1933年出版《個人與社群》,論證「個人在本質上是社群的產物,偶然卻能成為社群的指引。」這個論點似乎能調和社群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對立。本文發展廖文奎的個人與社群哲學,再連結孔恩的科學社群概念,企圖重探個人與社群的關係,調和社群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對立。本文區分 community 的兩個核心涵義:一個涵義是指「由許多個人所構成的群體或共同體」;另一個涵義是指「把這些個人總括在一起的共同特性」。根據這兩個涵義,我論證:許多個人構成了社群的群體而且社群的共同特性也塑造了個人,但有的個人偶然能引導社群的改變。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app/paper1.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uey-Lin Chen的沙龍
6會員
21內容數
這是個雜文創作的園地。寫一些想寫的東西,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生活感觸,但是寫作太理性,故曰「理性的感觸」。
Ruey-Lin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14
我在我的《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八旗文化)一書的第一章,花了幾頁篇幅討論科學、技術與藝術等行為彼此間的差異與關係。對我來說,這是探討「科學是什麼」的一種方式:比較科學與其他相關的人類行為的差異。 我談到科學與藝術至少有五種關係,其中一種是新的科學創造了新的藝術類型。像電影、網路藝術等等,可是這些是科
2021/09/14
我在我的《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八旗文化)一書的第一章,花了幾頁篇幅討論科學、技術與藝術等行為彼此間的差異與關係。對我來說,這是探討「科學是什麼」的一種方式:比較科學與其他相關的人類行為的差異。 我談到科學與藝術至少有五種關係,其中一種是新的科學創造了新的藝術類型。像電影、網路藝術等等,可是這些是科
2021/08/21
以下這篇新聞報導一個最新科學研究的成果:科學家使用幹細胞技術培育出類大腦的器官,這個類大腦器官看起來像一團肉,但是上面有兩個黑圓點,是類似眼睛的部分「光杯」(optical cups),能感光。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25127 對於科技
2021/08/21
以下這篇新聞報導一個最新科學研究的成果:科學家使用幹細胞技術培育出類大腦的器官,這個類大腦器官看起來像一團肉,但是上面有兩個黑圓點,是類似眼睛的部分「光杯」(optical cups),能感光。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25127 對於科技
2021/08/13
華文哲學百科最新詞條:科學理論的結構。 https://pse.is/3ezvlb 這條是我寫的,這個主題其實是我從博士論文到早期學術生涯主要的研究課題。就各種科學哲學主題而言,它比較「硬」,但非常基礎,因為這個主題幾乎涉及科學哲學的其它每個主題如科學方法、科學推理、科學理論的發展、科學變遷、科學說
2021/08/13
華文哲學百科最新詞條:科學理論的結構。 https://pse.is/3ezvlb 這條是我寫的,這個主題其實是我從博士論文到早期學術生涯主要的研究課題。就各種科學哲學主題而言,它比較「硬」,但非常基礎,因為這個主題幾乎涉及科學哲學的其它每個主題如科學方法、科學推理、科學理論的發展、科學變遷、科學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類個體在政治共同體中的生存與追尋並不像是一般倫理學家或政治哲學家所說的那樣純然只是為了一股集體的趨勢或意向在努力,更多的可能是個體之間為了生存或成全一己之宿願而與其他個體之間展開的合作、衝突與算計。
Thumbnail
人類個體在政治共同體中的生存與追尋並不像是一般倫理學家或政治哲學家所說的那樣純然只是為了一股集體的趨勢或意向在努力,更多的可能是個體之間為了生存或成全一己之宿願而與其他個體之間展開的合作、衝突與算計。
Thumbnail
內容簡介:本課程將討論台灣當代政治中有關台灣共同體形成的主要議題,同時也將提出此一台灣共同體在當前情況下所需面臨的前景和生存策略,最終將揭示出台灣愛國者在當下政治潮流中的定位何在。
Thumbnail
內容簡介:本課程將討論台灣當代政治中有關台灣共同體形成的主要議題,同時也將提出此一台灣共同體在當前情況下所需面臨的前景和生存策略,最終將揭示出台灣愛國者在當下政治潮流中的定位何在。
Thumbnail
就如Rogers理念所說,為了將主觀體驗視為權威和行動準則,人在最好的狀態下會是流動、動態、不斷修正的。同樣的,在面對較僵固、缺乏彈性的體制時,該如何保持自己的動態性、完整性和真實,是建制民族誌訴求的。
Thumbnail
就如Rogers理念所說,為了將主觀體驗視為權威和行動準則,人在最好的狀態下會是流動、動態、不斷修正的。同樣的,在面對較僵固、缺乏彈性的體制時,該如何保持自己的動態性、完整性和真實,是建制民族誌訴求的。
Thumbnail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Thumbnail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Thumbnail
在大學受過人文教育的人們多少都知道,只要是現代媒體與商業交流繁榮的國家,多少都會有一個群集,這個群集的成員多少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並且以非建制學術之思想的產出為職志而互相交流著。
Thumbnail
在大學受過人文教育的人們多少都知道,只要是現代媒體與商業交流繁榮的國家,多少都會有一個群集,這個群集的成員多少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並且以非建制學術之思想的產出為職志而互相交流著。
Thumbnail
基於最近剛好有個機會接觸到討論愛國教育的哲學,所以就把手邊這本書拿來翻一翻,作為理解愛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理論基礎,所以就趁跨年假期的時間邊玩樂邊看這本書。 首先必須要說翻譯的品質真的不是太通順,有一些句子挺明顯的不是中文的語法。但或許譯者也盡力了,只是發表一下個人的想法,就是這本並非通順好讀。作者則是
Thumbnail
基於最近剛好有個機會接觸到討論愛國教育的哲學,所以就把手邊這本書拿來翻一翻,作為理解愛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理論基礎,所以就趁跨年假期的時間邊玩樂邊看這本書。 首先必須要說翻譯的品質真的不是太通順,有一些句子挺明顯的不是中文的語法。但或許譯者也盡力了,只是發表一下個人的想法,就是這本並非通順好讀。作者則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