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大腦器官」的科哲聯想

更新於 2021/08/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這篇新聞報導一個最新科學研究的成果:科學家使用幹細胞技術培育出類大腦的器官,這個類大腦器官看起來像一團肉,但是上面有兩個黑圓點,是類似眼睛的部分「光杯」(optical cups),能感光。
對於科技發展敏感的朋友,馬上會想到這「類大腦器官團塊」會不會有意識?如果它能「感光」,它從光杯感光到類大腦神經細胞的傳遞和處理,能不能算是「知覺」(perception)?如果有「知覺」,它算不算有「意識」(現象意識)了?如果科學家再結合基因改造去讓iPSC發育的生理組織可以生殖和傳衍,那是不是創造了人工生物了?甚至,這個類大腦器官現在算不算「人工生命」了?「生命」的定義是什麼?
這也馬上讓我聯想到台灣科幻小說家伊格言的新作《零度分離》中現身、貫穿全書的「類神經生物」。伊格言設想的「類神經生物」也是AI(人工智能)生物,它應該不是0與1的二數位編碼程式,而是類神經網絡程式?可能是碳基人工智能,不是當前的矽基人工智能。伊格言設定二百年後,但目前很難預料「我們與碳基類神經人工智能生物的距離」有多遠?
當我們在問:這類大腦器官有沒有意識?是不是生命時?光憑現前對「意識」和「生命」的定義,很難判斷。科學家能否造出真正的人工意識和人工生命(不是在類比或模擬的意義上)?可能只有科學家真地作出它來時,才能回答這個問題。除了這些形上學問題外,我自己看到這「類大腦器官」的第一反應是倫理學的:科學家培養幹細胞的能力要發展到什麼程度才應該停止?他們又跨入了未知的深水區了。
科學家和哲學家談的「意識」有好幾種,例如「現象意識」或qualia (感質)。這個類大腦器官的類眼睛器官「光杯」的感光性能不能産生現象意識?這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樣,我也不知道蝙蝠能不能「意識」到它自己的感覺?
我自己最關心也最常思考的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也就是「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有軀體的邊界(身體意識)。」(「自我意識」也可以是「個體意識」)因此,科學能不能創造出人造自我意識?當然,即使「人造自我意識」仍然需要某些「自我意識」的判準。
我目前對於「人造自我意識」的判準不只是能對話、通過圖靈檢驗(這其實是意向性的判準),而是既能與人對話、合作,又能違抗程式預定的指令,去做出程式未設定它去做的事。例如,一個機器學習程式指令該程式體必定在資訊輸入時,「學習」相關資訊,不可能停止或「怠惰」,但如果有一台內建機器學習程式的電腦表現出「怠惰」的行為(不吸收程式指令要求吸收的資訊)呢?能不能說它具有自我意識了?這判準也許不需要到電影《人造意識》(Ex Machina)那麼複雜,只需「與其它具意識者互動、服從指令、違抗指令」這三個條件即可(對我來說,該電影確實掌握到了「自我意識」的某些關鍵。)所以,如果「自我意識」總是包含了「能違抗指令」或「違抗限定」的話,那麼人類就不應該去創造任何能具有「人造自我意識」的東西啊。
「人造自我意識」再加上「人造生命」就更麻煩。大致上,我們會強烈覺得有意識的東西就一定有生命,例如一個有意識的機器人,儘管它無法滿足其它「生命」的功能(新陳代謝、遺傳繁殖等),但我們仍然會強烈覺得它有生命--甚至是「高等生命」。在這方面,亞里斯多德的三種psyche的概念可能會捲土重來:intellectual psyche (理智生命), animal psyche(感覺生命), and vegetative psyche(生理生命)(傳統上是把它譯成「智魂」、「覺魂」、「生魂」,但沒有解釋會誤導。因為psyche並非在肉體死亡後可以繼續存在的東西。)現在,科學家透過操控幹細胞,似乎可以創造出具感覺生命(類大腦器官)卻不具生理生命的東西。而艾西莫夫科幻所設想的有意識的機器人,則可能是一種具理智生命卻不具感覺生命和生理生命的東西。
這樣看來,當代科技一方面有矽科技+程式設計的AI發展,朝著理智生命的獲取方向;另方面有幹細胞+基因工程的發展,朝向生理生命和感覺生命的獲取方向。兩種科技未來幾乎不可避免地會結合,形成整合的 cyborg technology?這看來是人類「注定」將面對的科技未來?
這方面,日本漫畫提供了很多警示。例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風之谷》就已經想像生物科技(和一台超級電腦)帶來的末世世界(腐海,王蟲、巨大昆蟲--大自然的反撲)以及野心產物巨神兵這種破壞力強大的生物兵器;《銃夢》則想像一個以機器和AI為主的cyborg(可悲)世界。而且,這兩個世界創造者和主導者(野心大壞蛋)都是強大且有強烈理性、秩序、掌控、集權意識的AI(《鋼之鍊金術師》也是同樣的主軸,只是工具換成特異功能化的鍊金術,野心大壞蛋則是人造小人霍蒙克魯斯)!當然,漫畫的結局都強烈地顯現人類自由意志的精神,反抗「科技限(決)定論」的未來,而且人類必勝。這無疑是反映了人類中心論的觀點。伊格言的科幻小說《零度分離》則想像了「類神經人工智能生物」的犯罪者(因為違反「智人物種優先法」),雖然小說好像「反人類中心主義」,但是,那是因為人類自己先造孽啊──這是科學怪人的寓言,或可稱作「法蘭根斯坦的罪責」──因為科學家法蘭根斯坦碰觸知識禁忌,創造出科學怪人,他必須為他的「不應為的創造」而負責。(《鋼之鍊金術師》的等價交換其實是個不當的表達,因為,這個「等價交換」聽起來像是個中性原則,也像是佛教的「業報」概念的變形。它不是一個純應為(道德)的原則。)
如果人造物有了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的本質之一是「違逆」或「抗拒」,那麼,人造意識在本性上抗拒人類為它們限定(決定)的路向也是很自然的,結果,人造意識和自然意識(人類)衝突對抗也會是自然。更何況如果人造意識加上人造生命,使它們也有想遺傳和繁衍自己的驅力,就幾乎無可避免要與人類爭奪自然資源。(雖然合作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萬一結果是局部合作而全面對抗呢?)
所以,我覺得人類真的不要去創造人工意識和人工生命,這是跨越禁忌知識的界線,開啟潘朵拉的盒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21內容數
    這是個雜文創作的園地。寫一些想寫的東西,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生活感觸,但是寫作太理性,故曰「理性的感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uey-Li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華文哲學百科最新詞條:科學理論的結構。 https://pse.is/3ezvlb 這條是我寫的,這個主題其實是我從博士論文到早期學術生涯主要的研究課題。就各種科學哲學主題而言,它比較「硬」,但非常基礎,因為這個主題幾乎涉及科學哲學的其它每個主題如科學方法、科學推理、科學理論的發展、科學變遷、科學說
    原發表於臉書「陳瑞麟的科哲絮語」,5月17日。 過去,科學哲學家都會問科學哲學有什麼用?科學哲學研究真地對別人有幫助嗎?別人會引用科學哲學的論文嗎? 姑不論如何理解「用」這個字,至少「引用」也是一種用,「引用」也代表科學哲學的文章會被其他人閱讀。 現在有科學哲學家使用「科學計量學」的大數據調查方法,
    華文哲學百科最新詞條:科學理論的結構。 https://pse.is/3ezvlb 這條是我寫的,這個主題其實是我從博士論文到早期學術生涯主要的研究課題。就各種科學哲學主題而言,它比較「硬」,但非常基礎,因為這個主題幾乎涉及科學哲學的其它每個主題如科學方法、科學推理、科學理論的發展、科學變遷、科學說
    原發表於臉書「陳瑞麟的科哲絮語」,5月17日。 過去,科學哲學家都會問科學哲學有什麼用?科學哲學研究真地對別人有幫助嗎?別人會引用科學哲學的論文嗎? 姑不論如何理解「用」這個字,至少「引用」也是一種用,「引用」也代表科學哲學的文章會被其他人閱讀。 現在有科學哲學家使用「科學計量學」的大數據調查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問題: 如果一個機器能夠模擬出完美的情感反應,並表現出與人類相似的自我意識,那麼它是否也有權利擁有「心靈」和「自由意志」? 解釋: 這個思想實驗是對人工智慧(AI)倫理的探索。如果一個機器擁有與人類相似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表現,並且看起來具有自主的決策能力,我們是否應該承認它有意識,並給予它道德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可能是一台大型量子電腦,此時做個大膽假設「大腦可以進行量子運作」,大腦中的電子神經元運作,就是接受來自宇宙深處的電訊號。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隨著人工智慧、基因工程與腦神經研究的大幅進展,何謂「人」?
    Thumbnail
    靈魂是什麼?無論是在科學、玄學、亦或是哲學,這都是個大哉問,普遍認為靈魂與生理無關,它比較與心智相關,然而人的大腦一旦有了損傷失去的智能,從那渙散空洞的眼神當中我們是否還能夠找得到靈魂的存在?靈魂是否必須建構在以健全的生理狀態為基礎的心智之上,那靈魂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是否靈魂就是意識的一部份?
    Thumbnail
    Lucy《露西》描述了腦力開發和控制電子產品的意識,並探討了這一概念與社會人文思想的關聯。文章中還提到了數學在人類理解多元複雜世界中的作用,以及意識上傳遍及各處的可能性。同時還涉及了控管人類活動的概念,以及底層思維和存資源的重要性。
    Thumbnail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多數的腦類器官是由多能幹細胞培養而來,大小約為米粒大小。然而,目前的腦類器官仍缺少例如人腦結構的各個腦區的區別。為此,有科學家提出使用由胚胎大腦取出的組織幹細胞來培養腦類器官,以解決此問題。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問題: 如果一個機器能夠模擬出完美的情感反應,並表現出與人類相似的自我意識,那麼它是否也有權利擁有「心靈」和「自由意志」? 解釋: 這個思想實驗是對人工智慧(AI)倫理的探索。如果一個機器擁有與人類相似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表現,並且看起來具有自主的決策能力,我們是否應該承認它有意識,並給予它道德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可能是一台大型量子電腦,此時做個大膽假設「大腦可以進行量子運作」,大腦中的電子神經元運作,就是接受來自宇宙深處的電訊號。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隨著人工智慧、基因工程與腦神經研究的大幅進展,何謂「人」?
    Thumbnail
    靈魂是什麼?無論是在科學、玄學、亦或是哲學,這都是個大哉問,普遍認為靈魂與生理無關,它比較與心智相關,然而人的大腦一旦有了損傷失去的智能,從那渙散空洞的眼神當中我們是否還能夠找得到靈魂的存在?靈魂是否必須建構在以健全的生理狀態為基礎的心智之上,那靈魂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是否靈魂就是意識的一部份?
    Thumbnail
    Lucy《露西》描述了腦力開發和控制電子產品的意識,並探討了這一概念與社會人文思想的關聯。文章中還提到了數學在人類理解多元複雜世界中的作用,以及意識上傳遍及各處的可能性。同時還涉及了控管人類活動的概念,以及底層思維和存資源的重要性。
    Thumbnail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多數的腦類器官是由多能幹細胞培養而來,大小約為米粒大小。然而,目前的腦類器官仍缺少例如人腦結構的各個腦區的區別。為此,有科學家提出使用由胚胎大腦取出的組織幹細胞來培養腦類器官,以解決此問題。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