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能對一齣劇或一本書陷入著迷,可說是像極了愛情,必須要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你才能邂逅它。尤其是那些劇情慢慢鋪層,開始有些沉悶、有些普通,可能曾給過它一些時間,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卻在某次機緣再度來訪時,突然開竅般理解並喜愛它。美劇《
The Good Doctor》(台譯:良醫墨非)對我來說就是一齣這樣的劇,2017年開播時,因為已經看過原版韓劇《好醫生》,在追了美版兩、三集後,便感到興趣缺缺。直到近期的某日,無意間在電視台看到了最新的一集,於是我像著了魔似的在短短兩星期內瘋狂地從第1季追到第3季。
《The Good Doctor》的故事架構其實很簡單,有著高功能自閉症及學者症候群於一身的主角墨非夢想能成為一名外科醫生。儘管擁有大量的學術知識,因天生的溝通障礙,使他在擔任住院醫師的期間受到許多排擠和質疑。只能在醫治各種病例的過程裡,不停遭遇挫折與學習,從中找出自己的立足之地。有趣是,這部劇不讓主角墨非如英雄人物那般時刻展現萬能的天賦,而是著重描寫他和社會交流出現的碰撞,以及對他自身的影響。
梅倫戴茲醫生:
You're a nice kid,and you're obviously very smart,but you don't belong here.So,as long as you're part of my team,this is all you're ever going to be doing --suction.
你是個優秀的孩子,並且顯然你非常聰明,但你不屬於這裡。所以,只要你到我的團隊裡,你就只能拿吸引器。
墨菲:
I saw a lot of surgeons in medical school.You're much better than them.I have a lot to learn from you.You're very arrogant.Do you think that helps you be a good surgeon?Does it hurt you as a person?Is it worth it?
我在醫學院見過很多外科醫生,你比他們出色多了。有很多需要我向你學習的地方,但你很自負,這就是你成為優秀的外科醫生的憑藉嗎?有沒有把你變成一個壞人?值得嗎?
—Season1 01
出社會久了,親身體認『人情世故』的重要性後,不管內心是不是正在瘋狂吐槽或是哀聲連連,都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假裝自己很專業,保持好笑容,好好去應對。否則,你就是那不長眼的白目,然後喪失自己的機會。所以在看到劇中主角墨非有著稚氣的神情、強迫性的舉止和不加修飾的言語時,非常肯定他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一定比常人多了更多阻礙。意外的是,看著墨非不停用率真的態度去應對社會的抨擊,竟從他身上發現了些純真與善良。明明無法理解廣泛的情感,卻彷彿是面鏡子,映射出對方世故底下,所蘊含的情緒和價值觀。我很喜歡墨非這個角色,甚至覺得他很可愛,雖然不懂人情世故,會傷到身邊的人,但他常跳脫社會的框架,重新詮釋社會的價值。比如有一集主治醫生為了排擠他,指派他去打雜,墨非感受不到憤慨,單純相信工作內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又有一次,當住院醫生們鉤心鬥角爭取上司賞識時,墨非只專心尋找救治病人的方法,毫不在意自己功勞被搶走。他的特立獨行,反顯得他人成了盲從的烏合之眾。
墨非:It's sad.The world is sad and complicated.I wish it wasn't.
好難過啊。世界真是一個難過和複雜的地方,我希望不是這樣。─Season2 08
當然墨非得以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除了他很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外,更多時候是來自別人給予的機會和同理心,像是為他賭上自己事業的院長、願意提供建議和協助的朋友,以及認同他的主治醫生等。劇情或多或少有些不切實際,但它刻劃出的人性,總令人目不轉睛。尤其當墨非學習如何世故時,帶著童心對事情提出單純的疑問和感想,也讓我重新審視那習以為常的情感,是不是在被認為複雜的同時,其實又莫名的簡單。
"我必須提出一個想法是:世故跟純真這兩個並不是站在對立面的觀念,一般人會覺得說你不天真、你不純真、你變得世故了、你變得老江湖了,這是錯的。正因為你還需要純真,然後要在這個險惡的世上堅持下去,必須比誰都懂得世故這樣的東西,懂得江湖是甚麼;正因為你有真正的世故,你才有餘力,才有可能去守護、去堅持你心中的那個純真。"— 作家 李維菁 香港書展
提到世故,我總會想起已逝作家李維菁在書展的這一席話,而《The Good Doctor》則訴說著:原來世故就久了,也是會不小心遺失那份簡單的純真,是該好好找回來了。
每篇文字都是自己所愛而寫,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小額贊助,不限金額都是給予我繼續寫下去的鼓勵,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