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全息圖解】全息圖解析06:資訊量過於龐大的書籍該如何做成全息圖?以《未來地圖》為例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全息圖解】全息圖解析06:資訊量過於龐大的書籍該如何做成全息圖?以《未來地圖》為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前面幾篇文章中,我想你應該理解了如何將資料透過心智圖、再轉換為全息圖的做法,也看到了如何將一堂課程、一場演講或是一本書的內容,做成全息圖的形式。

你可以透過作者觀點,或是讀者觀點來呈現這一張全息圖,但也希望你能留意到,並不是將所有的資訊與內容全塞進一個畫面中就好了,而是一個「周全」的資訊,也就是「足以理解一個系統的完整資訊」這樣的概念。

但是,如果遇到了內容龐大,像是《人類大歷史》或《人類大命運》這類的書籍,我們又該如何來製作這一張全息圖呢?我的經驗是,選擇一個篇章來呈現、或是設定一個主題再抽取出對應的內容重新組織,也可以試試以「時間軸」或「空間軸」的方式來鋪陳架構。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就來談談如何以「時間軸」來呈現一張全息圖。


由天下文化所出版的《未來地圖:對工作、商業、經濟全新樣貌,正確的理解與該有的行動》是一本資訊量相當大的書,內容談到很多的現象與趨勢面向。

這是在商業思維學院的聽讀商業書選中的一期單元中所選定的書目。

儘管主理人李全興(老查)已經從書中萃取整理出結構化的知識脈絡了,但內容仍是屬於多點發散的;所以我的挑戰就在於如何到一條軸線,將這些內容串聯為好理解、有意義的結構。於是我重新讀了這一本書的內容,因為既有的資訊不足夠我理解,所以必須從原始資料著手來理解與消化。

後來我終於找出來了!我用「時間框架」中的步驟來梳理出內容的脈絡,包括理解未來、看待未來與思考未來這三件事,要傳達的是「面對未來,如何正確的理解與採取該有的行動?」的核心概念。

  •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我們該如何理解未來的商業模式與組織分工?
  • 從現在的發展來看,我們該如何看待未來的科技演進呢?
  • 從未來的觀點來看,我們該如何思考未來的情境會發生什麼?如何應對呢?
以時間框架,站在不同時間點上來面對未來

以時間框架,站在不同時間點上來面對未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7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全息圖解析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8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說明如何從《零規則》這本書中萃取出知識點與概念,並製作為一張全息圖?
這本《賦權:當責式管理的延伸實踐》延續《當責》的觀點,提出組織如何從「分層負責,充分授權」走向「分層當責,充分賦權」的實務做法。在這篇文章中不會談論太多書中的內容,讓我們把焦點,放在如何將書中萃取出的知識點與概念,製作為一張全息圖?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說明如何從《零規則》這本書中萃取出知識點與概念,並製作為一張全息圖?
這本《賦權:當責式管理的延伸實踐》延續《當責》的觀點,提出組織如何從「分層負責,充分授權」走向「分層當責,充分賦權」的實務做法。在這篇文章中不會談論太多書中的內容,讓我們把焦點,放在如何將書中萃取出的知識點與概念,製作為一張全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