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 意地 第二(之一) P.8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意識」作為動詞,我們對這種活動的知覺若是再仔細一點-「業」主要是特指那些依自發動機展開、能牽動環境中的關係、改變時空中事態結構,抵達某一結果的動詞。例如說「知識」,好奇心驅使展開的思想及行動,這種活動就有可能是「業」,因為這種活動通常有一他者作為對象,但也可能不是;同樣因好奇心所展開的活動,如果他以書本為對象,那麼這種動詞是自我對自我的作為,以自我的完成為抵達,它並不影響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事態的結構。同為自發動機展開的動詞,「我去洗個澡」,任何人執行這個動詞就不被歸類於「業」,因為這個主體意志發展的動詞,只有實踐意志的自體,沒有反饋的受體。

如果在這裡停一下,回頭去檢視如此區分、定義與論述是否相符⋯問題是,你憑什麼判斷這裡的「業」不應詮釋為「作用、方法、原則」呢?其判斷依據,我想應該是因為理論中認為這些意識活動中包含了一切延續的外顯作為和一切因緣、因果的種子。也就是我們依認識為自發動機追溯「因」,於相對關係中「我」這一方的探索旅程所能抵達的最深、最遠,同時也是最初的發端。

以一隻龜的速度⋯⋯因為這些實在不那麼容易融會貫通,以普世理論來說,這個理論本身的缺點就是太難了。其難的程度,就算能認得其中每一字句、熟悉每一個專有名詞的涵義,你幾乎很難想像以此地受高等華文教育的智識階級不經專人講解而能真正理解它的理論核心。故此⋯一般的佛法講座也只能等同於勸人趨善避惡、趨樂避苦、開創最高生命價值的道德講座。其實蠻可惜的⋯⋯所以佛陀說法,到最末一部法採用的全是深入淺出、不涉及客觀認識原理的比喻故事,因為太難。

這些意識活動所能作的「業」,於最基本、最初,能令人「了別自境所緣」,也就是說,其人能意識到自身處境的因果由來,並能以理性邏輯詮說-例如,因為我最初怎麼樣的認識、引動一些念頭、想法,引導怎麼樣一種欲望,我能感知這些欲望的形式、強弱,能在現實的種種客觀條件中評估它達成的可能性,而後我在種種可能性中以何種原則選擇、採取何種方式實踐,其中遭遇哪些助力、哪些阻障,我以何種意念、何種形式運用助力、排除阻障、最終達或未達,至於受果的當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兒的沙龍
10會員
327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胡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16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2021/10/16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2021/10/10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2021/10/10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2021/10/03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2021/10/03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業(KARMA)的意思是"行動" 業是指在以下這三個層面的行動:身體,頭腦,能量。你在這三個層面的任何行為,都會在自己身上留下一定程度的殘留痕跡,或者說印記。 意思是,在你活著的分分秒秒,你的五種感官都在從外界蒐集資訊,久而久之,大量的感官印象便開始在你的內在形成一種獨特的模式,而這種模式會慢慢的把
Thumbnail
業(KARMA)的意思是"行動" 業是指在以下這三個層面的行動:身體,頭腦,能量。你在這三個層面的任何行為,都會在自己身上留下一定程度的殘留痕跡,或者說印記。 意思是,在你活著的分分秒秒,你的五種感官都在從外界蒐集資訊,久而久之,大量的感官印象便開始在你的內在形成一種獨特的模式,而這種模式會慢慢的把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7】課程影片: 大家好,上一次跟大家分享到,就是當我們內在觀察的時候發現的第一個真相,就是喋喋不休的頭腦。我們的頭腦一直在說話,不是跟別人說話就是跟自己說話停不下來。 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徵象,喋喋不休的頭腦。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7】課程影片: 大家好,上一次跟大家分享到,就是當我們內在觀察的時候發現的第一個真相,就是喋喋不休的頭腦。我們的頭腦一直在說話,不是跟別人說話就是跟自己說話停不下來。 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徵象,喋喋不休的頭腦。
Thumbnail
哲學是一門人類在意識層次對認知到的事物進行「統合」(unity)詮釋的行為。
Thumbnail
哲學是一門人類在意識層次對認知到的事物進行「統合」(unity)詮釋的行為。
Thumbnail
什麼是意識? 意識 Consciousness 如何定義? 古今中外研究意識的人很多,哲學家、心理學家、宗教家、腦科學家、玄學家,大家都對意識做出很多的描述,但是都很籠統,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討論起來會發散,會模稜兩可,所以要先定義清楚,研究下去才不至於雞同鴨講。 我們觀察研究人的意識,把人的意識拆解
Thumbnail
什麼是意識? 意識 Consciousness 如何定義? 古今中外研究意識的人很多,哲學家、心理學家、宗教家、腦科學家、玄學家,大家都對意識做出很多的描述,但是都很籠統,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討論起來會發散,會模稜兩可,所以要先定義清楚,研究下去才不至於雞同鴨講。 我們觀察研究人的意識,把人的意識拆解
Thumbnail
「審慮所緣」這個智性狀態所能夠知見、審慮的因緣,除了依理性為原則運作的因緣之外,還包括其他三種依非理性為原則運作的因緣。
Thumbnail
「審慮所緣」這個智性狀態所能夠知見、審慮的因緣,除了依理性為原則運作的因緣之外,還包括其他三種依非理性為原則運作的因緣。
Thumbnail
這些意識活動所能作的「業」,於最基本、最初,能令人「了別自境所緣」
Thumbnail
這些意識活動所能作的「業」,於最基本、最初,能令人「了別自境所緣」
Thumbnail
「意識」作為動詞,我們對這種活動的知覺若是再仔細一點
Thumbnail
「意識」作為動詞,我們對這種活動的知覺若是再仔細一點
Thumbnail
這樣來說,這些應該就不是「作用」,而是「副作用」。
Thumbnail
這樣來說,這些應該就不是「作用」,而是「副作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